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探讨分段式临床见习模式在助产专业教学中的应用与效果。方法选取2010级高职助产专业的两个班级107名学生,1班为实验组,采用校院合作的分段式见习模式;2班为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整体集中式见习模式。见习结束后评价两组学生的见习效果。结果实验组学生理论考试和案例分析成绩高于对照组(P<0.01或P<0.05),实验组学生对分段式见习模式的认同度较高(P<0.05)。结论助产专业临床教学中采用校院合作的分段式见习模式更能有效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和综合能力,促进助产教学质量管理的持续改进。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跟踪见习模式在助产专业教学中的应用与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抽签的方法选取2012级大专助产专业的1个班30名学生为观察组,采用跟踪见习模式;另外1个班30名学生为对照班,采用传统的整体集中见习模式。第2学年期末考试前1周评价2组学生的见习效果。结果观察组学生的评判性思维、自我效能感、支持性沟通能力得分较对照组学生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助产专业教学中采用跟踪见习模式更能有效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相似文献   

3.
周英  徐佳敏  练正梅 《护理研究》2013,27(15):1531-1532
[目的]研究图片反馈法对护理专业学生静脉输液教学效果的影响,旨在探讨一种简便有效地提高静脉输液教学质量的方法。[方法]选择2010级护理专业(高职)2班44名学生作为观察组,2010级护理专业(高职)1班46名学生作为对照组。观察组在传统教学基础上结合图片反馈法,对照组进行传统教学。[结果]观察组操作考试成绩优于对照组(P<0.05),同时图片反馈法得到学生的普遍认可。[结论]图片反馈法有助于提高静脉输液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索"教学做一体化"在高职《助产技术》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2级、2013级助产专业学生120人为研究对象,其中2012级助产班60人应用传统"理实分离"的模式教学为对照组,2013级助产班60人应用"教学做一体化"的模式教学为观察组。比较两组学生理论与技能考试成绩。[结果]观察组学生理论与技能考试成绩均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教学做一体化"教学能优化教学效果,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理论、操作技能成绩,增强职业素质与职业实力。  相似文献   

5.
莫新玲  李小芒  陈运香 《护理研究》2013,27(20):2163-2164
[目的]探讨医护合作模式在《内科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09级4个高职护理班随机分为实验组(106人)和对照组(102人),实验组采用医护合作的教学模式,对照组采用传统授课模式。比较两组学生的理论和操作考试成绩,并了解学生对两种不同授课模式的评价。[结果]实验组学生理论和操作考试成绩均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学生对授课模式的评价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医护合作模式有利于学生成绩的提高和教师综合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学生全程跟踪孕产妇"见习模式对助产专业学生评判性思维能力的影响。[方法]选择我校2012级助产专业2个专科班学生80人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人。对照组采用传统见习模式,观察组采用"学生全程跟踪孕产妇"见习模式,见习前后分别用中文版评判性思维倾向量表(CTS)测评两组学生的评判性思维能力。[结果]见习前两组学生评判性思维能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习后观察组学生评判性思维能力总分及各维度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学生全程跟踪孕产妇"见习模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评判性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项目教学法在助产专业<助产技术>实践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08级高职助产专业2个班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法授课,实验组采用项目教学法授课,课程结束后,比较两组学生的考试成绩,并采用自制问卷调查实验组学生对教学效果的评价.[结果]实验组学生理论及实践考试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实验组学生认为,项目教学法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对理论知识的巩固和提高,而且使学生在自学能力、语言沟通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及创新能力等方面得到了提高.[结论]项目教学法应用于高职助产专业<助产技术>教学中能显著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高仿真模拟教学法在传染病护理学实验课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取便利抽样的方法选取2014级本科2个班护理学生93名,按班级分为对照组45名和观察组48名,对照组采取传统实验教学方法,观察组采用高仿真模拟教学方法。课程结束后比较两组学生理论考试、实践考试成绩以及学生对教学效果的评价。[结果]观察组学生理论考试成绩与实践考试成绩优于对照组(P=0.01,P0.01);观察组学生对教学效果的评价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传染病护理学实验课中应用高仿真模拟教学法可提高教学质量,效果优于传统教学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案例式教学法在护理学专业《人体形态学》教学中的应用。[方法]将355名护理专业(理科生)一年级学生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180名,对照组175名,对照组采用传统讲授法,观察组采用案例式教学法。比较两组学生期末考核成绩。[结果]观察组学生期末理论考试和标本考试成绩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护理学专业《人体形态学》教学中应用案例式教学法可明显提高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评估-识别-干预-反思"循环模式在助产职业教育实操考核中的应用。[方法]在2015级助产班级里随机抽取了1个班级,学生共50人,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5人,对照组采用常规考核模式,观察组采用"评估-识别-干预-反思"循环模式。比较两组学生期末助产技术课程的期末理论考试成绩和下临床前强化周技能考核的成绩,对学生的技能考核满意度和自我能力提升的满意度评价进行匿名问卷调查。[结果]观察组学生对技能考核满意度和自我能力提升的满意度评价优于对照组。[结论]在高职助产实操考核中应用"评估-识别-干预-反思"循环模式的教学效果优于常规考核模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中职护生早期参加医院内临床及社会实践活动的意义与效果。方法:将2010级及2009级护生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对实验组护生从入校开始,有计划地组织其参加医院内社会实践活动,同时实行早期分散式临床见习;对照组护生按照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常规课堂教学,课程结束后集中安排一次性见习。在实习后期对两组护生进行毕业总成绩、护生职业能力与综合素质及护生对两种教学模式评价的问卷调查。结果:实验组护生的毕业总成绩优良率、职业能力与综合素质评价得分及对教学模式的评价结果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早期参加医院内临床及社会实践活动丰富了护生的人生经历,有助于强化其职业意识,促进其职业能力、综合素质及自信心的全面提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评判性思维能力培养在助产护生带教中的应用。[方法]采用修订的中文版评判性思维能力测量表(CTDI-CV)在实习前后对28名助产护生进行评判性思维能力的评定,在临床带教过程中运用评判性思维的方法。[结果]实习后助产护生CTDI-CV评分优于实习前(P均<0.05)。[结论]评判性思维的运用可有效促进助产护生能力的提高,提高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3.
