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4 毫秒
1.
非离子型造影剂欧乃派克、优维显、安射力,通过降低造影剂的渗透性、电离性及化学性而达到改善造影剂不良反应的目的。本文对照分析三种非离子型造影剂在高危因素病人中CT检查的毒副作用及效用。1 材料与方法11 对象:对具有文献报道的下列高危因素之一者〔1〕,CT增强检查病人460例。分别有造影剂过敏史,其它药物食物过敏史、哮喘、枯草热、荨麻诊及其它过敏性疾病、肾功能障碍、心脏病肺功能障碍、肺支气管疾病、糖尿病、多发性骨髓瘤和失水状态、甲亢病等。男性258例,女性202例,年龄9~81岁。12 药品及…  相似文献   

2.
CT增强检查是指在CT扫描期间经静脉给予患者水溶液性造影剂后,再行扫描的检查方法。为了提高CT图象密度分辨率和清晰度,CT增强使用的造影剂剂量较大。于是碘过敏反应的观察预防与抢救工作成为CT室医护人员的主要内容之一。现将我们医院CT室使用泛影葡胺的经验及过敏反应的预防与抢救方法总结如下。1 一般资料我院自1995年6月~1997年9月,CT扫描6000多例,做过敏试验540例,其中增强230例。使用国产的60%泛影葡胺造影剂,成人为50~100ml,小儿按2ml/kg体重计量。年龄9~79岁。男…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离子型造影剂和非离子型造影剂的毒副反应及其合理使用。方法:随机抽取湖北医科大学附二医院CT室1990~1996年作增强CT的病例5600例,比较离子型造影剂Angiografin和非离子型造影剂Ultravist的不良反应,全部病例采用团注非动脉CT和动态CT。结果:卡方检验结果可知两种造影剂不良反应发病率有明显差别,使用离子型造影剂者不良反应的发病率显著增高。结论:从病人的生命安全角度  相似文献   

4.
离子型造影剂CT增强扫描1000例观察胡昭兰,叶录安1一般资料1000例患者中,男性671例,女性329例,年龄最小为5岁,最大84岁,平均年龄52岁。头部增强扫描192例,其中垂体冠状增强扫描41例,腹部增强扫描775例,鼻咽喉增强扫描25例,肺部...  相似文献   

5.
泛影葡胺造影剂在CT检查中的应用与体会李喜清(第一附属医院CT室)我院自1982年先后引进1台日本岛津头颅CT机和1台全身CT机。开展CT扫描检查以来,共检查近5万人次。增强扫描一直使用上海信谊药厂生产的60%泛影葡胺,是CT检查专用产品。在药源供应...  相似文献   

6.
脾外伤占腹部外伤的1/4[1]。因此,准确诊断脾损伤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科自1997年3月至1998年6月间,经CT诊断脾损伤21例,其中2例经增强CT扫描确诊;11例经手术证实,8例经CT复查或临床(其中5例进行了CT增强扫描)证实。现回顾分析如...  相似文献   

7.
小儿乙脑58例临床与CT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于CT扫描具有的优点,在临床影像学中已得到广泛应用,目前尚未见报告小儿乙脑临床与CT征象特点,现将我科1993年7月至1994年 10月收治的经 IgM抗体及 CT检查确诊为乙脑患者58例报告如下。 资料和方法 1临床资料我科于1993年7月至1994年10月本组共收治乙脑病人236例,均经过乙脑特异性-IgM抗体检测阳性确诊,其中58例(占乙脑病人24.5%)作CT扫描,依据王季午主编《传染病学》之分型标准[1]进行临床分型。其中男32例,女26例,年龄≤1岁8例,~3岁20例,~7岁27例,>…  相似文献   

8.
李文美 《广西医学》1999,(1):148-149
MR造影剂增强检查在临床已大量应用,其必要性及意义已被确认。笔者收集中枢神经系顺磁造影剂增强检查313例,就注药后增强峰值、增强扫描时间、副反应、不同厂家造影剂比较等方面作初步探讨。1材料与方法本组313例中,男199例,女114例,年龄4.5~73...  相似文献   

9.
心脏直视术后迟发性心包填塞6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迟发性心包填塞(LCT)是心脏直视术后少见的并发症,临床上易误诊,若延误治疗,后果严重,临床上须引起足够重视。1990年2月~1998年5月,我院共诊治LCT病人6例,效果较好,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6例病人中,男1例,女5例;年龄15~48岁,平均42岁。其中风湿性联合瓣膜病5例,包括单纯二尖瓣置换1例,二尖瓣置换加三尖瓣成形术2例,二尖瓣置换加主动脉置换2例;先天性心脏病法乐四联症1例,行心脏畸形矫治术。全部病人术后胸骨后和心包置引流管持续负压引流并记量,术后36~72h拔除引流管,总…  相似文献   

