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张晓春  鲁春华 《中草药》2022,53(16):4940-4947
目的 研究醴肠Eclipta prostrata的化学成分及其抗沙门菌Ⅲ型分泌系统(type Ⅲ secretion system,T3SS)活性。方法 综合运用SephadexLH-20凝胶、正相硅胶、HPLC、中压反相等柱色谱方法进行分离纯化,MS、NMR、UV、IR等技术进行结构鉴定,采用SDS-PAGE法检测化合物1~18抗沙门菌T3SS毒力蛋白分泌活性。结果 从醴肠全草提取物中分离到18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香豌豆酚(1)、3′-O-甲基香豌豆酚(2)、蟛蜞菊内酯(3)、异去甲蟛蜞菊内酯(4)、木犀草素(5)、5′-(4-羟基-1-丁炔-1-基)[2,2′-联噻吩]-5-醛(6)、α-三联噻吩(7)、α-三联噻吩甲醛(8)、α-三联噻吩甲醇(9)、5-甲氧亚甲基-2,2′:5′,2′′-三联噻吩(10)、5-羟甲基-(2,2′:5′,2′′)-三联噻吩乙酯(11)、[2,2′:5′,2′′-三联噻吩]-5-基甲基-2-甲基丁酯(12)、5-羟甲基-(2,2′:5′,2′′)-噻吩当归酸酯(13)、5-羟甲基-(2,2′:5′,2′′)-噻吩巴豆酸酯(14)、(Z)-[2,2′-...  相似文献   

2.
目的:建立禹州漏芦药材中α-三联噻吩和5-(丁烯-3炔-1)-2,2’联噻吩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Agilent Extent C18(4.6mm i.d.,5μm)柱;流动相:甲醇-0.1%的醋酸水溶液(80∶20);流速:0.8mL.min-1;检测波长:352nm;柱温30℃。结果:α-三联噻吩和5-(丁烯-3炔-1)-2,2’联噻吩的线性范围分别为在0.171~0.855μg(r=0.9999)和0.207~1.035μg(r=0.9999);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8.2%(RSD=1.27%)和101.1%(RSD=1.48%)。结论:该方法为该药材质量标准的制定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连翘对岭南湿热模型小鼠的作用及对模型小鼠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将21只SPF级雄性BALB/c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连翘组,每组7只。将模型组和连翘组放入人工气候箱[T:(30±0.15)℃,HR:80%~85%]每天12 h,隔日灌服白酒0.3 mL+跑步30 min,每日以高蛋白饲料喂养的"外湿+内湿+脾虚"的复合因素造模。造模49 d后,连翘组小鼠连续7 d进行连翘水溶液灌胃,模型组小鼠连续7 d超纯水灌胃。实验结束后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对各组小鼠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干扰素γ(INF-γ)及内毒素(LPS)进行检测,对各组小鼠舌、小肠组织进行病理学检测,对粪便进行16s rRNA检测。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小鼠血清TNF-α、IFN-γ、LPS含量增加(P 0.01,P 0.001);舌组织黏膜层角化增加并且有明显的过角质化突起,固有层结缔组织破坏明显;小肠组织黏膜层上皮细胞被破坏,固有层腺体损伤;肠道菌群结构发生紊乱,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所占肠道菌群的比例均有所增加(P 0.05),厚壁菌门(Firmicutes)所占比例减少(P 0.01);肠道有益菌普氏菌属(Prevotella)和颤螺菌属(Oscillospira)含量减少(P 0.05,P 0.01),致病菌大肠杆菌属(Escherichia)含量增加(P 0.05)。与模型组比较,连翘组小鼠血清TNF-α的含量有减少趋势,IFN-γ的含量减少明显(P 0.01),但血清LPS含量没有显著变化;舌组织黏膜层过角化突起没有改善,舌乳头排列较均匀,固有层形态规整;小肠组织黏膜层上皮细胞结构清晰,排列规则,固有层腺体结构清晰;肠道菌群结构改善,拟杆菌门所占比例降低(P 0.05),厚壁菌门所占比例升高(P 0.01);肠道有益菌普氏菌属和颤螺菌属含量增加(P 0.05),致病菌螺杆菌属(Helicobacter)含量降低(P 0.05)。结论连翘对中医湿热证有积极的治疗作用,能够治疗炎症,改善舌和小肠组织病变,降低肠道致病菌的含量并且对肠道菌群结构有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4.
