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动态观察组分配伍四逆汤对甲减大鼠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轴的影响。方法 ig 0.1%丙基硫氧嘧啶(PTU)混悬液法分别造模6、11、16、20周,用左甲状腺素钠片(9 μg/kg)及组分配伍四逆汤(生药9.6 g/kg)对模型动物治疗4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大鼠血清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甲状腺素(T4)、促甲状腺激素(TSH)、促甲状腺素释放激素(TRH)水平的变化。结果 甲减程度随着造模时间的延长而加重。造模6、11、16周甲减大鼠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清T3、T4、TRH水平显著降低(P<0.05、0.01),TSH水平显著升高(P<0.05、0.01);与模型组比较,左甲状腺素钠片组及组分配伍四逆汤组大鼠血清中T3、T4、TRH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0.01),TSH水平显著降低(P<0.05、0.01)。造模20周甲减大鼠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清T3、T4、TRH水平显著降低(P<0.01),TSH水平明显升高(P<0.01),左甲状腺素钠片组和组分配伍四逆汤组血清T3、T4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0.01);与模型组比较,左甲状腺素钠片组及组分配伍四逆汤组大鼠血清T3、T4无统计学差异,TRH水平显著升高(P<0.05、0.01),TSH水平显著降低(P<0.01)。结论 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轴在甲减发展过程中整体功能在退化,组分配伍四逆汤的调节作用是动态变化的,应在初期及早给予。  相似文献   

2.
目的 建立SD大鼠血浆中人参皂苷Rb1、Rb2和Rg1的HPLC分析方法,对比分析配伍白术挥发油前后,人参皂苷在慢性萎缩性胃炎模型大鼠体内药动学特征。方法 SD大鼠分为4组,其中单用正常组和单用模型组均给药人参总皂苷292 mg·kg-1,配伍正常组和配伍模型组均给药人参总皂苷292 mg·kg-1和白术挥发油0.1 mL·kg-1。于给药前和给药后不同时间点进行眼眶取血,采用HPLC测定各成分的血药浓度,并采用Winnolin 6.3软件计算其药动学参数。结果 与单用正常大鼠比较,单用模型组大鼠体内人参皂苷Rb1的Cmax和AUC值降低,TmaxT1/2以及MRT增加,人参皂苷Rb2和Rg1则呈现出AUC增加的变化;而配伍正常组大鼠体内人参皂苷Rb1、Rb2和Rg1的Cmax和AUC值均增加,TmaxT1/2以及MRT值均缩短。与单用模型组大鼠比较,配伍模型组大鼠体内人参皂苷Rb1和Rg1的Cmax和AUC值均增加,TmaxT1/2以及MRT值均降低。结论 在相同给药剂量下,疾病状态机体对人参皂苷的吸收和代谢呈现缓慢趋势,而配伍后能促进皂苷成分在体内的吸收,同时加快代谢消除,为人参的临床用药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 采用高分辨核磁共振1H谱(1H-NMR)代谢组学技术研究慢性温和不可预知应激(CUMS)抑郁大鼠脑组织中代谢物及代谢通路的变化,探讨抑郁症的发病机制。方法 12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和对照组,采用CUMS对模型组大鼠进行为期4周的造模,进行称体质量、旷场实验和糖水偏爱实验验证模型是否成功,造模结束后收集大鼠脑组织。采用两相提取法(甲醇/氯仿/水)对脑组织进行提取,得到水溶性和脂溶性代谢物。应用1H-NMR技术结合多元统计和代谢通路分析筛选出与抑郁相关的脑内差异代谢物,并构建其代谢通路。