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中医治学当溯本求源,古为今用,继承是基础,创新是归宿,认真继承中医经典理论和临床诊疗经验,做到中医特色不能丢,中医思维不能少,在临床治疗中,做到辨证求本,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中医学经典历经千百年临床实践的检验,能够流传至今,其中必定有许多宝贵的经验和理论原理,值得学习、研究、发掘、整理、探讨,进行理论创新,使之发扬光大。熟谙中医经典理论不仅能够提高中医思维能力,切实指导临床工作,促进临床辨证水平和临证疗效的提高,而且可以通过在临床实践灵活运用而创立新的理论,推动学术的发展,进而解决中医当下面临的发展瓶颈问题,更好的为人类的健康服务。  相似文献   

2.
谈“十一五”规划教材《伤寒论讲义》的基本定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医教材是培养中医人才和传授知识的重要工具.高质量的教材是提高中医药院校教学质量的关键之一。《伤寒论》是我国第一部理法方药完备,理论联系实际的古典医学著作,是中医“四大经典”之一,历来是中医教育的核心,其学术价值与临床价值世所公认。因此,如何编写高质量的《伤寒论》教材、提高教学水平、更好地继承和发扬仲景学术,一直是本学科努力探索的课题。  相似文献   

3.
多模式教学方法在金匮要略本科教学中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金匮要略》是东汉名医张仲景撰写的、中医学四大经典著作之一。该书中阐述的医学理论。指导着整个中医学术的发展。是学习中医不可缺少的一部经典读物,是中医药院校学生学习中医必读的医书。金匮要略课程的教学,对于促进学生今后确立辨证思路,提高理论水平和临床实践能力,诊治疑难病证等都有着重要的作用。然而《金匮要略》成书年代久远、文字深奥、言简论杂,病皆奇难杂急。  相似文献   

4.
徐江雁  王亮  刘文礼 《光明中医》2009,24(2):218-220
郭维淮,男,河南省洛阳孟津县平乐人,生于1929年。主任医师,著名骨伤科专家,洛阳平乐郭氏正骨第六代传人。国家人事部、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首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指导老师。郭氏自幼跟随父亲郭灿若、母亲高云峰学习平乐郭氏正骨术,14岁就能独立应诊。他一面在临床实践中积累经验,一面刻苦钻研中医基础理论、四大经典和《本草纲目》、《医宗金鉴》、《伤科补要》、《伤科达成》等中医典籍和医学院校系统教材,为他奠定了坚实深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5.
中医“四大经典”教学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李宇航 《中医教育》2009,28(6):11-15
中医“四大经典”历来是中医教育的核心,有着很强的理论性,它们构建了中医的基本理论框架。本文分析了中医四大经典教学模式的现状;探讨了中医四大经典教学方法改革,并将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教学法、案例式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方法、易位式教学法、体验式学习、讨论式教学法运用到教学实践中。多种教学方法在四大经典教学中的运用,能让学生较好地置身于最理想的学习环境中,提高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参与性。因此,教学团队根据不同课程的特点以及教学阶段的具体要求,灵活选用各种教学方法,以扬长补短,取得满意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6.
李联社 《中医杂志》2008,49(10):877-878
读经典、做临床、跟名师是成为一一名优秀中医的必经之路,必须做好继承和发扬工作,继承是基础,创新是归宿.正如王永炎院士所说的"中医治学当溯本求源,古为今用,继承是基础,创新是归宿,认真继承中医经典理论线性临床诊疗经验,做到中医不能丢,进而才是中医现代化的实施"[1].通过临床研修,笔者认真学习了四大经典,并在临床实践中加以应用发挥,对<内经>"百病生于气也"的理论有点滴体会,略述如下.  相似文献   

7.
研究生教育是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重要途径。中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主要是培养中医临床人才。在培养过程中必须突出以中医为主体。研究生应具备良好的道德素养和专业素质,通过读中医经典、学习专科原著、跟师临证,在临床实践中理论结合实际,学习中医辨证思维方法,提高学术水平。  相似文献   

