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在降低降低急诊小儿输液室的纠纷投诉率中运用优质护理的临床效果及价值.方法:该院选取自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间急诊小儿输液室患者共168例作为探讨对象,将随机数字表法作为分成方式,对照组(84例)、观察组(84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予以优质护理,对比2组应用效果.结果:观察组护理满意度相较于对照组,明显更高;且纠纷投诉率相较于对照组,明显更低;予以统计学分对比之后2组间护理效果差异显著,P<0.05.结论:于急诊小儿输液室中采取优质护理,能够将护理效果提升,将纠纷投诉率降低,可以在临床上加以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个体化护理应用于门诊急诊儿科输液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门诊急诊儿科输液室接受治疗的142例患儿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7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个体化护理措施,对比两组的效果。结果:对照组中,投诉8例,投诉率为11.3%,观察组中,投诉1例,投诉率为1.4%。观察组的投诉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对照组中,出现医疗纠纷9例,医疗纠纷发生率为12.7%,观察组中,医疗纠纷1例,医疗纠纷发生率为1.4%,观察组的医疗纠纷发生率远远低于对照组。对照组满意度为84.5%,观察组满意度为97.2%。观察组的患者满意度明高于对照组。结论:个体化护理应用于门诊急诊儿科输液室有利于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急诊输液室应对成批患者的预案管理的实践应用价值。方法:将本院2015年1月到2015年12月期间收治的40例食物中毒成批患者作为观察组对象,实施急诊输液室预案管理模式,将本院2014年1月到2014年12月收治的40例食物中毒成批患者作为对象组患者,为患者实施常规的急诊输液室护理干预方式,对比两组患者的患者投诉率、护理差错率与临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投诉率、护理差错率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对比较为显著(p0.05)。同时,对照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满意率为80%(32/40),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满意率为97.5%(39/40),两组之间的差异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诊输液室应对成批患者的预案管理方式,将会直接影响患者的投诉率、护理差错率以及患者的临床护理满意度,对和谐护患关系的构建能够产生重要的影响,建议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针对急诊输液室特点,采用优质护理模式为接受治疗的患者提供全过程服务,提高本科室护理服务质量。方法选择2012年1—12月将实施优质护理前13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将2013年1—12月实施优质护理后130例患者作为研究组,研究组采用优质护理模式,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采用回访调查统计方式,比较两组一次穿刺成功率、异常事件发生率、纠纷投诉率、患者满意度。结果实施优质护理后,观察组一次穿刺成功率、患者满意度升高,患者纠纷投诉、异常事件发生率下降。结论优质护理模式有利于提高急诊输液室工作效率,提升护理质量,能有效改善医患关系,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在降低住院小儿输液纠纷投诉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在2015年4月-2016年4月收治的80例小儿输液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地将这些患者划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患者各有40例。对照组使用常规护理,观察组使用优质护理,对两组患者的投诉率和护理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对照组投诉率为62.5%,观察组投诉率为2.0%,两组患者相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优质护理在住院小儿输液过程中,能有效提高护理效果,提高患者对护理满意度,降低小儿患者家属的投诉率,在临床中具有重要意义,值得推广借鉴。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门诊注射护理中人性化护理的效果。方法:随机抽取本院门诊输液室接诊的35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175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实施人性化护理。观察记录并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对护理满意率及投诉率。结果:实验组患者护理满意率明显优于对照组,护理投诉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实施人性化护理有助于提高门诊注射室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程度,降低患者对护理投诉率,具有较高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李春力 《包头医学》2016,40(1):35-36
目的:观察门诊输液护理中应用巡视服务的效果.方法:随机抽取2010年1月~2012年1月本院门诊输液室未实施巡视服务前的100例门诊输液患者为对象,作为此次研究的对照组.医院实施巡视服务后随机选择2013年4月~2015年2月100例门诊输液患者为调查对象,作为观察组.对比实施巡视服务前后两组的满意度和投诉率情况.结果:在门诊输液护理中采取巡视服务后,患满意度为96%,同未实施前患者满意度相比76%相比,观察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患者投诉率也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门诊是医院服务的一个重要窗口,在门诊输液护理中实施巡视服务不仅能提高患者满意度,降低投诉率,还能够维护医院良好形象,对实现和谐的护患关系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儿科输液室实施优质护理服务的措施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优质护理服务实施前后的420例儿科门诊输液患儿,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结果:观察组患儿的总满意度为率95.24%,对照组患儿的总满意率为70.47%,两组患儿的总满意率相比较,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儿科输液室实施优质护理服务能够有效地将护理质量提高,使患儿以及家属的满意度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对儿科门诊输液室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后患者满意度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抽取优质护理服务前的300例儿科门诊输液室患者满意度调查表,并将其作为对照组;抽取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后的300例儿科门诊输液室患者满意度调查表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儿及家属的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满意度达96%,对照组满意度70%,观察组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 对儿科门诊输液室患者实施优质护理干预措施,能显著改善护理服务质量,大大提高了患儿及家属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0.
