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我院自 1 999年来 ,曾出现 4例因药物引起急性肾衰竭 (ARF)患者 ,现将其资料报道如下。1 典型病例例 1 :女 ,76岁 ,因急性脑梗死住院。应用甘露醇2 5 0mL静点 ,4次 /d ,3d后出现尿少 ,周身酸痛。查体 :肾区叩击痛阳性 ,血Cr1 0 3 μmol/L ,次日Cr上升至 40 3μmol/L ,尿常规可见RBC 2~ 3个 /LP ,Pro( ) ,血K+4 .0 2mmol/L。该患者入院时常规检查肾功及尿常规均正常 ,排除其他原因所致ARF ,考虑为甘露醇所致 ,立即停药 ,改用速尿、地塞米松、高渗糖交替使用 2d ,仍无尿。因条件有限 ,拒绝转院行血液…  相似文献   

2.
我科于 2 0 0 1年 1月 ,成功地救治了 1例死胎综合征并感染中毒失血性休克、播散性血管内凝血 (DIC)及多脏器功能衰竭的患者 ,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1 病例介绍患者 ,2 5岁 ,因妊娠 2 0周 ,发热、腹痛、腹泻、阴道出血 2d、少尿 1d于 2 0 0 1年 1月 1 0日就诊于当地医院。B超提示胎盘早剥 ,娩出一死胎 ,清宫 2次 ,出血量约 1 60 0mL ,血压 8/5kPa( 60 /3 7.5mmHg) ,心率 1 4 6次 /min ,经输血、补液、抗炎、升压等治疗 ,未见好转 ,且出现全身水肿、无尿 ,故转入我科。查体 :T 3 8.8℃ ,P 1 1 6次 /min ,R 2 6次 /…  相似文献   

3.
颈源性腹泻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病例报告患者 ,男 ,2 0岁。因头向右侧偏歪、右上肢活动受限、腹痛腹泻 30d就诊。患者于 30d前踢足球时不慎扭伤颈部 ,导致头向右侧偏歪 ,右上肢活动受限 ,同时伴头昏、恶心、颈痛、无呕吐、头痛及偏瘫失语。在当地医院行颈椎牵引术治疗 3次 ,疗效差。3d后不明诱因出现腹痛、腹泻。阵发性腹痛 ,大便前加剧 ,便后缓解 ;黄色软稀便 ,无黏液脓血 ,无未消化食物 ,每次 10 0mL左右 ,5~ 6次 /d。不伴发热、里急后重 ,饮食正常。内科以急性胃肠炎给予抗感染治疗 4d ,疗效差。查体 :T 36 .3℃ ,R 2 0次 /min ,P 70次 /min,BP …  相似文献   

4.
静滴培氟沙星时不良反应的观察和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甲磺酸培氟沙星 (简称培氟沙星 )作为第三代喹诺酮类抗菌药具有广谱抗菌作用 ,目前已广泛用于临床。但其也有一定的不良反应。现将近 1年来我院门诊患者在静滴培氟沙星时所发生的各种不良反应及护理体会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我院 2 0 0 0年 7月— 2 0 0 1年 6月门诊共有 1 642例 (次 )患者静脉滴注培氟沙星 ,其中男 896例(次 ) ,女 745例 (次 ) ;年龄 2 0~ 74岁 ,其中大于 60岁2 3 2例 (次 ) ;均因各种感染而使用培氟沙星进行抗炎治疗 ,用量 0 .4~ 0 .8g/d ,加入 5 %葡萄糖液 2 5 0~ 5 0 0mL中静脉滴注。1 2 不良…  相似文献   

5.
颈性眩晕是指由颈椎病引起的眩晕症状 ,临床比较常见。近年来 ,笔者采用中西药结合方法治疗颈性眩晕患者 3 8例 ,取得较满意疗效 ,现报道如下。1 一般资料本组 3 8例均是经X线摄片结合临床症状体征明确诊断的患者 ,其中男 18例 ,女 2 0例 ;年龄 5 4~ 76岁 ,平均 65岁 ;病程最短 0 .5年 ,最长 2 1年。症状反复发作。2 治疗方法2 1 西药 用 5 %葡萄糖注射液 (或生理盐水 ) 2 5 0mL加入利多卡因 2 0 0mg、维生素B6 2 0 0mg、山莨菪碱 10mg静滴 ,1次 /d ,共 3d ;继之用 5 %葡萄糖注射液 (或生理盐水 ) 2 5 0mL、培他定 4m…  相似文献   

