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目的探讨流动儿童家、校环境与积极心理资本的关系。方法采用家庭亲密度适应性量表、班级气氛量表和积极心理资本量表对河南省4所学校478名初中一年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男、女生以及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学生在家庭亲密度适应性及积极心理资本的部分维度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0.01);流动儿童在家庭亲密度适应性(115.82±19.24)、积极心理资本(122.78±21.28)上的得分与当地儿童(分别为119.71±17.43、128.68±22.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112、-2.629,P0.05~0.01);流动儿童的家庭实际亲密度、理想亲密度、实际适应性、理想适应性和班级气氛各因子的得分与积极心理资本各因子得分存在显著正相关(r=0.164~0.396,P0.05~0.01);回归分析显示,内聚力和家庭实际亲密度能正向预测流动儿童的积极心理资本,联合解释量为24%(t值分别4.904、2.779,P0.01)。结论学校和家庭应该为流动儿童创造良好的环境,不断提升他们的积极心理资本。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流动儿童自尊、健康心理资本、社会文化适应的发展特点及其相关性。方法采用自尊量表、心理资本量表和社会文化适应量表对河南省4所学校初一流动儿童进行测评,分析各变量之间的关系。结果不同性别流动儿童社会文化适应得分存在统计学差异[男(102.85±13.63),女(107.54±13.50)];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流动儿童在自尊因子上存在统计学差异[独生子女(30.33±4.49),非独生子女(28.13±4.65)];流动儿童在自尊(27.77±4.58)、自我效能(31.40±7.27)、希望(29.54±6.30)和社会文化适应(103.91±13.06)因子上的得分与非流动儿童(分别为28.92±4.65、33.17±7.00、31.39±6.35和107.94±13.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流动儿童的自尊、自我效能、韧性、希望、乐观因子得分与社会文化适应得分存在显著正相关(r值分别为0.353、0.471、0.368、0.395和0.352)。结论流动儿童在陌生的城市环境中,学校和家庭应通过培养他们的自尊和健康心理资本以提升其社会文化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3.
目的为了探讨初中流动儿童家庭亲密度适应性、积极心理资本与社会文化适应的关系。方法采用家庭亲密度适应性量表、积极心理资本量表和社会文化适应量表对河南省4所学校478名初中一年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初中流动儿童在家庭实际亲密度(69. 02±11. 07)、自我效能(31. 09±7. 11)、希望(29.21±6. 16)、乐观(29. 79±5. 77)和社会文化适应(103. 58±13. 40)上的得分与非流动儿童(分别为71.53±10.06、33.15±7.00、31.42±6.33、31.19±6.45和107.92±13.24)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0.01);初中流动儿童的家庭亲密度、适应性、积极心理资本的各因子与社会文化适应均存在显著正相关(r值分别为0.208、0.212、0.465、0.380、0.394和0.340, P0. 05~0.001);积极心理资本在家庭亲密度适应性与社会文化适应之间发挥全部中介作用(P 0.001)。结论父母应通过创设良好的家庭环境,培养孩子的积极心理资本,间接影响和提高初中流动儿童的社会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团体心理干预对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儿童的治疗效果,探索特殊儿童群体心理干预的方法。方法选取2005年10月至2006年3月在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精神卫生研究所连续就诊的8~12岁男性ADHD儿童,进行每周1次,共计9次,历时2.5月的团体心理干预,用Barratt冲动性量表、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和Conners父母症状问卷评定干预效果。结果干预后ADHD儿童的冲动行为、内化性问题及外化性问题、焦虑情绪得分低于干预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总体社会能力增强,得分高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团体心理训练对ADHD儿童的干预有效,是ADHD儿童心理治疗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对农村留守初中生社会适应能力特点及影响因素的研究,为开展针对性心理辅导提供依据。[方法]运用社会适应不良量表(SOC)、儿童社交焦虑量表(SASC)、儿童抑郁自评量表(DSRSC)及自编问卷,对随机抽取的安徽某县农村初中七年级、八年级学生共582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父母一方外出打工组SOC得分低于父母双方外出打工组,经常参加团体活动的留守初中生SOC得分较低,与父母联系频率高的留守初中生SOC得分较低。SOC量表得分与SASC、DSRSC量表总分正相关。