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 评价磁共振成像(MRI)对孕产妇可逆性后部脑病综合征(reversible posterior leukoencephalopathy syndrome,RPLS)预后的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临床确定为RPLS孕产妇7 例的MR资料.总结临床预后与患者早期病灶在T1WI、T2WI、DWI上的特征、分布、演变的关系.结果 7 例患者中仅1 例预后较差,问话不答、意识不清仍存在,其早期MRI示双侧额、顶、颞、枕叶皮层及白质、小脑、脑干、基底节大片状稍长T1稍长T2信号影,DWI仅示右侧基底节斑片状高信号,余大部分病灶未见显示,MRA、MRV均未见脑血管异常,复查MRI示病变仍存在.其余6 例预后较佳,视物不清、头痛、抽搐症状明显好转,其中5 例早期MRI示双侧顶叶、枕叶斑点片状稍长T1稍长T2信号影,DWI均未见病灶显示.5 例MRA、MRV均未见脑血管异常.1 例早期MRI仅示胼胝体压部斑片状稍长T1稍长T2信号影,DWI呈高信号,MRA示双侧大脑前动脉共干,MRV未见异常.结论 RPLS多累及顶、枕叶,一般预后较佳.大部分病灶DWI上呈低信号,提示RPLS是血管源性水肿.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EV71手足口病患儿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的临床及影像学特点.方法 35例有中枢神经系统症状的手足口病住院患儿,全部行头颅和(或)脊髓MRI扫描,咽拭子、粪便及脑脊液EV71病毒检测,外周血和脑脊液生化及常规检查,均行胸片检查.结果 EV71感染33例,其中6例同时合并感染柯萨奇病毒.脑脊液异常32例(白细胞增多28例,蛋白增高11例,9例同时有白细胞增多及蛋白增高).脑电图检查异常25例.MRI结果,15例临床诊断脑膜炎患儿MRI平扫均为阴性,5例脑干脑炎患儿MRI均可见脑干背侧斑片状长T1长T2信号,FLAIR呈高信号.15例脑炎患儿中2例MRI可见异常信号,分别为双基底节区、左颞叶斑片状长T1长T2信号,FLAIR呈高信号.3例脊髓炎,其中2例脊髓中央灰质可见斑片状长T1长T2信号.结论 EV71手足口病能引起严重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其中脑干脑炎和脊髓炎的发病部位有相对特异性,MRI检查可为临床病情评判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足月新生儿动脉缺血性脑梗死早期磁共振成像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莉  邵肖梅  乔中伟  帕米尔  钱镔  朱珍   《放射学实践》2013,(11):1164-1168
目的:探讨足月新生儿动脉缺血性脑梗死(NAIS)的早期MRI特点及不同MRI序列在NAIS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8月-2012年8月本院新生儿科收治的15例行MRI检查确诊的足月NAIS患儿的临床及MRI资料。15例患儿于出生后2~7d进行了头部MRI扫描,包括常规MRI及DWI检查,7例患儿同时行TOF—MRA检查。结果:15例NAIS患儿常规MRI中,14例T1WI呈异常信号,4例表现为受累区域弥漫低信号,10例稍低信号;15例T2WI呈异常信号,11例受累区域弥漫高信号,4例稍高信号,且灰白质分界不清。15例患儿首次DWI检查中均出现异常高信号,病灶边缘的较常规MRI清晰,DWI还显示了常规MRI未显示的胼胝体膝部、压部、丘脑及内囊后肢大脑脚等部位受累。7例患儿MRA检查中,6例出现梗死区域大脑中动脉(MCA)皮质分支增多增粗现象。结论:常规MRI可协助了解NAIS病程,DWI检查可早期诊断NAIS,并能清楚显示大脑深部小病灶的受累情况,尤其是皮质脊髓束的受累。NAIS早期MRA大多显示病变区MCA分支增多,与成人脑梗死的血管狭窄或完全闭塞不同。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神经梅毒性肉芽肿的影像特征及鉴别诊断。方法分析1例神经梅毒性肉芽肿病人的影像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初诊CT平扫示脑桥斑片状低密度影,MRI平扫示脑桥可见T_1低信号、T_2高信号影,考虑梗死灶。复查头部MRI平扫显示,病灶边界较前清晰,考虑软化灶形成,另外,脑桥、中脑及双侧桥臂新见斑片状T_2稍高信号影;再次复查MRI平扫和增强扫描显示原斑片状T_2稍高信号影范围较前缩小,脑桥腹侧呈点片状明显不均一强化。MRA示基底动脉顶端粗细不均。病人经正规驱梅治疗后,复查头部MRI平扫及增强扫描显示,原异常强化病灶较前消失,脑干软化灶形成。结合临床病史、病变动态变化及治疗效果,最终诊断为神经梅毒,梅毒肉芽肿并血管周围炎,继发脑干梗死并软化灶形成。结论神经梅毒的影像特征缺乏特异性,术前误诊率较高,故需结合临床病史、实验室检查及影像特征对疑似病例首先进行试验性治疗,以避免不必要的颅内有创性损伤。  相似文献   

5.
