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冠心病介入治疗中常用的两种方法,经桡动脉和股动脉穿刺治疗过程中的优缺点。方法选择近两年内心内科入院患者中符合冠心病并且行介入手术的患者120例,随机分组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60例。对照组行经股动脉穿刺介入,实验组行经桡动脉穿刺介入。比较两组患者穿刺后止血压迫时间、穿刺后血肿情况、介入治疗的成功率、手术并发症等。结果通过对两种治疗方案的对比分析,结果经桡动脉穿刺介入的止血压迫时间少于股动脉穿刺介入(P<0.05);桡动脉穿刺介入后血肿程度低于股动脉穿刺(P<0.05);治疗成功率方面,桡动脉穿刺组明显高于股动脉穿刺组且桡动脉穿刺组手术并发症少于股动脉穿刺组。结论冠心病的介入治疗常用两种介入方法中,应用桡动脉穿刺介入比股动脉穿刺介入优势明显,其疼痛程度小,并发症低,治愈率较高,是行冠心病介入治疗的一个很好的选择方案。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使用自制桡动脉采血辅助器在彩超引导下动脉穿刺时提高一次穿刺成功率的效果观察。方法 研究设计并制作桡动脉采血辅助器,选择240例危重患者(平均动脉压≥50 mmHg,Allen实验阴性)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20例。对照组使用彩超引导下进行桡动脉穿刺;实验组使用桡动脉采血辅助器在彩超引导下实施桡动脉穿刺,比较两组桡动脉一次穿刺成功率,穿刺完成所需时间。结果 实验组一次穿刺成功率高于对照组,穿刺完成所需时间少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桡动脉采血辅助器能够显著提高彩超引导下动脉穿刺的一次穿刺成功率,减少穿刺完成所需时间。不仅为抢救患者争取了时间,还增强了护理人员对操作成功的信心,减少了工作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 比较使用不同型号穿刺针穿刺测压对桡动脉的影响.方法 连续选取行桡动脉穿刺测压的患者68例,随机分为两组(n=34):F组、T组,分别用20 G或22 G动脉穿刺针穿刺测压,记录一次穿刺成功率,测量穿刺前,穿刺后即刻,穿刺后10、30、60 min及拔管后30 min桡动脉直径,计算动脉闭塞发生率.结果 F组一次穿刺成功率(82.35%)优于T组(55.88%)(F=5.58,P=0.03);在穿刺后即刻,T组桡动脉内径明显小于F组,其动脉痉挛发生率亦明显高于F组(x2 =4.12,P=0.08);10 min后绝大部分桡动脉痉挛自行解除,且两组患者桡动脉内径在其后各时点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发现桡动脉闭塞病例.结论 20 G穿刺针穿刺后动脉痉挛发生率高于使用22 G针者,但10 min后绝大部分桡动脉痉挛可自行解除.  相似文献   

4.
用反向桡动脉穿刺采集动脉血的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如何提高血气分析患者动脉采血成功率的方法。方法通过对80例行血气分析患者对原桡动脉穿刺抽血的方法进行改进,采用反向桡动脉穿刺采集动脉血。结果有效提高桡动脉穿刺一针穿刺成功率及总穿刺成功率,未发生周围神经损伤、血肿及静脉血栓。结论采用反向桡动脉穿刺采集动脉血,有效提高了穿刺成功率和安全性,减少了患者痛苦,提高了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 提高一次动脉采血的成功率,减少损伤.方法 以临床检验血气分析为例,比较桡动脉穿刺与股动脉穿刺采血的成功率及穿刺部位损伤程度.结果 桡动脉组一次采血成功率为96.51%,股动脉组一次采血成功率为72.62%.桡动脉组对穿刺部位损伤程度为1.16%,股动脉组对损穿刺部位伤程度为8.33%.结论 新生儿桡动脉穿刺采血比新生儿股动脉穿刺采血一次穿刺成功率高,操作简便,能减少创伤和护理工作时数,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经桡动脉介入诊疗后桡动脉闭塞是介入术后常见问题, 既往多见于围手术期预防, 而开通闭塞桡动脉少有报道, 随着远段桡动脉穿刺技术的开展, 经远段桡动脉逆行开通闭塞桡动脉的病例不断出现, 而当远段桡动脉穿刺技术失败时, 创伤相对大的经肱动脉顺行方法也可以开通。  相似文献   

7.