七年级SASC得分低于八年级,非留守初中生DSRSC得分低于留守初中生。[结论]留守初中生社会适应能力相对较低,其社会适应能力与情绪水平、团体活动参加情况、与父母的联系频率密切相关。抑郁水平与社会适应能力同受留守方式影响,在对留守初中生社会适应能力开展心理干预时应注意对抑郁的干预。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农村留守儿童社会适应现状,揭示其与心理韧性的关系,为其社会适应良性发展提供依据。 方法 采用中学生社会适应量表和青少年心理韧性量表对遵义地区两所中学的267名农村留守儿童及644名非留守儿童进行测评。 结果 农村留守儿童较非留守儿童心理韧性及社会适应状况更差(P<0.05);农村留守女童较男童校内适应更好,留守高中生较初中生学习适应更好(P<0.05);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韧性与其社会适应具有相关性(相关系数在0.030~0.411)。 结论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韧性与其良好社会适应具有内在一致性。要增强农村留守儿童社会适应能力,需不断提升其心理韧性水平。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不同监护人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卫生问题干预效果,为促进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6所中小学1 264名留守儿童进行SCL-90心理问卷量表测量,综合干预6个月后,比较干预前后量表得分.结果 干预后,监护人为父亲或母亲的留守儿童在9项因子得分上均有降低;监护人为祖父母的留守儿童在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性、抑郁、精神病性等因子得分上有降低;监护人为外祖父母的留守儿童在强迫症状因子得分上有降低.监护人为其他亲戚与邻居的留守儿童在躯体化、焦虑、恐怖、偏执、精神病性等因子得分上有显著性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监护人为父(母)的留守儿童心理卫生问题干预效果最明显,而其他亲戚或邻居为监护人的,没能阻止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水平的恶化.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农村留守儿童心理资本状况及影响因素,为提升留守儿童心理资本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方法,于2016年10—12月对甘肃省6个县1202名4~9年级的农村学生使用心理资本问卷进行调查。结果留守儿童心理资本总分(17.96±3.34)显著低于非留守儿童心理资本总分(18.84±2.8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902,P 0.001)。留守儿童心理资本得分在不同年级、家庭经济收入、亲子关系、父亲文化程度、留守类型、留守时间、监护类型、监护人关爱程度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875、5.678、6.842、4.529、17.514、16.856、8.917、3.210,P 0.05)。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家庭经济收入(t=1.966,95%CI:0.104~0.868)、父亲文化程度(t=3.809,95%CI:0.399~1.108)、亲子关系(t=2.380,95%CI:-1.372~-0.360)、留守时间(t=2.951,95%CI:-0.655~-0.176)、留守类型(t=2.491,95%CI:-0.802~-0.095)、监护人关爱程度(t=2.015,95%CI:-0.955~-0.205)是心理资本的影响因素。结论留守儿童心理资本低于非留守儿童,应针对性开展有利于提升留守儿童心理资本的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农村留守儿童心理资本状况及影响因素,为提升留守儿童心理资本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方法,于2016年10—12月对甘肃省6个县1202名4~9年级的农村学生使用心理资本问卷进行调查。结果留守儿童心理资本总分(17.96±3.34)显著低于非留守儿童心理资本总分(18.84±2.8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902,P <0.001)。留守儿童心理资本得分在不同年级、家庭经济收入、亲子关系、父亲文化程度、留守类型、留守时间、监护类型、监护人关爱程度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875、5.678、6.842、4.529、17.514、16.856、8.917、3.210,P <0.05)。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家庭经济收入(t=1.966,95%CI:0.104~0.868)、父亲文化程度(t=3.809,95%CI:0.399~1.108)、亲子关系(t=2.380,95%CI:-1.372^-0.360)、留守时间(t=2.951,95%CI:-0.655^-0.176)、留守类型(t=2.491,95%CI:-0.802^-0.095)、监护人关爱程度(t=2.015,95%CI:-0.955^-0.205)是心理资本的影响因素。结论留守儿童心理资本低于非留守儿童,应针对性开展有利于提升留守儿童心理资本的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10.
