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血管解痉药硝普钠和硝酸甘油对桡动脉痉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06年8月-2008年6月Allen实验阳性并经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造影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患者160例,随机分为硝普钠组(A组,80例)和硝酸甘油组(B组,80例)。桡动脉穿刺成功后,A组常规鞘内注入硝普钠0.1mg(生理盐水10ml稀释),至腋动脉时再次注入硝普钠0.1mg(生理盐水10ml稀释):B组常规鞘内注入硝酸甘油0.2mg,然后行CAG和PCI术,观察两组桡动脉痉挛发生率。结果A组桡动脉痉挛发生率为1.25%(1/80),B组桡动脉痉挛发生率为12.5%(10/80),两组间桡动脉痉挛发生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硝普钠对缓解桡动脉痉挛作用效果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临床效果。方法140例AMI患者被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0例,对照组采用经股动脉途径行PCI治疗,观察组采用经桡动脉途径行PCI治疗。结果两组患者穿刺成功率、鞘管植入时间、穿刺到球囊扩张时间、手术时间、手术成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对照组70例患者中11例(15.7%)出现不同程度并发症,其中出血3例(4.3%),假性动脉瘤4例(5.7%)、动静脉瘘2例(2.9%)、腹膜后血肿2例(2.9%)。观察组仅1例(1.4%)患者出现假性动脉瘤,两组患者因穿刺引起的并发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介入治疗后病死率、再梗死率、心绞痛发生率、心律失常发生率、心力衰竭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在桡动脉管径较粗的情况下,经桡动脉途径行PTCA及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与经股动脉途径相比,术后并发症较少,而穿刺成功率、手术成功率、术后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均无显著差异,可在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目测定位法在新生儿桡动脉穿刺抽血中的应用,进而提高新生儿桡动脉穿刺抽血的成功率。方法对我院2011年12至2012年12期间200例行桡动脉采血的新生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观察组100例采用目测定位法行桡动脉穿刺,对照组100例采用触摸定位法行桡动脉穿刺,观察分析两种方法在新生儿桡动脉穿刺抽血中一次成功率及平均采血时间,并加以总结分析。结果对比患儿的一次穿刺成功率对照组90.0%,观察组92.0%,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平均采血时间比较对照组(5.4±1.5)min,观察组(3.6±1.7)min,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俨〈0.05)。结论对新生儿桡动脉穿刺抽血应用目测定位法是可行的,可以明显缩短抽血时间,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桡动脉穿刺部位两种止血器压迫止血的效果。方法选择经桡动脉途径冠脉介入术后住院患者300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50例。观察组使用弹力压迫止血器对桡动脉穿刺部位进行压迫止血;对照组采用传统纱布绷带对桡动脉穿刺部位进行加压止血。比较2组舒适度、手掌肿胀程度及术后出血发生率和术后再次包扎率。结果观察组在舒适度、手掌肿胀情况方面均优于对照组,术后出血发生率和术后再次包扎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压迫止血器压迫止血明显优于弹力绷带压迫止血,操作简便省时,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估桡动脉入路冠状动脉造影的可行性、安全性及其临床价值。方法:对2005年1月~2007年7月452例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造影的病人资料进行分析,成功率为93.36%(422/452),男性成功率95.68%(310/324)。女性成功率87.50%(112/128)。30例经桡动脉冠脉造影失败病人改行经股动脉冠脉造影成功。总的冠脉造影成功率为100%.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未出现血管迷走反应及死亡病例。结果:桡动脉入路冠脉造影与股动脉入路相比有近似的成功率,但它可显著减少局部血管并发症,减轻病人痛苦,缩短住院时间,节省费用。结论:桡动脉穿刺技术和有效处理桡动脉痉挛是经桡动脉冠脉造影成功的关键。经桡动脉冠脉造影是安全有效的冠脉造影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经桡动脉和股动脉穿刺介入治疗吸烟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 52例患者分别经桡动脉(A组,27例)或经股动脉(B组,25例)行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治疗,观察两组手术成功率和手术后并发症。结果两组患者接受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的成功率无显著差异;局部血肿发生率(A组无,B组3例)、假性动脉瘤(A组无,B组1例)、术侧肢体浮肿(A组1例,B组2例)、动静脉瘘(A组无,B组1例)均有差异但无统计学意义,排尿困难(A组无,B组8例)、腰痛(A组无,B组12例),肺部感染(A组1例,B组11例)有显著统计学差异;两组均无远端肢体缺血。结论吸烟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经桡动脉途径行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治疗术,患者痛苦小且并发症少,患者容易接受。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经桡动脉途径冠脉造影术及介入治疗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对本院2006年1月至2008年3月经桡动脉途径行冠脉造影术或介入治疗的220例患者临床资料作分析。结果桡动脉穿刺成功212例,成功率96.36%,发生各种并发症18例,发生率为8.49%。结论经桡动脉途径冠状动脉介入诊疗血管穿刺部位并发症较少,患者术后体位不受限制、活动不受限,因此被逐渐掌握和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熊宁  王强  周美灵 《中国基层医药》2010,17(18):2466-2467
