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12 毫秒
1.
目的分析2004~2009年东莞市45例8个月以内住院的婴儿麻疹病例进行临床特征。方法分析45例8月龄以下婴儿麻疹病例进行流行病学特征、临床特点。结果 45例病例均经麻疹IgM抗体检测阳性而确诊,患儿均是外来流动人口子女,以6~8月婴儿为主,占60%;1~6月发病者占77.8%;临床表现以中高热为主,占88.9%,发热后第2~3d出疹者,占73.3%,有合并肺炎者占33.7%,腹泻者占20%,绝大部分白细胞计数正常。结论随着儿童麻疹疫苗预防接种工作的加强,麻疹发病有向8月龄以下婴儿发展趋势,在婴儿出现发热伴出疹就诊时应作麻疹IgM抗体检测,提高易感人群麻疹疫苗接种率是降低婴儿麻疹发病率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2.
席里  杨薇斯 《吉林医学》2012,33(21):4485-4486
目的:通过对3月龄以下小婴儿川崎病(KD)的临床特点分析,提高对小婴儿KD的早期观察和诊断,减少冠状动脉并发症的发生。方法:对17例3月龄以下川崎病患儿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月龄以下婴儿川崎病,临床表现不典型,以不完全川崎病例为多发,冠状动脉受累较多,平均确诊时间长,误诊率高。结论:对可疑病例进行冠状动脉监测,是早期诊断小婴儿川崎病的惟一方法。临床上凡遇不明原因发热5 d以上,治疗效果不理想的3月龄以下小婴儿,应警惕川崎病的发生,以早期诊断及改变预后。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2015—2016年韶关市疟疾疫情监测情况,评价疟疾防控效果,为制定巩固消除疟疾成果的防治策略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韶关市2015—2016年"三热"病人监测、蚊媒监测及病例治疗处置资料,采用Excel2003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结果 2015—2016年,韶关市共监测检查"三热"病人5 033例,发现疟疾病例4例,平均阳性率0.08%,均为境外输入病例。2015—2016年的血检效率1 258.25∶1。临床初诊为疟疾和疑似疟疾病人的血检效率25.75∶1,而临床初诊为感冒和不明原因发热病人血检效率为0,工作量却是临床初诊为疟疾和疑似疟疾病人的48倍。随着疟疾发病率的下降,发热病人血检阳性率也在下降,导致血检效率的低下,如何提高血检效率是消除疟疾后阶段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对病例正规治疗及对疫点规范处置,未出现本地感染二代病例。蚊媒监测均为中华按蚊。结论在消除疟疾后阶段,由于仍有个别输入性病例,应加强诊治及疫情处置能力的建设,简化血检对象开展有效监测,建议血检对象为流动人口中的疟疾和疑似疟疾病例。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对6个月以下小婴儿川崎病的临床特点分析,提高对小婴儿川崎病的早期观察和诊断,减少冠状动脉并发症的发生。方法:对我院2005年1月~2010年5月收治的26例6月龄以下川崎病患儿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6个月以下婴儿川崎病临床表现不典型,以不完全川崎病例为多发,冠状动脉受累较多,平均确诊时间长,误诊率高。结论:对可疑病例进行冠状动脉监测,是早期诊断小婴儿川崎病的惟一方法。临床上凡遇不明原因发热5d以上,治疗效果不理想的6月龄以下小婴儿,应警惕川崎病的发生,以早期诊断及改变预后。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小婴儿川崎病(KD)的临床特点。方法对住院的29例年龄小于6个月小婴儿KD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小婴儿KD中非典型病例发病率高,心脏受累较普遍,平均确诊时间长,误诊率高。结论年龄小于6个月小婴儿发热持续5d以上,同时有系统组织炎症的实验室指标而不能用其它疾病解释时应警惕KD。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对河南省濮阳县某农村一起人间狂犬病散发疫情进行现场调查与处置,总结提出规范的调查与处置工作流程。方法对河南省濮阳县报告的一起人间狂犬病散发疫情进行现场调查与处置,分别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现场消杀、防控知识宣传、工作总结评估,同时开展肇事犬追踪和疑似病例搜索。最后提出人间狂犬病疫情综合防控措施,及对疫情处置效果进行评估。结果经现场核实,报告病例为临床诊断狂犬病病例。成立了疫情调查处置队伍,分流行病学调查2人,现场消杀1人,防控知识宣传1人,工作总结评估1人。