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粘多糖病:附29例临床,X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告29例粘多糖病(MPS),其中MPS Ⅰ型-胡勒综合征18例。MPS Ⅳ型-莫奎综合征10例,MPS Ⅲ型-山菲利蒲综合征1例,均经尿液生化或周围血象检查证实,并有典型的临床和X线表现。MPS Ⅰ型的症状是:面丑(承雷样),角膜混浊,智力低下及肝、脾肿大等。X线表现有:头大、长头(舟状)畸形,蝶鞍呈J形,胸-腰段椎体前下缘变尖呈钩(鸟咀)形,长骨骨干常有塑形障碍。MPS Ⅳ型的主要临床表现是‘智力基本正常,有明显的膝内翻和关节松弛。X线征有:椎体变扁(扁平椎),其前缘正中呈舌样突出。本文还讨论了其X线诊断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2.
假性软骨发育不良的X线诊断:附三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告3例假性软骨发育不良。就本组3例结合文献归纳临床和X线表现特点:(1)临床表现:①出生时正常,2~4岁时出现生长停滞,短肢性侏儒,臀部后翅,步态蹒跚;②颅面五官及智力正常;③实验室检查无异常发现,染色体正常。(2)X线表现:①颅面骨正常;②脊椎胸腰段可侧突或无侧突,椎体变扁,前缘呈“台阶”状,中后部略呈丘状隆起,上下缘不规则;③长骨干骺端明显扩大,两缘呈刺状突出,初期钙化带明显存在,骨骺线宽窄不一;④长骨粗短,肢体远端更明显;⑤骨骺出现延迟,小而不规则,呈点彩样、菜花样或碎裂样;骨龄落后于年龄。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合并广泛蒙古斑的黏多糖贮积症(MPS)患儿的骨骼系统X线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MPS患儿的蒙古斑分布特征及骨骼系统X线表现,包括脊柱正侧位、骨盆正位及左腕正位。结果:10例患儿中6例合并广泛异常分布的蒙古斑,1例合并局限于骶尾部的叠加蒙古斑,3例未合并蒙古斑;10例患儿的骨骼X线均有异常表现。8例MPS患儿出现不同程度椎体前缘变尖,4例合并扁平椎;8例同时出现髂骨翼变圆和髂骨下段发育不全,8例出现髋外翻,8例出现双髋关节覆盖不全;4例出现骨龄延迟,8例出现爪形手,9例出现掌骨近端变尖,6例出现尺桡骨远端呈V型变。结论:对合并广泛蒙古斑的患儿行骨骼系统影像检查有助于MPS的早期诊断。合并广泛异常分布蒙古斑MPS患儿的骨骼系统X线表现包括椎体不同程度变尖、扁平椎、髂骨翼变圆、髂骨下段发育不全、髋外翻、髋关节发育不良、骨龄延迟、爪形手、掌骨近端变尖和尺桡骨远端呈V形变。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缺血性椎体压缩骨折的影像变化及特点。方法随访11例初诊为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复诊确定为缺血性椎体压缩骨折的病例。复诊时采用不同体位行X线摄影,并于透视下观察病变椎体在不同体位下的形态和变化特点,其中8例并同时行螺旋CT扫描。对初诊及复诊的X线及CT图像进行对比观测分析。结果11例病例的影像动态变化特点均表现为进行性椎体塌陷及后凸畸形;萎陷的椎体呈扁平状或薄骨板样(8例)、鱼椎状(3例),萎陷的椎体内均可见真空裂隙征。结论缺血性椎体压缩骨折的影像学具有一定特征性。  相似文献   

5.
脊柱嗜酸性肉芽肿的影像学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脊柱嗜酸性肉芽肿的影像学表现及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经病理证实的脊柱嗜酸性肉芽肿的X线、CT和MRI表现.结果:21例中发生在颈椎5例,胸椎10例,腰椎6例;X线检查示17例(17/21)椎体呈楔形改变或椎体变扁,3例呈囊状破坏,4例显示软组织肿块,3例椎间隙变窄.7例患者行CT检查,CT主要表现为椎体不规则破坏和椎旁软组织肿块.8例行MRI检查,显示椎体破坏、信号异常和椎旁软组织肿块,3例软组织肿块在冠状面和矢状面呈套袖状,相邻椎间盘信号无明显改变.结论:脊柱嗜酸性肉芽肿的影像学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X线平片是其诊断基础,同时结合CT尤其是MRI检查,能够提高诊断和鉴别诊断能力,但该疾病的正确诊断有赖于临床、病理和影像表现相结合.  相似文献   

6.