目的探讨经桡动脉途径进行冠状动脉造影及介入治疗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134例患者行经桡动脉途径行冠脉造影或介入治疗。结果126例桡动脉穿刺成功,成功率94.0%;12例发生各种并发症,发生率为8.9%。结论经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造影或介入治疗,患者血管穿刺部位并发症少,术后活动不受限,住院时间短,适合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的利多卡因用于预防丙泊酚静脉注射痛的效果。方法选择200例人工流产患者,随机分成4组,L0组1%丙泊酚液中不加利多卡因、L1组总量为10ml的1%丙泊酚与利多卡因混合液中加2%利多卡因1ml、L2组总量为10ml的1%丙泊酚与利多卡因混合液中加2%利多卡因1.25ml、L组总量为10ml的1%丙泊酚与利多卡因混合液中加2%利多卡因1.5ml,每组各50例。所有患者均先静脉输注芬太尼1.0μg/kg后,再缓慢经脉注射1%丙泊酚或丙泊酚与利多卡因混合液,含丙泊酚1~2mg/kg。观察记录各组发生注射痛的情况。结果I_0组患者的静脉注射痛发生率最高,L1组仍有轻微静脉注射痛发生,L2组和L3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基本消除了丙泊酚静脉注射痛。结论总量为10ml的1%丙泊酚与利多卡因混合液中加2%利多卡因1.25ml,即混合液中利多卡因的浓度为0.25%,是预防丙泊酚注射痛的最低满意浓度,即最佳浓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临床经桡动脉途径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安庆市市立医院2010年5月至2012年5月收治的12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经股动脉介入治疗,观察组给予经桡动脉介入治疗,观察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的穿刺时间、手术时间和穿刺成功率以及手术成功率比较无明显的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的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给予经桡动脉途径介入治疗是可行的,并且术后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老年冠心病经桡动脉穿刺介入治疗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选择2007年3月一2009年5月60岁以上老年冠心病患者314例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按穿刺途径随机分成桡动脉组(n=157)和股动脉组(n=157),观察两组间手术成功率、动脉穿刺时间、手术操作时间、X线曝光时间、外周血管并发症和术后肺栓塞发生情况。结果经桡动脉穿刺途径成功共149例,经股动脉穿刺途径成功共152例。两组间手术成功率、X线曝光时间、手术时间等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动脉穿刺时间桡动脉组明显多于股动脉组(P〈0.05),外周血管并发症桡动脉组明显少于股动脉组(P〈0.05),在股动脉组术后肺栓塞发生2例,而桡动脉组0例。总介入治疗手术成功率为98.1%(308/314)。结论只要规范化操作,老年冠心病经桡动脉穿刺介入治疗方法安全、有效且可行,术后外周血管并发症发生少。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使用自制桡动脉采血辅助器在彩超引导下动脉穿刺时提高一次穿刺成功率的效果观察。方法 研究设计并制作桡动脉采血辅助器,选择240例危重患者(平均动脉压≥50 mmHg,Allen实验阴性)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20例。对照组使用彩超引导下进行桡动脉穿刺;实验组使用桡动脉采血辅助器在彩超引导下实施桡动脉穿刺,比较两组桡动脉一次穿刺成功率,穿刺完成所需时间。结果 实验组一次穿刺成功率高于对照组,穿刺完成所需时间少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桡动脉采血辅助器能够显著提高彩超引导下动脉穿刺的一次穿刺成功率,减少穿刺完成所需时间。不仅为抢救患者争取了时间,还增强了护理人员对操作成功的信心,减少了工作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分析介入治疗对冠心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探究。方法筛选本院2008年7月~2011年12月收治的156例冠心病患者,按随机数表均分为两组,A组78例行经股动脉穿刺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B组78例行经桡动脉穿刺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观察统计两组血管复通率和术后并发症。计算治疗效果和成功率。结果A组78例经股动脉穿刺患者,成功76例,成功率为97.4%;B组经桡动脉穿刺患者78例,手术成功75例,成功率为96.2%;手术总成功153例,总成功率为96.8%,5例手术失败;A组患者各类并发症5例,B组共7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介入治疗能有效治疗冠心病,安全高效,且并发症发生率低,不同穿刺方法疗效无统计学差异。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新生儿桡动脉和股静脉穿刺采血的时间、成功率及损伤情况。方法:将100例新生儿随机分为桡动脉穿刺组(A组)51例和股静脉穿刺组(B组)49例。对两组患儿穿刺采血时,分别记录操作时间、成功率和血管损伤情况。结果:一次采血成功率A组为90%,B组为84%;操作平均时间A组6min,B组为10min;穿刺部位血肿发生率A组为7%,B组为20%。