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膝关节节韧带是保护膝关节及维护稳定的重要结构,主要包括前交叉韧带(ACL)、后交叉韧带(PCL)及内侧副韧带(MCL)和外侧剐韧带(LCL)。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会碰到,由于运动不当、意外事故等原因导致膝关节韧带损伤。国内对于膝关节韧带裂伤多主张手术治疗,非手术治疗主要给予中医中药治疗。国外大量文献报道认为关节囊内韧带(ACL和PCL)不发生自发性修复,临床上采用外科修复;关节囊外韧带(MCL和LCL)有较强的自愈能力,对MCL断裂不需要外科修复。康复治疗能够消炎、消肿、止痛,改善血液循环,促进组织修复,减少疤痕,防止粘连,对膝关节韧带损伤手术后康复或非手术治疗都有很好的疗效。现就近年来膝关节韧带损伤康复治疗方面的研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
目的描述前交叉韧带损伤早期的关节镜下重建,总结其初期临床结果。方法2007年12月至2008年11月,25例前交叉韧带损伤患者采用4股自体半腱肌半膜肌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的手术方法。移植物采用圆头,软螺纹空心螺钉沿前内侧入口固定。根据Macnab和Lysholm评分标准进行膝关节功能评估。结果术后随访6个月,末次随访时,伸膝活动均正常,1例屈膝受限30°。根据Macnab分类标准,患者总体满意率为96%。患者膝关节平均活动范围是0°~130°。膝关节功能按Lysholm评分,术前(57.48±6.27),术后(95.81±1.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前交叉韧带损伤早期的关节镜下重建能起到良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3.
全膝置换术治疗伴膝外翻畸形膝骨性关节炎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保留后交叉韧带型全膝人工关节置换术治疗重度膝关节炎伴膝外翻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使用保留后交叉韧带型全膝人工关节置换术治疗8例膝关节炎伴膝外翻。术前X线测量膝外翻畸形10°~35°,平均21.6°。随访6~36个月,平均21个月。根据HSS膝关节百分评分系统进行评估。结果术后X线测量膝外翻角度3°~9°,平均5.7°。HSS膝关节评分术前平均54分,术后91分;活动范围术前平均83°,术后118°。所有病例术后无明显疼痛,行走、上下楼梯等功能较术前明显改善。结论保留后交叉韧带型全膝人工关节置换术治疗膝关节炎伴膝外翻的早期临床疗效满意,术中外侧软组织的松解是手术的关键。后期疗效有待进一步随访观察。  相似文献   

4.
氟骨症X线摄影方法在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制定氟骨症检查部位X线摄影方法 ,并探讨其在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确诊的 5 5例氟骨症患者 ,按病情轻重及功能障碍程度制做相应的 3 0° ,45° ,60°角度板 ,固定投照部位 ;前臂、小腿适当内旋和外旋角度 ,防止骨像重叠 ;骨盆曝光条件比正常人增加或减少KV值 ,增强骨结构显示。每种X线摄影方法应用均进行对照摄片 ,观察成像和诊断效果。结果 检查部位摆放方便、稳定 ,照片虚影和放大失真减轻 ,融合的骨结构边界清楚 ,骨小梁稀疏、模糊和骨皮质变薄等重要征象充分显示 ,分型分度明确 ,诊断准确率提高。结论 氟骨症X线摄影方法灵活、简便、实用 ,为X线诊断提供了可靠的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在膝关节交叉韧带损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50例膝关节外伤患者的CT资料,病例均行6层螺旋CT容积扫描,再进行图像后处理,对交叉韧带行多平面重建(MPR)显示.结果 MSCT可清晰显示交叉韧带形态及密度,矢状位显示后交叉韧带最佳,斜冠状位显示前交叉韧带最佳;50例患者共80个膝关节,其中14个膝关节交叉韧带正常;66个膝关节交叉韧带损伤.30个膝关节MSCT结果与MRI相比较,二者均能显示交叉韧带走向、形态及损伤部位;25个膝关节经临床手术证实,与MSCT诊断相符.结论 MSCT可清楚显示膝关节交叉韧带走向、形态、损伤部位、断裂及附着点撕脱,早期为临床诊断提供可靠的依据,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LARS人工韧带在关节镜下重建膝关节交叉韧带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节镜下用人工韧带重建膝关节前交叉韧带(ACL)、后交叉韧带(PCL)在国外有30年历史,在我国也有10余年历史。由于随诊中发现术后滑膜炎、韧带松弛、断裂等问题,在20世纪90年代末至21世纪初,制造商退出市场及相关学者无奈而使人工韧带应用趋于沉默。  相似文献   

7.