段从美 《大家健康》2016,(1):182-183
目的:针对婴幼儿输液时运用优质护理的成效分析.方法:选取门诊90例进行输液的婴幼儿作为研究对象 ,并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 ,其中观察组婴幼儿给予优质护理 ,而对照组则采取常规模式的护理方式 ,对两组患儿护理后的一次穿刺成功率、病人满意度及护理投诉率进行对比.结果显示:采用优质护理的观察组不管是在一次穿刺成功率还是病人满意度都显著优于对照组 ,而护理投诉率则远远低于对照组 ,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门诊婴幼儿输液中运用优质护理不仅可以有效提升护理工作的质量 ,同时还减少了护患纠纷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
戴春华 《大家健康》2016,(10):197-198
目的:总结急诊小儿输液室纠纷投诉防范工作中行优质护理的意义。方法:研究以62例于2014年06月至2015年06月因急性疾病于该院输液室治疗的患儿作对象,以两种干预措施为依据分组:对照组内共有患儿31例,均行常规干预项目;治疗组内共有患儿31例,该组则行优质护理项目,对照两组内纠纷投诉状况。结果:加以干预后,对照组内31例中纠纷投诉问题共5起(16.13%),治疗组31例中无纠纷投诉情况发生(P<0.05)。结论:于急诊小儿输液室中落实优质护理项目,有助于提升患儿及其家长满意度,同时还能有效防范纠纷投诉,可行性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门诊输液室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的重要意义.方法:随机抽取笔者所在医院2010年1月-2012年12月门诊输液室患者480例,将优质护理服务开展前的229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开展之后的251例患者为观察组,对两组患者满意度进行对比.结果:随着优质护理服务工作的全面开展,本次研究的480例患者中,观察组满意度达99.60%,而对照组满意度为76.86%,观察组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具有显著差异性(P<0.05).结论:门诊输液室的优质护理服务措施实施,增强了护理人员的职业素质,促进护患关系明显改善,大幅度提升患者满意度.因此,优质护理服务在门诊输液室中的开展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值得广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小儿颅脑外伤的急诊抢救与护理干预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3月至2015年5月我院收治的小儿颅脑外伤患者6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优质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结果:经急诊抢救与护理干预之后,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96.7%,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76.7%,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的抢救成功率没有明显差异(P0.05),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小儿颅脑外伤患者在急诊抢救的基础上实施优质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4.
林文娟 《吉林医学》2010,31(12):1695-1695
目的:探讨急诊小儿输液心理行为反应特征,提高护理质量。方法:采用调查、心理行为观察法及面容直观法,对90例小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根据不同情况进行护理。结果: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诊小儿输液时,采用适当的心理护理,可提高小儿配合治疗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优质护理服务在急诊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急诊科收治的98例急诊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给予优质护理服务,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焦虑评分、抑郁评分以及满意度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差错率与投诉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优质护理服务在急诊患者护理中应用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门诊输液室采用优质护理的患者满意度情况。方法:分析回顾我院门诊输液室2014年1月至2014年7月接收的160例门诊输液室患者,依据不同护理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80例,对照组运用常规护理,观察组运用优质护理,分析不同护理后的患者反馈情况差异。结果:在护理满意度上,观察组为98.75%,对照组为76.25%,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门诊输液室采用优质护理可以有效的提升输液室护理水平,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和探讨优质护理服务在急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88例急诊患者平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前组应用常规急诊护理,后组应用优质急诊护理,比较不同护理理念干预下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的焦虑、抑郁不良情绪评分、护理满意率均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护理差错发生率、患者投诉率均低于对照组。结论急诊护理中应用优质护理服务,可缓解患者心理压力,提高治疗效果,有助于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预见性护理措施预防急诊小儿静脉输液渗漏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自2015年6月至2016年3月期间,在我院进行急诊小儿静脉输液的患儿104例,按护理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儿实行常规护理,观察组患儿给予预见性护理,对比两组患儿的静脉渗漏的发生情况。结果经过两种不同方法的护理发现,观察组患儿有2例出现静脉渗漏的情况,静脉渗漏的发生率为3.85%,对照组患儿有11例出现了渗漏,渗漏的发生率为21.15%,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急诊小儿静脉输液渗漏情况实施有效的预见性护理可以显著减少渗漏的发生,降低并发症的发生,减少医患纠纷,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护理安全管理模式应用在门诊注射室中的效果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门诊注射室患者180例根据实施护理安全管理模式时间分为开展安全管理模式前的对照组(90例)和开展安全护理模式后的观察组(90例),观察临床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护理差错发生率4.44%,护理投诉率1.11%,护理满意度评分(95.43±3.89)分;对照组护理差错发生率14.44%,护理投诉率7.78%,护理满意度评分(88.15±8.44)分,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护理安全管理模式应用在门诊输液室能够降低护理差错发生率,减少护理投诉,提升患者临床护理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优质护理在门诊输液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6年1月至2018年4月于我院收治的124例门诊输液患者作为观察对象,依据随机数据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6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服务,实验组实施优质护理服务,记录两组患者的满意度和输液知识了解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输液知识较实验组组明显较低(P0.05)。结论针对门诊输液室患者实施优质护理服务临床效果显著,能有效提升输液室患者护理满意度,增加患者对输液的了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