6.
葛根素临床应用新进展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葛根素具有降血脂、降血压、保护心肌血管及抗动脉硬化、抗氧化、抗血栓形成、增加冠脉血流量等药理作用 ,临床广泛用于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死、脑梗死等心脑血管疾病的治疗 ,疗效显著 ,用药安全。笔者将其临床应用新进展综述如下。1 临床应用1 1 老年冠心病 将患者 70例随机分 2组 ,观察组 36例予葛根素 30 0mg加入 5 %葡萄糖液 2 5 0mL中静滴 ,1次 /d ;对照组 34例予复方丹参注射液 16mL加入 5 %葡萄糖液 2 5 0mL中静滴 ,1次 /d ,两组均以 4周为 1个疗程 ,除心绞痛发作时含服硝酸甘油或消心痛外 ,停用其它药物。结果葛根…  相似文献   

7.
维持性血液透析是慢性尿毒症患者生存的重要治疗手段 ,其见效快、应用广泛 ,但应防治血液透析中并发症的发生 ,以保证透析顺利进行。笔者在透析治疗中曾遇罕见的短暂性失明并发症 ,现报道如下并浅谈护理体会。1 临床资料患者 ,女 ,2 6岁 ,诊断为慢性肾功能衰竭 (尿毒症期 )在我院行维持性血液透析 10个月。透析方案 :每周2次 ,每次 4小时 ,采用 F6 0透析器 ,碳酸氢盐透析。血透机为美国伟洛克傲大 10 0 0型。患者于 2 0 0 0年 9月 2 2日透析 ,查体 :T36 .7℃ ,P92次 /分 ,R18次 /分 ,BP2 0 / 12 k Pa。透析前 2天患者曾呕吐数次 ,呕吐物…  相似文献   

8.
患者 ,男 ,65岁。主因咯血 3d入院。3天前无诱因咯血 ,色鲜红 ,量约 1 0 0~ 40 0mL/d ,在当地医院予止血对症治疗无效转来我院。发病以来无发热、咳痰 ,无胸闷、胸痛、呼吸困难。既往于 1 0年前患下肢静脉曲张并行静脉剥脱术。无麻疹、百日咳、结核史 ,无慢性咳喘史 ,无烟酒及其它不良嗜好。查体 :T 3 6.5℃ ,P 72次 /min ,R 1 6次 /min ,BP 1 4/ 1 0kPa(1 0 5 / 75mmHg)。贫血貌 ,口唇无紫绀 ,颈静脉怒张 ,无桶状胸 ,两肺可闻及少许湿音 ,P2 >A2 ,心腹 (-) ,双下肢未见静脉曲张及静脉炎。血、尿、便化验无异常…  相似文献   

9.
输注清开灵后出现全身剥脱性皮炎1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患者男 ,12岁 ,因发热、咽痛、全身广泛散布针尖大小的疹点 1d而就诊于当地医院 ,初步诊断为“猩红热” ,应住院治疗 ,但其家属未同意 ,故回家给予青霉素 6 4 0万单位静滴 (过敏试验阴性 ) ,患者未出现任何过敏症状。 2d后又因发热静滴清开灵 2 0mL ,用药 2 0min后患者耳后出现水泡 ,并出现高热、寒战 ,立即到当地医院就诊 ,以猩红热、过敏性皮炎住院给予抗炎及激素类药物对症治疗 ,病情继续加重 ,全身皮肤呈片状脱落 ,发病 3d后送我院抢救治疗。查体 :体温38.8℃ ,脉搏 12 0次·min-1,呼吸 2 2次·min-1,神志清楚 ,痛苦面容 …  相似文献   

10.
脑出血血清C-反应蛋白动态变化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笔者动态测定了 66例脑出血患者血清C -反应蛋白(CRP)值 ,并观察其变化及临床意义 ,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66例患者均为发病 3d内入院 ,确诊参照1995年全国第 4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拟订的急性脑血管病诊断标准[1] ,并经头部CT检查证实 ,排除了可引起CRP改变的其他疾病 ;其中男 3 6例 ,女 3 0例 ,平均年龄 64 .3岁 (5 9~70岁 ) ;基底节区 3 6例 ,丘脑 15例 ,脑叶 15例 ;出血量 <2 0mL者 2 0例 ,2 0~ 5 0mL者 2 8例 ,>5 0mL者 18例。66例患者中有 14例在发病 15d内死亡。1 2 方法1 2 1 标本采集…  相似文献   