长管状骨骨梗死的影像学表现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总结18例长管状骨骨梗死的影像学表现,探讨骨梗死的影像学诊断要点。方法:18例病人均拍摄了X线平片,10例做了MRI检查,增强扫描2例:6例做了CT检查:2例手术活检。将X线平片上无明显异常改变,而MRI表现为异常者确定为早期骨梗死。X线平片上表现为斑点状骨密度增高者,确定为晚期骨梗死。结果:18例病人共累及40个部位,累及股骨远段21个,股骨近段1个,胫骨近段14个,胫骨远段1个,肱骨近段3个。8例病人被认定为早期骨梗死,10例病人认定为晚期骨梗死。早期骨梗死,X线平片无明显异常,MRI表现为典型的地图样表现。晚期骨梗死,X线平片可见不规则的斑片状骨密度增高影,CT示病变呈不规则多发类圆形高密度病灶。MRI在T1WI和T2WI上病变中心区出现高低不等的混杂信号,其中5例T2WI病变中心区可见多发囊样高信号病变。结论:MRI检查对早期骨梗死的诊断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当怀疑骨梗死时,应常规行MRI检查。  相似文献   

6.
目的 提高对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脑动脉病伴皮层下梗死和白质脑病(CADASIL)的颅脑MRI表现的认识.方法 对一家系2代5例患者进行头颅常规MR和MR血管成像(MRA)检查.对经Notch3基因检查或皮肤组织活检超微病理检查确诊的3例和经MRI与临床诊断的1例CADASIL的MRI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MR检查的5例中4例CADASIL均获得明确诊断,1例排除诊断.4例CADASIL均见两侧颞叶、额叶和顶叶大致对称性皮层下与侧脑室旁白质病灶,呈长T1、长T2信号,但枕叶累及甚少且皮层不受累;O'Sullivan征阳性4例,皮层下腔隙性损害(SLLs)征阳性2例;3例半卵圆中心可见多发圆形或卵圆形囊性梗死即"黑洞",4例均见多发圆点状血管周间隙即"胡椒罐盖"样征象;4例全部显示胼胝体单发或多发斑片状显著长T1、长T2信号,其中2例伴萎缩;内囊前肢与外囊均受累,呈"人"字征;基底节和脑干可见单发或多发陈旧性腔隙性梗死灶;1例伴右侧小脑小片状梗死灶;4例全部有轻度至中度的脑干、小脑和大脑萎缩;MRA颅内Ⅰ-Ⅲ级较大动脉均未见明显异常.结论 CADASIL的颅脑MRI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可为CADASIL的初诊和筛选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出血性脑梗死(HI)的MRI特征性表现和分型。方法:采用1.5T MR,对50例HI行常规序列扫描(T1WI、T2WI、FLAIR)。必要时行MRA(42例)、增强扫描(4例)及T2*WI(27例)。结果:根据梗死、出血的形态、部位进行MRI分型。Ⅰ型:脑叶HI:22例(44.0%)脑回状、斑片状出血位于皮层和/或皮层下白质。Ⅱ型:脑深部(基底节及丘脑)HI:17例(34.0%);Ⅲ型:小脑HI:14例(28.0%);斑片状、线状出血位于梗塞区内、边缘。混合型(Ⅰ型+Ⅱ型):3例(6%)。T2*WI呈低信号。结论:HI的MRI表现有一定特征性,与脑梗死部位、面积有密切关系。新的MRI分型有助于对HI发生机制的理解,从而指导临床治疗。T2*WI有助于HI的检出。  相似文献   

8.