结果 行为学数据显示,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的体质量、糖水偏爱率、旷场的穿格数和直立次数均显著降低(P<0.05),显示了抑郁状态。在大鼠脑组织的1H-NMR图谱中共指认出35种内源性代谢产物。脑组织中水溶性和脂溶性代谢物主成分分析(PCA)均显示模型组与对照组分开,与行为学结果一致,表明造模成功;OPLS-DA分析找到9个水溶性差异代谢物和6个脂溶性差异代谢物。就水溶性代谢物而言,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中肌酐、谷氨酰胺、牛磺酸和γ-氨基丁酸含量显著增加(P<0.05、0.01、0.001),丙二醇、谷氨酸、亮氨酸、缬氨酸和赖氨酸含量显著降低(P<0.05、0.01、0.001)。就脂溶性代谢物而言,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CH2) n和-N (Me33含量显著升高(P<0.05、0.001),胆固醇的C18/19甲基、R-CH3、CH2OPO2-、-CH=CH-含量显著降低(P<0.05、0.01、0.001)。与对照组比较,CUMS造模后5条代谢通路发生显著变化:缬氨酸、亮氨酸和异亮氨酸生物合成,牛磺酸和亚硫磺酸代谢,丙氨酸、天冬氨酸和谷氨酸代谢,糖降解和糖异生通路和丙酮酸代谢。结论 运用1H-NMR代谢组学技术结合多元统计分析和代谢通路分析,阐明抑郁症的发病机制与能量代谢、氨基酸代谢和神经递质合成等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穿山龙复方水煎液对痛风性关节炎(GA)合并高尿酸血症(HUA)诱导痛风性肾病(GN)大鼠肾脏的保护作用。方法 将48只雄性SD大鼠分为6组:对照组、模型组、秋水仙碱(阳性对照,0.03 mg·kg−1)组及穿山龙复方水煎液高、中、低剂量(6.300、3.150、1.575 mg·kg−1)组。各给药组连续7 d ig 10 mL·kg−1相应药液;对照、模型组各ig生理盐水10 mL·kg−1。给药过程中,除对照组外,其余建立GA合并HUA诱导的GN模型:每天2次ip 3%的氧嗪酸钾溶液(10 mL·kg−1),连续1周;在大鼠右侧踝关节后侧沿跟腱内侧以30°~40°方向插入至关节腔,将0.2 mL尿酸钠溶液(25 mg·mL−1)注入到关节腔内,以关节囊对侧鼓起为注入标准,饲养过程中给予10%酵母饲料。称双侧肾脏质量,计算肾脏系数;HE染色后观察肾脏组织病理学变化;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大鼠血尿酸(SUA)、血肌酐(SCr)、血清尿素氮(BUN)水平以及尿液尿酸(UUA)、尿肌酐(UCr)水平;试剂盒法检测血清中巨噬细胞趋化蛋白-1(MCP-1)、环氧合酶-2(COX-2)、β2-微球蛋白(β2-Mg)及尿液中β2-Mg水平;以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法测定大鼠肾脏尿酸转运蛋白1(URAT1)、有机阴离子转运体1(OAT1)、有机阴离子转运体3(OAT3)、葡萄糖转运体9(GLUT9)、ABC转运蛋白G家族成员2(ABCG2)mRNA表达。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穿山龙复方水煎液各剂量组和秋水仙碱组的肾脏系数显著降低(P<0.01),肾损伤明显减轻;穿山龙复方水煎液各剂量组及秋水仙碱组血清SUA、SCr、BUN、MCP-1、COX-2、β2-Mg水平及尿液β2-Mg水平显著降低(P<0.05、0.01),UUA和UCr水平显著升高(P<0.05、0.01);肾脏URAT1、GLUT9mRNA表达显著降低(P<0.05、0.01),OAT1、OAT3、ABCG2 mRNA表达显著升高(P<0.05、0.01)。结论 穿山龙复方水煎液改善GN大鼠肾损伤,作用机制与抗炎,上调OAT1、OAT3、ABCG2 mRNA水平,促进UA排泄,下调URAT1、GLUT9 mRNA水平抑制UA重吸收相关。  相似文献   

5.