11.
静滴莪术油注射液致严重过敏反应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桂珍 《中国中药杂志》2002,27(10):798-798
患儿男 ,13岁。因发热、咳嗽 1周 ,于 2 0 0 1年12月 2 6日门诊输液治疗。既往有青霉素、头孢类药物过敏史 ,而口服白霉素却未见过敏。诊断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支气管炎。给予莪术油注射液 2 0mL ,内含莪术油 0 2 g(黑龙江安庆制药股份有限公司 ,生产批号 2 0 0 10 30 3)和白霉素 4 0万单位加入5 %葡萄糖 5 0 0mL中混合静滴。约 3min后 ,患儿突然出现憋气 ,烦躁 ,面色苍白 ,口唇发绀 ,呼吸困难 ,继而口唇、耳廓肿胀。查体 :神志清 ,呼吸 33次 /min ,脉搏 88次 /min ,心率 88次 /min ,律齐 ,血压14 5 /10 .5kPa。莪术…  相似文献   

12.
1 977年 7月— 2 0 0 1年 1 0月我科收治糖尿病尿路真菌感染患者 42例并应用国产大蒜液治疗 ,取得了一定疗效 ,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42例均为糖尿病并尿路真菌感染患者 ,其中女 2 4例 ,男 1 8例 ;年龄 3 6~ 74岁 ,平均 5 5岁 ;病原菌为白色念珠菌者 2 6例 ,曲霉菌者 1 0例 ,酵母样菌者 8例。1 2 治疗方法 :大蒜液 [昆明成都军区制药厂生产批号(970 3 6)每支 1 0mL]40mL加入 5 %葡萄糖 5 0 0mL中并胰岛素 6U静脉滴注 ,每日 1次 ,用药 1 4~ 2 0d ,平均1 7d。小苏打 1 g口服每日 3次与抗真菌药同时使用。2…  相似文献   

13.
灭滴灵引起过敏者罕见 ,笔者曾遇到 1例患者 ,现将资料报道如下。1 病例报告患者 ,男 6 0岁 ,主因间断性发作右上腹疼痛 1年 ,加重 3d ,发热 2d ,于 1 998年 1 1月 2 7日入院。查体 :血压 1 8 5 /1 0 5kPa ,表情痛苦 ,两肺呼吸音清 ,未闻及罗音 ,心率 90次 /分、律整。腹平坦 ,右上腹压痛明显 ,轻度肌紧张 ,反跳痛阳性 ,莫非氏征阳性。住院后根据既往病史诊断为慢性胆囊炎急性发作。开始给予 1 0 %葡萄糖 5 0 0mL加氨苄青霉素 6 0 g静脉点滴 ,效果欠佳。于1 1月 2 9日请外科会诊 ,决定给灭滴灵静点。30日首次给灭滴灵 1 0 …  相似文献   

14.
口服吲哚美辛引起过敏性药疹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 ,男 ,2 0岁 ,因风湿关节炎于 2 0 0 2年 3月 3 0日就诊。给予吲哚美辛片 2 5mg口服 ,3次 /d ,未服用其他药物。服药后 1h面颈部开始出现针头大小的红色丘疹 ,并迅速向躯干部蔓延 ,呈散在性分布 ,后又泛发全身 ,皮疹融合形成弥漫性红斑 ,皮肤瘙痒。经皮肤科医生诊为过敏性药疹。给予葡萄糖酸钙注射液 1 0mL、维生素C注射液 1 .0g和地塞米松 5mg加入到 5 %葡萄糖液中静滴 ,并服氯苯那敏 8mg ,3次 /d。用药 3 0min后自觉症状好转 ,皮疹颜色变淡 ,并于 2d后完全消退。讨论 :吲哚美辛为非甾体类抗炎镇痛药 ,有明显的消炎、…  相似文献   

15.
红花注射液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脑卒中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 ,与高脂、高蛋白饮食有关 ,且有发病率逐年提高及发病年龄提前的趋势。笔者用红花注射液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取得较好疗效 ,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共 3 8例 ,随机分为 2组。治疗组 19例中男 10例 ,女 9例 ;年龄 40~ 80岁 ;病程 3h~ 3d。对照组19例中男 11例 ,女 8例 ;年龄 44~ 85岁 ;病程 2h~ 3d。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及病情均无明显的差异。1 2 治疗方法 治疗组予红花注射液 2 0mL加入生理盐水或 5 %葡萄糖液 2 5 0mL中静滴 ,1次 /d ,15d为 1个疗程 ,共用 2个疗程 ,…  相似文献   

