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酸枣仁皂苷A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神经行为学以及脑组织内氨基酸含量的影响。方法:先随机抽取6只大鼠作为假手术组,其余90只大鼠再随机分为缺血再灌注模型组、尼莫地平组和酸枣仁皂苷A组,各组再分设12h、24h、48h、4d和7d五个组,每个时间组6只大鼠。参考ZeaLonga线栓法制备大脑中动脉闭塞再灌注损伤模型,造模后分组给药并按时间点对大鼠进行神经行为学评分。之后,断头取右侧海马组织进行谷氨酸(Glu)及γ-氨基丁酸(GABA)含量测定。结果:尼莫地平及酸枣仁皂苷A组神经功能缺失症状较模型组有所减轻,Glu含量较模型组明显降低,GABA含量较之增加。结论:酸枣仁皂苷A在脑缺血急性期能抑制脑内Glu的释放,增加GABA含量,对大鼠神经功能缺失症状有一定改善,具有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 AD)是一种在老年人中发病率极高的神经退行性疾病,因其病因复杂,目前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AD往往伴随着神经递质水平的异常,伽马氨基丁酸(γ-aminobutyric acid,GABA)是大脑内主要的抑制性神经递质,对神经活动有重要影响。研究发现,给予GABA受体调节剂可改善AD脑内的兴奋和抑制(excitement/inhibition, E/I)平衡,为AD提供了1个早期治疗靶点。本文综述了GABAA、GABAB和GABAC受体调节剂在AD上的作用效果。研究总体揭示GABA受体调节剂在低剂量下能够改善AD症状。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围绝经期大鼠肝郁证神经环路的变化,探讨柴胡疏肝散对围绝经期大鼠肝郁证的改善作用。方法:采用去势法联合慢性不可预知性温和应激法即CUMS方法建立围绝经期肝郁证模型,通过巴氏染色法观察去势大鼠阴道脱落细胞涂片判断围绝经期的模型是否建立成功,通过行为学及大鼠的一般特征判断是否成功建立肝郁证模型,通过神经递质的变化评价围绝经期大鼠肝郁证的神经环路变化及柴胡疏肝散的作用与机制。结果:去势后大鼠阴道脱落细胞涂片呈大量白细胞,提示去势大鼠失去动情周期。行为学方面,与正常组大鼠相比,模型组大鼠旷场移动总距离减少(P<0.05),1%蔗糖水消耗率降低(P<0.05)。ELISA结果显示,肝郁组大鼠血清中5-羟色胺(5-HT)、乙酰胆碱(Ach)、多巴胺(DA)、去甲肾上腺素(NE)含量降低,而围绝肝郁组γ-氨基丁酸(GABA)含量显著增加(P<0.05)。柴胡疏肝散可显著增加去势联合CUMS模型大鼠血清中5-HT、Ach、DA、NE含量,降低大鼠的GABA水平(P<0.05)。结论:围绝经期肝郁证大鼠会引起多条神经环路的改变,包括单胺能上行激活神经环路、乙酰胆碱能神经环...  相似文献   

4.
本室以往的一系列实验表明,丘脑上部的缰核不仅与痛觉和针刺镇痛密切相关,而且它苎作为由边缘前脑至脑干以至脊髓的下行通路的各个神经结构之间的机能联系已经分别阐明,而且其中某些环节所涉及的神经递质也已清楚。已有献报道,中枢神经系统中广泛存在的抑制性递质r-氨基丁酸(GABA)是参与边缘前脑抑制缰核括动的神经递质之一。  相似文献   

5.
几种神经疾病,如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病与脑内γ-氨基丁酸(GABA)的耗竭有关。作者开发了一种经多种厌氧处理,增加桑Morus alba L.叶中GABA的方法,并研究了这种桑叶对局部缺血损伤的神经保护作用。桑叶干粉用85%甲醇于85℃提取1h,过滤,真空蒸干溶剂的所得物(ML)过筛;粉末用3倍体积的1%谷氨酸钠混合(MSG),溶液用氮气在乙烯袋中进行厌氧处理。该乙烯袋于40℃培养3h,然后于100℃水浴中加热5min,以使酶变性。分离的粉末过滤,干燥,用85%甲醇提取1h,再过滤,真空干燥富含GABA的桑叶提取物(GAML)。分别检测了ML、GAML和神经生长因子(NG…  相似文献   

