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目的:总结本院新生儿科近10年住院患儿病死率及死因构成,以进一步提高医疗水平,降低新生儿住院病死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2012年住院新生儿病例资料,并分为2003—2007年和2008—2012年两个时间段进行分析比较。结果:10年间共收治新生儿22078例,其中死亡167例,平均住院病死率为0.76%,近5年较前5年有明显下降(0.53% vs 1.05%,P=-0.000);感染、先天性心脏病、早产及相关疾病是近10年住院新生儿的前3位死因(分别占28.74%、20.96%和15.57%),新生儿窒息引起的死亡位于第5位(占8.99%),意外引起的死亡近10年共有8例,位于死因第6位;近5年,先天性心脏病取代感染成为住院新生儿首要死因,感染在死因中的构成比有明显下降(36.0% vs 17.9%,F=0.011)。结论:近年来新生儿住院病死率稳步下降,在抗感染治疗、出生窒息复苏方面取得重要成效;加强健康教育和普及产前检查,提高新生儿相关外科手术水平是今后降低本科室新生儿住院病死率的主要方向。  相似文献   

2.
王耀菊 《广西医学》1997,19(3):386-387
本文对近三年住院死亡的159例新生儿死亡情况作回顾性分析,结果新生儿病死率为8.7%,前六位死因依次为:肺炎、早产低体重儿、RDS、HIE、硬肿症和破伤风,颅内出血,81.1%死亡病例来自农村、病死率农村9.9%,城市5.8%,早产儿死亡占54.1%,早产儿病死率13.0%,足月儿6.3%,80%以上新生儿死亡发生在围产期,可见加强农村新生儿保健,降低围产儿尤其是早产儿病死率,是降低新生儿死亡率的  相似文献   

3.
目的:动态分析研究本地区新生儿死亡的相关因素,以提高新生儿疾病的诊治水平,进一步降低新生儿死亡率。方法:对1994年1月-2005年12月间4098例住院新生儿中的67例死亡新生儿进行分析,对新生儿的死亡情况、主要疾病及病死率进行比较、分析研究。结果:住院新生儿4098例中死亡67例,病死率为1.63%。前6年新生儿病死率为2.73%。后6年新生儿病死率为0.90%。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前6年病死率为68.18%,后6年病死率为30%。新生儿疾病死因构成比显示,先天性心脏病及先天畸形的发生率已由前6年的最后一位上升为后6年的第1位。结论:由于围产医学的发展和新生儿疾病诊治水平的提高,本地区新生儿死亡率近年有了明显下降,死亡原因和构成也发生了变化。要进一步降低新生儿病死率,必须认识当前新生儿死因动态变化,进一步提高产儿科质量。加强围产期及孕期的保健,以降低先天性畸形和疾病的发生率及其产生的死亡率。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新生儿死因的构成,研究降低新生儿死亡率的对策,对该院1989年2月至2004年3月死亡的398例新生儿的临床资料结合尸检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显示,窒息性疾病、致死性畸形、出血性疾病、肺透明膜病、感染性疾病为前五位死因;病理与临床符合率74.5%;7d内死亡者占84.7%,是新生儿死亡的高度危险期;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占新生儿死亡的比例很大,早产儿占69.0%,低出生体重儿占66.3%。提示降低新生儿死亡率的关键是降低早期新生儿的死亡率,防止早产、低体重儿的发生,积极防治窒息性疾病、致死性畸形、出血性疾病、肺透明膜病、感染性疾病。尸检是提高临床诊疗水平的重要手段,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
对10年来儿科住院死亡病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在9284例住院病儿中,死亡102例,病死率为1.09%,其中新生儿期死亡39例,占全部死亡数38.2%,居住院儿童各年龄组之首;构成死因的前三位疾病是肺炎、早产儿或低出生体重儿及白血病;新生儿、婴幼儿、学龄前及学龄儿的首位死因分别是早产生活能力低下、肺炎和白血病。提示加强围生期保健,降低早产儿的出生率,重视肺炎、白血病的防治对降低儿科住院病死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长春市儿童医院27年来住院儿童死亡原因和病死亡率的变化。方法:回顾分析长春市儿童医院1981—2007年住院所有死亡病例病历分析。结果:27年来收治住院患儿246216例,死亡3822例,病死率为1.55%。病死患儿年龄构成:新生儿52.95%,婴儿36.61%,幼儿5.15%,学龄前儿童1.98%,学龄儿童2.16%。男女比例3.00:1。各年龄段病死率逐年下降。死因顺位前3位:新生儿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先天性畸形。结论:近10年尤其是近5年人民生活水平及医院诊疗水平提高,长春市儿童医院住院患儿病死率逐年降低。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及探讨住院儿童死亡原因,以提高儿科临床工作质量,降低儿童死亡率。方法:对188例住院患儿死亡病例进行回顾分析。结果:住院患儿的病死率为2.0%。新生儿死亡数占总死亡数的23.4%,1岁占38.8%,故1岁以内死亡数占总死亡数的62,2%。导致住院儿童死亡的前十位疾病是肺炎、病毒性脑炎、白血病、新生儿窒息、婴幼儿腹泻、败血症、结核病、先天性心脏病、新生儿硬肿症和中毒意外。新生儿、婴幼儿、学龄前及学龄儿的首位死因分别是新生儿窒息、肺炎和白血病。结论:加强围生期保健,预防窒息,重视肺炎、白血病的防治对降低儿科住院病死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1970~1989年住院早产儿病死率为35.63%,早产儿主要病因主要是肺炎和硬肿症,胎龄<32周的病死率仍居高不下.肺出血是主要死因.  相似文献   

9.
吴莉  刘凯 《中国乡村医生》2009,11(24):92-93
目的:了解新生儿的死亡原因,提高预防措施,降低病死率。方法:对2004年1月-2008年12月5年间死亡的79例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早产儿60例(75.9%),胎龄≤32周早产儿占早产儿死亡病例的65%;体质量≤150%早产儿占早产儿死亡病例的46.7%;住院3天内死亡占82.3%:早产儿前3位死亡原因为呼吸窘迫综合征、重度窒息、硬肿症。足月儿前3位死亡原因为肺炎、重度窒息、败血症。结论:加强围生期保健,做好高危妊娠的筛查与管理,减少早产儿的出生,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10.
陈政 《基层医学论坛》2008,12(22):697-698
目的探讨住院新生儿疾病原因、死亡及相关因素。方法对我院新生儿科2003年1月-2006年12月住院的816例新生儿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住院的新生儿疾病中前3位依次为早产低体重儿、新生儿窒息、新生儿肺炎;其分别占住院新生儿的28.92%,24.02%,15.69%;病死率分另9为8.90%,6.12%,6.25%。新生儿破伤风仍然存在,病死率亦高,为44.44%。结论只有加强围生期保健,提高产、儿科医务人员的业务水平,实行产、儿科合作,提倡住院分娩,严禁旧法接生,才能降低新生儿及围生儿的病死率,从而降低5岁以下儿童病死率,消灭新生儿破伤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