16.
1 病历介绍例 1:女 ,2 9岁 ,G3P1,曾行药物流产 1次 ,因停经 45d要求人工流产就诊。妇科检查 :已婚经产外阴 ,阴道通畅 ,宫颈光滑着色 ,无举痛。子宫前位如孕 40d大小 ,质软 ,双侧附件区无明显压痛。尿妊娠试验阳性。B超探及宫内一大小约 2 .0cm× 2 .0cm的胚胎光团。诊断为宫内早孕。行人工流产术。术中刮出约 5 g组织 ,可见碎绒毛。出血约 10mL。术后给予抗感染、促宫缩治疗。嘱其随诊。术后 7d ,患者因下腹部坠痛就诊 ,行B超检查 ,因无尿即给予抗感染输液治疗。在治疗过程中 ,患者突然出现下腹部剧烈疼痛 ,伴头晕无力、出…  相似文献   

17.
笔者临床运用自拟抗肝炎 号结合门冬氨酸钾镁注射液治疗黄疸型肝炎 5 0例 ,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全部病例均为本院 1997~ 2 0 0 0 -0 3收治住院的病毒性黄疸型肝炎 (包括急性黄疸型肝炎 ,慢性肝炎黄疸者 )。诊断符合 1995年北京第 5次全国传染病寄生虫学术会议讨论修订病毒性肝炎的诊断标准。年龄 15~ 45岁 ,平均年龄 2 9岁 ;血清总胆红素 ( TB) 3 4 .5~ 2 0 0μm ol/L ,血清谷丙转氨酶 ( AL T) 80~ 65 0 u/L ;其中有乙肝病史 60例 ,甲肝病史 40例。随机分成 2组 ,自拟抗肝炎 号结合门冬氨酸钾镁针组为 (治疗组 )…  相似文献   

18.
自 1 997年 1 2月— 2 0 0 1年 6月笔者应用鸦胆子乳注射液加中药治疗 33例肝癌、肝转移癌患者 ,疗效满意 ,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33例均系上述期间的住院患者 ,其中男 2 1例 ,女 1 2例 ;年龄 2 9~ 6 6岁 ,平均 4 7.5岁。其诊断符合《实用肿瘤学》中的肝癌诊断标准 ,其中原发性肝癌 1 5例 ,肝硬化癌变 1 2例 ,肝转移癌 6例。1 2 治疗方法 :鸦胆子乳注射液 1 0mL ,静点 3d ,第 4天加至 2 0mL ,3d后加至 30mL ,30d为 1个疗程 ,每疗程之间可不停药。33例中有 1 5例用药 1个疗程 ,1 2例用 4个疗程 ,6例用 3…  相似文献   

19.
复方丹参预防乳癌术后皮瓣坏死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乳腺术后皮瓣出现发黑、坏死及裂开长期以来一直是普外科医师预防和解决的问题。笔者采用复方丹参预防此问题 ,效果满意 ,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999年 3月— 2 0 0 1年 6月我院乳癌术后患者 5 4例 ,年龄 2 8~ 80岁 ,平均 48.2岁。其中 2 8例术后予复方丹参注射液 2 0mL加入 5 %葡萄糖液 5 0 0mL中静滴 ,1次 /d ,用 5~10d ;2 6例术后未用 ,两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5 )。2 结  果围手术期内未用复方丹参注射液组患者出现皮瓣发黑 5例 (2 8.5 % ) ,局部坏死 2例 (7.4% ) ,局部裂开 1例 (3 .4% )。应用复方丹参注射液组患…  相似文献   

20.
1997— 2 0 0 2年 ,我院单纯使用双黄连粉针剂治疗上呼吸道感染患者 41 0例 ,取得较好疗效 ,现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41 0例患者中 ,男 2 1 0例 ,女 2 0 0例 ;年龄 6个月~ 1 0岁 60例 ,1 1~ 2 0岁 90例 ,2 1~ 30岁 93例 ,31~ 40岁 90例 ,41~ 60岁 77例。均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发热、咳嗽、鼻塞、流涕、咽部不适、扁桃体肿大、乏力、食欲不振、腹痛、头痛等。1 2 治疗方法 成人予双黄连粉针剂 2 .4~ 3 .6g +5 %葡萄糖液 2 50mL静滴 1次 /d ;小儿为 60mg/kg静滴 1次 /d。1 3 疗效评定标准 痊愈 :治疗 4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