刘千  刘静  李兴中 《现代保健》2013,(10):101-102
目的:探讨解剖重建后外复合体(PLC)治疗膝关节后不稳定的临床疗效。方法:2008年1月-2010年12月本院对22例膝关节后外侧复合体损伤患者进行解剖重建,所有患者住院术前均详细查体并结合X线片、MRI(3.0T)检查,未见单纯PLC损伤病例,PLC合并前/后交叉韧带(ACL/PCL)损伤2例,PLC合并后交叉韧带(PCL)损伤20例。结果: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24个月,平均16个月。22例患者完全伸直位均无内翻不稳,屈膝30°位时膝关节Ⅰ度内翻不稳3例。3例屈膝30°位小腿外旋增加4°~6°,19例外旋和健侧相同。按照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定标准评分,术前(65.00±4.69)分,术后(90.68±4.25)分,手术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解剖重建膝关节后外复合体能有效恢复膝关节的稳定性,手术安全,操作简单,可获得较满意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应用多股胭绳肌腱移植重建前交叉韧带的疗效。方法应用膝关节镜下自体多股胭绳肌腱单束方法重建前交叉韧带39例,其中28例得到随访。结果随访时间7~48(13.5±2.3)月。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术前(47.3±3.6)分,术后(91.3±2.9)分。结论关节镜下自体多股胭绳肌腱单束重建膝ACL创伤小,取材方便、术后并发症少、手术快捷、疗效可靠,是治疗前交叉损伤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9.
同种异体肌腱修复膝关节韧带损伤2年随访报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索应用同种异体肌腱修复膝关节韧带损伤的临床疗效,避免取自体肌腱造成的膝关节周围组织再损伤和并发症。方法采用经深低温冷冻加γ射线照射处理的同种异体骨-髌腱-骨移植,关节镜下修复膝关节交叉韧带损伤30例,前交叉韧带16例、后交叉韧带9例,前、后交叉韧带一期修复5例。其中1例镜下行半月板缝合,15例行半月板部分切除或完全切除,1例合并胫腓骨骨折,交锁髓内钉固定术后3周行交叉移植修复,3例合并髌骨骨折,与交叉韧带在关节镜下同时修复。结果29例患者获得2年以上随访,采用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法评估患膝手术前后的功能,术前平均36分,术后平均85分,优良率86%。客观检查,前抽屉试验阳性,术前21例,术后弱阳性2例,后抽屉试验阳性,术前14例,术后弱阳性3例,Lachman试验阳性,术前21例,术后弱阳性4例,术后遗留膝关节运动后疼痛2例,可忍受,膝关节屈曲活动受限(5°~20°)2例。其中7例术后1~2年取内固定或镜下行韧带固缩过程中,取少许异体髌腱活检,结果已全部转变为正常腱性组织。结论应用同种异体骨-髌腱-骨组织修复膝关节韧带损伤,术后通过系统的康复治疗,能有效恢复膝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10.
吴虹 《医疗保健器具》2009,16(10):12-13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应用同种异体肌腱重建膝关节前交叉韧带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7例近三年来行同种异体肌腱重建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患者,回顾性分析手术治疗前后的膝关节功能评分情况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27例患者术后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所有患者术后随访12个月,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同术前相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关节镜下应用同种异体肌腱重建膝关节前交叉韧带具有手术损伤小、术后并发症少、膝关节功能恢复良好的优点。  相似文献   

11.
程丹 《中国保健营养》2012,(12):2333-2334
目的探讨关于磁共振膝关节矢状位、斜矢状位、冠状位扫描对前、后交叉韧带的显示。方法对30例正常膝关节均进行常规矢状位、斜矢状位、冠状位扫描。分析矢状位、斜矢状位、冠状位扫描对正常前、后交叉韧带的显示情况。结果正常膝关节于一幅图像上能清楚显示后交叉韧带,矢状位、斜矢状位显示率为100%;而前交叉韧带,矢状位显示率为66%,斜矢状位显示率为90%,冠状位为部分显示前、后交叉韧带。  相似文献   

12.
目的:计算机导航技术在膝关节前交叉韧带重建中的应用。方法:2005年10月至2009年6月,应用计算机导航技术在膝关节前交叉韧带重建术中定位前交叉韧带股骨髁及胫骨髁间棘起止点,治疗前交叉韧带断裂112例。结论:计算机导航设备应用于前交叉韧带重建可精确等长定位、明确骨隧道方向,有效提高了前交叉韧带重建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13.