结论:新生儿桡动脉穿刺采血比股静脉穿刺采血一次成功率高,操作时间少,损伤程度轻。可推广采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经左右桡动脉途径行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对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 58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在起病12 h内经左或右桡动脉径路行急诊PCI治疗,观察桡动脉途径的成功率和并发症。结果桡动脉穿刺成功率为100%;冠脉造影成功率为100%;单纯PTCA 8例(13.8%),PTCA+支架植入50例(86.2%);梗死相关血管(罪犯血管)开通后血流TIMI3级53例(91.4%),血流TIMI2级5例(8.6%);桡动脉穿刺术区皮下瘀斑的发生率为11例(19%);前臂血肿的发生率为4例(5.2%);桡动脉闭塞的发生率为0%。结论急诊经左或右桡动脉PCI治疗AMI安全、可行,经桡动脉穿刺局部并发症少,患者更乐意接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实施小儿桡动脉穿刺置管术时应用超声引导下动态针尖定位技术对患儿穿刺置管质量的影响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9年2月至2021年2月期间109例拟行小儿桡动脉穿刺置管术患儿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其中对照组54例[男30例,女24例,年龄(2.51±0.48)岁]给予触摸定位法行桡动脉穿刺置管术;观察组患者55例[男32例,女23例,年龄(2.53±0.44)岁]给予超声引导下动态针尖定位技术进行穿刺置管。对比两组患儿相关指标。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 观察组患者首次穿刺成功率[85.45%(47/55)]、总成功率[96.36%(53/55)]高于对照组首次穿刺成功率[48.15%(26/54)]、总成功率[64.81%(35/54)](均P<0.05);观察组患者穿刺耗时(4.12±0.99)min、穿刺次数(1.02±0.31)次小于对照组穿刺耗时(8.23±1.26)min、穿刺次数(2.18±0.46)次(均P<0.05);观察组患者穿刺后桡动脉血肿、痉挛的总发生率[3.64%(2/55)]小于对照组[16.67%(9/54)](P<0.05)。结论 触摸定位法与超声引导下动态针尖定位技术均可应用于小儿桡动脉穿刺置管术,但后者的穿刺成功率更高,置管操作质控指标更好,安全性更高。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经桡动脉途径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ST段抬高的急性心肌梗死(STEMI)的临床疗效及可行性。方法选择因STEMI行急诊PCI治疗的患者共计225例,其中经桡动脉组123例,经股动脉组102例。比较2组患者介入治疗的疗效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2组患者在年龄、性别、体质指数、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危险因素、心肌梗死的部位、血管病变的位置、严重程度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股动脉组PCI成功率为92.3%,桡动脉组为94.3%,2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桡动脉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6.5%)明显低于股动脉组(15.7%,P〈0.05);2组之间平均住院时间及住院期间主要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急诊经桡动脉PCI治疗STEMI与经股动脉途径成功率相似,而术后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经桡动脉路径进行冠脉介入患者无法完成的原因和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桡动脉路径行冠脉介入660例患者的一般资料,操作过程和临床资料,对经桡动脉路径行冠脉介入失败的各项可能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分析。结果660例患者中,发生动脉并发症13例(1.97%),经桡动脉路径无法完成的患者39例(5.91%)。经桡动脉路径失败的原因包括无法进一步引导导管进入升主动脉,导管长度不足,桡动脉穿刺失败。经多因素分析,年龄大于75岁,以往做过冠状动脉搭桥术,以及身高矮小是经桡动脉路径冠脉介入失败的危险因素。结论年龄大于75岁,做过冠状动脉搭桥术以及身材矮小是经桡动脉路径冠脉介入失败的危险因素。针对危险因素适'-3的选择患者和术前风险评估是提高经桡动脉路径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9.
石金彩 《现代医药卫生》2011,27(7):1000-1001
目的:比较桡动脉与股静脉穿刺方法.方法:桡动脉穿刺、股静脉穿刺采血,记录1次采血成功率,穿刺操作时间、观察损伤程度.结果:1次采血成功率观察组93.8%,对照组82.4%;平均操作时间观察组6.5 min.对照组9.2 min;穿刺部位血肿发生率观察组5.36%,对照组12.5%.结论:小儿桡动脉穿刺采血比股静脉穿刺采血1次穿刺成功率高,操作时间短,损伤程度轻,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经桡动脉与股动脉两种不同的穿刺路径行冠脉介入(PCI)治疗术后患者出现并发症的情况。方法选择本院心内科收治的72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按穿刺路径的不同随机平均分为两组,研究组(36例)经桡动脉路径行冠脉介入,对照组(36例)经股动脉路径行冠脉介入,比较两组患者PCI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术后血管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术后与舒适度相关各指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桡动脉途径穿刺行PCI治疗发生术后并发症的情况较经股动脉途径穿刺要少,患者舒适度高,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