本文报告51例腰椎间盘突出的X线平片表现,并与CT扫描和手术结果作了对照分析,诊断准确率为91%。X线平片主要表现为:椎间隙变窄或前窄后宽,腰椎生理曲度变直、侧弯,相应椎体两侧缘及前缘上、下缘均示有骨质唇样增生,相应椎体上、下缘骨质硬化及椎管内髓核钙化等。还着重对腰5~骶1椎间盘突出的X线表现进行了较详细的讨论。此外,作者认为腰骶部小关节面矢状位排列和先天性腰骶部移行椎者易患本病。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脊柱郎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的影像学表现,进一步提高对本病的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43例经病理证实的脊柱嗜酸性肉芽肿的X线、CT和MRI表现。结果:35例(35/43)椎体呈楔形改变或椎体变扁,24例呈囊状破坏,7例显示软组织肿块,6例椎间隙变窄。27例患者行CT检查,CT主要表现为椎体不规则破坏和椎旁软组织肿块。15例行MRI检查,显示椎体破坏、信号异常和椎旁软组织肿块,8例软组织肿块在冠状面和矢状面呈"套袖状",相邻椎间盘信号无明显改变。结论:加深对骨嗜酸性肉芽肿病程及影像学表现的认识,能提高对该病的诊断水平,但正确诊断有赖于临床、病理和影像表现相结合。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胸、腰椎体应力变形与轻度压缩骨折的X线平片、CT和MRI表现特征及其鉴别诊断.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52例胸、腰椎体轻度楔形变形的X线平片、CT和MRI表现.结果38例诊断为椎体应力变形,X线平片显示患椎轻度匀称楔形变形,并可见患椎及邻近椎体退行性改变;CT显示患椎骨小梁呈层板样;MRI示患椎无急性创伤出血和水肿表现.14例诊断为轻度压缩骨折,X线平片显示患椎上缘皮质不整,或患椎非对称性轻度楔形改变;CT显示患椎中前部骨皮质断裂、骨小梁致密;MRI示患椎急性挫裂水肿表现.结论X线平片可显示椎体应力变形特征性表现,CT和MRI对椎体应力变形与椎体急性轻度压缩骨折具有鉴别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9.
晚发型脊柱骨骺发育不良伴进行性关节病2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晚发型脊柱骨骺发育不良伴进行性关节病颇少见 ,国内报道亦较少 ,现将我科遇到的 2例报告如下。1 病例介绍1.1 例 1 男 ,9岁 ,腰痛 ,四肢关节肿胀 ,疼痛 3年。曾在外院拍片诊为“大骨节病”,服药 (药名不详 )后无明显效果 ,遂来我院就诊。查体 :五官对称 ,身材矮小 ,躯干短 ,四肢关节肿大 ,不能蹲 ,智力发育正常。X线表现 :胸腰椎椎体普遍变扁 ,前后径增大 ,椎体前缘呈台阶状变形 ,椎弓相对较短 (图 1)。骶髂关节及耻骨联合间隙明显增宽 ,髋臼缘示唇样增生及硬化 (图 4)。四肢关节干骺端及骨骺示不同程度增宽、增大 ,干骺端凹凸不平 ,尤…  相似文献   

10.
患者女,65岁.反复发作腰痛10年,近3年加重,且伴左下肢麻木无力.体检:L3~S1棘突处叩压痛,直腿抬高试验:左侧10°( ),右侧45°( ).CT显示L4椎体变扁,局部骨质虫蚀样破坏,且病变累及椎旁软组织;MRI示L4椎体明显压缩变扁,外形似呈"蝴蝶结"状,而相邻椎间盘未见受累,病椎信号强度异常,T1WI呈低信号(图1),T2WI呈低于骨质信号而高于肌肉信号(图2),短时反转恢复序列(STIR)呈稍高信号(图3),病椎两侧可见软组织肿块形成,其后方椎管内亦见受累(图4),MR诊断纤维肉瘤可能性大.腹主动脉DSA:示双侧第4腰动脉明显增粗,左侧更明显,病变区见肿瘤血管及肿瘤染色;ECT示L4椎体呈团块状异常放射性浓聚区.  相似文献   

11.