脑静脉畸形的MRI表现及其诊断价值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探讨脑静脉畸形的MRI表现,评价各成像序列的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 搜集经临床手术证实的脑静脉畸形8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进行了常规MRI平扫及3D-MOTSA MRA检查。6例行Gd-DTPA增强T1WI,其中3例行3D-MOTSA增强MRA检查。结果 小脑4例,额叶、顶叶、枕叶共4例。5例MRI平扫引流静脉为长T1短T2流空信号,3例呈长T1低信号、长T2高信号。扩张的髓静脉为网状及条状长T1低信号、长T2高信号,增强扫描呈“海蛇头”样改变,即多条髓静脉呈辐射状汇入粗大的引流静脉。3D-MOTSA MRA检查显示部分引流静脉,髓静脉显示较少。3D-MOTSA增强MRA检查引流静脉全程显示,髓静脉显示数目多。结论 MRI能明确诊断脑静脉畸形的合并症,弥补脑血管造影的不足,3D-MOTSA增强MRA检查可取代脑血管造影。  相似文献   

9.
小儿手足口病合并脑干脑炎、脊髓炎的MRI表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小儿手足口病(hand-foot-mouth disease,HFMD)合并脑干脑炎、脊髓炎MRI表现特征,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7例有阳性影像学表现的小儿HFMD合并脑干脑炎、脊髓炎患者的MRI特征性表现.结果 4例病灶以桥脑、延脑交界部为主,1例位于桥脑,呈略长T1、长T2斑片状信号.2例病灶在横断位上表现为对称性小斑片状信号.2例病灶均位于脊髓圆锥,呈长条形略长T1、长T2信号,病灶在横断位上表现为对称性小斑片状信号.结论 HFMD合并脑干脑炎、脊髓炎MRI表现有一定特征性.MRI能真实地显示HFMD脑干脑炎、脊髓炎脑部、脊髓受损情况,可对临床治疗提供可靠的影像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脑内海绵状血管瘤的cT、磁共振成像(MRI)影像表现。方法经随访及手术病理证实的脑内海绵状血管瘤13例,4例cT常规检查后行MRI扫描,9例仅行MRI检查。13例患者中2例行磁共振血管造影(MRA)检查,8例行MRI增强检查。结果脑内海绵状血管瘤可位于脑内任何部位,单发病灶多见,瘤周多无水肿及占位效应。cT平扫为稍高密度,有时可有斑片状钙化。MRI中病灶信号混杂,周边有环状低信号。增强后2例病灶轻度强化,6例无明显强化。MRA均未见异常血管团。结论脑内型海绵状血管瘤的MRI表现右明显特秆忡结会CT和MRA可明确诊睐斤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常规MR成像和1H MR波谱(MRS)在自闭症诊断中的价值.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12例自闭症患者的全脑常规MR扫描及其中8例患者额叶和海马的多体素2D 1H MR波谱扫描表现.结果 常规MR扫描发现3例患者的顶叶白质在FLAIR上出现斑片状高信号.1H MRS分析发现5例患者额叶的NAA/Cho明显下降(NAA/Cho<1),其中1例患者的左侧额叶出现Lac峰;另外有2例患者海马的NAA/Cho出现下降(NAA/Cho<1).结论 常规MR成像和1H MRS可发现部分自闭症患者脑组织异常.  相似文献   

12.
