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埃索美拉唑和奥美拉唑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埃索美拉唑联合西沙必利与奥美拉唑联合西沙必利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疗效。方法将360例内镜下食管黏膜有明确损伤的病人分为3组(每组120例),埃索美拉唑+西沙必利(A组);奥美拉唑+西沙必利(B组);对照组(C组)口服雷尼替丁和硫糖铝。疗程均为6周,观察症状变化及内镜下黏膜修复情况。结果A组和B组内镜下食管炎改善总有效率分别为:94.2%和89.2%,而对照C组总有效率73.3%,与A和B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均<0.05);三组在症状改善总有效率分别为:96.7%;84.2和70.8%。A组与B、C组比较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埃索美拉唑联合西沙必利较奥美拉唑联合西沙必利治疗RE疗效更显著,能迅速改善症状,内镜下愈合率高,是治疗RE更有效的药物。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碳酸氢钠冲洗在鼻内镜手术治疗非侵袭性上颌窦霉菌病中的应用。方法将47例上颌窦霉菌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26例常规鼻内镜手术+碳酸氢钠术中术后冲洗;B组:21例常规鼻内镜手术,术中术后单纯应用生理盐水冲洗。结论术后随访1年,A组1例复发(3%),B组5例复发(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讨论鼻内镜手术是治疗上颌窦霉菌病的有效方法,但鼻内镜手术有其局限性,辅以碳酸氢钠冲洗能有效减少术后复发。  相似文献   

3.
<正>疣状胃炎(VG)由Moutler和Corner于1947年首次报道,其为一种内镜形态呈扁平状隆起、中央脐样凹陷糜烂的胃黏膜病变,病因及发病机理迄今尚未完全阐明,治疗方案不统一~([1])。VG病因有多种学说,目前认为幽门螺杆菌(Hp)感染可能是主要病因~([2])。根据内镜下形态特征及病灶是否消退,将其分为未成熟型和成熟型,前者由组织炎症引起,后者由组织增生所致。综合文献可知,VG发病率从  相似文献   

4.
加味半夏泻心汤等三联疗法治疗HP相关胃脘痛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胃院痛是临床常见疾病,近年来研究提示幽门螺杆菌(HP)是主要致病因素。本方对HP阳性的90例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A组)用加味半夏泻心汤、阿莫西林、雷尼替丁;对照组(B组)用阿莫西林、雷尼替丁。就HP的清除率进行治疗比较,以观察胃院痛的治愈率及HP的清除率。1对象和方法1.1对象90例患者来自门诊、病房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全部病例均有不同程度的反酸、暖气、空腹痛及夜间痛等病史,病程6个月至半年。两组病例经内镜检查胃粘膜,溃疡部活检切片试验HP阳性的患者。豆.2加味半夏泻·。汤半夏IOg,黄连sg,黄羊109,干姜IOg…  相似文献   

5.
食管结核2例     
我院1976年以来,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食管结核2例,现报告如下。1病例介绍例1:男,28岁,主因吞咽困难并胸骨后疼痛1个月就诊。食管钡餐造影:食管中段有一长约5cm的峡窄及充盈缺损,病变位于食管右侧,密度不均匀,边缘较模糊。食管镜检查:距门齿30~35cm处的右侧壁有一处压性隆起,局部粘膜略红,并有2个小溃疡,体检病理报告为慢性炎症。术中发现病变位于食管右侧壁,局部食管肌层破坏,病变为灰白色,内有干酷物,其基底深达食管粘膜,并有2个小孔已穿破食管粘膜。行病清术,并切除少许食管粘膜。术后病理报告为结核。例2:女,36岁,因…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哮喘安对哮喘SD大鼠肺部炎性细胞的清除情况。方法:SD大鼠分为正常组(A组),对照组(B组),治疗组(C组),观察肺泡灌洗液及HE染色后肺部组织学的变化。结果:从肺组织HE染色所见,A组支气管、肺组织结构正常;B组气管腔狭窄,粘膜上皮增生明显,肺泡间实变区较正常肺泡间隔面积扩大明显,并有哮酸性粒细胞,淋巴细胞等浸润;C组支气管腔狭窄程度较B组减轻,粘膜上皮仍有轻度增生,肺泡间灾变区较正常肺泡间隔面积增大,但明显小于B组。结论:喘安对降低哮喘型大鼠肺部炎性细胞浸润,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雷贝拉唑三联疗法对活动期胃溃疡患者组织学愈合质量及溃疡复发的疗效。方法将185例幽门螺杆菌(H.pylori)阳性的活动期胃溃疡患者随机分为3组。A组:口服雷贝拉唑+克拉霉素+阿莫西林,1周后单独服用雷贝拉唑3周;B组:口服雷贝拉唑+克拉霉素+阿莫西林,1周后单独服用雷尼替丁3周;C组:口服奥美拉唑+克拉霉素+阿莫西林,1周后单独服用雷尼替丁3周。比较3组溃疡愈合率、H.pylori根除率、胃镜下胃黏膜组织学评分、H.pylori再感染率及溃疡复发率的差异。结果 A、B组之间溃疡愈合率及H.pylori根除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但均高于C组(P均0.05)。治疗后3组患者胃黏膜组织学各项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均0.01),A、B 2组下降幅度比较无显著性差异,但均大于C组(P均0.01)。随访12个月时A组H.pylori再感染及溃疡复发率均显著低于B组(P均0.05);随访6个月及12个月时,C组H.pylori再感染及溃疡复发率均显著高于A、B 2组(P0.05或0.01)。3组不良反应均较轻微,未影响治疗。结论雷贝拉唑+阿莫西林+克拉霉素1周标准三联疗法治疗H.pylori阳性的活动期胃溃疡患者,可迅速缓解临床症状,有效根除H.pylori,提高胃黏膜组织学愈合质量,继续单独服用雷贝拉唑3周,可有效预防H.pylori再感染及溃疡复发,且安全性较好,可在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8.
复方丹参滴丸加化疗治疗肝癌的临床疗效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复方丹参滴丸联合化疗治疗中晚期肝癌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96例中晚期肝癌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A组(49例)采用复方丹参滴丸加化疗,B组(47例)采用单纯化疗。结果:A,B两组的有效率(CR+PR)分别为69.4%和61.7%(P〉0.05),A,B两组的临床获益率(CR+PR+SD)分别为89.8%和70.2%(P〈0.05),A组治疗后T淋巴细胞亚群中的CD4/CD8:比值有明显提高(P〈0.05),而B组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P〉0.05),生存质量A组高于B组(P〈0.05),恶心呕吐,黏膜赶,腹泻,心脏毒性及白细胞减少B组高于A组(P〈0.05)。结论:复方丹参滴丸联合化疗治疗肝癌能提高患者的治疗临床获益率、改善生存质量、减轻化疗某些不良反应和提高患者的免疫功能,值得进一步研究和使用。  相似文献   