间硝苯地平在Beagle犬体内的药代动力学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研究间硝苯地平(m-nifedipine,m-Nif)在Beagle犬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特征。方法正交设计优化色谱分离条件,Beagle犬分别iv给予m-Nif 0.288 mg·kg-1和ig m-Nif 1.152,3.456,10.370 mg·kg-1。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血浆中原型药物浓度,血浆药物浓度-时间数据用3P97药代动力学软件分析。结果Beagle犬iv m-Nif,其体内过程符合二室模型,T1/2β为116.8 min;ig给予m-Nif 后在Beagle犬体内的代谢符合一室模型,其中低剂量(1.152 mg·kg-1)组Cmax为20 μg·L-1T1/2(ke)为147 min;中剂量(3.456 mg·kg-1)组Cmax为36 μg·L-1T1/2(ke) 为122 min;高剂量(10.37 mg·kg-1)组Cmax为69 μg·L-1T1/2(ke)为144 min。结论Beagle犬ig和iv m-Nif 后,血浆中药物消除迅速,口服绝对生物利用度较低。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高渗氯化钠溶液(HSS)降颅压的效果及特点,为临床HSS的应用提供一定参考。方法 收集2013年7月至2015年7月芜湖市第二人民医院高血压脑出血术后颅内压增高患者33例临床资料,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HSS组及MAN组。快速降颅压,HSS组采用3.0% HSS 250 mL,MAN组采用20%甘露醇250 mL,监测并记录首次降颅压治疗时不同时间段各组被试颅内压(ICP)值;长期降颅压,HSS组采用20%甘露醇125 mL联合3.0% HSS 125 mL,MAN组采用20%甘露醇250 mL,连续监测2周ICP值。结果 快速降颅压比较显示,HSS组各时间点的ICP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两比较,T2与T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7与T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T0比较,T4 ICP下降幅度最大,为7.65 mmHg。MAN组各时间点的ICP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两比较,T1与T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6与T1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T0比较,T3 ICP下降幅度最大,为12.31 mmHg。结论 HSS具有降颅压作用但幅度及速度不及甘露醇,对于急性颅内压增高患者仍建议用甘露醇;HSS长期应用降颅压平稳、无反跳现象且并发症少,推荐HSS与甘露醇配伍长期使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究荜铃胃痛颗粒对乙醇诱导胃溃疡模型大鼠的保护作用。方法 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及荜铃胃痛颗粒低、中、高剂量(0.79、1.58、3.16 g·kg-1)组和西咪替丁(42.00 mg·kg-1,阳性药)组,每组8只;各组均按剂量预给药8 d,对照组和模型组大鼠ig等体积0.5%羧甲基纤维素钠(CMC-Na)溶液。末次给药30 min后,除对照组外,其余大鼠ig给予1 mL无水乙醇造模,1 h后牺牲动物取材;展开胃黏膜面拍照,测量溃疡面积,取部分胃组织进行HE染色;检测血清中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检测胃组织中髓过氧化物酶(MPO)和前列腺素E2(PGE2)水平。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胃溃疡面积和胃黏膜病理评分显著升高(P<0.001),大鼠血清中IL-1β(P<0.01)和TNF-α(P<0.05)水平均显著升高,大鼠胃组织MPO活力显著升高(P<0.001),大鼠胃组织中PGE2水平显著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各给药组大鼠胃溃疡面积和胃黏膜病理评分显著降低(P<0.05、0.01、0.001)。与模型组比较,荜铃胃痛颗粒组大鼠血清IL-1β和TNF-α水平显著降低(P<0.05、0.001),胃组织中MPO活力显著降低(P<0.01、0.001),血清SOD活力显著升高(P<0.05);胃组织PGE2水平显著增加(P<0.05)。结论 荜铃胃痛颗粒可通过抑制炎症因子分泌、缓解机体氧化应激、保护胃黏膜等发挥对胃溃疡模型大鼠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丙泊酚与依托咪酯乳剂在颅脑损伤合并肺部感染患者纤维支气管镜治疗中的镇静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2019年1月一2021年8月收治的重症医学科(ICU)机械通气颅脑损伤合并肺部感染患者84例为研究对象,按照用药方案不同分为丙泊酚组和依托咪酯组,每组各42例。两组均给予纤维支气管镜治疗,丙泊酚组给予丙泊酚乳状注射液1~2 mg·kg-1,人工缓慢静推3~5 min。依托咪酯组给予依托咪酯中/长链脂肪乳注射液0.2~0.4 mg·kg-1,缓慢静推。