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调查广州市某三级甲等医院外科住院病人的营养风险状况。[方法]以2015年7月外科住院病人为研究对象,应用营养风险筛查2002(NRS-2002)进行筛查,NRS-2002≥3分为有营养风险,体重指数(BMI)18.5kg/m2(或白蛋白30g/L)为营养不足。[结果]共有1 256例住院病人入选并完成筛查,总的营养风险和营养不足的发生率分别为15.13%和11.78%;老年病人(≥60岁者)与非老年病人(60岁者)营养风险和营养不足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营养风险发生率较高科室为肝胆外科、神经外科、胃肠外科、胸外科;营养不足发生率最高的科室为肝胆外科和胃肠外科。[结论]外科住院病人营养风险或营养不足发生率较高,尤其要关注老年人和高危科室病人的营养状况并及时给予营养支持。  相似文献   

2.
[目的]应用营养风险筛查表2002(NRS-2002)调查消化内科住院病人入院时营养不良及营养风险的发生比例及住院1周期间的营养支持情况。[方法]选择天津2所三级甲等医院消化内科住院病人175例,采用人体测量、实验室检查和NRS-2002进行营养评估,并调查病人住院1周期间的营养支持情况。[结果]消化内科住院病人营养不良发生率为13.7%,营养风险发生率为33.1%;老年组(≥60岁)病人发生营养风险率明显高于60岁以下组病人;病人住院1周期间,存在营养风险的58例病人中有49例(84.5%)给予了营养支持,在无营养风险的117例病人中有56例(47.9%)给予了营养支持;在49例有营养风险且给予了营养支持的病人中,仍有19例(38.8%)病人体重有所下降;NRS-2002与常见客观营养指标BMI和ALB呈中度负相关。[结论]NRS-2002用于消化内科住院病人的营养筛查是可行的,消化内科住院病人营养不良与营养风险的发生率较高,营养支持的应用存在一定的不合理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应用营养风险筛查表2002(NRS-2002)调查消化内科住院病人入院时营养不良及营养风险的发生比例及住院1周期间的营养支持情况。[方法]选择天津2所三级甲等医院消化内科住院病人175例,采用人体测量、实验室检查和NRS-2002进行营养评估,并调查病人住院1周期间的营养支持情况。[结果]消化内科住院病人营养不良发生率为13.7%,营养风险发生率为33.1%;老年组(≥60岁)病人发生营养风险率明显高于60岁以下组病人;病人住院1周期间,存在营养风险的58例病人中有49例(84.5%)给予了营养支持,在无营养风险的117例病人中有56例(47.9%)给予了营养支持;在49例有营养风险且给予了营养支持的病人中,仍有19例(38.8%)病人体重有所下降;NRS-2002与常见客观营养指标BMI和ALB呈中度负相关。[结论]NRS-2002用于消化内科住院病人的营养筛查是可行的,消化内科住院病人营养不良与营养风险的发生率较高,营养支持的应用存在一定的不合理性。  相似文献   

4.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由于不能主动进食或进食不足导致营养不良风险发生率较高[1,2],临床研究表明,营养摄入不足或延迟的营养支持将导致重症病人迅速出现营养不良,并难于为后期的营养治疗所纠正[3]。营养不良能导致免疫防御机能低下;  相似文献   

5.
正营养支持是指给不能进食或进食不足或有营养不良的患者提供肠内或肠外营养以纠正或预防营养不良,维持最优的营养状态,促进患者健康恢复。然而,营养不良是临床患者普遍存在的问题[1]。我国黎介寿[2]院士指出:我国每年住院患者有5000万,患者营养不良发生率高达50%,其中以老年患者、肿瘤患者和消化道疾病患者营养不良发生率较高[3]。中华医学会肠外肠内营养学分会老年营养支持学会指出,具有营养  相似文献   

