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胡悒萍  张积家 《广东医学》2007,28(8):1329-1332
目的 以华南师范大学社区2型糖尿病伴抑郁的患者为对象,探讨社区综合性心理行为干预对2型糖尿病伴发抑郁及糖代谢的影响,为社区糖尿病综合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ZUNG自评抑郁量表(SDS)对150例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调查评定,筛选出伴抑郁者62例为研究对象,入选者再按抑郁程度分层随机抽样分为综合性心理干预组和对照组.两组研究对象在降血糖、降血脂治疗不变前提下,干预组除常规药物治疗外,辅以综合性心理行为干预措施.两组分别在综合性干预前、干预后3个月及2个月追踪观察期后进行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抑郁指数的测量并进行比较.结果 ①华南师范大学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抑郁患病率高达42.67%,明显高于正常人群;②经心理行为干预3个月后两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抑郁指数均有下降,但实验组的下降幅度显著高于对照组;③在2个月的追踪期后,实验组血糖及抑郁指数有所回升.结论 ①抑郁在2型糖尿病患者群中有较高患病率,对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有不良影响;②社区综合性心理干预能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的抑郁症状及糖代谢,但需要长期坚持.  相似文献   

2.
冉锐 《广西医学》2014,(4):468-470
目的观察阿卡波糖联合诺和锐30治疗肝源性糖尿病的疗效。方法肝源性糖尿病患者46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3例,治疗组在早、晚餐前30 min皮下注射诺和锐30(12-40 U/d)及口服阿卡波糖片50 mg,1-3次/d;对照组仅给予诺和锐30治疗,用法与治疗组相同。比较两组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hPG)及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FBG、2hPG及HbA1c水平与治疗前相比均明显下降(P〈0.05);治疗后两组FBG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2hPG及HbA1c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阿卡波糖联合诺和锐30治疗肝源性糖尿病,可以有效降低患者的2hPG、HbA1c水平。  相似文献   

3.
肖卫平 《当代医学》2014,(27):67-68
目的:分析短期胰岛素泵强化治疗对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指标的影响。方法将江西省吉安市中心人民医院2012年8月~2013年4月接收的、初次诊断为2型糖尿病的56例患者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n=28)。观察组给予胰岛素泵强化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皮下注射治疗,比较治疗前后2组患者4项血糖指标的变化。结果2组患者治疗前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值(2hPG)、糖化血红蛋白水平(HbA1c)、三酰甘油(TG)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2周后,对照组患者FBG、2 hPG、HbA 1c、TG依次为(5.6±0.3)mmol/L、(9.8±1.2)mmol/L、(8.5±0.6)%、(1.1±0.2)mmol/L;观察组患者FBG、2 hPG、HbA 1c、TG依次为(10.6±0.9)mmol/L、(16.9±2.3)mmol/L、(10.7±0.3)%、(2.1±0.3)mmol/L,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短期胰岛素泵强化治疗可以明显降低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的FBG、2hPG、TG、HbA 1c,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认知行为干预对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并进一步探索糖尿病认知行为的干预方式。方法选择2005年1月~2007年12月间在我院内分泌门诊的糖尿病患者256例,半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予糖尿病的认知行为干预。分别于干预前、干预后1月和干预后6月采用GQOL-74生活质量评定问卷进行生活质量的调查和相关临床指标的测定。结果两组问干预前量表各因子分值均较低,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均P〉0.05);干预后1月,干预组量表各因子分值升高明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均P〈0.05);干预后6月,干预组量表分值仍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间干预前FBG、2hPG和HbA1c等三项血糖指标无差异(均P〉0.05),并维持至干预后1月(均P〉0.05);而干预后6月,干预组较对照组FBG、2hPG和HbA1c三者均有显著下降(P〈0.05)。结论糖尿病认知行为干预能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并可能控制血糖。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分析甘精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自我院2012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80例2型糖尿病门诊患者,以随机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观察组皮下注射甘精胰岛素联合给予二甲双胍;对照组仅注射甘精胰岛素,2组均连用12周。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BG)、餐后2小时血糖(2hPG)和糖化血红蛋白(HbAlc)水平及治疗的有效率,并记录患者低血糖事件的发生率,同时监测肝、肾功能。结果:2组患者治疗12周后FBG、2 hPG和HbA1c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观察组患者2 hPG和HbA1c下降幅度较对照组更明显(P〈0.05);观察组患者FBG、2 hPG和HbA1c的总有效率为90.