8.
李岩  刘平  刘红旭  朱桂 《中医杂志》2003,44(9):709-709
北京四大名医萧龙友、施今墨、汪逢春、孔伯华是建国前后著名的中医学家,他们学术造诣精深,临床经验丰富,着力培养中医人才,对中医学术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为更深入地挖掘继承四大名医的学术思想,丰富中医药学术体系,提高中医药学术水平,中华中医药学会2002年10月25日举行了北京四大名医研究座谈会。与会人士从以下几方面对四大名医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9.
郑军  李敏  王仲易  彭云 《北京中医》2009,(5):331-332
“北京中医药薪火传承3+3工程”是为了加速学术传承与创新,在薪火传承工程名医大讲堂开讲之余,温振英老师用万卷书与千里路的辩证关系做喻,阐述了中医学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重要性。她认为《黄帝内经》是中医学的理论核心,是中医世代学习的经典;《伤寒杂病论》、《温病条辨》都是在深入学习、研究《黄帝内经》的基础上,结合时代特点、临床实践进行的传承与创新的典范.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最好例证。温振英老师结合自身50年临床研究,具体讲述了学习经典与当今临床实践结合的方法,鼓励后学者要将万卷书(理论)与千里路(实践)紧密结合、辩证思维;要继承整理中医学,更要不断提高、发展中医学:  相似文献   

10.
<正>严继林教授为第六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云南省首批名中医、云南中医药大学终身教授、戴氏医学流派主要传承人及学术带头人,从事中医教学与临床57年,对四大经典及历代名家著作深有研究,在临床中擅用经方及戴氏经验方,疗效显著。笔者曾有幸跟师学习,受益铭心。  相似文献   

11.
试论中医药事业可持续发展战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探讨中医药事业实行可持续发展战略,认为以传统文化精华为底蕴,以继承与发展相结合的理念和管理机制的完善化是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来源;同时要调整好生存与发展,机遇和挑战,现实与未来,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学术规范与学术批评,务本与兼容之间的六大关系,还必须建立和实行加速中医立法,参与国际竞争,保护利用好中医药资源,培养高级中医人才,强化学科建设,构建学术评估体系,完善可持续发展经济体制等措施。  相似文献   

12.
<正>中医早在2000多年前就已出现,并且与中国古代文化同步发展,在不断汲取历代科学技术成果的基础上,充实完善自身,形成了一套丰富的理论体系。中医知识的创新也是亘古不变的话题,要想中医知识实现创新,必须在更新思维模式,借鉴现代科学方法的基础上,完善中医学理论体系。本文通过对国医大师的访谈和历史文献的总结,归纳出影响中医创新的要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古代医案导入《医古文》课程的教育模式。方法将本校2012级中医类专业本科学生按班级分为实验班125人(导入古代医案)和普通班97人,通过教学过程评价、问卷调查及成绩考核等对其进行综合评价。结果①教学过程评价:实验班课堂气氛活跃,上课注意力较集中,师生互动好,课后师生交流比例高(实验班67%,普通班23%)。②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实验班在学习兴趣(78%)、学习的主动性(42%)、对专业的热爱(48%)和阅读古籍的方法(47%)等方面与普通班相比(60%、28%、27%、26%)有显著差异(P 〈0.05)。③成绩考核(平均成绩):平时成绩、期中考试、期末考试:实验班分别为95.5、66、82.5;普通班为82、58、71,两者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医古文课程导入古代医案的教学法有助于提高学习兴趣,增加对专业的热爱,可促进学习的主动性,提高阅读技能。  相似文献   

