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研究地塞米松对光损伤及视细胞凋亡的防治作用,以探讨光损伤视细胞凋亡的发生机制。方法:所有SD大鼠经循环光环境适应7天,实验前暗适应36小时。实验A组的大鼠只光照。实验B组的大鼠光照6小时后在暗箱中喂养。实验a组的大鼠在暗适应后腹腔注射地塞米松再光照。实验b组的大鼠光照6小时后在暗箱中喂养,且每天应用地塞米松。经以上处理过的大鼠灌流固定,摘除眼球。光镜标本在常规脱水、透明、石蜡包埋切片后,行HE、TUNEL法染色。光镜观察。应用CIAS-1000图像分析系统定量检测外核层面积和视细胞凋亡指数,所得数据作统计学分析。结果:在实验A组中,随着光照时间的增加,视网膜光损伤逐渐加重,视细胞凋亡逐渐增多,外核层面积逐渐减少。而在实验a组中,出现如实验A组的规律性变化,但应用地塞米松后,视网3膜光损伤程度减轻,发生视细胞凋亡的时间延迟3小时。两实验组定量检测结果作统计学分析表明,地塞米松对视网膜光损伤及视细胞凋亡有明显的预防作用。实验B组和实验b组的定量检测结果作统计学分析表明,地塞米松对视网膜光损伤及视细胞凋亡有明显的治疗作用。结论:地塞米松对实验性大鼠视网膜光损伤及视细胞凋亡有较好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检测高糖和牛磺酸培养对大鼠视网膜胶质细胞凋亡的影响,探讨牛磺酸保护糖尿病引起视网膜损伤的机制。方法实验分为10组,分别为:5mmol/L葡萄糖培养组(正常葡萄糖);5mmol/L葡萄糖+(0.1、1和10mmol/L)牛磺酸培养组;25mmol/L葡萄糖培养组(高葡萄糖);25mmol/L葡萄糖+(0.1、1和10mmol/L)牛磺酸培养组;5mmol/L和25mmol/L葡萄糖+20mmol/L甘露醇组。用免疫细胞荧光双标法鉴定胶质细胞,用Annexin-V/PI双染结合流式细胞检测技术检测大鼠视网膜胶质细胞的凋亡情况。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25 mmol/L高糖组胶质细胞凋亡明显,高糖组的早期凋亡细胞百分率为20.6%;加入0.1、1、10mmol/L牛磺酸干预后,高糖组细胞凋亡率分别降为16.4%、5.7%和7.6%,牛磺酸干预组胶质细胞凋亡率明显低于高糖组(P〈0.05)。结论体外高糖培养可诱导大鼠视网膜胶质细胞发生凋亡,而牛磺酸对胶质细胞凋亡具有保护效应。上述结果可为牛磺酸用于糖尿病早期视网膜病变的防治提供重要的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 本文通过动物实验的方法,建立视网膜光损伤的动物模型,取材后进行光镜组织切片采用HE染色和TUNEL标记方法 观察视网膜光损伤后的病理改变,探讨普通日光灯对大鼠眼视网膜损伤的发病机制.方法 利用自制光照箱[中央平均光度(5680±146)lux],20只SD封闭群大鼠和1只RCS大鼠,随机建立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三组,阴性对照一组,阳性对照一组),实验组分别在光照后12、24、36h取材摘除眼球,解剖显微镜下取视网膜组织,固定、脱水、包埋,制作光镜组织切片进行HE染色和核苷酸末端转移酶介导的dUTP缺口翻译法(TUNEL)标记凋亡细胞,在光镜下观察的方法 .结果 (1)实验大鼠在暗适应后,鼠视网膜形态结构正常,层次清楚,视杆细胞内外节排列整齐,界限清楚,TUNEL标记阴性.(2)光照12h后,视杆细胞外节轻度空泡变性,外核层细胞核浓缩不明显,TUNEL标记细胞较少.(3)光照24h后,视杆细胞外节结构不清,外核层细胞核明显破碎,浓染,TUNEL标记较多,色素上皮细胞核浓染.(4)光照36h后,视杆细胞内外节溶解,外核层细胞稀疏,色素上皮核破碎,细胞核标记明显减少.结论 普通日光灯在一定强度下,经过一定时间的照射,对视网膜有损害,视网膜光损伤的病理变化中有细胞凋亡现象发生,视细胞凋亡是大鼠实验性视网膜光损伤的重要机制之一;视网膜凋亡细胞的出现位置主要集中在视网膜外核层,内核层和视神经节细胞层,随着损伤后时间的推移,调亡细胞逐渐被清除,视网膜组织则变薄,造成功能损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间断性低氧对大鼠视网膜的损伤及牛磺酸的防护作用.方法动物经基础饲料饲养或牛磺酸干预4周后,利用低压舱模拟5 000 m海拔高度,每天低氧停留时间为8 h,连续3 d.用氨基酸分析仪检测视网膜中牛磺酸、谷氨酸和γ氨基丁酸的含量,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大鼠视网膜中谷氨酸和γ氨基丁酸的分布情况,通过电镜观察大鼠视网膜外网状层双极细胞超微结构变化.结果高原缺氧引起大鼠视网膜各层组织及细胞结构的明显损伤,而牛磺酸干预能减轻缺氧对视网膜的损伤.高原缺氧导致视网膜组织中的谷氨酸和牛磺酸含量显著增加,而牛磺酸干预能拮抗缺氧引起Glu的升高.