目的编制适用于流动儿童的城市适应心理资本问卷,并检验其信效度。方法在文献分析、访谈和专家评估的基础上确定问卷的理论框架,建立条目库;初始问卷经预测修改形成正式测评问卷。选取贵阳市731名流动儿童进行施测,1个月后对其中106名流动儿童进行重测,采用探索性和验证性因素分析、相关分析对问卷进行信效度检验。结果问卷包括核心资本、认同接纳、乐群宜人和明理感恩4个维度,方差累计贡献率为54.08%;验证性因素分析适配度指标χ~2=327.30,df=0.07,χ~2/df=2.54,GFI=0.91,CFI=0.90,TLI=0.88,RMSEA=0.07;问卷总均分及各维度得分与少年儿童社会适应量表各维度得分均呈正相关(r=0.29~0.71,P均0.01);总问卷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84,各维度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61~0.81;总问卷的重测信度为0.78,各维度的重测信度为0.59~0.68。结论编制的流动儿童城市适应心理资本问卷具有较好的信效度,可作为评估流动儿童城市适应心理资本的测量工具。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山东省农村学龄前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状况,评价干预效果,为促进学龄前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山东省2个县/区的10个乡镇幼儿园共计735例儿童作为调查对象,使用长处和困难问卷(Strength and Difficulty Questionnaire,SDQ)(家长版)进行心理测量,将受试对象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综合干预1年后,再次对受试对象进行心理状况测量。结果留守儿童在品行问题、多动问题、困难总分上的评分高于非留守儿童;综合干预1年后,留守儿童SDQ各项因子异常检出率均有下降(P0.05),监护类型为母亲和祖父母的留守儿童SDQ各项因子得分也均有下降,监护类型为外祖父母的留守儿童干预前后SDQ各项因子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较差,适当干预可有效改善学龄前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母亲和祖父母监护的留守儿童干预效果比外祖父母监护的效果好。  相似文献   

12.
俞红  吴清  龚研宁 《中国妇幼保健》2006,21(15):2124-2126
目的:探讨综合干预对学龄前儿童心理行为问题的转变,对家长老师知识、态度及行为的影响。方法: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将所研究的社区儿童分为较完整干预组(792人)和部分干预组(505人),同时180名家长老师也纳入干预计划。措施包括健康教育、心理咨询、心理健康处方、感统训练、培训保健医生、老师等。干预1年后用CBCL量表和自行设计的儿童心理行为KAP调查表测评。结果:干预后儿童行为各心理行为问题检出率有不同程度的明显下降。完全干预组与部分干预组的效果明显:无论是合格率还是优良率,干预后家长老师有关儿童心理行为的知识、态度及行为较干预前具有明显的改善。结论:综合干预能较好地降低学龄前儿童的心理行为问题,提高和改善老师处理儿童心理行为的能力。  相似文献   

13.
南昌市流动儿童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比较分析分别就读于流动儿童学校和公立学校的流动儿童的心理状况以及与当地儿童的对比。方法运用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和儿童孤独量表对390名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公立学校中的流动儿童在儿童孤独感以及适应不良、情绪不平衡、敌对、心理不平衡这些方面的得分与流动儿童学校的儿童和公立学校中的当地儿童的得分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女生心理健康问题更严重。结论南昌市流动儿童学校可能比公立学校更有利于流动儿童的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14.
了解农村留守儿童体育活动和心理资本现状及其关系,为探讨促进农村留守儿童心理资本的途径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随机抽样法,对湖南省1 606名农村学校三至九年级学生进行调查,采用体育活动等级量表与农村留守儿童心理资本问卷进行调查,对其中797名农村留守儿童的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农村留守儿童参加体育活动的运动量平均得分为(13.70±18.58)分,小、中、大运动量者所占比例分别为75.3%,16.3%,8.4%;不同性别的农村留守儿童在运动强度、持续时间、锻炼总分和锻炼等级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3.47,2.16,4.09,4.03,P值均<0.05);不同年级、年龄、上学方式的农村留守儿童体育活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体育活动的运动量与心理资本总分及5个维度之间均呈正相关(P值均<0.01).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运动量与心理资本部分及5个维度呈正相关(P值均<0.01).结论 农村留守儿童的体育活动得分较低,心理资本处于中等偏上水平.体育活动与心理资本呈正相关,是促进农村留守儿童心理资本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5.