椎缘骨是由椎间盘内容物在椎体边缘与软骨板相连接处疝入到椎体内所致,在椎体边缘产生一个或一个以上三角形游离骨块,又称椎前缘软骨结节、永存骨骺、椎角离断体、边缘骨等。本文探讨椎缘骨X线表现,以期加深认识,从而提高X线诊断符合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脊柱转移瘤的MRI表现和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54例经临床或病理证实的脊柱转移瘤的MRI表现。结果:54例共扫描椎体714个,其中158个椎体受累。40例(74%)多椎体受累,其中26例(65%)呈跳跃式分布,24例(40个)附件受累,合并椎旁软组织肿块16例(22个),11例伴有椎体楔形变扁及向后膨出,椎管狭窄18例(18个),合并压缩骨折16例(16个)。单一椎体受累14例,其中3例伴有椎体楔形变扁及向后膨出。54例均未见椎间盘受累。结论:转移瘤MRI表现具有特异性,有助于临床及时准确地诊断和治疗方案的制定。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儿童单灶性骨嗜酸性肉芽肿的影像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15年12月间25例经组织病理学诊断的儿童单灶性骨嗜酸性肉芽肿的影像学资料。结果男19例,女6例。年龄2~14岁,平均年龄6岁。长骨14例,脊柱6例,颅骨3例,锁骨1例,髂骨1例。长骨病变主要表现为骨质破坏、邻近骨皮质"扇贝样"压迹、骨膜反应和软组织肿胀或肿块。部分病变可见骨皮质钻孔样破坏、破坏区内死骨及周围硬化缘。椎体病变主要表现为椎体破坏、塌陷,呈"扁平椎"改变,部分可见椎旁软组织肿块,但椎间隙保持正常。颅骨病变主要表现为穿凿样骨质破坏,边界清晰,可见"斜坡征"。髂骨及锁骨病变缺乏特异性。病变在MRI多呈T_1WI等或稍低信号,T_2WI不均匀高信号。结论长骨的骨皮质"钻孔样"破坏、颅骨的"穿凿样"破坏及椎体的"扁平椎"是本病的特征性影像学征象。X线平片诊断价值有限,CT可清晰显示骨膜反应及骨质硬化,尤其是骨皮质细微的骨侵蚀。MR有助于显示X线及CT尚无异常表现的早期骨髓受累,并确定骨髓水肿及软组织病变范围。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Ewing肉瘤的特殊表现。方法:对12例表现特殊的Ewing肉瘤的放射学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特殊(或少见)表现包括:均匀性致密硬化,其骨外瘤块同样也致密硬化;虫噬样骨破坏累及干骺、骨骺及相邻关节;其它特殊表现还有椎体压缩变扁,或椎体前缘呈外压性碟形缺损;多囊样骨破坏并梳状骨针;骨膨胀和软组织肿块内出现斑片状钙化等。结论:对上述诸多特殊表现的认识,有助于提高对Ewing肉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水平。  相似文献   

15.