1故障现象一TCT300SCT机做“WARMUP”(预热)时不曝光,同时“OVERmA”及“ERROR”指示灯亮,对X光控制部分复位(Reset)后,故障现象不变。1.1故障分析用“LOCAL”方式(120kV)进行曝光实验,故障仍然出现。故障出现时发现“Normal”灯不亮,且IMC板上故障指示灯D1(OVERkV)亮,说明X线管管电压超过132kV。检查“kV”及“OVERkV”的设定及其相关电路都正常,因此判断X线球管损坏。打开机架前盖,将检查床升至最高位,再将机架朝床方向倾斜15°~30°以便有良好的工作空间,关掉机器的总电源,将…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研究膝关节受到创伤性多发韧带损伤中后外复合体重建的治疗方案及治疗效果,讨论其临床实践意义.方法:选择68例陈旧性膝关节多发韧带损伤累及中后外复合体损伤的患者,对其膝关节创伤性多发韧带损伤进行中外复合体重建.结果:43 例A 型患者的复合体损伤患者在术前及随访后的胫骨后移程度和外旋程度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5 例C 型复合体损伤患者术前以及随访后的胫骨后移程度、外旋程度及外侧关节间隙张开程度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对患者治疗后的随访结果显示,中外后复合体重建有助于改善患者膝关节的灵活性和稳定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应用自体胭绳肌腱行保留前交叉韧带残端单束重建治疗前交叉韧带损伤的近期临床效果,探讨前交叉韧带胫骨残端在重建术后韧带功能及膝关节本体感觉恢复过程中的作用,并对一些相关问题展开讨论。方法病例取自2010年1月至2011年2月,就诊于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骨科诊断为“前交叉韧带损伤”的患者,共48例,其中46例获得随访,年龄16~44岁,平均27.80岁,其中男32例,女14例。受伤至手术时间为5~75天,平均25.85d。对46例患者行关节镜下保留前交叉韧带下止点残端的单束重建手术治疗,股骨端应用带袢钢板固定,胫骨端应用可吸收界面螺钉固定。术后随访时通过前抽屉试验、Lachman试验、Lysholm膝关节评分评价膝关节的稳定性,2000年国际膝关节文献委员会(IKDC-2000)评分评价术后膝关节本体感觉恢复情况。结果46例患者术后12个月随访,45例患者(97.82%)前抽屉试验阴性,43例患者(93.48%)Lachman试验阴性。Lysholm评分由术前平均(61.33±7.82)分改善至末次随访时(91.61±4.04)分(t=-22.720,P〈0.001),IKDC-2000主观评分由术前平均(65.67±8.13)分改善至末次随访时(92.39±4.15)分(t=-18.298,P〈0.001)。结论关节镜下保留前交叉韧带下止点残端单束重建手术,能够建立具有良好稳定性的膝关节,术后本体感觉较术前明显提高,近期临床疗效良好。是一种效果较好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膝关节交叉韧带损伤的磁共振表现及其在临床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38例膝交叉韧带损伤患者,使用MRI行膝关节扫描检查,分析其交叉韧带损伤的MRI表现.结果 38例膝关节交叉韧带损伤中,前交叉韧带损伤32例,其中完全性撕裂伤20例,部分性撕裂伤12例;后交叉韧带损伤9例,其中完全性撕裂伤4例,部分性撕裂伤5例.合并膝关节组成骨骨折、骨挫伤17例.结论 膝关节磁共振检查对交叉韧带损伤程度、类型诊断较为准确,对临床治疗指导价值较大,是对膝关节交叉韧带损伤具有重要诊断价值的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17.
同种异体肌腱一期修复膝关节多发韧带损伤的初步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索应用同种异体肌腱一期全部修复膝关节多发韧带损伤的新方法,避免取自体膝关节肌腱造成的膝周围组织再损伤和由此引起的并发症。方法采用经深低温和γ辐射处理的骨-髌腱-骨,关节镜下重建受损的前、后交叉韧带,同时修复断裂的内侧副韧带或外侧结构。结果1999-11~2004-01,共收治膝多发韧带损伤25例,在膝关节创伤水肿消退后,施行关节镜下同种异体骨-髌腱-骨移植,重建前、后交叉韧带,同时对断裂的内侧副韧带或外侧结构修复,其中2膝镜下行半月板缝合,15膝行半月板部份切除或完全切除,23例获得12个月以上随访,采用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法评估患膝手术前后的功能,术前平均36分,术后平均85分,优良率83%。客观检查,前抽屉试验阳性,术前21膝,术后弱阳性2膝,Lachman试验阳性,术前22膝,术后2膝,术后遗留膝关节运动后疼痛3膝,可忍受,膝关节屈曲活动受限(5~20°)4膝。结论应用同种异体骨-髌腱-骨修复膝多发韧带损伤,避免了自体取材造成的再损伤及其并发症,术后通过系统的康复治疗,能可靠恢复膝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18.
临床上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损伤是常见的膝部韧带损伤.治疗不当将导致膝关节不稳而严重影响关节能运动功能.甚至造成病残。黑龙江省医院骨关节外科自2000年2月-2004年10月,应用膝关节镜技术行自体骨-髌腱-骨移植重建前交叉韧带20例,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9.
膝关节内有前后十字韧带(又称交叉韧带),它是膝关节的主要稳定结构,因而在膝关节受外伤时容易发生损伤。随着以车祸伤、高处坠落、跌伤等高能量损伤的发生率越来越高,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自体四股半腱肌重建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手术可行性、方法及优点。方法1998年10月~2004年10月,关节镜下自体四股半腱肌重建膝关节前交叉韧带82例。男57例,女25例。关节镜下均证实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断裂,取全长半腱肌,分四股,在关节镜下进行重建缝合板盘固定。结果平均随访31个月,67例关节不稳、假交锁症状消失;15例偶有打软腿。术前57例有关节痛、肿,31例恢复,18例有改善,8例仍存在。运动范围平均108°,X线见固定板盘位置均好,无内侧不稳并发症。结论关节镜下自体四股半腱肌重建膝关节前交叉韧带具有临床效果肯定、并发症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