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5.0%,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低血糖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治疗期间肝、肾功能均无异常改变。结论:甘精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降低患者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效果更为理想,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达标率较高,低血糖发生率低且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社区糖尿病管理在2 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中的应用效果,为社区糖尿病管理模式发展提供依据。方法 将 120 例 2 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 60 例,两组患者药物治疗方法相同。研究组给予社区随访、健康教育、生活方式指导、用药指导等强化管理措施,对照组不予处理。比较 2 组患者空腹血糖(FPG)、餐后 2 h 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情况。结果 管理 1 年后,研究组 FPG、2hPG、 HbA1c 都明显降低,与基线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 1 年后 FPG、2hPG、 HbA1c 明显上升,与基线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 年后两组 FPG、2hPG、 HbA1c 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社区糖尿病管理对 2 型糖尿病防治具有积极作用,能明显降低血糖水平。社区糖尿病管理模式是有效控制糖尿病发生发展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索强化生活方式干预对空腹血糖受损(IFG)人群的影响。方法采取前瞻性研究方法,随机抽取南宁市、柳州市4个社区IFG患者300例,采用抓阄法随机分成4组:对照组(A组)、单纯运动治疗组(B1组)、饮食控制加运动组(B2组)、饮食控制加标准量化运动方案组(B3组)。监测各组干预前及干预1年、2年后FBG、2hPG、HbA1c、TC、TG、HDL、LDL、体重、腰臀比,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价干预前后抑郁情况。结果干预1年、2年后相对于A组、B1组、B2组,B3组IFG患者TC、TG、HDL、LDL、体重、腰臀比、HbA1c、FBG、2hPG指标改善效果更明显(P〈0.05);(2)B3组IFG转归率高于另外3组(P〈0.05);B3组抑郁检出率均低于其他3组,SDS得分均低于其他3组(P〈0.05)。结论加强饮食控制+运动处方的生活干预方式可有效改善IFG患者的血糖、血脂,提高空腹血糖转归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甘精胰岛素在门诊2型糖尿病中应用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60例在使用口服降糖药血糖控制仍不达标的门诊2型糖尿病患者,分成两组,一组在原方案不变的基础上联合应用甘精胰岛素治疗,另一组联合应用中性鱼精蛋白锌(NPH),疗程为3个月,观察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体重指数(BMI)的变化和每日所需的胰岛素的用量,并统计低血糖事件的发生率。结果治疗3个月后两组FBG、2hPG比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两组的HbA1c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甘精胰岛素组治疗3个月后2hPG、HbA1c与NPH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FBG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结束时两组的胰岛素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低血糖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甘精胰岛素每日注射1次,操作简便,不需住院,病人容易接受,依从性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背景 我国糖尿病患病率不断上升,需要有效且能坚持的饮食干预方式,以达到控制血糖的目的。低碳水化合物饮食可能使2型糖尿病患者受益,但目前仍存在争议。目的 评估30%低碳水化合物饮食治疗2型糖尿病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7年5月-2018年10月于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临床营养科门诊就诊的32例未使用胰岛素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给予30%低碳水化合物的膳食模式干预,持续6个月。于治疗前和治疗后3、6个月监测患者的体质指数(BMI)、空腹胰岛素(INS)、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 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并统计治疗后6个月减药、停药患者例数。结果 共有30例2型糖尿病患者完成了6个月的低碳水化合物饮食,完成率为93.8%(30/32),退出率为6.2%(2/32)。干预前后患者BMI、FBG、2 hPG、HbA1c、TG、LDL-C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两两比较显示:与干预前相比,饮食干预3、6个月后,BMI、FBG、2 hPG、HbA1c、TG、LDL-C均有所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干预后3个月相比,干预后6个月FBG、2 hPG、HbA1c、TG水平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9例正在口服降血糖药物的患者,干预后6个月减药10例(52.6%),停药1例(5.2%),总减/停药率57.9%(11/19)。结论 30%低碳水化合物饮食治疗3、6个月能够明显改善未使用胰岛素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和血脂情况,减少/停止糖尿病药物使用,并有较好的治疗依从性,值得进一步长期实施并观察。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临床应用中的可视化教育手段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水平及健康行为改变的影响。方法将76例2型糖尿病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8例,观察组采用CGMS连续监测患者72 h血糖,针对患者生活事件对血糖的影响实施个体化的教育,对照组采用常规血糖监测法监测血糖,对患者进行常规的健康教育。