选择题     
1 其内部常见环形钙化的骨恶性肿瘤是 :A软骨肉瘤  B纤维肉瘤C骨肉瘤   D骨转移瘤E骨髓瘤2 强直性脊柱炎的骶髂关节病变最早期的X线或CT表现是 :A关节间隙狭窄  B关节间隙增宽C关节面硬化D骶骨关节面的锯齿状或虫蚀状骨破坏E髂骨关节面的锯齿状或虫蚀状骨破坏3 脊柱转移瘤与脊柱结核X线表现的主要鉴别点在于 :A有无椎体破坏    B椎体有无硬化C椎体有无压缩变扁  D椎间隙有无狭窄E有无椎旁软组织肿块4 单纯性压缩骨折与溶骨性椎体转移瘤X线、CT鉴别点有 :A椎体有无骨质破坏  B椎体有无塌陷C椎间隙有无狭窄  …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X线对颈椎病的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90例颈椎病患者,其中75例男性和15例女性,年龄为36~70岁,40岁以上者占90%,均经X线检查确诊,并对其主要X线表现的发生几率进行了定量描述。结果:颈椎病的主要X线表现及其发生率依序是:椎体缘骨质唇样增生(77.7%),钩椎关节退变(58.9%),颈椎旋转及滑脱(55.7%),颈椎生理曲度改变(54.5%),锥间孔变小、变形(47.7%),椎间关节退变(41%),椎间隙变窄(40%),以及韧带钙化(34.4%)。这些X线征象往往两种或两种以上并存于同一患者之中。结论:上述X线征象是诊断颈椎病的主要依据,而极为重要的是双进双突征和/或棘突偏斜征,颈椎失稳滑脱,可看作是早期诊断颈椎病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椎体缺血性压缩骨折的X线平片、CT及MRI征象,提高诊断水平.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经临床证实的椎体缺血性压缩骨折的X线、CT及MR表现.结果:X线表现为横贯椎体上1/3的裂隙样气体影9例,其中正位片呈典型"狮子开口"样表现5例.空泡征2例,裂隙样气体影及空泡征1例.CT表现为椎体内气体影4例.椎体不同形态压缩变形12例.TW1、TW2均表现为低信号2例.骨质疏松8例.结论:X线正位片是诊断椎体缺血性压缩骨折最基本、有效的检查方法.典型X线平片可表现为 "狮子开口"状.横贯椎体内的气体影是X线及CT特征性表现.MRI能准确反应椎体缺血状况及基本病理改变.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儿童脊柱嗜酸性肉芽肿(eosinophilic granuloma,EG)的影像学表现,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临床病理证实的23例脊柱EG患者的影像资料,包括23例X线摄片,12例CT和5例MRI扫描检查。结果23例中累及单个椎体19例,多个椎体4例,共28个椎体,包括颈椎6个,胸椎13个,腰椎9个。脊柱正侧位X线平片发现23个病变椎体,漏诊5个,准确诊断19个,3个误诊为结核,1个误诊为缺血性坏死。主要表现为椎体变扁,前后径增大,椎间隙正常或稍增宽,其中5例椎旁有软组织肿块,3例脊柱局部后突畸形。CT扫描示椎体不同程度骨质破坏,6例出现软组织肿块,2例椎弓破坏。MRI示破坏椎体在T1WI呈低或等低信号,T2WI呈高或等高混杂信号,2例出现软组织肿块及椎间隙稍增宽。结论 X线平片是EG的首选检查方式且能明确诊断大部分病例,CT和MRI对于观察骨质破坏、软组织肿块及附件受累情况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19.
毛毳  李永华  张建平  刘国红  常艳艳 《医学影像学杂志》2012,22(6):1030+1034-1030,1034
患者女,38岁。车祸外伤来院就诊。查体:左侧颈部皮肤擦伤,颈部、头部活动略受限。颈椎正侧双斜位X线片显示部分半椎体及多发阻滞椎畸形。CT冠状面、矢状面及三维重建显示:寰椎前结节未见骨性融合,正中见间隙存在,后弓部分缺如(图1,2)。C2至C5椎间隙部分消失,C6左侧、T1右侧半椎体,C7上下终板倾斜。诊断:①C1前弓正中  相似文献   

20.
不典型脊椎结核的MRI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MRI对不典型脊椎结核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脊椎结核患者的影像资料。结果:21例脊椎结核患者,术前行X线检查21例,CT检查19例,MRI检查21例;14例X线平片及10例CT检查阴性;7例X片示单椎体破坏区位于椎体后缘,呈溶骨性破坏、压缩骨折;9例CT显示相邻椎体病变,椎间盘变窄、椎体无明显破坏;无多个椎体跳跃破坏,椎小关节受累、椎旁软组织肿块内未见明确脓肿形成;MRI检查21例中,20例显示病变椎体呈长T1长T2信号,抑脂序列呈不均匀高信号,16例显示椎间隙变窄,间盘裂隙状强化,17例显示椎旁脓肿,以上20例确诊为椎体结核。1例MRI显示椎旁软组织肿块内无脓肿形成,疑诊为肿瘤。结论:MRI对不典型脊椎结核诊断敏感度、特异度及准确性均高于其他影像检查,能为临床提供更有价值的信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