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心脏再同步治疗除颤器(CRT—D)是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ICD)与心脏再同步治疗(CRT)的结合,被称为带有除颤功能的心脏同步治疗,或带有心脏再同步治疗功能的除颤器。  相似文献   

2.
对部分慢性心功能不良患者的心脏再同步治疗(CRT)已成为重要的方法之一,业已上升为I类适应证(2008年ACC/AHA/HRS器械治疗指南)。由于植入量大幅增加,一些中小医院也开展此项技术。CRT植入是一项复杂程度高、技术难度大的操作,其中要完成心脏静脉造影就是比较困难的操作部分。  相似文献   

3.
慢性心力衰竭的主要死亡原因是进行性心力衰竭和心脏性猝死。临床研究证实,心脏再同步治疗(CRT)可以改善心力衰竭患者的心功能,并可降低进行性心力衰竭导致的死亡。心脏性猝死最有效的预防方法是植入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ICD)。因此,同时具有心脏再同步功能和除颤功能的三腔ICD(CRT—D)已开始在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4.
心脏再同步治疗(CRT)已成为公认的失同步性收缩性心力衰竭的有效治疗措施.然而,部分满足CRT植入适应证的患者却因左心室高起搏阈值或膈神经刺激(PNS)而无法接受再同步治疗.一种新型的左心室4极导线(QuartetTM,美国圣犹达公司),可提供多个起搏位点以及多种起搏向量选择,不但可以解决左心室阈值高、膈神经刺激问题,并能将左心室起搏位点设于理想的起搏部位.本文将就我国植入的首台左心室4极导线心脏再同步治疗除颤器(CRT-D)进行报道.  相似文献   

5.
心脏再同步治疗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脏再同步治疗(CRT)自20世纪90年代应用于临床以来,其疗效不断被临床研究所证实,已成为药物难治性心力衰竭患者的重要治疗手段.现将我院1999年以来植入的26例CRT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6.
心脏再同步治疗(CRT)对合并不同步的心力衰竭患者的疗效已得到公认,在改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的同时,降低心力衰竭患者住院率和死亡率,已成为一线治疗手段。左心室导线植入是CRT的核心技术,常规方法需行心脏静脉逆行造影,以显露靶静脉。但随着植入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相关辅助器材的更新,植入技术由复杂趋向简单,标准的逆行造影流程是否必需?本文报道了2例未行常规逆行造影植入左心室导线,探讨左心室导线直接植入技术在CRT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7.
慢性心力衰竭的主要死亡原因为进行性的心功能恶化和心脏性猝死。临床研究已证实心脏再同步治疗(CRT)可改善心功能,并可降低病死率。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ICD)能够显著降低心脏性猝死发生率,目前已经成为治疗恶性室性心律失常最有效的治疗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8.
陈柯萍 《心电学杂志》2014,(1):17-20,26
心血管植入型电子器械(CIED)包括心脏起搏器、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ICD)、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等。主要崩于心动过缓、心动过速和心力衰竭的诊断、治疗和监测。大量临床试验证实了上述治疗的有效性,目前心脏起搏器已成为缓慢型心律失常的唯一有效治疗手段。而ICD治疗也成为心脏性猝死(SCD)一级预防和二级预防的最有效方法,CRT更是失同步心力衰竭的重要治疗方法,不但可以缓解心力衰竭症状,提高生活质量、运动耐量及左心室功能,而且可以改善心力衰竭患者的预后,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 回顾性分析心脏再同步治疗(CRT)和植入心律转复除颤器(ICD)后再进行心脏移植的病例特点和原因.方法 选择12例植入器械治疗后进行心脏移植的患者,对临床表现、器械治疗后随访、心脏移植的原因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 6例患者植入了CRT,6例患者植入ICD,平均年龄22~63(43.67±12.05)岁,植入器械治疗至移植手术的平均时间5~48(26.72±14.02)个月.ICD患者术后进行心脏移植的原因与心律失常发作、ICD频繁放电、ICD电池耗竭、心力衰竭加重有关.CRT患者术后进行心脏移植原因与心力衰竭加重有关.结论 对于需要植入ICD或CRT治疗恶性心律失常的患者,应该严格掌握适应证,植入器械治疗后严密随访观察,根据心力衰竭的发展情况决定心脏移植手术时机.  相似文献   

10.
慢性心力衰竭是各种心血管疾病(包括缺血性心肌病、扩张性心肌病等)的一种转归,也是心血管疾病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虽然心力衰竭的药物治疗不断取得进展,但仍有部分顽固性心力衰竭疗效不佳。心脏再同步治疗(CRT)以及心脏再同步治疗除颤器(CRT—D)治疗顽固性心力衰竭的疗效近年来已经得到公认。本文就本院植入CRT—D治疗顽固性心力衰竭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总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