《中药材》2019,(2)
目的:研究东方栓菌的化学成分。方法:通过凝胶、硅胶等多种柱层析方法分离纯化东方栓菌中的主要单体化合物,利用现代波谱分析方法及化学方法鉴定其化学结构。结果:从东方栓菌乙酸乙酯提取物中分离鉴定了12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多孔菌酸C(1)、齿孔酸(2)、茯苓酸(3)、硫磺菌酸(4)、齿孔醇(5)、麦角甾醇(6)、3β-羟基-5α,8α-过氧麦角甾醇-6,22-双烯(7)、3β-羟基-5α,8α-过氧麦角甾醇-6,9,22-三烯(8)、麦角甾-7,22-二烯-3β,5α,6β-三醇(9)、麦角甾-7,22-二烯-6β-甲氧基-3β,5α-二醇(10)、麦角甾-7,22-二烯-3β-醇(11)、亚油酸(12)。结论:其中,化合物1~5为首次从东方栓菌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5.
作者从紫茎泽兰地上部分分离鉴定出2种新的蒈烯型单萜类化合物(1α,6α,7α)-8-羟基-2-蒈烯-10-羧酸(1)和(1α,6α)-10-羟基-3-蒈烯-2-酮(2),以及1种已知单萜类化合物(-)-isochaminicacid(3),并评价了其抑制稻瘟病菌孢子萌发的抗真菌活性。结果显示,化合物2和3对稻瘟病菌孢子萌发表现出明显的抑制活性,IC50值分别为0.623和0.503 mM,其抗真菌活性均弱于阳性对照药酮康唑(IC50=0.019 mM)。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无创性肢体缺血预处理对体外循环心脏直视手术中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方法将20例体外循环心脏手术患者随机分为2组:N组患者于麻醉诱导后用止血带阻断双上肢血流8 min,复灌5 min,反复3个循环,C组不予缺血预处理。分别于麻醉诱导后即刻(T1)、主动脉夹闭后30 min(T2)及主动脉开放后30 min(T3)、120 min(T4)、24 h(T5)抽取中心静脉血检测血浆中血栓素B2(TXB2)、6-酮-前列腺素F1α(6-Ket-PGF1α)、8-异前列腺素F2α(8-Iso-PGF2α)含量,并计算TXB2/6-Ket-PGF1α值。结果T2、T3时间点,2组患者血浆中各指标均较术前大幅增加(P均<0.01)。T5时间点,C组患者血浆中8-Iso-PGF2α含量及TXB2/6-Ket-PGF1α值明显下降,但仍明显高于术前水平(P均<0.05);而N组患者血浆中上述2种指标与术前比较无显著性差异。T3、T4、T5时间点N组的TXB2/6-Ket-PGF1α值均低于C组(P均<0.05);T4时间点N组的血浆8-Iso-PGF2α水平低于C组(P<0.05);而在T5时间点,N组血浆中6-Ket-PGF1α含量高于C组(P<0.05)。结论无创性肢体缺血预处理可通过改善TXB2/6-Ket-PGF1α比例失衡,抑制氧化应激来减轻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发挥心肌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地锦草软膏进行体外抗真菌实验,测定其最小抑菌浓度(MIC)值,观察地锦草软膏对豚鼠皮肤真菌感染的疗效。方法:采用NCCLS《产孢丝状真菌的液基稀释抗真菌药敏试验参考方案》(M38-P)方案,观察对红色毛癣菌(T.r)、石膏样毛癣菌(T.m)、石膏样小孢子菌(M.g)、絮状表皮癣菌(E.f)等临床常见皮肤癣菌的M IC,同时制备豚鼠皮肤红色毛癣菌、石膏样毛癣菌、石膏样小孢子菌、絮状表皮癣菌感染模型,用地锦草软膏进行治疗并观察抗真菌效果。结果:地锦草软膏对石膏样毛癣菌、红色毛癣菌、絮状表皮癣菌、石膏样小孢子菌等4种30株具有不同程度的抑菌作用,对不同菌种的MIC90值范围为148~429μg/ml。其中对T.r的敏感性最强,抗菌谱由强至弱以此为T.rubrum、T.mentographytes、E.floccosum、Mgypseum。同时地锦草软膏能够减轻真菌所致豚鼠皮肤病变程度,提高豚鼠治愈率和真菌镜检转阴率,其中大剂量疗效均较盐酸特比萘芬乳膏和空白对照组优。结论:地锦草软膏对临床常见皮肤癣菌具有显著的抗真菌作用,对豚鼠皮肤癣菌感染具有明显的抗真菌效果。  相似文献   

8.
