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了解社区护士对慢性难愈性伤口患者延续护理的认知现状及培训需求,为有效实施延续护理服务及相关知识培训提供依据。方法 自行设计问卷,采用便利抽样法方法选取番禺区16所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在册护理人员在延续护理认知、态度及培训需求进行调查。结果 番禺区社区护士延续护理知识维度以及态度维度得分率分别为67.3%和79.3%,均处于中等水平;不同年龄、职称、任职时间、婚姻状态的社区护士对慢性难愈性伤口患者开展延续护理的必要性都给予了认可。94.8%社区护士同意针对慢性难愈性伤口患者开展延续护理,同时77.5%社区护士愿意加入慢性难愈性伤口延续护理工作团队。90.3%的社区护士认为有必要对开展延续护理人员进行慢性难愈性伤口相关知识培训。结论 本次调查提示番禺区社区护士对慢性难愈性伤口患者延续护理有一定的认知度,同时有较高的培训需求,针对慢性难愈性伤口延续护理的培训内容主要集中在专业知识培训、沟通技巧、人文知识等3方面,可通过操作演示、理论授课、案例分析等方式进行培训。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护理门诊联合家庭参与模式对肺部疾病脓胸开窗术后患者开放性伤口护理的作用。方法 选取我院2014年6月~2015年12月,接受肺部疾病术后诊断为脓胸需进行开窗换药的患者24例,由我院胸外科病区资深责任护士及门诊护理专家负责,在患者出院前对患者及家属进行技能培训、一对一咨询指导、小讲座等多种形式的个体化教育与指导,并对知识及技能掌握情况、换药依从性、伤口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等进行评定。结果 经过护理门诊护士的干预,24名患者及其家属相关知识及技能掌握情况均有所提高,定期换药依从性好、患者的伤口换药情况较为理想。结论 对脓胸开创术后出院患者及家属进行延续化的护理门诊指导,尤其是强化知识及技能培训、门诊服务及长期随访,可促进患者养成更积极、健康的生活的生活方式,提升家属居家照护技能,利于患者的康复。  相似文献   

3.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6):1154-1155
目的研究对慢性伤口患者实施延续性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于2015年2月~2016年2月收治的200例慢性伤口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常规组100例与干预组100例,常规组在临床住院过程中采用医生清创联合伤口敷料护理伤口,患者出院后在社区医院继续实施治疗,干预组实施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VAC),开展慢性伤口患者改良VAC辅以点状植皮治疗并骑跨椅康复锻炼指导,出院延续治疗患者由伤口小组护士换药治疗或由社区伤口治疗护士上门换药,比较二组患者创面治愈时间、换药次数、换药时数及换药费用,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结果常规组患者伤口愈合时间、换药次数、换药费用及换药周期等指标均高于干预组,P0.05;常规组疾病有效率为74%,干预组为91%,干预组高于常规组,P0.05;常规组患者对护理服务态度、沟通、护理操作能力、健康宣教等方面评分均低于干预组,P0.05。结论针对临床慢性伤口患者实施延续性护理措施,在住院期间向患者家属做好相关伤口换药及日常护理技能训练,在患者出院时对其进行健康宣教,出院后定期对其进行电话随访及家庭随访,家属应定期将伤口以图片形式发送给医护人员,以便其及时了解患者伤口愈合情况并及时给与相应建议,可以有效提高患者临床疗效,且大部分患者对护理满意评分较高。  相似文献   

4.