结论牛磺酸营养干预能明显拮抗高原缺氧引起的视网膜组织中的谷氨酸含量增加而降低谷氨酸的兴奋毒性作用,从而对视网膜的神经元起到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遗传性视网膜色素变性中感光细胞凋亡及其可能的基因调控机制。方法 对RCS大鼠及对照SD大鼠的视网膜组织结构进行光镜观察、细胞凋亡及Bcl-2蛋白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果 RCS大鼠生后15d视网膜的感光细胞视杆层及外节增厚,视杆层的厚度在25d达到高峰。感光细胞的数目在25d时有所下降,到出生后60d,仅少许感光细胞存留。出生后25~40d,RCS大鼠视网膜可见外核层TUNEL染色阳性的感光细胞,阳性细胞数35d最多。30-40d内核层和节细胞层可见Bcl-2蛋白免疫组化阳性表达细胞,35d时内核层阳性表达细胞数最多。外核层一直未见明显Bcl-2蛋白阳性表达细胞。结论 RCS大鼠视网膜变性过程中。感光细胞发生了凋亡。Bcl-2原癌基因可能不参与感光细胞的保护机制。  相似文献   

6.
大鼠视网膜光损伤与视细胞凋亡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细胞凋亡与视网膜光损伤的相互关系,以探讨视网膜光损伤的发生发展机制。方法:所有SD大鼠经循环光环境适应7天,实验前暗适应36小时,分别于光照3、6、9、12、15、18小时,灌流固定,摘除眼球。光镜标本在常规脱水、透明、石蜡包埋切片后,行HE、TUNEL法染色,光镜观察;电镜标本在树脂包埋、超薄切片、醋酸-柠檬酸铅双重染色后,透射电镜观察;应用CLAS-1000图像分析系统定量检测外核层面积和视细胞凋亡指数,所得数据作统计学分析。结果:视网膜只见视细胞出现光损伤和细胞凋亡,随着光照时间的延长,视网膜光损伤逐渐加重,视细胞凋亡逐渐增多。在外核层,透射电镜观察及核染色质浓集,而无炎性反应。外核层面积和视细胞凋亡指数作相关性分析有显著意义。结论:视细胞凋亡是视网膜光损伤的重要机制。光损伤启动了视细胞凋亡的发生,外核层细胞核的丢失是视细胞凋亡的结果:视网膜光损伤与视细胞凋亡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相似文献   

7.
RCS大鼠感光细胞凋亡与Bcl-2蛋白表达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①目的 探讨遗传性视网膜色素变性中感光细胞凋亡及其可能的基因调控机制。②方法 对:RCS大鼠及对照SD大鼠的视网膜组织结构进行光镜观察、细胞凋亡及Bcl-2蛋白免疫组织化学检测。③结果 RCS大鼠生后15d视网膜的感光细胞视杆层及外节增厚,视杆层的厚度在25d达到高峰。感光细胞的数目在25d时有所下降,到出生后60d,仅少许感光细胞存留。出生后25~40d,RCS大鼠视网膜可见外核层TUNEL,染色阳性的感光细胞,阳性细胞数35d最多。30~40d内核层和节细胞层可见Bcl-2蛋白免疫组化阳性表达,35d时内核层阳性表达细胞数最多,外核层一直未见明显Bcl-2蛋白阳性表达。④结论 RCS大鼠视网膜变性过程中,感光细胞发生了凋亡。Bcl-2原癌基因可能不参与感光细胞的保护机制。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万寿菊提取物对大鼠视网膜光损伤过程中细胞凋亡因子半胱氨酸蛋白酶-3 (Caspase-3)的影响.方法:SD大鼠 4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万寿菊提取物低剂量 组与高剂量组,各 10只.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 3组大鼠均缝成开睑,采用日光灯照射,照光强度 (3000±100)Lux,持续 12h.光照射完毕后立即拆除缝线送回暗环境饲养笼中饲养 12h,再重复以上 过程,连续 3次,光照射时间总计 36h,建立视网膜光损伤模型.各组在光照前充分暗适应 36h,暗 适应前万寿菊提取物低剂量组、高剂量组大鼠给药,1天 1次,直至光照后 7天.实验结束,处死大 鼠,检测视网膜细胞中 Caspase-3表达情况.结果:光照后模型对照组大鼠视网膜外核层细胞浆中 Caspase-3阳性物质弥漫分布,含量增多.其面积、平均光密度、积分光密度和平均黑度均高于正 常对照组(P<0.05),而万寿菊低剂量治疗组视网膜外核层细胞浆中 Caspase-3阳性物质减少明显,四项指标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剂量治疗组阳性物质减少不明显.结论:万寿菊提取物对大鼠视网膜光损伤有修复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减少 Caspase-3的表达,从而拮抗细胞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9.