HPLC测定不同产地禹州漏芦中α-三联噻吩含量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采用RP-HPLC法测定不同产地禹州漏芦中α-三联噻吩含量。方法:色谱柱为Hypersil ODS2C18(4.6 mm×250 mm,5μm),流动相甲醇-0.1%醋酸溶液(85∶15),流速1.0 mL·min-1,柱温25℃,检测波长352 nm。结果:α-三联噻吩在0.491 6~6.145 0μg峰面积与进样量呈良好线性关系(r=0.999 9),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8.83%。结论:该法简便、快速、准确、专属性强、重现性好,不同产地禹州漏芦中α-三联噻吩含量均符合《中国药典》(2010年版)不得少于0.2%的规定。  相似文献   

9.
目的:明确朱红栓菌菌丝体的主要化学成分。方法:通过100 L发酵罐发酵培养朱红栓菌菌丝体,烘干粉碎后用乙酸乙酯提取,提取物采用硅胶和凝胶等柱色谱方法进行分离纯化,获得的单体化合物利用核磁共振波谱、质谱等技术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朱红栓菌菌丝体的乙酸乙酯提取物共分离纯化得到11个化合物,分别是1,3-二油酰甘油酯(1)、α,α'-双棕榈酰甘油酯(2)、麦角甾醇(3)、邻苯二甲酸二丁酯(4)、啤酒甾醇(5)、阿拉伯糖醇(6)、桦褐孔菌二糖(7)、尿嘧啶(8)、金雀异黄酮(9)、琥珀酸(10)、油酸(11)。结论:以上化合物均为首次从朱红栓菌菌丝体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松木层孔菌胞外多糖(PPE)的结构性质。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鉴定纯度并测定相对分子质量;气相色谱、红外光谱、完全酸水解、高碘酸氧化及Smith降解、甲基化反应及其产物的GC-MS联机分析、13C-核磁共振对松木层孔菌胞外多糖进行结构性质研究。结果 松木层孔菌胞外多糖为均一组分,多糖含量为92.84%,相对分子质量为3.9×104,由甘露糖、葡萄糖、半乳糖组成,其摩尔比为38.4∶1.76∶1,由α型糖苷键构成,主链部分由α-(1→2)-Man构成,在O-6处形成分支点,支链部分由α-(1→3)-Man和α-(1→6)-Man构成,Man构成松木层孔菌胞外多糖的末端。结论 首次对松木层孔菌胞外多糖的化学结构进行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1.
亮菌多糖ATPS-2对小鼠免疫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亮菌多糖ATPS-2对卡介苗加脂多糖(BCG+LPS)引起的小鼠免疫性肝损伤的影响。方法:建立BCG+LPS致小鼠免疫性肝损伤模型,比色法测定血清中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和一氧化氮(NO)的水平,肝脏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丙二醛(MDA)浓度,酶联免疫法测定血清TNF-α,IL-1的含量,用MTT法测定脾T,B淋巴细胞增殖能力,分别计算各组肝脏指数、脾脏指数和胸腺指数。结果:亮菌多糖ATPS-2(25,50,100 mg·kg-1)能明显降低小鼠血清中升高的ALT,AST,NO水平以及TNF-α,IL-1的含量,抑制肝脏中上升的MDA水平和提高过低的SOD活性,各用药组均能提升脾T,B淋巴细胞增殖能力,且均不同程度地提高了小鼠的脾脏指数和胸腺指数,降低了小鼠的肝脏指数。结论:亮菌多糖ATPS-2对BCG+LPS致小鼠免疫性肝损伤具有显著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2.
《中药材》2010,(1)
目的:观察一种新型鱼腥草素衍生物(new houttuyfonate derivative,NHD)对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诱导的NIH3T3细胞增殖及Syndecan-4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以终浓度分别为TNF-α20 ng/mL、NHD 4μg/mL、NHD 8μg/mL、TNF-α20 ng/mL+NHD 4μg/mL及TNF-α20 ng/mL+NHD 8μg/mL对体外培养的NIH3T3细胞作用24 h,并设立相关对照组,用MTS/PMS法检测NIH3T3细胞的增殖,用Western blot蛋白免疫印迹法测定Syndecan-4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统计分析显示,与对照组比较,NHD各剂量单独应用对NIH3T3细胞的增殖无明显作用(P0.05);NHD 4、8μg/mL可分别抑制TNF-α对NIH3T3细胞的增殖作用(P0.05)。Western blot测定显示:与对照组比较,NHD各剂量单独应用对Syndecan-4蛋白的表达无明显影响(P0.05),NHD4、8μg/mL均可抑制TNF-α诱导的Syndecan-4蛋白的表达(P0.05)。结论:NHD对TNF-α诱导的NIH3T3细胞增殖及Syndecan-4蛋白表达均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3.