操作中若患者躁动明显或呛咳剧烈影响进境,或气管壁出血,则追加丙泊酚30mg或依托咪酯6mg。比较两组给药前5 min (T0)、给药后-入镜即刻(T1)、入镜后3 min (T2)、入镜后10 min (T3)、撤镜即刻(T4)、术毕5 min (T5)时脑电双频谱指数(BIS)、心率(HR)、呼吸频率(RR)、平均动脉压(MAP)、血氧饱和度(SpO2)、脑氧饱和度(rSO2)差异,比较两组药物平均使用量、追加药物次数、麻醉起效时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纤维支气管镜操作医生对镇静效果的满意度。结果 T1、T4、T5时两组BIS均低于本组T0时,T2、T3时高于本组T1时(P<0.05);T0、T2、T4、T5时两组BI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1、T3时丙泊酚组BIS低于依托咪酯组(P<0.05);T1、T2、T3、T4时丙泊酚组HR、MAP低于依托咪酯组(P<0.05);T0、T5时两组HR、MA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0、T1、T2、T3、T4、T5时两组RR、SpO2、rSO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丙泊酚组药物平均使用量多于依托咪酯组,追加药物次数少于依托咪酯组(P<0.05);两组麻醉起效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依托咪酯组呛咳反应发生率高于丙泊酚组(P<0.05);两组呼吸抑制发生率、躁动发生率差、纤维支气管镜操作医生对镇静效果满意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丙泊酚与依托咪酯乳剂在ICU机械通气颅脑损伤合并肺部感染患者行纤维支气管镜治疗中均具有良好镇静效果,其中依托咪酯药物平均使用量较少,对HR、MAP、BIS影响较小,但追加药物频次、呛咳反应发生率较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注射用益气复脉(冻干)(YQFM)不同给药途径对心力衰竭大鼠的药效。方法 将70只经腹主动脉结扎造成心力衰竭模型的SD大鼠随机分为7组:模型组(ig+尾iv 0.9%氯化钠注射液),YQFM尾iv低、高剂量组(ig 0.9%氯化钠注射液+尾iv YQFM 464.3、928.6 mg·kg-1,低剂量为临床等效剂量),益气复脉胶囊组(ig益气复脉胶囊246.3 mg·kg-1+尾iv 0.9%氯化钠注射液),YQFM ig组(ig YQFM 464.3 mg·kg-1+尾iv 0.9%氯化钠注射液),卡托普利片组(ig卡托普利片3.35 mg·kg-1+尾iv 0.9%氯化钠注射液),联合给药组(ig卡托普利片3.35 mg·kg-1+尾iv YQFM 464.3 mg·kg-1),另取10只进行切口不进行结扎SD大鼠为假手术组(ig+尾iv 0.9%氯化钠注射液)。分别于给药后1 h的第1、3、5、7、14天眼内眦取血,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大鼠血清中心钠肽(ANP)、脑钠肽(BNP)、内皮素(ET)水平;连续给药14 d,给药结束后对各组大鼠进行心脏超声检测;取出心脏,HE染色后观察病理变化。结果 与模型组相比,给药后1 d,YQFM尾iv低、高剂量组及卡托普利片组和联合给药组血清ANP水平显著降低(P<0.05、0.01),YQFM尾iv低、高剂量组和联合给药组血清BNP、ET水平显著降低(P< 0.05);给药后7、14 d,各给药组血清ANP、BNP、ET水平显著降低(P<0.05、0.001);各给药组的左室短轴缩短率(LVFS)、左室射血分数(LVEF)、E峰与A峰的比值(E/A)均显著上升(P<0.001);各给药组心肌细胞病理变化有明显好转。与YQFM ig组相比,给药后1 d YQFM尾iv低、高剂量组和给药后14 dYQFM尾iv低剂量组血清ANP水平显著降低(P<0.05);给药后1、7 d YQFM尾iv低、高剂量组和给药后14 d YQFM尾iv低剂量组血清BNP水平显著降低(P<0.05、0.01、0.001);给药1 d YQFM尾iv低、高剂量组和给药7、14 d YQFM尾iv低剂量组血清ET水平显著降低(P<0.05、0.001); YQFM尾iv低、高剂量组的E/A均显著升高(P<0.05、0.001)。结论 不同给药途径的YQFM均可以对心力衰竭大鼠发挥治疗作用,尾iv途径比ig途径治疗效果更好,也能更早发挥药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瑞格列奈在大鼠肝微粒体中的酶促反应动力学,并考察氯沙坦钾对其在大鼠肝微粒体中代谢的影响。方法 建立大鼠肝微粒体体外孵育体系对瑞格列奈的代谢进行研究;以洛伐他汀为内标,应用UPLC测定大鼠肝微粒体中瑞格列奈的浓度。采用底物减少法,通过GraphPad Prism 5.0软件计算瑞格列奈的酶促反应动力学常数VmaxKm;分别以系列浓度氯沙坦钾(2.5~50μmol·L-1)与瑞格列奈(44 μmol·L-1)于37℃水浴中共同孵育,并测定肝微粒体中瑞格列奈的减少量,考察氯沙坦钾对瑞格列奈的抑制作用。结果 瑞格列奈在大鼠肝微粒体的最佳孵育时间为40 min,最佳蛋白质量浓度为1 mg·mL-1;瑞格列奈酶促反应动力学参数Vmax=47.29μmol·min-1·(mg·protein)-1Km=51.41 μmol·L-1;氯沙坦钾对瑞格列奈在体外肝微粒体抑制作用的IC50值为17.89 μmol·L-1结论 氯沙坦钾对瑞格列奈在大鼠肝微粒体中的代谢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两药联合应用可能发生相互作用,具有诱发低血糖的风险。  相似文献   

11.