恶性胶质瘤的二维氢质子磁共振波谱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脑恶性胶质瘤的二维氢质子磁共振波谱(2D1H -MRS)特征及其代谢物变化规律。材料和方法 :经病理学证实的恶性胶质瘤14例(男性8例 ,女性6例 ,年龄19~72岁) ,年龄相近正常对照组15例 ,使用1.5TMRI成像仪 ,PRESS序列 ,TR/TE=1000ms/144ms ,多体素相位矩阵 :16×16 ,FOV :24cm。完成扫描后用随机软件包FuncTool进行分析 ,观察正常对照组(作为外参照)、病例组病灶周边、病变区及对侧正常区(内参照)各主要代谢物变化情况。结果 :14例胶质瘤按WHO标准分类Ⅲ级6例 ,Ⅳ级8例 ,肿瘤实体区NAA/Cho、NAA/Cr、NAA/(Cho +Cr)分别为0.39±0.11 ,1.09±0.38 ,0.28±0.06 ,较正常参照区降低且具显著性差异(p<0.05) ;Cho/Cr和Lac/Cr分别为3.05±1.44 ,0.35±0.59 ,均较参照区升高 ,前者p<0.05 ,后者无统计学差异(p>0.05) ;结合多体素波谱图观察提示恶性胶质瘤Cho升高、NAA下降和出现异常Lac峰 ,同时可显示肿瘤周边区域的Cho升高等异常。结论 :Cho升高、NAA下降和出现异常Lac峰是恶性胶质瘤的主要波谱表现。2D 1H -MRS可检测胶质瘤MRI所示病灶以外区域的代谢异常 ,此对鉴别诊断、立体定向活检和制定治疗方案等有较高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袁哲星  刘文  蔡宗尧  肖朝勇 《放射学实践》2007,22(11):1168-1171
目的:探讨多种影像技术对线粒体脑肌病(ME)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7例线粒体脑肌病患者的影像资料,其中7例行常规MRI扫描,3例行MRA扫描,4例行MRS扫描,1例行DSA检查,6例行CT平扫.结果:6例病变主要累及两侧大脑皮层和皮层下,1例主要表现为白质内改变,均表现为长T1、长T2改变;MRA示2例未见明显改变,1例示病变处血管分支明显增粗;4例MRS在病变处检出乳酸双峰,1例在脑脊液中检出乳酸双峰.1例行DSA检查示病灶内血管分支增粗,血运加快.6例行CT检查病灶均呈低密度改变.结论:影像检查尤其是MRI检查对ME的诊断提供了丰富的信息,当年青患者出现非典型性脑梗死表现,MRS检出乳酸双峰时要考虑到线粒体脑肌病的可能.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松果体区病变MRI表现并探索1H-MRS及DWI对于鉴别松果体区病变的作用。材料和方法:松果体区病变患者共33例,其中男27例,女6例,年龄7~51岁,平均年龄21.3±10.3岁。全部33例都作了MRISE-T1WI,FSE-T2WI,PDWI,FLAIR及增强MRI成像检查。其中7例患者术前行1H-MRS和DWI检查。结果:大多松果体区病变有其特征的外形、信号强度及强化方式;MRS:2例生殖细胞瘤Ch/NAA(2.06和2.11)、LL/Cr(0.83和4.2);2例成熟畸胎瘤LL/Cr(7.3和9.64),测不到Ch和NAA;2例星形细胞瘤Ch/NAA(3.55和3.53);1例松果体母细胞瘤Ch/NAA4.70。ADC值:生殖细胞瘤7.48×10-4和6.48×10-4;畸胎瘤2.03×10-3和3.57×10-3;星形细胞瘤1.91×10-3和1.35×10-3;松果体母细胞瘤9.14×10-4。结论:病变的外形特征、信号强度及强化方式对于松果体区病变的诊断最有帮助。1H-MRS及DWI在某种程度上对于鉴别诊断有帮助。  相似文献   

15.