10.
矫正型大血管转位外科治疗5例报告北京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心胸外科计乐群,胡秉忠,陈鸿义1986年10月至1989年11月间,我科收治了5例矫正型大血管转位(CTGA)伴发心脏其它畸形的病人。临床资料5例中女性1例。年龄5~35岁。均有不同程度的活动受限,...  相似文献   

11.
国内常用于CT造影增强扫描的造影剂有离子型和非离子型两类。本文对1200例病例进行了随机对比研究,通过两类造影剂在不良反应发生率及影像质量的对比,我们认为为了保证CT增强扫描中病人的安全和效果,应以非离子型造影剂为首选。  相似文献   

12.
杨献军  刘剑平 《吉林医学》1995,16(5):265-266
国内常用于CT造影增强扫描的造影剂有离子型和非离型两类。本文对1200例病进行了随机对比研究。通过两类造影剂在不良反应发生率及影像质量的对比,我们认为为了保证CT增强扫描中病人的安全和效果,应以非离型造影剂为首选。  相似文献   

13.
肾盂癌的CT诊断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肾盂癌多起于尿路上皮,占肾肿瘤的5%~10%。CT对本病的诊断占重要地位。我们对15例经手术证实的肾盂癌CT检查所见做了影像学分析,并对扫描技术和造影剂增强检查技术在诊断中的价值做了评估。以期提高诊断水平,发挥CT对本病的作用。1资料与方法15例肾盂...  相似文献   

14.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是新生儿早期发病和死亡的重要原因。为进一步认识本病,现将我科于1994年5月至1997年5月共38例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临床表现及CT结果分析如下:1临床表现与CT结果1.1一般资料38例中胎龄<37周6例,37~42周32例;男...  相似文献   

15.
腰椎间盘脱出症是人类最常见的疾病之一,传统的手术治疗方法为椎板切除加髓核摘除,但此法并发症多,临床疗效远非理想。笔者自1996年5月~1997年12月,在CT引导下,利用电动旋切式切割器,对38例病人42个椎间盘进行经皮腰椎间盘摘除术(以下简称PLD手术)均获成功,现报道如下。1 材料和方法1-1 病例资料 本组患者共38例,男29例,女9例,年龄29~55岁。全部病例的临床症状、体征均与CT改变相吻合,其椎间盘脱出部位和程度见表1。表1 椎间盘脱出部位与程度L4~5L5~S1L4~5+L5~S…  相似文献   

16.
我院1996年10月到1998年10月共完成8860例CT检查病人,其中5例给临床诊断造成一定困难,现将CT在临床诊断工作中的不利因素及措施报告如下。1CT的误诊、误导由于CT医生单凭影像表现,特别是对于肿瘤、炎症、血管等病变相似的影像特征,没有认真...  相似文献   

17.
楼芬兰  潘芝梅 《浙江医学》2000,22(9):575-576
陈旧性输卵管妊娠并非少见 ,在临床上极易误诊 ,与卵巢肿瘤、盆腔炎性肿块等很难鉴别 ,如对CT表现认识不足 ,极易误诊。我们自1995年3月~1999年12月共收治5例 ,均经手术病理证实 ,现报道如下。1.一般资料 :5例患者均为已婚妇女 ,年龄24~45岁 ,平均33.8岁。5例均行B型超声、CT平扫加增强扫描检查。病程1~4月。2.临床表现 :5例中有阴道不规则出血史3例 ,下腹痛4例 ,有停经史2例 ,发热1例。3.妇科检查 :5例均触及下腹部肿块 ,质硬 ,边界清楚或与子宫界限不清 ,活动度差 ,其中有压痛4例 ,宫颈着色…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胰腺癌在螺旋CT双期扫描图上的CT特征,术前评估肿瘤的可切除性。方法 68例经手术和(或)病理证实的胰腺癌,增强扫描每千克体重1~1.5ml由静脉注入总量为75~100ml的造影剂,速率2.5~3ml/s,动脉期和门静脉期的延迟时间分别为18~20s、60~70s,层厚3~5mm,螺距1.0~1.5;重建间隔2.5~4.8mm。结果 术前判断为可切除的胰腺癌20例,手术符合率为75%(1  相似文献   

19.
用乳胶囊制成脑积水和脑室囊虫病的模型,行Isovist造影CT扫描。结果:造影剂浓度(V/V)0.5%~1%时,CT值65.1~128.3Hu,造影效果良好,浓度过小,对比度不足,效果不佳,浓度过高,将有较多伪影,可淹没或掩盖病变。以0.5%~1%Isovist脑室造影CT扫描44例,43例得到明确诊断,造影效果良好,其中交通性脑积水2例,室间孔粘连1例,导水管狭窄2例,正中孔粘连5例,脑室囊虫病33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诊断符合率为100%。1例注入造影剂后距扫描时间过短,造影剂尚未扩散到病变部位而失败。  相似文献   

20.
1996年4月~1997年5月,我院收治4例视神经管骨折病人,均在鼻内窥镜下行视神经管开放减压术,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病人4例,男性,年龄18~35岁,均为外伤所致的头面部损伤。3例行CT检查显示右眶底骨折1例,左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