匡燕  肖广莉  沈伯雄 《安徽医药》2016,37(11):1355-1358
目的 观察右美托咪定辅助臂丛麻醉的镇静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4年2月至2015年10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行臂丛麻醉手术的12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双盲法分为A、B、C组,每组40例。A组术前予静脉注射咪达唑仑0.04 mg/kg;B组在阻滞前10 min静脉泵入0.5μg/kg右美托咪定,10 min泵完;C组在阻滞前10 min静脉泵入0.5μg/kg右美托咪定,10 min泵完,同时术前静脉注射咪达唑仑0.04 mg/kg。记录3组患者给药前(T0)、给药10 min后(T1)、20 min后(T2)、30 min后(T3)、60 min后(T4)以及手术结束时(T5)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血氧饱和度(SpO2)及警觉/镇静(OAA/S)评分。结果 与B、C两组比较,A组患者的感觉完全阻滞时间、运动完全阻滞时间显著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133、5.849,P=0.007、0.004)。与给药前(T0)HR、MAP和OAA/S评分相比,A组仅T1时显著降低,C组T1~T4均显著降低(P均<0.05);B组各个时刻均保持平稳(P均>0.05);组间上述各指标比较,A组患者T1时刻低于B组,C组患者T1~T4时刻均低于B组,且T2~T4时刻低于A组(P均<0.05);3组的SpO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患者术中因心率减慢而给予阿托品治疗的例数多于A、B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50,P=0.02)。结论 右美托咪定辅助臂丛神经阻滞具有较高的镇静效果和安全性能。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建立LC-MS/MS同时测定大鼠血浆中阿托伐他汀、邻羟基阿托伐他汀及对羟基阿托伐他汀的方法,并应用于CYP3A酶诱导模型大鼠和正常大鼠体内阿托伐他汀的药动学研究。方法 采用甲基叔丁基醚-乙酸乙酯(50︰50)液液萃取法提取大鼠血浆中药物。使用XBridge C18(2.1 mm×250 mm,3.5 μm)色谱柱,柱温35℃;流动相为0.1%甲酸-乙腈(40:60),等度洗脱4.4 min,流速0.2 mL·min-1;进样体积10 μL。质谱采用电喷雾离子(ESI)源,以正离子多反应监测(MRM)模式进行定量分析,选择m/z 559.1→440.1(阿托伐他汀),m/z 575.3→440.2(邻羟基阿托伐他汀/对羟基阿托伐他汀),m/z 564.3→445.3(阿托伐他汀-d5,内标)作为检测离子对。以地塞米松80 mg·kg-1·d-1连续灌胃给药4 d,建立CYP3A酶诱导模型,取正常及模型大鼠给药后0,0.083,0.17,0.25,0.33,0.5,0.75,1,1.5,2,3,4,6 h血样于肝素抗凝管中,离心收集血浆,冷冻保存直到进行测定。结果 阿托伐他汀及其2种代谢产物在0.49~500.00 ng·mL-1内均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2>0.99);批内、批间精密度RSD<15%(n=6);方法的提取回收率和基质效应均满足生物样品的检测要求;含药血浆在室温放置4,24 h、4℃放置3 d稳定。诱导组大鼠血浆中阿托伐他汀血药浓度达峰时间(Tmax)提前,血药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AUC0-t)显著低于正常组,消除速率常数K和清除率CL略高于正常组。结论 新建立的方法简便、稳定、灵敏,能够用于大鼠血浆内阿托伐他汀及其活性代谢产物的浓度测定和药动学研究。进入CYP3A酶诱导模型大鼠与正常大鼠体循环的活性药物成分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三维多回波合并成像T2*WI(以下称T2*-GETI3D)对髋关节撞击综合征(FAI)软骨损伤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42例FAI患者为研究对象,均采用磁共振T1WI、质子密度加权成像(PDWI)及T2*-GETI3D序列进行双髋关节扫描,以关节镜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对以上3种成像序列的图像质量及软骨损伤显示阳性