6.
目的调查部分科室住院病人营养不良发生率、营养风险发生率和实际应用营养支持率,为住院病人合理应用营养支持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某中等医院消化内科、呼吸内科、神经内科、普外科和胸外科新住院病人1000例。病人人院后首先评估是否符合营养风险筛查评定条件,符合者第2天清晨进行评定;对不符合条件病人检测血清清蛋白(sALB),sALB〈30g/L。判定为营养不良。人体质量指数(BMI)〈18.5kg/m^2判定为营养不良。采用营养风险筛查判定是否需要营养支持。结果1000例新住院病人营养风险筛查的完全适用率为77.8%,营养不良发生率为8.6%;营养风险发生率为20.3%。存在营养风险病人中,营养支持率为37.4%,不存在营养风险病人中,营养支持率为13.3%。各科室之间营养不良与营养风险的发生率比较均存在显著性差异(χ^2=20.79、35.95,P〈0.01)。结论住院病人因疾病及其严重程度不同,营养不良的发生率和特点亦不同,营养风险筛查可评估住院病人的营养不良和营养风险。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患有消化系统疾病的儿童营养风险情况,明确临床营养支持方向。[方法]应用营养不良评估筛查工具(STAMP)对2018年7月—2018年12月在消化科住院接受治疗的583例患儿进行营养风险筛查。[结果]本组患儿发生营养不良风险的可能性为10.12%,发生营养高风险的可能性为21.27%;不同性别患儿的营养高风险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患儿营养高风险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营养高风险患儿的每项分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发生营养高风险的可能性从低到高的疾病为腹泻、肝胆疾病、胃十二指肠疾病、胃肠功能性疾病、口腔疾病,发生率分别为8.68%、23.89%、32.38%、60.87%、93.75%。[结论]所有消化系统疾病中营养支持侧重点为3岁以上的消化性溃疡、1岁以内的胆汁淤积性肝病、胃肠功能性疾病、慢性和迁延性腹泻。  相似文献   

8.
应用微型营养评价法对消化系统肿瘤病人的营养评估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目的]探讨微型营养评价法(MNA)与传统营养评价指标的相关性。[方法]应用MNA和传统营养评价指标同时对94例消化系统肿瘤住院老年病人进行营养评估。[结果]消化系统肿瘤老年人营养不良发生率为41.5%,潜在营养不良发生率为40.4%,营养正常者为18.1%;年龄、牙齿状况和疾病分期是影响老年人营养的重要因素;MNA与传统营养评价指标之间有良好相关性(r=0.67)。[结论]消化系统肿瘤住院老年人营养不良的发生率高,MNA是一种可靠、快捷、简便的老年人营养状况评估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修订版微型营养评价精简法(MNA-SF)和传统版微型营养评价法(MNA)在消化科老年住院病人传统营养指标的相关性分析。[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6年2月在消化内科住院的老年病人300例为研究对象,分别用修订版MNA-SF和传统版MNA测评,将测评结果与传统营养指标的关系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研究结果显示,传统版MNA耗时10min左右,传统版MNA调查结果显示,营养不良患病率为36%,存在营养不良风险的患病率为46%,营养正常18%;修订版MNA-SF调查结果显示,营养不良及存在营养不良风险的患病率为71.67%,营养正常28.33%。两种评估表与人体测量和生化指标间相关性一致(P0.05)。[结论]修订版MNA-SF用来评估消化科老年病人的营养状况,简单、快速、易行。  相似文献   

10.
营养不良是指热量、蛋白质以及其他营养素缺乏或过量的一种营养状态。营养不良包括营养不足和营养过剩两个方面[1]。营养不良既会诱发多种疾病,又会增加疾病不良预后风险,如增加感染机会及病死率等。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居民的膳食营养得到了明显的改善,但疾病状态下的营养消耗状况却令人担忧。近10年国外研究显示,住院成人营养不良  相似文献   