经桡动脉穿刺行冠状动脉造影及PCI术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经桡动脉穿刺行冠状动脉造影及PCI术的成功率及并发症。方法 观察我院在2004年10月至2005年1月期间的21例经桡动脉穿刺与32例股动脉穿刺行冠状动脉造影及PCI术在成功率及并发症方面的差异。结果 经桡动脉穿刺与经股动脉穿刺行冠状动脉造影及PCI术的成功率相似,前者的并发症较少。结论 经桡动脉穿刺行冠状动脉造影及PCI术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8.
杨玲 《北方药学》2014,(9):141-141
目的:探讨新生儿动脉穿刺采取血气分析标本的最佳部位。方法:随机选择300例需采集血气标本的新生儿,分别在股动脉、桡动脉穿刺采取血气标本。结果:桡动脉穿刺优于股动脉穿刺。结论:桡动脉穿刺在一次成功率、误入静脉率、血肿形成方面优于股动脉穿刺。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桡动脉穿刺在新生儿患儿抽血监测或监护血气的应用可行性。方法采用1mL注射器,5mL注射器(或最细头皮针)行桡动脉穿刺抽血。结果 7935例新生儿行桡动脉穿刺抽血,7528例一次穿刺抽血成功,成功率为94.87%。结论在新生儿抽血中,采用桡动脉穿刺留取血液标本,具有操作方便、简单,易于在新生儿采血困难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吴纲  王和平 《淮海医药》2014,(5):497-498
目的观察冠脉介入患者桡动脉穿刺部位皮下注射硝酸甘油和利多卡因混合液对桡动脉穿刺成功率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7月一2013年6月经桡动脉途径行冠脉造影或冠脉PCI治疗的患者231例,分为观察组109例,采用硝酸甘油和利多卡因混合液1ml(含硝酸甘油50斗g及利多卡因10mg)于穿刺前在穿刺处局部皮下注射;对照组122例,采用2%利多卡因液1ml(利多卡因20mg)进行皮下注射局部麻醉;比较2组桡动脉一次穿刺的成功率。结果观察组穿刺成功率82.5%高于对照组68.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选用硝酸甘油和利多卡因混合液进行穿刺部位皮下注射可以提高桡动脉穿刺成功率,降低桡动脉痉挛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正>近年来,我国冠心病发生率和病死率曾快速上升趋势,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作为有效的微创诊疗技术也逐年增加。经桡动脉穿刺PCI治疗因桡动脉血管位置浅,且周围无其他重要的神经和血管,术后压迫止血方便等,越来越多的患者选择经桡动脉穿刺。但经桡动脉穿刺行PCI也发生出血、血肿甚至骨筋膜室综合征等并发症,所以早期加强穿刺部位的护理极其重要[1]。最新PCI护理实践指南建议护士在术后评估穿刺点周围皮肤张力、有无血肿、渗血,穿刺侧肢体有无肿胀,末端皮温皮色;穿刺桡动脉者观察桡动脉搏动及穿刺侧手指活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提高桡动脉穿刺一次成功率。方法 :将 6 0例需桡动脉采血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分甲乙两组分别采用4 0°角和 90°角进针方法穿刺桡动脉进行比较研究。结果 :4 0°角进针一次穿刺成功率为 90 % ,90°角进针一次穿刺成功率为 80 %。结论 :采用 4 0°角进针进行桡动脉穿刺的一次成功率明显高于 90°角进针进行桡动脉穿刺的一次成功率。可使结果及时回报 ,减少患者痛苦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危重患儿动脉取血的最佳部位。方法:将我科2004年8月至2005年3月收治的150例进行血气分析的患儿随机分为桡动脉穿刺组和股动脉穿刺组,比较两组动脉穿刺的一次成功率及副作用发生率。结果:桡动脉穿刺组一次成功率比股动脉穿刺组高(P<0.01),穿刺后血肿形成率、误穿静脉发生率桡动脉穿刺组较股动脉穿刺组低(P<0.01)。结论:桡动脉穿刺取血方法优于股动脉穿刺取血,应作为儿科动脉取血部位首选。  相似文献   

14.