为了探讨大鼠局灶脑缺血再灌注后单唾液酸神经节苷脂(ganglioside ,GM1) 的保护作用及其对细胞凋亡的影响,我们采用栓线法制备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模型,通过腹腔注射给予GM1 ,利用TUNEL 法检测细胞凋亡情况,并对病理学改变进行观察。结果:正常对照组及假手术组偶可见凋亡细胞,缺血再灌注组可见大量凋亡细胞,主要位于梗塞边缘区内侧,而GM1 用药组与缺血再灌注组相比,凋亡细胞明显减少。光镜及电镜观察发现,缺血再灌注组梗塞区病理变化明显重于GM1 用药组。笔者认为,脑缺血后GM1 具有明确的保护作用,可减轻脑组织的损伤程度,并能抑制脑细胞凋亡过程。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应用链脲佐菌素(Streptozocin,STZ)诱导建立糖尿病大鼠动物模型,观察膳食中添加牛磺酸对糖尿病大鼠视网膜损伤的影响.方法 SD大鼠用链脲佐菌素诱导糖尿病,分为正常对照组、糖尿病组、1%牛磺酸干预糖尿病组、5%牛磺酸干预糖尿病组、胰岛素治疗糖尿病组.2个月后测定视网膜电图(electroretinograph,ERG),并应用免疫组织荧光双标化学技术检测视网膜中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glial fibrillary acid protein,GFAP)、牛磺酸转运蛋白(taurine trans-porter,Taut)表达.结果 视网膜电图结果显示:糖尿病组视杆细胞反应a波、b波、最大反应b波、phot-ERG b波、OPs p4波的潜伏期分别比正常对照组明显延长;OPs Os1波的幅值比正常对照组明显降低;5%牛磺酸干预可明显缩短以上各波的潜伏期,升高OPs Os1波的幅值.免疫荧光结果显示:与正常对照组相比,糖尿病组整个视网膜GFAP表达明显增加,其阳性表达主要出现在外核层、外网状层、内核层、内网状层,视网膜中Taut的表达明显减少,只在外界膜、外核层和外网状层有少量表达;1%牛磺酸和5%牛磺酸干预可降低糖尿病大鼠视网膜中GFAP的表达,增加视网膜中Taut的表达,呈剂量效应关系.结论 膳食喂饲牛磺酸对糖尿病引起的视网膜损伤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其保护作用可能与降低视网膜中GFAP表达、增加Taut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环孢菌素A(cyclosporine A)对兔视网膜色素上皮光损伤的防治应用。方法取兔眼的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作培养。分为4组,一组阳性对照,一组阴性对照,另外两组分别于不同时间给予环孢菌素A。光照后,应用吖啶橙染色观察各个组别的细胞凋亡情况。结果光照后,阳性对照组出现明显的凋亡,细胞吖啶橙染色出现凋亡的形态学改变。光照前加药组凋亡不明显。而后加药组则出现明显凋亡,和阳性对照组相比并无差别。结论环孢菌素A可以预防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光损伤所致的凋亡,其机制可能是与细胞线粒体相结合而预防凋亡。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索葛根素(puerarin)对大鼠光损伤视网膜中NF-κB表达的影响。方法:48只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采用YZ20T眼科手术显微镜,距角膜距离为(150±3)mm照射右眼,照射时间为30 min,照度为(22 000±1 000)勒克斯建立急性光损伤模型。低剂量组、高剂量组尾静脉注射葛根素,空白组、模型组尾静脉注射等量生理盐水。每日1次,连续给药7 d。7 d后取眼球,观察视网膜外核层组织形态学及检测外核层细胞数,通过免疫组化测定视网膜中NF-κB的表达。结果:模型组视网膜外核层变薄,细胞减少,细胞排列较正常组稀疏,内外节排列紊乱,分界不清;低剂量组视网膜形态有改善。空白组视网膜外核层细胞浆中NF-κB阳性物质含量较多,模型组视网膜外核层细胞浆中NF-κB阳性物质含量较少。各用药组视网膜外核层细胞浆中NF-κB阳性物质有不同程度增加。结论:葛根素对手术显微镜导致的视网膜光损伤有修复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增加NF-κB的表达,从而拮抗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原儿茶酸(PCA)对百草枯(PQ)所致胎鼠中脑神经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取胚胎大鼠进行中脑神经细胞分离培养,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阳性对照组、PQ组及PCA高、低浓度组(100μmol/L和50μmol/L),分别给予神经生长因子(NGF)、PQ和PCA进行配组干预,接种第6天除空白对照组,另四组均加入PQ终浓度为800μmol/L。