14.
民国沪上孟河医家编修医籍,重构中医知识和技艺,弘扬现代中医学术理论文化。孟河医家积极参与学术活动,包容异见,较早出离中西医论争的泥潭,着力建构现代中医学术流派的系统理论,促进现代中医体制化、学术交流、经验传承和技艺推广。医籍包括医案、教材、经典解读、成药药方、中西医药通讯、学术期刊、医药辞典,沟通中外医学、医界学界与政界,普及防病保健知识技艺,具有鲜明时代特色,是多学科研究中医史的重要文献。孟河医家主张中西医汇通,匡正学风,探索培育中医专门人才新模式,助推中医现代转型和体制化。相关医籍研究对现今改进中医有关卫生健康政策、整合利用中医文化资源有着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总结毛德西教授的从医之路和治学经验。方法:通过跟师学习,收集、整理全国名老中医毛德西的从医历程及其"读经典,勤临床,拜名师,多总结"的从医之路和治学经验。结果:毛德西秉承医圣"勤求古训,博采众方"和孙思邈"博极医源,精勤不倦"之训,临证经验日渐丰富,学术思想日臻完善,对中医的认识日渐升华。"读经典,勤临床,拜名师,多总结",寥寥数语,见证了一代中医临床大家的成长历程,凝聚着中医名家的济世之心。结论:毛德西教授从50多年来从最初的被动接触中医到后来主动学习中医,再到对中医产生浓厚兴趣,先生在学习中体会中医,在体会中思考中医,在思考中传承中医。  相似文献   

16.
藏医药古籍文献是藏医临床与学术研究的重要基础,在藏医药特色与优势的继承和发展中发挥着不可估量的作用。《晶珠本草》是藏药学方面迄今为止最重要的经典著作,其内容详实、藏医药特色浓厚、高原特点突出,临床实用性强。本文从药物分类、加工炮制方法、文献价值,以及藏药与中药的药性理论比较等方面,对《晶珠本草》的学术价值和学术特色进行分析,为推动藏医药古籍文献发掘整理,更好地发挥对藏医药科研、医疗及应用开发的参考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7.
隋唐时期的文化,是我国古代文明发展的一个高峰。在这一历史时期里,中医药学同样也得到了迅猛的发展,积累了大量宝贵的医疗经验,这些经验当中有一部分带有着鲜明的外来因素。其中,来自西域的文明,是在那个时代中外医学交流过程中的一支重要力量,尤其在印度古代医学的基本理论、外来药物、眼科技术以及符与咒禁这四方面得以充分体现。它们为丰富隋唐时期的医药文化做出了贡献,并对这一阶段及唐以后的中医药学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中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不断发展,中医药高等院校从单一学科院校向综合性大学迈进,如何全面发展中医学科是一个值得探索的问题,临床医务工作者普遍缺乏康复意识和理念,医疗条件的匮乏,无法适应和满足现代人们健康的需求,如何培养医学生的康复理念和意识,如何充分利用好中医药高等院校本身的资源优势,充分发挥中医康复的特色也同样值得思考,本文就此发表一点愚见,以资借鉴。  相似文献   

19.
藏医药古籍文献是藏医临床与学术研究的重要基础,在藏医药特色与优势的继承和发展中发挥着不可估量的作用。《晶珠本草》是藏药学方面迄今为止最重要的经典著作,其内容详实、藏医药特色浓厚、高原特点突出,临床实用性强。本文从药物分类、加工炮制方法、文献价值,以及藏药与中药的药性理论比较等方面,对《晶珠本草》的学术价值和学术特色进行分析,为推动藏医药古籍文献发掘整理,更好地发挥对藏医药科研、医疗及应用开发的参考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20.
当代医学发展面临着“重技术、轻人文”的困境,在临床教学实践中存在着明显的医学人文素养培训不足、医患关系紧张等问题。除此之外,当代中医临床教育中还面临着中医特色缺失的窘境。叙事医学是医学人文教育的重要载体,在医学教育中已经有所应用。而传统中医学中含有丰富叙事元素和人文精神。在现代中医临床教育中积极引入叙事医学元素,并从传统中医典籍和医案当中寻求叙事启发,对于提高医学生乃至临床医生的医学人文素养、回归传统医学的温度、改善医患关系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