列出疫情处置所需物品清单,对疫点及有关物品、用具进行消毒,无一犬伤多人情况,未搜索到疑似病例,采取发放宣传单、村内广播等形式进行了狂犬病防控知识宣传。经狂犬病常见潜伏期2~3个月后,无新发病例出现。结论狂犬病等人兽共患病疫情的规范处置应包括响应准备、现场处置、总结评估3个阶段。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接种疫苗后出现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Adverse Event Following Immunization,AEFI)尤其是死亡病例的处置经验,为科学有效地应对预防接种突发事件提供参考。方法对一起婴儿接种无细胞百白破疫苗和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后偶合死亡的事件进行调查、诊断和处置。结果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调查诊断小组诊断为:由于间质性肺炎引起缺氧导致急性呼吸衰竭而死亡,不属于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属于偶合症。结论应强调规范接种,尽量减少预防接种不良反应事件的发生。出现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后及时处置,但不能单纯考虑预防接种不良反应的发生,也应考虑偶合其他疾病,从而减少由于偶合其他疾病给预防接种带来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幼儿急疹患儿的临床表现及治疗进行调查分析。方法:调查2006年6月-2007年6月儿科门诊儿中患婴儿急疹病例135例。对其临床表现及治疗情况进行分析。结果:135例明确诊断的患儿中有130例有发热,其中有83.5%为首次发热。在治疗时应用药物中有90.6%应用了抗生素。结论:在婴儿首次发热时,若无明显其他临床症状,儿科医生要首先考虑很有可能是幼儿急疹,应针对病因治疗,避免抗生素的滥用,同时也减轻了患儿家属的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本地区低龄婴儿侵袭性B族链球菌(GBS)感染的流行病学特点,为临床预防和诊治提供指导。方法对2012年1月—2015年12月广州地区两家三甲妇儿专科医院收治的0~89 d低龄婴儿侵袭性GBS感染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研究期间两院共收治侵袭性GBS感染病例120例,2015年感染病例数为2012年的2.8倍,感染病例的发生无明显季节倾向。早发型感染以败血症合并肺炎(46.3%)为主,围产期多伴有一个或以上的高危因素,死亡率为7.4%;晚发型感染以败血症合并脑膜炎(占42.4%),多以发热为首发症状,其中42%伴有神经系统症状,14.6%遗留神经系统后遗症。结论广州地区低龄婴儿侵袭性GBS感染病例呈逐年增加趋势,临床应重视新生儿GBS感染的预防,加强感染高风险新生儿的管理,及时诊治,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0.
麻疹是儿科常见的发疹性传染病 ,自麻疹疫苗广泛应用以来 ,发病率已明显下降 ,但近年来发病率又有上升趋势 ,并且其临床特点发生了一些变化 ,如表现为 6个月内婴儿发病增多、临床症状不典型 ,并发症增多等等。本院 2 0 0 1年 1月~ 12月共收治 6个月内婴儿麻疹病例 16例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 6个月内婴儿麻疹病例 16例 ,男 10例 ,女 6例。其中小于 2 8天 2例 ,~ 3个月4例 ;~ 6个月 10例 ,最小 1例仅 2 0天。1 2 临床表现  (1) 16例病例均有发热 ,体温波动于 38 5~ 4 0℃之间。热程大多为 3~ 8天。 (2 ) 16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查明本次疫情来源,规范处置,为德宏州防治登革热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患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实验室检测,规范开展病例搜索、防蚊灭蚊及处置,对媒介蚊种作房屋指数、容器指数、布雷图指数测定。结果确定该疫情为输入性登革热疫情,发病2例。经科学、规范、及时处置,疫情得到了完全控制,未出现死亡及二代病例。结论加强政府的行政干预,提高医防人员预防诊治水平,落实以灭蚊为主的综合性防治措施,能够迅速控制疫情。  相似文献   

12.
氨茶碱治疗小婴儿毛细支气管炎疗效观察龚仁乐1临床资料1994年~1996年治疗小婴儿毛细支气管炎50例。男30例,女20例;≤2月20例,~4月16例,~5月14例。全部病例均有不同程度咳喘,其中18例喘憋、轻度紫绀、呼吸困难,15例发热。肺部听诊,...  相似文献   

13.