钟心  王宏  董玉茹  董悦  马毅 《武警医学》2005,16(9):653-656
 目的探讨MRI、MRA对烟雾病(Moyamoya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1例Moyamoya病患者行MRI和MRA检查,MRI包括横轴位和矢状位T1WI、T2WI、FLAIR;MRA采用3D TOF法,3例行增强MRA.结果MRI表现为:(1)Moyamoya血管:双侧3例,单侧8例;(2)脑梗死和脑软化灶11例;(3)局部脑萎缩3例.MRA表现为3例双侧颈内动脉狭窄,双侧大脑中、前动脉闭塞,大脑后动脉形成异常血管网;6例右侧颈内动脉、大脑中动脉狭窄;2例左侧颈内动脉、大脑中动脉狭窄.结论MRI能良好的显示脑内病变,MRA能较完整的显示异常血管,MRI与MRA相结合可作为烟雾病诊断的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建立大鼠肝细胞坏死和凋亡的动物模型,将不同时间点的MRS检测结果与病理学所见进行对照研究,以评估MRS检测及鉴别肝细胞凋亡和坏死的能力与价值.方法 72只S-D大鼠随机分成假手术对照组、右侧肝动脉与门静脉分支均结扎组(HA+PV组)和单独右侧门静脉分支结扎组(PV组),实验组各分成4个亚组,每个亚组6只,分别于术后3 h、12 h、24 h、72 h行普通MRI和单体素PRESS 35序列MRS,得到肝右叶与左叶各代谢物浓度,以及肝右叶内代谢物相对比值.结果 HA+PV及PV组术后3 h,少量肝细胞发生坏死与凋亡时,肝右叶Lip-Lac较左叶相比即有明显增高,随着凋亡与坏死细胞增多,Lip-Lac增高更加明显.术后12 h肝右叶Cho较左叶相比出现降低,也随时间延长逐渐明显;肝右叶Lip-Lac/Cho比值在HA+PV及PV组术后3 h均有增高,以PV 3 h组增高更显著.结论 凋亡与坏死组织在1H MRS中都有Lip-Lac增加,Cho降低.肝细胞凋亡后早期,Lip-Lac/Cho比值增高较坏死明显,采用Lip-Lac/Cho比值对鉴别早期肝细胞坏死与凋亡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7.
烟雾病的磁共振成像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回顾分析8例烟雾病的磁共振成像表现,探讨磁共振成像对烟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8例烟雾病中男女各4例。年龄4~49岁,平均20.4岁。磁共振成像应用Siemens1.0TMR系统和头表面线圈。均有SE序列T1WI和T2WI,7例有三维时间飞跃法磁共振血管造影(3D-TOFMRA),1例有DSA。结果:SE序列MRI均见丘脑-基底节区(单侧2例,双侧6例)有扩张的烟雾血管,其中以T1WI显示更为清楚直观。7例3D-TOFMRA和1例DSA均见ICA上端、MCA和ACA近端闭塞以及丘脑-基底节区的烟雾血管。这些病理血管分布侧别与SE序列磁共振成像所见一致。结论:SE序列磁共振成像和3D-TOFMRA是诊断烟雾病的有效方法。T1WI显示丘脑-基底节区烟雾血管优于T2WI。3D-TOFMRA尚适用于烟雾病血管旁路术后随诊及其高危人群普查。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健康成人肝脏31P-MR波谱及代谢生化信息特点.方法:分析20例健康志愿者31P-MR波谱检查肝脏代谢化合物信息及细胞内pH值,并将本组研究对象按年龄分为3组,分别为青年组(20~34岁)、中年组(35~49岁)和老年组(50~65岁),统计分析各年龄组间肝脏代谢物水平是否有差异.结果:20例研究对象肝脏31P-MRS均能显示磷酸单脂(PME) 、无机磷(Pi) 、磷酸双脂(PDE) 、磷酸肌酸(PCr)、γ-ATP、α-ATP和β-ATP共7种代谢产物峰(从左到右),其波峰化学位移分别为0.7~1.9、0.44~-0.75、-1.45~-2.65、-4.81~-6.13、-7.3~-8.46、-12.7~-14.05和-21.45~-22.77 ppm,其峰下积分面积分别为0.8±0.57、0.97±0.68、2.51±1.59、0.61±0.5、2.11±0.99和1.14±0.85,计算肝组织PH值为7.35±0.04.