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3种序列图像质量总体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多重比较显示T2*-GETI3D及PDWI序列图像质量评分[(2.26±0.81)分、(2.01±0.77)分]均高于T1WI序列[(1.46±0.56)分,P<0.001及P=0.001)],其中T2*-GETI3D图像质量评分最高;对软骨损伤的结果显示,T1WI阳性11例(26.19%),阴性31例(73.81%);PDWI阳性24例(57.14%),阴性18例(42.86%);T2*-GETI3D阳性27例(64.28%),阴性15例(35.72%)。T2*-GETI3D序列对软骨损伤显示的阳性率最高(P<0.01)。结论 3种成像序列中,T2*-GETI3D序列图像质量好,对FAI软骨损伤的显示率较高,能为临床术前评估关节软骨损伤程度提供较为可靠的影像信息。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比较二倍体黄芩、四倍体黄芩、甘肃黄芩的解热作用。方法 将Wistar大鼠110只,随机分为11组。药物组分别给予不同来源的黄芩生品、酒炙品水煎液灌胃,连续给药2 d。第3天,除空白组外,其余各组大鼠腹腔注射脂多糖100 μg·kg-1造模。2 h后,继续灌胃1次。造模1,2,3,4 h分别检测大鼠肛温,动物处死后采血,检测大鼠血清中IL-1β、PGE2含量。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黄芩各药物组大鼠在造模2,3,4 h时ΔT显著低于模型组,且大鼠血清中IL-1β、PGE2含量显著降低(P<0.05);与道地产区河北产黄芩组比较,甘肃黄芩Ⅰ组(生品)、Ⅱ组(酒炙品)大鼠2,3,4 h时ΔT均显著高于河北产黄芩组(P<0.05);同时,二倍体黄芩、四倍体黄芩、甘肃黄芩的Ⅰ组(生品)、Ⅱ组(酒炙品)大鼠血清中IL-1β、PGE2含量均显著高于河北产黄芩Ⅰ组、Ⅱ组(P<0.05)。结论 二倍体黄芩、四倍体黄芩、甘肃黄芩均有解热作用,但甘肃黄芩解热作用与道地黄芩有一定差异。不同来源黄芩生品与酒炙品对发热大鼠的解热作用无显著性影响。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CCl4致大鼠慢性肝损伤模型的最佳造模剂量和时间,并进行代谢组学评价。方法 SPF级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6组,即对照组和10%、20%、30%、40%、50% CCl4组。CCl4组sc给予不同浓度的CCl4大豆油溶液,注射体积为2 mL/kg,每周2次,连续8周,对照组给予等体积溶剂油。大鼠于造模0、2、4、6、8周末置代谢笼12 h收集尿液,取出后采用眼球后静脉丛穿刺法取静脉血0.3 mL,常规分离血清;4、6周末各处死3只大鼠,取肝脏;8周末造模后处死大鼠,分离各脏器,称质量计算脏器系数。观察动物体质量、肝脏外观和病理切片、全自动生化仪检测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和天门冬氨酸转氨酶(AST)。对10% CCl4组尿液进行氢核磁共振(1H-NMR)代谢组学测定,运用SPSS、MatLab7.5、SIMCA-P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对照组大鼠体质量保持增长;随着CCl4剂量增高,各模型组大鼠体质量增长速度渐趋缓慢。造模8周后,与对照组比较,10% CCl4组肝脏系数显著升高(P<0.01),其他组肝脏系数无显著性变化;20%~50% CCl4组的脾脏、肾脏系数,20%、40%、50% CCl4组的肺脏系数均显著升高(P<0.05、0.01)。造模4周后,10% CCl4组大鼠肝脏出现了慢性炎症表现,而20%~50% CCl4组大鼠肝脏损伤明显,出现明显坏死现象;6周后,造模组大鼠肝脏均出现肝硬化病变。造模组大鼠血清ALT和AST与对照组比较均显著升高(P<0.05、0.01),且均出现了先升高后降低趋势。代谢组学研究结果显示,造模4周起大鼠尿液与0周可以显著分离。共寻找到差异代谢物15个,6条重要的代谢通路,涉及能量代谢、脂质代谢、氨基酸和核苷酸代谢等途径。结论 慢性肝损伤模型造模剂量以10% CCl4、2 mL/kg为宜,造模时间以4~6周为宜,代谢组学研究可以动态追踪造模过程。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新生化颗粒对急性血瘀大鼠血浆中内源性代谢物的影响,探讨新生化颗粒治疗急性血瘀证的可能机制。方法 将5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复方丹参滴丸(阳性药,0.10 g·kg-1)组和新生化颗粒低、高剂量(4.86、9.72 g·kg-1)组,给药体积10 mL·kg-1,对照组和模型组大鼠ig给予等体积0.5%羧甲基纤维素钠(CMC-Na),每天早晚各ig给药1次,共7次。