目的:为探索一种方便、快捷、有效的抽血方法,应用目测定位法穿刺新生儿桡动脉抽血,以提高新生儿桡动脉穿刺抽血的成功率。方法:回顾分析2008年10月-2009年3月新生儿科使用目测定位法行桡动脉穿刺抽血的200例的情况。结果:185例新生儿桡动脉穿刺抽血一次成功,成功率达92.5%。结论:新生儿桡动脉穿刺抽血目测定位法的应用是可行的,特别是微循环差的危重新生儿及所需的检查血量较大时,采用桡动脉抽血更易抽足所需血量,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索一种方便、安全、快捷、有效的动脉穿刺采血法。方法 将 40 8例患者随机分两组进行观察 ,分别实施股动脉与桡动脉穿刺采血。结果 股动脉与桡动脉穿刺采血成功率无显著差异 (均 P >0 .0 5 )。结论 桡动脉可代替股动脉穿刺采血  相似文献   

16.
梁雪琴  罗灵 《江西医药》2023,(12):1448-1450
目的 探究评判性思维在桡动脉采血操作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于景德镇市妇幼保健院住院且需做桡动脉采血的600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三组,各200例。A组采用常规左手桡动脉穿刺,B组采用常规右手桡动脉穿刺,C组在评判性思维下采用调整改良右手桡动脉穿刺采血。对比三组穿刺成功率、桡动脉穿刺采血一次性成功率及穿刺时间、肿胀直径,另对比三组患儿家属满意度。结果 C组穿刺成功率及采血一次性成功率均高于A组及B组,且A组穿刺成功率及采血一次性成功率均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穿刺时间短于A组及B组,肿胀直径小于A组及B组,且A组穿刺时间短于B组,肿胀直径小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患儿家属满意度评分高于A组及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评判性思维在桡动脉采血操作中应用效果较好,有助于辅助护理人员掌握桡动脉采血穿刺成功操作要点,提升桡动脉一次性采血成功率,同时利于提高患儿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缓解护患关系,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1 桡动脉穿刺技术 临床常选择桡动脉穿刺采集动脉血标本做血气分析,因其自肱动脉分出,与桡骨平行下行,其下部位置较浅,桡侧腕屈肌腱的外侧可摸到桡动脉的搏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抽取新生儿高铁血红蛋白还原率(MHB)标本更合适的途径.方法 选择新生儿患儿120例,2004年6月以前的为静脉组,6月以后的为动脉组,采用同一抗凝剂的试管,分别采用股静脉穿刺和桡动脉穿刺进行采血.将两种途径的穿刺成功率及标本合格率进行比较.结果 桡动脉穿刺与股静脉穿刺成功率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但桡动脉穿刺抽取标本的合格率与股静脉穿刺标本的合格率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 新生儿采用桡动脉穿刺法采集MHB标本,标本合格率高,更快地为诊断G-6-PD缺陷症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石金彩 《现代医药卫生》2011,27(7):1000-1001
目的:比较桡动脉与股静脉穿刺方法.方法:桡动脉穿刺、股静脉穿刺采血,记录1次采血成功率,穿刺操作时间、观察损伤程度.结果:1次采血成功率观察组93.8%,对照组82.4%;平均操作时间观察组6.5 min.对照组9.2 min;穿刺部位血肿发生率观察组5.36%,对照组12.5%.结论:小儿桡动脉穿刺采血比股静脉穿刺采血1次穿刺成功率高,操作时间短,损伤程度轻,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新生儿不同部位动脉穿刺采血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新生儿动脉穿刺取血气分析标本的最佳部位。方法随机选择246例需要采集血气标本的新生儿,分别在股动脉、桡动脉2个部位穿刺抽取血气标本。结果桡动脉穿刺优于股动脉穿刺采血。结论桡动脉穿刺在一次成功率、误人静脉率、血肿形成方面明显优于股动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