接种第7天观察细胞生长状况。四唑盐(MTT)比色法检测神经细胞活性,抗酪氨酸羟化酶(TH)免疫荧光染色法测定多巴胺(DA)能神经元数量;TH免疫荧光染色比较各组阳性神经元数目及细胞核、轴突的变化情况。结果与空白对照组、阳性对照组、PCA组比较,PQ组细胞核固缩、破裂,细胞凋亡率升高;PCA高、低浓度预处理后,细胞存活率增加(P〈0.05),细胞轴突损伤减少,细胞凋亡率降低,且具有量-效关系。结论 PCA对PQ诱导的中脑神经细胞凋亡具有抑制作用,该作用有浓度依赖性,提示PCA对胎鼠中脑神经细胞及DA能神经元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地塞米松对家兔视神经钳夹伤后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存活的影响及损伤视神经、视网膜Nogo-A表达的变化。方法:建立兔球后视神经钳夹伤模型,将健康成年家兔分为正常对照组、损伤组、治疗组。分别于损伤后3、7、14d天处死动物,观察单位面积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存活数量及损伤后Nogo-A在视神经与视网膜中的表达变化。结果:视神经损伤后,治疗组视网膜神经节细胞的存活数量高于损伤组及对照组(P〈0.01);对照组及损伤组损伤后3、7、14d视神经与视网膜中Nogo-A表达增强,至损伤后7d达高峰;治疗组视神经与视网膜Nogo-A表达亦增强,各时间点均弱于损伤组、对照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结论:视神经损伤后,地塞米松能够增加视网膜神经节细胞的存活数量,并下调Nogo基因的表达,这可能是地塞米松的药理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5.
目的:建立和研究视网膜光损伤动物模型,观察较强可见光对大鼠视网膜光损伤的病理变化。方法:自制光损伤箱。取健康成年SD大鼠35只,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CON)、光损伤后1d(D1)、3d(D3)、5天(D5)、7d((D7)组,每组7只,各组大鼠在12h明12h暗环境中饲养7d,然后暗适应36h。D1、D3、D5、D7组大鼠采用4178Lux照度的可见光进行12h间歇光照射,连续3d,总计36h,然后在正常环境中分别饱饲养1d、3d、5d和7d。大鼠以10%水合氯醛麻醉,分别用4%多聚甲醛液3%戊二醛灌流固定,摘取眼球,制成石蜡切片及超薄切片,应用光谱、电镜观察。结果:正常大鼠视网膜组织结构层次清楚,内、外节视杆排列整齐、规则。内、外核层排列紧密,染色均匀。光照后各组均可见光感受器形态的变化,其变化随着时间的延长而加重。D7组变化与D5组基本相似。主要变化为外核层变薄而稀疏。光感受器视杆外节排列紊乱,膜盘叠状结构解离。内节线粒体肿胀,空泡变。外核层细胞核染色质固缩,分布不均匀,向中央聚集。结论:采用4178Lux照度的可见光较长时间(36h)间歇照射可诱导大鼠视网膜光损伤,成功地摸拟了大鼠视网膜光损伤模型;在光损伤的早期,即出现光感受器形态的变化,并随着时间的延长损伤逐渐加重。  相似文献   

16.
兰鸿  陈鸿梅 《中国医药导报》2012,(33):111-112,116
目的观察复方丹参注射液对急性脊髓损伤大鼠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改良Allen weight dropping(AllenWD)打击法将42只Wistar大鼠制成脊髓中度损伤模型,分别给予复方丹参注射液、甲基强的松龙及生理盐水治疗,观察动物不同时间的神经功能评分、斜板试验及脊髓细胞凋亡率的变化。结果从伤后2周起,丹参组的神经功能评分和斜板最大角度分别与生理盐水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从伤后12 h起,丹参组细胞凋亡率与生理盐水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丹参组与甲强龙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方丹参注射液对大鼠脊髓损伤细胞凋亡具有保护作用,能够达到治疗急性脊髓损伤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