观察干预前后两组患者空腹血糖(FPG)、餐后2小时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等代谢指标及生活质量方面的变化。结果干预6个月后进行评价,观察组患者FPG、2hPG、HbA1c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P均〈0.01),干预后观察组自护行为能力评分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基于动态血糖监测技术的可视化教育手段可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水平,提高健康教育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心理干预对社区2型糖尿病(T2DM)合并抑郁患者的糖代谢的影响。 方法 以包头市友谊办事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410例T2DM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Zung抑郁自评量表(SDS)进行评价分析,测定出176例2型糖尿病伴抑郁患者。将176例T2DM伴抑郁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8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实验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心理干预治疗。心理干预治疗3个月后重新测定2组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PG2h)、糖化血红蛋白(Hb A1c)及SDS评分。心理干预治疗停止2个月后,随访再次测定FPG、PG2h及Hb A1c,并重新进行抑郁水平以及生活质量状况评估,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 结果 经心理干预治疗3个月,实验组FPG、PG2h、Hb A1c明显低于对照组,并且实验组抑郁指数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心理干预停止后2月,实验组糖代谢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抑郁指数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 心理干预可以有效改善社区2型糖尿病合并抑郁的抑郁症状及糖代谢指标,但需要长期坚持。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评价艾塞那肽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方法 糖尿病住院患者20例(治疗组)给予二甲双胍联合艾塞那肽治疗.随机选择与治疗组同期住院,病程、年龄、空腹血糖(FBG)及餐后2 h血糖(PG2 h)、糖化血红蛋白(HbA1c)、体重指数(BMI)无显著差异的患者作为对照组,给予二甲双胍联合格列美脲治疗.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FBG,PG2 h,HbA1c,BMI,低血糖发生次数.结果 两组治疗16周后FBG、PG2 h、HbA1c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但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BM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治疗组治疗16周后BMI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组发生症状性低血糖及夜间低血糖次数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结论 艾塞那肽可有效控制血糖,并且能明显降低BMI和低血糖发生次数.  相似文献   

13.
背景 我国糖尿病人群多,血糖达标率低,患者血糖监测意识薄弱,且目前对血糖监测与血糖控制关系的研究结论存在争议。目的 探讨家庭医生强化血糖监测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的效果,以期促进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监测的合理化、规范化,进一步提高社区糖尿病管理水平。方法 选取2018年7-12月南翔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管理随访的血糖未达标的2型糖尿病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应用计算机软件将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分别为监测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对照组患者每3个月按其意愿自己在家或者来本中心检测1次血糖,持续6个月;监测组患者每周来家庭医生工作室检测1次血糖,家庭医生需及时做好血糖记录,收集患者提供的饮食与运动记录资料,并给予相应的指导,持续6个月。分别记录患者干预前及干预后3、6个月体质指数(BMI)、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 hP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结果 干预方法与时间在BMI、HDL-C、TC上不存在交互作用(P>0.05),干预方法与时间在FBG、2 hPBG、HbA1c、LDL-C、TG上存在交互作用(P<0.05);干预方法在BMI、HDL-C、TC上主效应不显著(P>0.05),干预方法在FBG、2 hPBG、HbA1c、LDL-C、TG上主效应显著(P<0.05);时间在BMI、TC上主效应不显著(P>0.05),时间在FBG、2 hPBG、HbA1c、LDL-C、HDL-C、TG上主效应显著(P<0.05)。干预后6个月监测组FBG、2 hPBG、HbA1c、LDL-C、TG低于对照组(P<0.05)。监测组干预后6个月FBG、2 hPBG、HbA1c、LDL-C、TG低于本组干预前(P<0.05)。结论 家庭医生强化血糖监测有助于提高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效果,降低血脂水平,值得重视和推广。  相似文献   

14.
俞淑静  孙中云  周晶  邓莉 《河北医学》2007,13(8):903-906
目的:探讨音乐、行为干预对2型糖尿病(DM)综合治疗的疗效.方法:对180例DM患者进行代谢指标测定、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糖尿病控制状况评价量表(CSSD70)、DM生活质量测评量表(DQOL)评定,随机分为治疗组(A),对照组(B),两组均给予DM常规治疗,A组辅以音乐治疗,3月后与对照组比较血糖、糖化血红蛋白(GH b A1c)、血压、量表等变化.结果:DM患者抑郁发生率45.2%,音乐治疗3个月后血糖谱、GHAIc、血压、糖尿病控制状况、生活质量较对照组有显著差异.结论:音乐、行为干预有益于DM的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   

15.