第5次给药后,除对照组外,采用sc盐酸肾上腺素和冰水浴制备大鼠急性血瘀模型。通过测定全血黏度(WBV)、血浆黏度(PV)、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FIB)和凝血酶时间(TT),观察不同剂量的新生化颗粒对急性血瘀大鼠血液流变学和凝血功能的影响;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联用(UHPLCQTOF-MS)法检测各组大鼠血浆中的内源性代谢物,通过多变量统计分析筛选潜在生物标志物,结合质谱信息、数据库检索和标准品比对鉴定潜在生物标志物,并将鉴定到的生物标志物导入MetaboAnalyst 5.0数据库推测其可能的代谢通路。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新生化颗粒显著降低急性血瘀大鼠WBV、PV和FIB,显著延长APTT、PT和TT(P<0.05、0.01)。代谢组学结果显示,从急性血瘀大鼠血浆中共鉴定出21个差异代谢物(准确鉴定7个),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浆中乳酸、肉碱和肌酐等10个内源性代谢物显著上调,苹果酸、琥珀酸和色胺等11个内源性代谢物显著下调(P<0.05、0.01);除了硫酸吲哚酚和脱氧胞苷外,新生化颗粒对其他19个生物标志物均有显著回调作用(P<0.05、0.01)。这些标志物主要涉及苯丙氨酸、酪氨酸和色氨酸生物合成、苯丙氨酸代谢、亚油酸代谢、三羧酸循环和色氨酸代谢。结论 新生化颗粒对急性血瘀大鼠体内紊乱代谢物有较好的回调作用,其作用机制主要与调节苯丙氨酸、酪氨酸和色氨酸生物合成,苯丙氨酸代谢,亚油酸代谢,三羧酸循环和色氨酸代谢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17.
李爽  刘影  吕维富 《安徽医药》2018,39(10):1176-1180
目的 探讨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对肝细胞癌(HCC)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治疗后疗效评估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安徽省立医院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经临床或病理检查确诊的52例HCC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经1~3次TACE治疗,并于TACE术前、术后4~6周行上腹部磁共振平扫及DWI检查,术后4个月行磁共振增强扫描,上述检查均在1周内完成。依据实体肿瘤疗效评估标准(mRECIST),将病例分为稳定组和进展组,分析TACE术前、术后病灶的坏死、复发转移情况以及表观弥散系数(ADC)值;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确定鉴别稳定组和进展组的诊断效能以及ADC的最佳截断值。结果 52例HCC患者术前共计检出68个病灶;参照mRECIST标准,评价为稳定病例20例,进展病例32例。术前病灶以稍长T1和T2信号为主,DWI序列上呈高信号,ADC图上呈低信号;TACE术后,肿瘤坏死区呈等或稍长T1、T2信号,DWI序列上呈等或稍低信号。进展组于T1WI和T2WI序列上信号表现多样,DWI序列上呈不均性高信号;稳定组和进展组术前肿瘤病灶的ADC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稳定组术后ADC值较术前升高(P<0.05),其手术前后ADC的增加值高于进展组(P<0.05)。ROC分析提示:鉴别稳定组和进展组ADC的最佳截断值为1.28×10-3 mm2/s,此时曲线下面积为0.773(P<0.05)、灵敏度为76.3%、特异度为68.9%。结论 DWI扫描能够及时、客观的评估HCC患者化疗栓塞术后疗效,具有较高的随访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杜鹃素在正常大鼠体内的药动学特征。方法 杜鹃素单剂量ig给予大鼠后,采用HPLC法测定给药后不同时间点大鼠血浆中的杜鹃素,通过DAS软件程序模拟计算,得出杜鹃素在大鼠体内相应的药动学参数。结果 杜鹃素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模型符合二室模型,主要药动学参数为:t1/2α=(0.33±0.10)h,t1/2β=(15.22±8.98)h,CL/F=(14.89±3.45)L/(h?kg),Cmax=(1.61±0.14)mg/L,Tmax=(0.25±0.01)h,MRT(0-t)=(2.35±0.08)h,AUC(0-t)=(3.06±0.16)mg?h/L。