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篇
综合类   5篇
药学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探究肺泡灌洗液(BALF)白细胞介素-8(IL-8)、白细胞介素-10(IL-10)、干扰素-γ(INF-γ)水平与儿童难治性支原体肺炎(RMPP)及其治疗效果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45例RMPP患儿临床资料纳入RMPP组,根据疗法与疗效不同分为A组(单纯肺泡灌洗治疗有效,n=27)、B组(肺泡灌洗治疗效果欠佳而加用激素治疗后有效,n=13)与C组(肺泡灌洗联合激素治疗无效,n=5)三个亚组,另将同时期接受支气管肺泡灌洗的45例普通支原体肺炎患儿床资料纳入普通组。分析两组及各亚组间患儿BALF中IL-8、IL-10、INF-γ水平差异,并采用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模型分析其与疗效的关系。结果治疗前,RMPP组IL-8、INF-γ水平均明显高于普通组,而IL-10水平则明显低于普通组(P0.05)。治疗后,三组IL-8、INF-γ水平A组B组C组,而IL-10水平A组B组C组,组间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显示,RMPP患儿BALF中IL-8、INF-γ水平与治疗效果呈负相关,而IL-10水平与治疗效果呈正相关(P0.05)。结论肺泡灌洗液IL-8、IL-10、INF-γ水平与RMPP及其治疗效果密切相关,可为临床诊疗及预后评估提供一定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钟亮  杨薇斯 《临床医学》2005,25(7):11-13
目的探讨川崎病并发冠状动脉病变的危险因素。方法对60例确诊为川崎病患儿的临床表现,超声心动图、急性期C-反应蛋白、胆固醇、血沉、血小板、血红蛋白、白细胞等资料进行计量资料t检验、计数资料χ2检验、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结果60例川崎病并发冠状动脉病变18例(30%)。单因素分析显示:发热天数、血小板、C-反应蛋白、胆固醇与冠状动脉病变发生率有密切关系(P<0.01)。多因素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显示:C-反应蛋白、胆固醇与冠状动脉病变密切相关(P<0.01)。结论对川崎病进行综合分析,可对该病作出及时的预后判断,予早期干预治疗,促进冠状动脉病变的恢复。  相似文献   
3.
席里  杨薇斯 《吉林医学》2012,33(21):4485-4486
目的:通过对3月龄以下小婴儿川崎病(KD)的临床特点分析,提高对小婴儿KD的早期观察和诊断,减少冠状动脉并发症的发生。方法:对17例3月龄以下川崎病患儿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月龄以下婴儿川崎病,临床表现不典型,以不完全川崎病例为多发,冠状动脉受累较多,平均确诊时间长,误诊率高。结论:对可疑病例进行冠状动脉监测,是早期诊断小婴儿川崎病的惟一方法。临床上凡遇不明原因发热5 d以上,治疗效果不理想的3月龄以下小婴儿,应警惕川崎病的发生,以早期诊断及改变预后。  相似文献   
4.
席里  杨薇斯  许柏华 《当代医学》2012,18(24):97-98
目的 探讨重症手足口病患儿血清中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西门子)测定30例重症手足口病患儿血清中IL-6、TNF-α水平,并与15例非手足口病患儿的以上指标进行对照.结果 血清中的IL-6、TNF-α的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结论 重症手足口病患儿血清中有明显的细胞因子变化,IL-6、TNF-α可能参与了重症手足口病的病理过程.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肠道病毒71型(EV71)感染的手足口病重症患儿血清中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化学发光法测定30例EV71感染的手足口病重症患儿血清中IL-6、TNF-α水平,并与15例非手足口病患儿进行对照。结果重症组患儿血清中的IL-6、TNF-α的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结论 EV71感染重症患儿血清中有明显的细胞因子变化,IL-6、TNF-α可能参与了重症手足口病的病理过程。  相似文献   
6.
7.
目的观察大剂量丙种球蛋白(IVIG)联合干扰素(IFN)治疗急性重症病毒性脑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对收治的8例急性病毒性脑炎在传统支持治疗和对症处理的基础上,早期采用IVIG静脉滴注,200~300mg/kg/日,连续3天,同时肌注α-干扰素100万U/日,连续3天,观察患儿病情恢复情况.结果 8例患儿经治疗无1例死亡,体温恢复正常时间4~8天;神志由错迷转为清醒时间3~8天;抽搐停止时间2~3天;脑征消失时间3~6天;脑脊液恢复正常时间9~13天;院外随访,未发现有脑炎后遗症.结论 IVIG和IFN对病毒的作用机制不同,早期联合应用于急性重症病毒性脑炎,效果显著,可降低本病的死亡率及后遗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儿童首次热性惊厥(FC)发生及可能引起复发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收集FC首次发作就诊住院患儿174例,对其首次发作年龄、性别、诱发疾病、发作时体温、发作次数、惊厥持续时间、头颅CT检查等进行观察,并跟踪随访3~5年(随访率为87.36%),对可能影响复发的11种临床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FC首次发病多见于6月龄~4岁儿童,男性发病多于女性,上呼吸道感染为其最常见的诱发疾病(80.46%),头颅CT检查均正常。与FC复发可能的相关危险因素为首次发作年龄、体温、发作次数、惊厥持续时间、复杂性FC、家族惊厥史、围生期异常、剖宫产等。结论 FC的发生与年龄、性别相关,上呼吸道感染为其最常见的诱发疾病。首次FC年龄、体温、发作次数、惊厥持续时间、复杂性FC、家族惊厥史、围生期异常、剖宫产等临床因素与FC复发有关。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