6.
万喜 《气功》2010,(7):598-599
偶发的眼皮跳并不少见,而持续的眼皮跳则提示面神经异常。面神经是第七对颅神经,含有运动、感觉、副交感等几种成分的神经纤维,属于混合性神经。  相似文献   

7.
偶发的眼皮跳并不少见。而持续的眼皮跳则提示面神经异常。面神经是第七对颅神经,含有运动、感觉、副交感等几种成分的神经纤维,属于混合性神经。临床上凡是混合性的神经,都是重要的。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针刺信息调整自主神经功能和治疗疾病的神经通路机制,揭示针刺穴位和靶组织、器官效应的相互关系。方法:以大鼠和小鼠为对象,对躯体性针刺或电刺激下的传入神经反应特征、自主神经功能调控的重要机制之一的躯体-交感反射(一种躯体-自主神经反射)、谷氨酸神经递质的中枢性调控作用以及相应靶组织和靶器官反应的研究进行了回顾和分析。结果与结论:手针或电针刺激动物后三里穴位可以诱发支配后三里穴区的传入神经放电,而直接电刺激传入神经可模拟此过程。在外周躯体传入神经如胫神经直接给予电刺激,可在支配内脏的自主神经传出神经如交感神经上反射性诱发一个电位,该过程定义为躯体-交感反射。研究显示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谷氨酸类神经递质参与了该反射的调控。另一方面,研究显示动物后三里等穴位的躯体刺激如电针刺激可抑制小鼠后肢炎症痛的躯体感觉传入和肠易激综合症大鼠的结直肠痛的内脏感觉传入,其中脊髓GABA和NMDA受体被证明分别参与了前后过程。  相似文献   

9.
周围神经是指脊髓经椎间孔传出的分布至躯干及四肢的由运动、交感,感觉三种纤维组成的混合神经。周围神经损伤是指上述神经因某些因素的损伤及缺血再灌注损伤造成神经传导功能障碍、神经轴索中断或神经断裂,导致躯干和四肢感觉,运动及交感神经功能障碍的一种临床病症,也是比较常见的骨科疾患,具有病程长,  相似文献   

10.
r-氨基丁酸(GABA)是脑组织中的一种游离氨基酸,它是中枢神经系统中最主要的抑制性神经递质。癫痫的发病与GABA消长密切相关,当脑内的GABA含量降低时,癫痫易于发生。拟通过痫宁片对实验性癫痫大鼠脑组织中GABA含量的影响,以期探讨痫宁片抗癫痫的药理机制。实验研究结果表明:痫宁片能明显提高实验性癫痫大鼠脑组织中GABA的含量,与空白组对照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相似文献   

11.
γ-氨基丁酸(GABA)既是一种抑制性神经递质,也是一种人体内分泌介质。此外,GABA也存在于中药和食品之中。GABA在中枢神经系统和其他外周器官可以特异性地结合并作用于它的两类受体:离子通道受体GABAA和GABAC,及G蛋白偶联受体GABAB,GABA与这些受体结合可超极化抑制细胞兴奋,启动G蛋白偶联受体信号传递通路,进而发挥抑制神经兴奋助眠、促进神经元及身体发育、精神松弛安定、全身细胞抗炎修复等多种功能。本综述聚焦于食源性GABA对于中枢神经、心血管、泌尿和消化等各系统功能的保护作用的基础理论和临床研究,综合论述了GABA在中枢系统及非中枢神经系统中发挥的改善睡眠焦虑、缓解高血压和糖尿病、抗癌、抗癌、抗过敏,保护肝脏、肾脏和小肠等脏器功能的药理作用。食源性GABA可能成为预防多种疾病的保健食品,甚至治疗疾病的安全有效的潜在替代疗法。  相似文献   