探讨受艾滋病影响儿童心理韧性对其学业成绩和学校适应的影响机制,为对相关人群的心理韧性干预提供实证支持.方法 采用青少年心理韧性问卷、学校适应问卷、一般自我效能感问卷和自评学习成绩,对方便抽取的河南省某地市215名受艾滋病影响儿童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儿童心理韧性与自我效能感、学业成就和学校适应之间均呈正相关,自我效能感与学业成就和学校适应之间均呈正相关(P值均<0.05).层次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心理韧性对学业成绩(β=0.132,P<0.05)和学校适应(β=0.291,P<0.01)具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结构方程模型结果显示,自我效能感在心理韧性对学业成就的影响中起部分中介作用,而在心理韧性对学校适应的影响中起完全中介作用(效应值分别为0.174,0.246,P值均<0.05).结论 提高受艾滋病影响儿童的心理韧性水平对提高学业成就和学校适应具有显著的效果,且这种影响是通过自我效能感的部分或完全中介作用实现的.  相似文献   

16.
小学中低年级正值心理发育和社会适应的初级阶段 ,在此时期 ,由于家庭、学校和学生自我发育的影响 ,部分学生会表现出一定的社会适应不良 ,不能很好地适应学校或班级的集体生活 ,出现孤独 ,退缩等现象。本文根据孤独倾向儿童的特点 ,有针对性地采用小组辅导方法 ,收到了一定成效。对象与方法1 对象 选择小学三、四年级 4个班 ,年龄 9~ 1 0岁的小学生 1 3 0名。2 调查方法 参考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及儿童孤独倾向的行为特点 ,自编儿童心理和行为调查表 ,采用教师询问 ,填写调查表的形式并结合观察 ,筛选出具有孤独倾向的儿童…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感觉统合训练结合心理干预在学习困难儿童中的应用,并观察其临床效果。方法:采用感觉统合训练结合心理干预的训练方法对100例学习困难儿童进行训练,对训练前后感觉统合评定量表得分及学习成绩进行比较分析。结果:100例智力正常学习困难儿童经过感觉统合训练结合心理干预训练前后感觉统合评定量表得分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0.01),学习成绩明显提高有显著性差异( P<0.05)。结论:通过感觉统合训练结合个性化心理干预训练,让儿童在愉快的气氛中进行训练,从而提高了儿童感觉统合训练的效率,减少了儿童学习上的困难,增加了学习的兴趣和效率,提高了其学习成绩,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龚研宁  吴清  俞红 《中国妇幼保健》2006,21(13):1845-1848
目的:了解佛山市学龄前儿童心理行为问题的发生率及行为问题的内容,探讨对学龄前儿童早期心理干预的效果,减轻儿童心理行为问题的危害。方法:使用整群抽样的方法对4~5岁540名儿童进行基线调查后,对整个社区的儿童分完全干预和有限干预两组进行了心理干预,并调查干预1年后的效果。采取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childbehaviorchecklistCBCL)和忻仁娥制订的中国常模进行调查和分析。结果:4~5岁儿童行为问题总粗分阳性率男童为19.5%,女童为18.5%。行为问题前3位因子男孩依次为违纪、攻击、抑郁,女孩为多动、分裂、攻击。干预后儿童行为问题阳性率明显低于干预前,总粗分排序从低到高依次为完全干预组、有限干预组和干预前,方差分析表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学龄前儿童进行有针对性的早期心理干预可以取得明确的近期效果。  相似文献   

19.
童年早期的心理创伤对儿童社会心理发展的不良影响深远。本文论述早期心理创伤对儿童脑发育、认知发展,以及对情绪和社会性发展的损害。心理创伤可直接导致创伤后应激障碍、反应性依恋障碍等精神障碍,并与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有关。在儿童心理创伤的干预和治疗中,基层的保健医生、儿保医生起关键性作用,建立儿童心理创伤的三级干预体系必要且可行。  相似文献   

20.
中美学龄儿童心理行为问题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张朝 《现代预防医学》2006,33(10):1911-1913
目的:了解中美学龄儿童心理行为问题的现状和发展的特点,为开展心理辅导和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参考。方法:采用Achenbach’s儿童行为量表对6~16岁儿童心理行为问题进行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了分析比较。结果:中国淄博学龄儿童行为问题的现患率19.1%。检出率高的因子是强迫-冲动、多动、抑郁、攻击性行为等。比较中、美儿童的CBCL得分发现中国儿童在社会能力总分、行为问题某些分量表(尤其在内隐性行为问题上)的得分均高于美国儿童;抑郁、交往不良分量表得分低于美国儿童。结论:我国学龄儿童的心理行为问题不容乐观,必须尽快加以干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