11.
营养不良一直是一个较为普遍且需要重视的问题。近5年的研究显示,住院病人入院时营养不良的发生率为7.5%~63.9%_2。],而存在营养不良的风险为17.7%~73.2%。营养风险是指现存的或潜在的营养因素导致病人出现不良结局的风险,现存的或潜在的营养因素会加大导致病人不良临床结局的可能性,也使病人更有可能从营养支持中获益。  相似文献   

12.
肖瑛  唐玲  涂芊茜 《全科护理》2020,18(2):185-187
[目的]探讨老年综合评估团队改善老年住院病人营养风险及营养不良的护理。[方法]2018年1月—2018年12月由老年病科、内分泌、呼吸与危重症医学、心脑血管中心专家、营养师、药剂师、康复师、护理团队等组成的老年综合评估团队,对老年住院病人营养风险及营养不良病人进行全面综合评估,制订诊疗计划,护理人员参与老年综合评估团队诊疗的各个阶段,根据诊疗计划做好病人的心理护理、营养支持的护理、用药护理、运动干预,同时注意观察、监测并发症的发生。[结果]通过老年综合评估团队的诊疗及护理干预后病人血浆总蛋白、白蛋白、前白蛋白、淋巴细胞、血红蛋白水平明显优于干预前。[结论]老年住院病人营养风险及营养不良的状况需要被重视,积极评价老年病人的营养状态、制定个体化营养方案、有效沟通及专业综合评估团队的干预指导,能更好地推进老年住院病人的临床营养干预,提高老年病人的生活质量和促进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13.
应用微型营养评价法对消化系统肿瘤病人的营养评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微型营养评价(MNA)与传统营养评价指标的相关性。[方法]应用MNA和传统营养评价指标同时对94例消化系统肿瘤住院老年病人进行营养评估。[结果]消化系统肿瘤老年人营养不良发生率为41.5%,潜在营养不良发生率为40.4%,营养正常者为18.1%;年龄、牙齿状况和疾病分期是影响老年人营养的重要因素;MNA与传统营养评价指标之间有良好相关性(r=0.67)。[结论]消化系统肿瘤住院老年人营养不良的发生率高,MNA是一种可靠、快捷、简便的老年人营养状况评估方法。  相似文献   

14.
营养风险筛查2002(NRS 2002)标准由丹麦肠外肠内营养协会开发,被欧洲肠外肠内营养学会推荐为住院病人营养风险评定的首选工具,在预测营养不良风险和营养治疗的有效性方面,具有其他工具所不可比拟的优势[1]。NRS 2002适用于住院  相似文献   

15.
[目的]应用营养风险筛查2002 (NRS2002)、主观全面评价(SGA)和简易营养评价精法(MNA-SF)评价2型糖尿病住院病人营养状况,并对结果进行分析。[方法]采用连续定点抽样收集病人一般信息,应用NRS2002和SGA对537例2型糖尿病住院病人进行营养筛查或评估,MNA-SF对其中188例老年2型糖尿病住院病人进行营养评估;并进行人体测量和血生化指标检测,分析3种营养评估方法的相关影响因素。[结果]老年2型糖尿病病人与中年2型糖尿病病人比较,身高、总胆固醇(TC)、血红蛋白(HB)均降低(P0.05),而尿素氮(BUN)、肌酐(Cr)增加明显(P0.05);男性老年2型糖尿病病人体重、清蛋白(ALB)、总蛋白(TP)、三酰甘油(TG)降低明显(P0.05),而女性老年2型糖尿病病人小腿围(LC)明显降低(P0.05)。依据体质指数(BMI)判断标准,2型糖尿病住院病人营养不良、超重及肥胖的构成比分别为3.0%、42.7%、21.4%;根据SGA评估结果,营养不良的病人占9.9%;依据NRS2002,存在营养风险的病人占16.8%;根据MNA-SF评估,存在营养不良的病人占19.7%;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2型糖尿病住院病人人群中,NRS2002、SGA及MNA-SF评分之间呈正相关(P0.05);男性和女性2型糖尿病住院病人NRS2002、SGA和MNA-SF均与体重、BMI、腰围(WC)、LC呈正相关(P0.05)。[结论]2型糖尿病人中超重和肥胖人群比例较高,应用NRS2002、SGA和MNA-SF营养筛查或评估时应结合性别、年龄、人体测量及血生化指标进行综合评估。  相似文献   