孙海燕 《中国民康医学》2009,21(21):2714-2715
目的:了解麻疹病例的临床流行特征.方法:对1250例麻疹病例进行临床流行病学分析.结果:以发热、咳嗽、流涕、眼结膜炎、皮肤斑丘疹为主;出疹的时间仍然集中于发热4~5天;出疹顺序变化较大,典型的耳后首先出疹患者仅占46%;有91.92%的患者有不同程度的并发症出现.8个月内患儿占42.40%.结论:1、8个月婴儿占有较大的发病比例,发病年龄明显提前;2、成人麻疹有增加趋势;3、城镇发病率高;4、临床表现仍以发热、典型的皮疹及麻疹黏膜斑为主要特征.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综合分析1例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SFTS)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和应急处置情况,为制定该病的应急处置措施和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对病例、密切接触者和共同暴露者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和实验室检测.在病例居住和工作场所及可疑暴露地开展寄生蜱和游离蜱等媒介密度监测,并对采集到的蜱虫开展布尼亚病毒(SFTSV)核酸检测.对病...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2003年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流行期间,广西设立的发热门诊中就诊的发热病人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疑似病例和临床确诊病例的筛查情况。方法各地按照《广西发热病人门诊工作及监测规程》的要求设立发热门诊,对发热病人进行登记、诊断、汇总和上报,建立Excel数据库进行统计。结果2003年4~6月期间,广西各地区共设立发热门诊l671个,就诊发热病人587046人,筛查出疑似重点发热病人2706例(占O.46%)、重点发热病人2115例(占O.36%)、疑似病例7例,临床确诊病例3例。3例确诊病例均为输入性病例,均有疫区非典疑似病人接触史,返乡后到发热门诊就诊时被发现。结论设立发热门诊提高了广西监测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病例的敏感性.在非典防制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应将发热门诊监测工作常抓不懈,并将多发和危险严重的、以发热为主的急性法定传染病纳入监测的范畴,规范管理,充分提高发热门诊监测的效能。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吉水县一起狂犬病犬伤多人事件处置效果,为今后狂犬病防控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对一起狂犬病犬伤28人事件进行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对暴露人群进行规范处置。结果 28名暴露者经规范处置随访6个月身体健康,未发生狂犬病病例。结论应将一犬伤多人事件纳入传染病应急响应范畴。  相似文献   

17.
摘要:目的评估实施HIV母婴阻断措施婴儿群对预防接种的耐受性。方法为HIV感染孕妇提供综合性母婴阻断措施,将其婴儿设为观察组,母亲mV阴性婴儿为对照组,对2组婴儿的预防接种不良反应(AEFI)进行统计分析。结果H1V感染孕妇经孕期规范抗病毒治疗后母婴阻断效果明显,其婴儿感染率远低于未治疗者。观察组98名、对照组100名婴儿共接种17种疫苗2428人次。观察组和对照组发生AEFI分别为2.9%和2.1%(P〉0.05),其中一般反应分别占75.6%、78.11%,异常反应分别占4.4%和0,偶合症分别占20.0%、21.9%。全身反应以发热为主,局部反应以接种部位无菌性脓肿为主,2组婴儿均无严重预防接种不良反应事件,也没有因接种卡介苗引起的播散性卡介苗病例发生。结论HIV阳性孕妇经综合性HIV母婴阻断措施后其所娩婴儿按国家计划免疫程序进行预防接种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18.
作者于1977年5~7月对江西省农村经常发生的一种以婴儿为主、急骤发病。具有脑症状的疾病进行了调查,证实该病为婴儿脑型脚气病,而非“病毒性脑炎”。本文介绍了35例治愈和30例因误诊而死亡的病例。临床资料:35例中<1岁28例,1~2岁7例。男:女为15∶20。症状中一周内有发热史者14例,呕吐21例,轻泻8例,烦躁、夜啼21例,全部病例均有精神萎靡、  相似文献   

19.
目的总结一起霍乱散发疫情的调查处置的经验和教训,完善霍乱防控措施。方法对病例及密切接触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和溯源调查,按照霍乱防控预案结合实际工作落实控制措施,对防控效果和疫情风险控制进行评估。结果从病例粪便中检出O139群霍乱弧菌,RT-PCR检测菌株etxAB毒力基因阳性。密切接触者肛拭子或粪便标本及外环境样品均未检出霍乱弧菌。病例治愈,未发生二代病例,有效控制了疫情,处置及时规范。结论应对霍乱疫情,诊断及时、应急处置得当,是快速控制疫情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川崎病是一种以全身血管炎为主要病变的急性发热出疹性小儿疾病,因1967年日本川崎富作医生首次报道,故称川崎病.在婴儿及儿童均可发病,但80%-85%患者在5岁以内,好发于6-18个月婴儿,男:女1.3-1.5:1,具体病因尚不明确,是继风湿热之后我国小儿后天心脏病的主要病因之一,所以对其关注日益增强,且临床报导逐渐增多,误诊率也随报道而显增高,下面介绍一例支原体感染合并川崎病的病例,并浅谈一下临床诊治体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