该文旨在研究中医"脾胃"学说和现代理论"微生物-肠-脑轴"指导下甘松对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大鼠的治疗作用及对大鼠肠道菌群的影响。将40只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左旋多巴组和甘松醇提物组,采用鱼藤酮颈背部皮下注射法制备PD大鼠模型。分别灌胃给药14 d后,通过旷场实验、斜板实验和爬杆实验,分析甘松对PD大鼠行为学的影响。行为学检测结束后,收集各组大鼠纹状体、结肠和结肠内容物。蛋白免疫印迹实验检测大鼠纹状体中酪氨酸羟化酶(tyrosine hydroxylase,TH)、α-突触核蛋白(α-synuclein,α-syn)和结肠组织中α-syn的表达;酶联免疫吸附测定实验检测大鼠纹状体和结肠组织中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和核转录因子-κB(nuclear factor-kappa B,NF-κB)的含量;利用16S rRNA高通量测序技术对各组大鼠肠道菌群的多样性、差异菌门与优势菌属进行综合分析与评价。结果显示,甘松能够明显改善PD大鼠的运动障碍,明显降低PD大鼠纹状体中α-syn、TNF-α、IL-1β和NF-κB含量,显著升高PD大鼠纹状体中TH含量。α多样性分析结果显示,PD模型对照组中肠道菌群种类和丰度显著降低,线性判别分析重点菌群结果表明,甘松能够升高梭菌科Clotridiaceae、毛螺菌科Lachnospiraceae和Anaerostipes相对丰度,降低PD模型对照组中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γ-变形菌纲Gammaproteobacteria、肠杆菌科Enterobacteriaceae、大肠埃希菌-志贺菌属Escherichia-Shigella的相对丰度。综上所述,甘松对PD大鼠具有明显的治疗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是调节肠道菌群结构,降低促炎因子水平,减少α-syn在肠道和脑部的聚集,从而改善肠道炎症及神经炎症,为将"脾胃"学说和"微生物-肠-脑轴"理论相结合治疗PD提供了理论和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4.
药用真菌竹黄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各种现代色谱方法从药用真菌竹黄菌Shiaria Bambusicola子座提取物的乙酸乙酯萃取部位中分离纯化14个化合物,通过波谱技术和理化性质鉴定它们的结构为竹红菌甲素(1),竹红菌乙素(2),竹红菌丙素(3),hypomycin A (4),麦角甾醇(5),麦角甾醇过氧化物(6),(22E,24R)-5α,8α-过氧化麦角甾-61,9(11),22-三烯-3β-醇(7),麦角甾-7,24(28)-二烯-3β-醇(8),(22E,24R)-麦角甾-7,22-二烯-3β,5α,6β-三醇(9),(22E,24R)-麦角甾-7,22-二烯-3β,5α,6β-三醇-3-0-棕榈酸酯(10),(22E,24R)-麦角甾-7,22-二烯-3β,5α,6β-三醇-6-0-棕榈酸酯(11),棕榈酸-α-单甘油酯(12),棕榈酸-α,α′-甘油二酯(13),甘露醇(14).其中化合物7~13为首次从该属真菌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利用真菌对抗疟药物青蒿素进行生物转化研究。方法选择黑曲霉、美丽小汉克银菌和毛霉对青蒿素进行生物转化。转化产物经过多种柱色谱分离,进而利用波谱法鉴定其结构。结果青蒿素经3种真菌转化共得到4种产物,分别为7β-hydroxyartemisinin(1)、deoxyartemisinin(2)、4α-hydroxydesoxy-artemisinin(3)和4β-hydroxydesoxyartemisinin(4)。结论青蒿素经3株真菌转化后易发生还原反应和羟基化反应,其结构中过氧桥断裂、失去1个氧原子,从而形成去氧青蒿素类转化产物,结构中的非活碳原子发生氧化反应产生羟基化产物。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一种新合成的含氧肟酸的基质金属蛋白酶(MMP)抑制剂——ONO-4817对实验性变态反应性脑脊髓炎(EAE)的治疗效果。方法给EAE大鼠口服ONO-4817,观察临床症状、T淋巴细胞增殖以及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结果ONO-4817能显著改善EAE临床症状(P<0.01),同时明显抑制T淋巴细胞增殖(P<0.01),显著降低大鼠血清TNFα水平(P<0.05)。结论研究表明,ONO-4817通过抑制MMPs活性、T淋巴细胞增殖和减少TNF-α生成,进而能显著减轻血脑屏障(BBB)的破坏,又可以抑制炎细胞浸润和髓鞘破坏,从而有效缓解EAE。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体外循环心脏停搏与不停搏心内直视手术术中及术后前列腺素的变化,评价心脏不停搏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及其心肌保护效果。方法选择20例先天性心脏病体外循环(CPB)心内直视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停搏组和不停搏组,分别于术前(T1),CPB 30 min(T2),CPB结束即刻(T3),CPB结束后120 min(T4),CPB结束后24 h(T5)抽取中心静脉血检测血浆中TXB2、6-Ket-PGF1α、8-Iso-PGF2α含量,并计算TXB2/6-Ket-PGF1α值。