12.
林靖  戴伟 《内蒙古中医药》2011,30(14):31-32
桡神经由C5-T1的神经根组成,是臂丛后束的主要神经。桡神经麻痹是上肢周围神经损伤中最常见的一种。其临床表现为腕下垂,各指近端指关节不能伸直,拇指也不以伸直及外展,手背拇指与第一、二掌骨间隙局部感觉减退。笔者白2003年3月-2010年6月,采用电针配合穴位注射治疗桡神经麻痹48例,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浅谈针刺疗法对神经系统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刺疗法是中国悠久传统医学中的一种疗法,已经被世界许多国家认可为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随着针刺疗法在全世界的广泛传播,许多人对针刺疗法的作用机制进行了深入研究。对此,中外学者有各种不同的看法,但目前仍然很难以一种科学方法准确的阐明针刺疗法的机制。本文基于神经生理学机制方面的研究,简短梳理现代针刺疗法对神经的电生理、传导途径、神经生化等各方面的影响。针刺疗法对神经系统具有广泛的调节作用,促使神经系统各种损伤和变形的修复,针刺疗法与神经系统关系很密切。  相似文献   

14.
本实验通过记录大鼠膀胱盆神经节后纤维的放电情况,探讨针刺对膀胱机能的影响。实验证明,膀胱的压力-容积变化不仅受膀胱壁本身控制,而且受副交感神经的调节。电外可通过神经对膀胱机能状态起到一种调整作用。  相似文献   

15.
中风具有高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的特点,严重危害人类的生命健康,针刺治疗在促进脑部血液循环,改善脑组织缺氧,加速脑水肿的吸收,提高脑组织的复苏方面效果卓著。神经干刺激疗法是在传统针灸、神经解剖和神经生理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针刺疗法,是针刺与疾病有密切关系的周围神经而治病的一种治疗方法。近十年来,神经干刺激疗法治疗中风的临床报道日渐增多,机理研究也取得初步成果,本文特对上述研究概述如下。  相似文献   

16.
1977年,Base dovsky提出神经内分泌免疫(NFI)网络学说,认为神经内分泌系统与免疫系统之间存在完整的功能性调节环路。研究表明,神经内分泌系统与免疫系统可以共用细胞因子、肽类激素和神经递质并产生广泛而密切的网络联系;在这个网络中,神经内分泌激素可影响免疫功能,而免疫反应也可导致神经内分泌的改变。神经内分泌免疫调节网络的失衡可加速衰老的进程。近年来,中医药在此方面作了大量研究,兹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7.
针灸治疗腓总神经损伤46例临床疗效观察湖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410007)章威,刘伍立谭晓红,娄必丹主题词腓总神经/损伤,神经肌肉损伤/针灸疗法腓总神经损伤多系因打击、牵拉、压迫以及注射不当等损伤造成的一种周围神经损伤,其主要表现为分布区域的感觉...  相似文献   

18.
"神经生长液"合剂促进神经损伤修复实验观察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在确定含有促神经生长有效成份的单味草药的基础上,按照中医药理论组合成一种新型方剂─“神经生长液”口服液合剂。经损伤坐骨神经的SD大鼠服用后的实验结果表明,“神经生长液”口服液合剂,具有促进损伤神经恢复功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是上肢手术首选的一种麻醉方法.然而,不同部位的手术选用不同入路,对麻醉效果是十分重要的.我院对上肢手术患者采用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联合腋路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方法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小腿神经营养血管蒂皮瓣在足部皮肤缺损修复的临床意见。方法:通过1999年12月至2001年12月两年时间6例足部皮肤缺损采用小腿隐神经营养血管蒂筋膜逆行岛状皮瓣修复,其中一例采用隐神经营养血管蒂逆行皮瓣联合修复足跟部创面取得效果。结果:6例中5例成功,足部功能恢复良好,1例皮瓣坏死。结论:采用神经营养血管蒂皮瓣修复足部软组织缺损是一种手术创伤小、并发症少、功能恢复满意的良好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