9.
用WBZ—N型智能微波治疗仪治疗。常规内镜检查发病病变注入少量清洗病灶及周围组织。据溃疡周边隆起程度选用不同微波电极,隆起较高的组织用针状电极沿隆起组织多点刺入凝固治疗一圈。微波输入功率40-60W,  相似文献   

10.
戴高中 《中医杂志》2006,47(2):88-90
疣状胃炎(VG)由Moutler和Corner于1947年首次报道的一种内镜形态,内镜下呈扁平疣状隆起、中央脐样凹陷糜烂的胃黏膜病变。这是最早关于疣状胃炎的报道。其特点是再发性或持续性胃黏膜多发性疣状隆起病灶,圆形或不规则形,多数散布于胃窦部,也可见于胃体部,有时沿皱襞连成串珠样,亦可为胃窦孤立的单个隆起或少数几个病灶,直径约5~10mm,高约2~3mm,活动期常见隆起中央糜烂、凹陷,可有血痂、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五灵脂萃取物B1、B2、B3,对胃粘膜保护作用的差异。方法:(1)SD大鼠72只随机分为空白组,B1 22.5mg/kg、B1 45mg/kg、B2 5mg/kg、B2 10mg/kg、 B3 10mg/kg、B3 20mg/kg及雷尼替丁(30mg/kg)共8组,参照Admia方法,腹腔注射利血平5mg/kg,16h后取出鼠胃,2%甲醛固定,参照PH.Guth方法计算粘膜损伤指数,(2)SD大鼠41只随机分为空白组B1 22.5mg/kg+B2 5mg/kg、B1 22.5mg/kg+B3 10mg/kg、B2 5mg/kg+B3 10mg/kg、B1 22.5mg/kg+B2 5 B3 10mg/kg及雷尼丁(30mg/kg)组,依上述方法计算粘膜损伤指数。结果:五灵脂,萃取物B1 45mg/kg、B2 10mg/kg、B3 20mg/kg组大鼠粘膜损伤指数均低于空白对照组,与雷尼替丁(30mg/kg)组比较无统计值差别。B1 22.5mg/kg+B2 5mg/kg及B1 22.5mg/kg+B2 5mg/kg+B3 10mg/kg组大鼠粘膜损伤低于空白对照组及B1 22.5mg/kg+B3 10mg/kg、B2 5mg/kg+B3 10mg/kg组。结论:五灵脂萃取物B1、B2对胃粘膜有保护作用且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2.
中西医结合治疗反流性食管炎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观察联合胃苏冲剂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单盲法随机分组,在奥美拉唑、多潘立酮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胃苏冲剂为治疗组,连续服用4周。通过临床症状和内镜下食管部病变改善评价治疗效果,并统计分析。结果:临床症状缓解情况和内镜下评估,治疗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联合胃苏冲剂治疗反流性食管炎临床症状改善迅速,稳固,病变治愈率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埃索美拉唑、阿莫西林、克拉霉素三联疗法根除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疗效;方法:治疗组A:69例,以埃索美拉唑与阿莫西林、克拉霉素治疗;对照组B:67例,以奥美拉唑与阿莫西林、甲硝唑治疗,疗程均为1周,疗程结束4周后复查Hp;结果:治疗组HP根除率为94.2%,对照组HP根除率为83.6%;结论:埃索美拉唑、阿莫西林、克拉霉素三联疗法安全,耐受性好,Hp根除率高。  相似文献   