结论 本研究建立的HPLC方法专属性强,简便、准确,可用于杜鹃素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研究;大鼠ig给予杜鹃素后,其在血浆中分布较快,半衰期较短。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间充质干细胞注射液(MSCsI)对手术法诱导的大鼠膝骨关节炎的治疗作用。方法 自70只大鼠中随机取8只为假手术组,其余62只动物均进行右侧膝关节单侧手术造模。术后4周,进行X光检查并进行K-L评分,选择模型成功、状态良好的模型动物40只,根据K-L评分随机分为模型组、玻璃酸钠(阳性药,每关节腔0.5 mg玻璃酸钠注射液)组和MSCsI低、中、高剂量(每关节腔1.5×105、5.0×105、1.5×106个细胞)组,每组8只。分组后次日开始,玻璃酸钠组每周1次,其余各组每2周1次,关节腔内注射给药,持续5周,假手术组与模型组给予等体积0.9%氯化钠溶液。使用X射线机检测大鼠膝关节病变;给药后记录大鼠行为学及痛阈变化;剖杀时记录关节软骨大体评分;试剂盒法检测血清中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II型胶原C端肽(CTX-Ⅱ)、前列腺素E2(PGE2)水平;取膝关节组织进行病理切片,HE染色、甲苯胺蓝染色观察组织损伤。结果 与模型组相比,MSCsI高剂量显著降低大鼠X光评分(P<0.05)、降低大鼠关节软骨大体观察评分(P<0.05);给药4周后,MSCsI低、中、高剂量显著降低大鼠行为学评分(P<0.05、0.01),中、高剂量显著升高大鼠痛阈值(P<0.01);MSCsI低剂量显著降低血清中IL-1β水平、升高TGF-β水平(P<0.05),中剂量显著降低血清中IL-1β、IL-6、CTX-Ⅱ水平、升高TGF-β水平(P<0.05、0.01),高剂量显著降低血清中IL-1β、IL-6、CTX-Ⅱ、PGE2水平、升高TGF-β水平(P<0.05、0.01);HE染色结果显示,MSCsI各剂量能有效减轻模型大鼠组织病理学改变,滑膜、软骨及软骨下骨病变较轻;甲苯胺蓝染色显示,MSCsI各剂量可减小模型大鼠软骨基质损伤。结论 MSCsI每2周1次关节腔内注射对手术诱导的大鼠膝骨关节炎有明显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20.
王萌  高卫华 《现代药物与临床》2022,45(11):2263-2268
目的 制备盐酸环丙沙星壳聚糖纳米粒原位凝胶,并评价其抑菌及创面愈合效果。方法 采用复乳法制备盐酸环丙沙星壳聚糖纳米粒,采用2因素2水平全因子析因实验设计考察了壳聚糖相对分子质量(X1)和壳聚糖质量浓度(X2)对壳聚糖纳米粒的药物包封率(Y1)、粒径分布(Y2)、多分散系数(Y3)和Zeta电位(Y4)的影响;并以泊洛沙姆407作为凝胶基质制备盐酸环丙沙星壳聚糖纳米粒原位凝胶。通过抑菌圈实验比较盐酸环丙沙星乳膏和盐酸环丙沙星壳聚糖纳米粒原位凝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铜绿假单胞菌的抑菌活性;使用无菌活检穿刺针在大鼠背部造成直径为5 mm的皮肤全切除的圆形人工创面,并使用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铜绿假单胞菌的培养基感染24 h,建立大鼠创面模型,将模型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盐酸环丙沙星乳膏组和盐酸环丙沙星壳聚糖纳米粒原位凝胶组,模型组大鼠创面未接受任何处理,给药组大鼠每2天给药1次,每次给药量均约为1 mg,观察并记录每组大鼠创面脱痂时间和愈合时间。结果 选择低相对分子质量壳聚糖、壳聚糖质量浓度为2.0 mg·mL-1制备盐酸环丙沙星壳聚糖纳米粒,其中盐酸环丙沙星质量浓度为50.0 mg·mL-1,其包封率为(85.3±0.9)%,平均粒径为(354.7±15.7)nm,PDI为0.357±0.014,Zeta电位为(22.2±0.5)mV,呈球状分布;盐酸环丙沙星壳聚糖纳米粒原位凝胶和盐酸环丙沙星乳膏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圈直径分别为(38.4±0.2)、(29.2±0.3)mm,对铜绿假单胞菌抗菌圈直径分别为(41.3±0.6)、(32.1±0.1)mm;大鼠创面给予盐酸环丙沙星壳聚糖纳米粒原位凝胶后,其脱痂时间和愈合时间均较模型组和盐酸环丙沙星乳膏组显著缩短(P<0.05)。结论 成功制备盐酸环丙沙星壳聚糖纳米粒原位凝胶,其可以抑制创面细菌繁殖、加速伤口愈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