马锦萍  李艳玲 《全科护理》2014,(24):2285-2287
[目的]探讨如何在"教学做"一体化教学中提高护生自主创新学习能力。[方法]将我院护理专科2011级两个班学生,随机抽取一班为观察组,另一个班为对照组。观察组采用课前挖掘护生自主创新学习潜力;课中通过"教学做"一体化教学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学习能力;课外开放实训室,拓展护生自主创新学习的时间和空间等教学方法。对照组采用理论讲授-演示-练习的传统教学方法。课程结束后两组学生同时用相同试卷及操作评分标准分别进行理论和技能考核,并通过问卷调查两组学生对提高自主创新学习能力的评价,比较两组学生的理论、技能考核成绩和问卷调查结果。[结果]观察组学生对提高自主创新学习能力的评价和理论及技能考核成绩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教学做"一体化教学能较好地提高护生自主创新学习能力和学习效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以职业需求为导向的助产本科基础护理学教学改革的实施效果。方法以2010级95名本科助产专业学生为实验组,采用以职业需求为导向的教学改革方法,以2009级62名本科助产专业学生为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法,课程结束后进行问卷调查,并比较两组学生期末考试成绩。结果实验组学生的各项考试成绩均高于对照组(P<0.01);实验组对课程教学效果评价认同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或P<0.05)。结论以助产职业需求为导向的基础护理学教学改革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的职业素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建构主义的抛锚式教学法在助产专业岗位能力综合训练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0级助产专业两个班级分别纳入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采用建构主义理论下的抛锚式教学法,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法。课程结束后对两组学生综合能力考核成绩进行比较;采用自设问卷对两组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实验组学生理论和技能操作考核成绩、对教学方法及效果评价明显优于对照组(除“有利于适应护士角色”)(P〈0.01)。结论建构主义理论下的抛锚式教学法优于传统教学,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其综合职业能力水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学生区病房在临床护理教学中的应用.[方法]将130名护理实习生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5名,对照组采用常规带教模式,观察组开展学生区病房的带教模式.比较两组的临床护理教学效果.[结果]观察组护生专科理论知识和综合技能考核成绩均优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导师对护生的评价优于对照组;观察组病人满意度和护生对带教模式的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结论]在临床护理教学中应用学生区病房带教模式,可提高临床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PDCA循环教学方法在护理学基础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1年9月~2012年1月进入护理学基础课学习的两个护理专科班总共105名学生,将其随机分为试验组53名和对照组52名,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方法,试验组采用PDCA循环教学方法。课程结束后比较两组学生在技能操作和理论考试的成绩,同时调查学生的学习主动积极性及对教学方法的评价。结果:试验组学生的技能操作和理论考试成绩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的学生认为PDCA循环法教学还能提高自己的学习主动积极性和各方面的能力。结论:在护理学基础教学中采用PDCA循环法,有利于提高学生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能力、学习主动性和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18.
于红静  卢慕荣  潘燕婷 《全科护理》2011,9(13):1204-1205
[目的]探讨临床案例讨论结合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PBL)教学法在危重症学科护理带教中的应用。[方法]选择2009年40名护生为对照组,实施PBL教学法;2010年46名护生为观察组,实施临床案例讨论结合PBL教学法。比较两组护生的临床教学效果。[结果]观察组出科考试成绩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生对教学方法的评价优于对照组。[结论]在危重症学科护理带教中应用临床案例讨论结合PBL教学法可提高教学效果,有助于护生全面掌握知识及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以团队为基础的教学模式(TBL)在小儿液体疗法教学中的设计与应用.[方法]采取整群抽样法选取2010级护理本科1班和2班学生,1班作为观察组采用TBL教学模式,2班作为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模式,比较两组学习效果测试成绩;授课结束后对观察组护生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对TBL教学的评价.[结果]观察组学生测试成绩为(8.56±2.10)分,对照组测试成绩为(4.38±1.25)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5,P<0.05);观察组学生认为TBL教学模式的应用提高了学习主动性、团队合作能力及人际沟通能力.[结论] TBL教学模式可提高学生学习成绩,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及人际沟通能力,是一种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的指导性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