14.
85例患者分4组,A组.思密达组20例;B组:思密达加盐酸帕罗西汀组20例;C组:西沙必利组22例;D组:西沙必利加盐酸帕罗汀组23例。B组、D组均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服盐酸帕罗西汀片.每日早餐顿服10mg.疗程2月。结果:B组和D组在治疗腹型和便秘型患者均优于A组和C组。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质子泵抑制剂(PPI)雷贝拉唑及选择性5-HT4受体部分激动剂治疗以咳嗽、咽痛为表现的胃食管反流病的效果。方法将46例经临床和内镜检查诊断为食管外表现的胃食管反流病患者分为2组,A组给予奥美拉唑联合莫沙必利治疗,B组给予雷贝拉唑联合莫沙必利治疗,2组均治疗4周后观察内镜下食管黏膜表面的变化和疗效。结果A组治愈率(87%)和总有效率(100%)均明显高于B组(61%和74%)。结论胃食管反流病部分可表现为难治性慢性咳嗽、咽痛,予以雷贝拉唑可改善症状,且联用选择性5-HT4受体部分激动剂(莫沙必利)治疗可显著改善临床症状及内镜下表现。  相似文献   

16.
〔摘 要〕 目的:探讨微型探头超声胃镜对食管隆起性病变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选择 2020 年 3 月至 2021 年 4 月在郴州市第四人民医院内镜中心常规胃镜检查发现食管隆起性病变的 44 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首先采用 微型探头超声胃镜对病变部位进行扫查,通过观察病灶超声图像特征并作出初步诊断,根据初步诊断采用不同的内镜 微创治疗方案并行病理学检查,比较病理学检查与微型探头超声胃镜检查结果的差异,判断微型探头超声胃镜对食 管隆起性病变诊断的准确性,并观察内镜治疗的安全性。结果:微型探头超声胃镜对食管隆起性病变诊断的灵敏度为 97.62 %,特异度为 50.00 %,准确度为 95.45 %,44 例接受内镜微创治疗的患者术中及术后均未发生消化道出血、穿孔、 感染等并发症,术后恢复均良好。结论:微型探头超声胃镜对食管隆起性病变检查结果与病理学检查结果基本一致, 且在微型探头超声胃镜的指导下采用不同的内镜微创治疗方案患者均未出现大出血、穿孔等并发症,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治疗上消化道隆起性病变的护理效果。方法:对采用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治疗上消化道隆起性病变实施术前准备、术中配合、术后观察等针对性的护理。结果:内镜下黏膜切除48例患者中51个病灶,所有患者术中均未出现大出血及穿孔等严重并发症。结论:内镜下黏膜切除术疗法简单、安全性好、微创有效,而高质量的护理对手术的顺利进行和治疗效果有一定辅助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以枸橼酸铋雷尼替丁(RBC)为主的三联疗法根除(HP转为阴性)幽门螺旋杆菌(HP)的疗效。方法将100例幽门螺旋杆菌阳性病人平均随机分成2组,RBC组为50例,用雷尼替丁+克拉霉素+阿莫西阿林,对照组50例,用奥美拉唑+克拉霉素+阿莫西林治疗,疗程7天,停药后一月检测幽门螺旋杆菌。结果治疗组幽门螺旋杆菌根治率86%,对照组80%(两组比较p〉0.05,无统计学差异)。结论雷尼替丁+克拉霉素+阿莫西林联合治疗幽门螺旋杆菌和奥美拉唑组比较阿,根除率高,价格适中。  相似文献   

19.
三种保肝药物治疗结核病药物性肝损伤的成本一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3种保肝药物治疗艾滋病人的药物性肝损伤的成本-效果。方法:160例患者随机分为3组,分别给予注射用还原型谷胱甘肽(A组)、注射用复方甘草酸苷(B组)、注射用硫普罗宁(c组),治疗4周后观察3组治疗效果,并进行成本-效果分析。结果:A组疗效显著高于B、c(P〈0.05),且A组成本-效果比为3组中最低。结论:还原型谷胱甘肽(A组)为结核病肝损伤的较佳治疗药物。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延胡索乙素时慢性低O2高CO2性肺动脉血管的重构的影响,并探讨其机理。方法:36只SD大鼠随机分为三组:正常对照组(A组)、慢性低O2高CO2组(B组)及慢性低O2高CO2+延胡索乙素组(C组)。右心导管法测肺动脉压;电镜观察肺小动脉超微结构;免疫组化法检测Ⅰ型胶原、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的表达量。结果:B组的mPAP显著高于A组和C组;C组大鼠肺细小动脉内皮细胞基本扁平,结构基本正常,中膜平滑肌细胞增生较轻,胶原少见;外膜胶原纤维较明显少于B组大鼠。外膜仅有少量胶原纤维。免疫组化发现B组肺细小动脉ERK2、Ⅰ型胶原的相对含量显著高于A组和C组。结论:延胡索乙素能明显抑制肺动脉高压的形成,延缓肺动脉血管的重构;抑制IGF表达、减少Ⅰ型胶原生成可能是其重要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