16.
[目的]调查普通儿科呼吸道疾病住院患儿的营养风险状况,为临床营养支持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儿科营养不良评估筛查工具(STAMP)对呼吸道疾病入院患儿进行营养风险筛查。[结果]421例呼吸道疾病患儿中,存在营养风险者为283例(67.22%),其中高度营养风险者为78例(18.53%)。在疾病诊断中肺炎存在的营养风险比例由高到低依次为其他30例(81.08%)、136例(67.00%)、支气管炎60例(56.07%)、上呼吸道感染57例(77.03%)。各呼吸道疾病营养风险筛查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营养风险得分项目分布较高的前3个项目分别为相似的百分位数(99.76%),饮食无变化、营养摄入良好(80.04%),不存在(53.44%)。[结论]呼吸道疾病住院患儿存在营养风险,应常规进行营养风险筛查、及早进行营养干预。  相似文献   

17.
护士营养知识水平不足的状况及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人们常称"营养是第二药房",说明了营养与疾病康复的关系.合理的营养可以保证机体正常的生长发育,维持机体的各种生理功能,提高机体免疫力,进而促进疾病康复,而不良的营养则容易使机体患病.虽然营养早已被人们所关注,营养不良仍然是当今发展中国家患病和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1] .在临床上,营养不良更是常见,美国早年对条件很好的大医院中住院病人进行调查发现,45%的病人存有不同程度的营养不良,国内最近的研究也证实普遍存在类似情况[2] .如何改善病人的不良营养状况(即营养治疗)已成为现代医学综合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护士是否能提供科学、合理的营养护理制约着营养治疗的实施与效果.目前调查资料显示,临床护士营养知识普遍掌握不足,势必影响营养护理工作的开展.  相似文献   

18.
左传丽 《全科护理》2012,10(13):1235-1236
[目的]了解腹部外科病人营养风险的发生情况及营养支持情况。[方法]应用欧洲营养风险筛查2002(NRS 2002)标准,对62例腹部外科病人进行营养风险筛查,统计营养风险的发生率;同时对病人的营养支持情况进行调查。[结果]腹部外科病人入院时营养风险的发生率为25.8%;恶性肿瘤病人营养风险的发生率高于良性疾病病人(P<0.01);营养支持的误用率为21.7%,未行营养支持者占75.0%,营养支持方式单一,以肠外营养(PN)支持为主。[结论]应根据NRS 2002的评估结果,选用合理的方式进行营养支持,尤其是营养风险发生率较高的恶性肿瘤病人。  相似文献   

19.
[目的]构建恶性肿瘤病人住院期间的动态营养评估方案,对营养评估与干预效果进行分析,为改善恶性肿瘤病人营养状况提供护理实践参考。[方法]采用营养风险筛查工具(NRS2002)、营养不良通用筛选工具(MUST)、营养摄入调查等对104例恶性肿瘤病人进行动态评估。[结果]与入院时相比,病人出院时前清蛋白(PA)下降(P0.05);病人住院期间总的营养支持率为33.6%,合理的营养支持治疗可以降低病人ICU住院时间(P0.05);病人日均营养摄入情况分析结果显示,恶性肿瘤病人营养平衡问题主要表现为能量与蛋白质的摄入不足。[结论]恶性肿瘤住院病人营养问题突出,应积极给予营养状况评估及合理营养干预。出院时,也应注重病人的营养状况评估,为病人的延续性院后营养照护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临床愈来愈重视营养不良对住院患者疾病的治疗及预后所造成的影响,2002年欧洲的调查显示住院患者总营养不良的发生率在9%,营养风险的发生率为35%[1],2006年在我国大城市大医院中的调查显示我们住院患者的总营养不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