经方差分析,各年龄组间PME、Pi、PDE、γ-ATP、α- ATP和β-ATP代谢物峰下面积和细胞内PH值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肝脏代谢化合物含量、能量状况及细胞内PH值不随年龄改变而变化.结论:肝脏31P-MRS能无创、直接检测肝代谢过程的生化信息及能量状况,对了解肝脏代谢情况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2D多体素磁共振氢质子波谱成像技术(1 H-MRS)在胶质母细胞瘤周围区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0例胶质母细胞瘤患者行常规MRI及1 H-MRS检查,所有患者均行增强扫描。测量肿瘤周围区(包括水肿区及瘤周显示正常区域)的Cho/Cr、Cho/NAA、NAA/Cr的比值,并且计算瘤周显示正常区域的NAA/nCr的比值,将以上值与对侧正常区域的相应比值进行两样本配对t检验,分析其差异是否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肿瘤周围水肿区及瘤周显示正常区的Cho/Cr、Cho/NAA的比值较对侧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肿瘤周围水肿区的NAA/Cr值较对侧降低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肿瘤周围显示正常区的NAA/Cr值较对侧亦有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瘤周显示正常区NAA/nCr值较对侧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2D多体素1 H-MRS成像技术对肿瘤周围区代谢物变化的检测可为推断胶质母细胞瘤瘤周区肿瘤细胞的浸润范围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在体单体素氢质子MR波谱(1H-MRS)重复时间(TR)对定位测量脑组织代谢物绝对和相对浓度的影响.方法 正常志愿者30名采用1.5 T超导型MR成像系统行点分辨自旋回波(PRESS)序列单体素1H-MRS扫描,取左侧大脑半球顶枕部白质,体素8 cm3,TR分别为1500和5000 ms.采用线性拟合模型(LCModel)处理原始数据,测量肌酸和磷酸肌酸(tCr)、谷氨酸(Glu)、肌醇(mI)、N-乙酰天冬氨酸(NAA)、甘油磷酸胆碱(GPC)和谷氨酸和谷氨酰胺(Glx)等的绝对浓度和相对浓度,并采用配对t检验对不同TR下各代谢物的浓度进行比较.结果 大脑左顶枕部白质代谢物tCr、Clu、mI、NAA、GPC和Glx在TR为1500 ms时绝对浓度分别为(3.0±0.2)、(4.4±0.7)、(3.0±0.3)、(5.0±0.4)、(1.1±0.1)和(5.9±0.6)mmol/L;TR为5000 ms时分别为(4.2±0.4)、(5.3±0.5)、(3.7±0.5)、(6.7±0.7)、(1.4±0.1)和(6.6±0.6)mmol/L.TR为1500 ms时,Gh、mI、NAA、GPC和Glx的相对浓度分别为1.47±0.27、1.00±0.11、1.69±0.17、0.36±0.05和1.95±0.22;TR为5000 ms时分别为1.25±0.12、0.89±0.09、1.60±0.16、0.33±0.04和1.58±0.17.不同TR时,各代谢物绝对浓度和相对浓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1H-MRS可有效地进行脐组织代谢物绝对浓度和相对浓度的测量,PRESS序列中不同的TR所获得的代谢物绝对和相对浓度均有较大差异,较短的TR可低估代谢物的绝对浓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