赵秀伟 《中国民康医学》2012,24(16):1928-1930
目的:探讨药物配合心理治疗糖尿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0例住院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均接受常规药物治疗,对照组仅给予支持性心理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综合性心理治疗,时间为4周。干预前后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价两组心理状况,采用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值(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lc)以及血三酰甘油(TG)评价两组血糖控制结果。结果:干预前,两组SAS、SDS及FPG、2hPG、HbA1c、TG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干预后,研究组SAS、SDS及FPG、2hPG、HbA1c、TG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药物配合心理治疗糖尿病效果优于单纯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分阶段糖尿病达标管理模式( Staged Diabetes Target Management ,SDTM))对陕西省某社区空巢老年糖尿病患者负性情绪及血糖水平的影响。方法:分析2012年10月体检后确诊的进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SDTM追踪管理模式的空巢老年2型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 type 2,T2DM)患者66例的基线状况,比较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糖(FBG)的变化。同时采用焦虑自评量表( 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和抑郁自评量表( 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对其进行心理测评,分析SDTM追踪管理前后空巢老年糖尿病患者负性情绪的变化。结果:管理后HbA1 c及FBG分别降至(6.75±1.20)%和(6.64±1.39)mmol/L(P<0.01), HbA1c≥9.5%组(n=21)降至(7.52±1.54)%,改善患者比例达88%。干预后患者SAS、SDS得分较对照组均显著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SDTM追踪管理可以调整老年空巢糖尿病患者负性情绪,显著改善葡萄糖代谢水平。  相似文献   

17.
马一汀  彭一 《中国医药导报》2012,9(23):59-60,63
目的探讨地特胰岛素联合格列美脲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3月~2012年3月我院收治住院的诊断为2型糖尿病的患者70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观察组采用地特胰岛素(Det)联合格列美脲治疗,对照组采用中性低精蛋白锌人胰岛素(NPH)联合格列美脲治疗,均治疗6个月,监测两组治疗前后体重、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 h 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体质量指数(BMI)的变化,记录血糖达标时间、低血糖发生率及胰岛素用量,计算胰岛B细胞功能(Homa-B)和胰岛素抵抗(Homa-IR)。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FBG、2 h PG、HbA1c、BMI及Homa-B和Homa-IR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FBG、2 h PG及HbA1c均明显下降,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BMI下降较对照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糖达标时间、低血糖发生率及胰岛素用量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与中性低精蛋白锌人胰岛素相比,地特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疗效更显著,低血糖发生率较低,能较好地控制患者体重,方法简单易行、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人口老龄化加速和2型糖尿病患病率持续上升,以及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容易出现不良情绪,影响血糖控制和生存质量,探讨对社区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及家属进行心理健康指导的效果。 方法 2015年底长桥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纳入慢病管理的糖尿病患者,符合入组标准的采用随机数字表法抽取600例,再按随机序号排列,根据单双数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300例。2组患者均给予糖尿病内科药物治疗、饮食控制、运动疗法、血糖监测、健康教育。干预组在此基础上对患者及家属实施1年的心理健康指导培训,由家属配合医师对糖尿病患者进行综合性心理教育式家庭干预。量表评定时采用双盲法,对2组评定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全部资料采用SPSS 20.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运用描述性统计分析、t检验。 结果 1年后,干预组完成287例(95.7%),脱落13例(4.3%),对照组完成288例(96.0%),脱落12例(4.0%),脱落原因为死亡、搬迁、出国。干预组抑郁自评量表(SDS)、Zung焦虑自评量表(SAS)、空腹血糖(FBG)、餐后2小时血糖(P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均低于对照组,生存质量问卷(SF-36)量表评分高于对照组(均P<0.05)。 结论 开展社区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心理健康指导对患者的血糖控制及提高生存质量具有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9.
背景 糖尿病是一种以高血糖为特征的慢性疾病,其导致的相关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本研究就糖尿病健康管理的最优模式进行探讨,为科学有效地控制疾病发生、发展,提高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起到重要指导意义。目的 探讨基于“互联网+”糖尿病健康管理站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干预效果。方法 2017年5月—2018年5月选择于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武汉市中心医院糖尿病诊疗中心住院的240例2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20例。研究组采用“互联网+”糖尿病健康管理站闭环式管理,对照组进行常规糖尿病管理。干预12个月后,分别检测两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三酰甘油、总胆固醇、BMI,评估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并进行比较。结果 两组患者干预前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三酰甘油、总胆固醇、BM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研究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三酰甘油、总胆固醇、BMI均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研究组遵医用药合格率、血糖达标合格率、饮食控制合格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互联网+”糖尿病健康管理站闭环式管理模式能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脂、BMI,提高患者自我管理能力。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门冬胰岛素30用于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90例,根据患者自愿的原则,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采取二甲双胍+人胰岛素30 R治疗,观察组采取二甲双胍+门冬胰岛素30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4周后FBG、2 h PG和HbA1c指标,并比较两组患者平均血糖达标时间、胰岛素用量及低血糖例数。结果治疗4周后两组患者FBG、2 h PG和HbA1c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703、1.735、1.784,均P〈0.05);平均血糖达标时间、胰岛素用量及发生低血糖例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713、1.774和χ2=3.873,均P〈0.05),观察组优于对照组。结论采用胰岛素治疗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时,首选门冬胰岛素30可提高临床疗效并降低低血糖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