结果T2、T3时2组患者血浆中TXB2、6-Ket-PGF1α、8-Iso-PGF2α含量以及TXB2/6-Ket-PGF1α值均较T1时大幅增加,有极显著性差异(P均<0.01)。T4时上述指标有回落的趋势但仍显著高于T1时水平(P<0.05或0.01)。T5时2组患者血浆中TXB2、6-Ket-PGF1α含量,停搏组患者血浆中8-Iso-PGF2α含量及TXB2/6-Ket-PGF1α值进一步下降,但仍明显高于T1时水平(P均<0.05);而不停搏组患者8-Iso-PGF2α水平及TXB2/6-Ket-PGF1α值与T1时相比无显著性差异。组间比较:T3,T4,T5时不停搏组的TXB2/6-Ket-PGF1α值均低于停搏组(P均<0.05);T2,T3,T4时不停搏组的血浆8-Iso-PGF2α水平均低于停搏组(P均<0.05),有显著性差异。结论不停搏心内直视手术可改善TXB2/6-Ket-PGF1α比例失衡,抑制氧化应激,减轻体外循环所致的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较好的心肌保护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电针"内关"穴预处理对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心肌的保护作用及其对心脏肥大细胞的影响。方法:18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及电针组。电针组电针双侧"内关"穴30min。分别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阻断前(T0)、针刺30min后(T1)、阻断30min(T2)、心肌再灌注30min(T3)及再灌注120min(T4)检测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及组胺的含量,于T0、T3、T4检测血清乳酸脱氢酶(LDH)及肌酸激酶(CK-MB)的含量,于再灌注末测定心肌梗死面积、心肌组织中TNF-α和组胺的含量及肥大细胞脱颗粒百分率。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T3、T4时血清中LDH及CK-MB含量均升高(P0.05);与模型组相比,电针组T3及T4时间点的LDH及CK-MB含量均降低(P0.05)。电针组的心肌梗死面积小于模型组(P0.05)。模型组在T2、T3时血清TNF-α和组胺含量高于假手术组,电针组T2及T3时间点的血清TNF-α及组胺明显高于模型组(P0.05)。模型组心肌组织中TNF-α及组胺均低于假手术组(P0.05),电针组心肌组织中TNF-α及组胺含量低于模型组(P0.05);肥大细胞脱颗粒率模型组明显高于假手术组,电针组明显高于模型组(P0.05)。结论:电针"内关"穴预处理促进心肌肥大细胞脱颗粒,从而起到心肌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9.
墨旱莲化学成分及药理活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目的:中药墨旱莲植物抗肝炎活性成分的研究。方法:醇提、硅胶柱层板法分离及药理活性筛选。结果:分离得到4个化合物,经光谱学分析鉴定了其中2个化合物,分别为豆甾醇(stigmasterol,Ⅰ)和α-三噻吩(α-terthienyl,Ⅱ)。结论:化合物Ⅱ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得,。初步药理实验表明,墨旱莲醇提物的乙酸乙酯部分对CCl4诱发的小鼠肝损伤有明显的肝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口腔洁含漱液对脾胃伏火型复发性口腔溃疡患者口腔菌群、血清炎症因子和T细胞亚群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2年4月至2023年3月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口腔科和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院口腔黏膜科收治的脾胃伏火型复发性口腔溃疡患者64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32例)和对照组(32例),对照组患者给予醋酸曲安奈德乳膏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口腔洁含漱液含漱、吞服,每日3次,持续治疗7 d。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评价两组治疗前后,以及治疗后组间的中医证候积分、疼痛指数、疼痛持续时间和溃疡愈合时间;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分析口腔菌群(链球菌、韦荣氏菌、奈瑟氏菌)DNA浓度;ELISA法检测血清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IL)-6、IL-8]含量;流式细胞术测定血清T细胞亚群水平[T淋巴细胞(CD3+)、辅助性T淋巴细胞(CD4+)、CD4+/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D8+)]。同时记录治疗期间不良反应,比较6个月后复发情况。结果 试验组临床疗效、疼痛抑制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