慢性伤口发病率高、病程长、难治愈,且多数慢性伤口患者出院后无法得到持续、有效的伤口护理服务,严重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延续护理作为住院护理的延伸,满足了患者需求,有利于促进伤口康复和节约医疗成本。本文从“互联网+护理”背景下慢性伤口延续护理的干预手段、应用效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等方面进行综述,旨在为我国慢性伤口的延续护理提供方法借鉴。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手术病人出院后对手术伤口相关的随访需求,并对相关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为提高手术病人的延续护理质量提供参考。方法 在2020年10月-11月间采用便利抽样使用选取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南院区部分手术科室的住院患者194名,参照出院准备服务中心伤口部分调查内容自设的手术伤口出院评估表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194位术后患者46.4%为老年患者,且147位患者有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有27.8%及29.7%的患者白蛋白及前白蛋白指标异常,有高达51.8%的患者血糖异常。97.4%的患者出院后由家人进行主要照顾工作,患者的随访需求选择率依次是饮食指导、心理护理、自我观察、复诊随访建议、功能锻炼。结论 外科手术患者有较大的延续性护理的需求,且对延续性护理内容的需求有别于慢病患者,主要集中在复诊、疾病相关知识及饮食方面术后患者的。应结合患者需求角度构建有效的外科术后病人出院随访模式,使手术伤口得到延续护理,提高病人出院后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基层医院、家庭慢性伤口患者有效可行的伤口治疗护理管理模式,提高慢性伤口患者治疗效果及生活质量。方法:选取2014年8月~2015年8月慢性伤口患者200例,将其随机等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以我院伤口小组为中心,建立患者档案及伤口治疗联络站,创面管理以改良封闭式负压引流(VAC)为主,辅以点状植皮或湿性敷料治疗并骑跨椅康复锻炼。住院患者联合会诊,出院延续治疗由门诊或社区伤口治疗护士换药治疗。对照组由医师清创联合无菌敷料换药治疗,出院患者由当地门诊伤口治疗护士同法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创面治愈时间、换药次数、换药时数、换药费用及对治疗护理满意度和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创面换药次数少于对照组(P0.05),治愈时间、换药时数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费用低于对照组(P0.05),患者治疗效果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改良VAC辅以点状植皮或湿性敷料治疗并骑跨椅康复锻炼护理干预模式下的慢性伤口患者护理效果显著,适用于基层医院和家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门诊换药患者健康教育的需求情况。方法:通过问卷法对298例门诊换药患者进行健康教育需求调查。结果:门诊换药患者对健康教育内容的需求从高到低依次为:换药方法与效果、伤口愈合时间、换药常识、如何防止感染、促进伤口愈合方法、减轻疼痛方法、伤口自我护理知识、康复功能锻炼、预防瘢痕、心理指导。90.27%门诊换药患者选择一对一口头交流的方式进行健康教育。结论:门诊换药患者对健康教育需求较高,护士应为患者提供多样化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提高患者自我保健意识,缩短伤口愈合时间。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循证改进后的难愈性伤口护理会诊流程的实施效果。方法采用目的抽样法选取61名临床护士为研究对象,按照工号从小到大排列并按顺序编号,编号奇数31名护士为对照组,偶数30名护士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电子护理会诊系统和模式,观察组基于循证,通过检索国内外相关文献,并采用Johns Hopkins证据等级与质量评定方法评价文献,同时综合专家和临床医护人员意见,考虑患者需求,了解难愈性伤口护理工作模式、存在的问题、临床需求以及电子会诊系统的现状,开发难愈性伤口护理会诊可视化信息平台,并实践。比较两组护士的换药操作得分。结果观察组护士换药操作得分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难愈性伤口护理会诊循证改进后可视化信息平台能有效传递专科护士的会诊意见、诊治方法,提高临床护士操作能力,为患者提供同质化的护理服务。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尿液比色卡在前列腺电切术患者延续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本科2018年7月—9月行前列腺电切术后出院的5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将2018年10月—12月行前列腺电切术后出院的5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出院指导,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尿液比色卡对患者进行延续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前列腺电切术后健康知识评分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结果采用常规护理和出院前健康教育指导,并通过加用尿液比色卡对患者进行延续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前列腺电切术后健康知识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尿液比色卡在前列腺电切术后患者延续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较好,能提高患者满意度,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手部肌腱损伤术后并发症的预防及出院后的延续护理。方法对82例手部肌腱损伤患者术后早期注重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出院后通过电话、QQ、电子邮件、入户访视等方式进行延续护理,指导其康复训练。结果通过术后早期并发症的预防及院外延续护理,减少了伤指的伤残率。结论早期及时、有效的并发症预防及出院后有针对性地康复训练可有效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