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4 毫秒
1.
我院对 1 988年~ 1 999年的住院病人 ,经手术治疗支气管扩张症 91例。对其中肺叶合并部分肺段支气管扩张的 2 7例 ,一改过去肺叶加肺段切除的传统手术方式 ,采用肺叶切除加肺段支气管剔除术 ,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 2 7例 ,男性 1 9例 ,女性 8例。年龄 1 4~3 6岁 ,平均 2 5岁。症状有反复发热、咳脓痰者 9例 ,2 4小时脓痰量在 2 0 0~ 50 0ml左右。反复咯血者 1 2例 ,一次咯血量在 3 0 0~ 1 0 0 0ml左右。间断咳脓痰、咯血者 6例。病程 2~ 6年 ,平均 4年。支气管碘油造影显示 :左下并舌段支气管扩张 2 4例 …  相似文献   

2.
<正> 肺曲菌球病是由曲霉菌寄生于肺内空腔病变内,形成的肿块结节,在X线上表现为肿块结节状阴影,有一定的特征性,但因临床上对此病认识不足,常易误诊误治,为此我们总结了近5年来收治的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肺曲菌球病15例,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15例系1990~1995年间我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住院病例,其中男性12例,女性3例;年龄25~58岁,平均38岁。发病时间20天至35年,平均25年。临床表现为咯血13例(大咯血3例,少量咯血10例),咳嗽12例,胸痛8例,无症状健康查  相似文献   

3.
肺曲菌球病13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肺曲菌球病是肺曲菌病 (pulmonary aspergillosis)的最常见类型 ,发病率低 ,临床上常常误诊。笔者收集本院 1992年 1月~ 1999年 6月经手术病理确诊的肺曲菌球病 13例 ,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男 7例 ,女 6例 ,年龄 2 2~ 5 9岁 ,平均 42岁。病史最短 12天 ,最长 10年。临床突出症状为咯血 (多为病人的就诊原因 ) ,共 11例 ,其中痰中带血 6例 ,咯血量 <30 0 m l 4例 ,>30 0 ml 1例。咳嗽 12例 ,咯脓痰 5例 ,胸闷气促3例 ,胸痛 6例 ,反复发热 3例 ,盗汗 2例。原有肺结核 10例 ,支气管肺囊肿 1例 ,慢性肺脓肿 1例 ,原发病记载不…  相似文献   

4.
1 临床资料1 1 一般情况 本组4 2例,其中男36例,女6例;年龄2 4~6 4岁。既往均有多次咯血史,少者4~5次,多者10余次,每日咯血量最少6 0 0ml,最多2 5 0 0ml,平均14 0 0ml。术前数月均有大咯血,均经内科治疗无效而行外科急诊手术。术前检查血红蛋白3~9g/L ;X线胸片提示肺占位病变9例,肺渗出病变2 1例,支气管或肺门内不规则钙化影5例;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明确病变部位2 3例。1 2 诊断及手术方式 支气管扩张14例,支气管结石2例,肺结核空洞14例,慢性肺脓肿1例,肺癌5例,炎性假瘤1例,肺门淋巴结钙化3例,肺曲菌病1例,支气管镜活检致大咯血1例。…  相似文献   

5.
空洞性肺结核继发曲菌球38例诊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空洞性肺结核继发曲菌球的临床特征和诊治方法.方法 选择38例空洞性肺结核继发曲菌球患者,经外科手术、纤维支气管镜钳夹而得到病理证实.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查结果及治疗方法.结果 空洞性肺结核继发曲菌球患者的临床表现以咳嗽、咯血最常见.27例(71.1%)患者有典型的Ⅹ线征象,表现为空洞内低密度球形病灶,围绕以半环形气带或新月形气腔;11例(28.9%)有不典型的Ⅹ线征象,表现为不规则透光区内壁欠光滑,大片状病灶中有低密度结节状或球形阴影,与周围病灶似有间断线状间隙或未见明显间隙阴影.18例经纤维支气管镜治疗,12例患者经外科手术切除曲菌球所在的肺叶(11例)或一侧肺(1例),6例毁损肺继发曲菌球患者行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空洞内注入70%乙醇2~5 ml治疗,其中2例经行反复胸部叩击、咳嗽治疗后治愈.结论 在正规抗结核治疗过程中或疗程结束之后的肺结核患者出现咳嗽、咯血,胸部CT或Ⅹ线胸片显示病灶增多时,应考虑继发性肺曲菌球的可能.对于纤维支气管镜能到达的肺空洞内曲菌球可首选纤维支气管镜治疗;对纤维支气管镜难以到达的肺曲菌球应选择外科手术切除,也可选择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空洞内注入乙醇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肺结核合并肺曲菌球病手术适应证的选择及通过术后并发症的分析,评价其外科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北京胸科医院自1993-2010年收治肺结核合并肺曲菌病手术患者51例,突出症状为咯血,有咯血史者40例(78.4%,40/51).51例手术患者中,采用单纯肺叶切除31例(60.8%,31/51),肺段切除8例(15.7%,8/51),肺楔形切除5例(9.8%,5/51),全肺切除5例(9.8%,5/51),复合肺叶切除2例切除(3.9%,3/51).结果 术后并发症13例,占25.5%,其中术后肺不张并肺炎4例(7.8%),支气管胸膜瘘3例(5.9%),术后活动性胸腔出血4例(7.8%),心律失常并心衰1例(2.0%),切口感染1例(2.0%),围手术期无死亡.结论 肺结核合并肺曲菌球病的外科治疗是其首选方法,术前客观的检查评价是减少手术并发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正>肺曲菌球病是肺实质的真菌感染。我院自1980年4月至1993年12月共手术治疗肺曲球病6例,现报道如下。临床资料6例中男5例,女1例,年龄32—53岁,平均44.67岁.主要症状为咯血5例,从痰中带血到1000ml以上大咯血不等,其他症状有反复咳嗽、胸痛、乏力和低热等。病程50天~8年,平均22.4个月.既往病史3例有肺结核,1例肺脓疡,病变部位均与现病灶一致。5例病人经抗感染、抗痨治疗2个月至8年,平均22个月。全部病例均摄X线胸部平片,2例加作胸部CT,病灶位于左上肺3例,右上肺2例,右下肺1例,4例有典征的“半月征”。有3例反复查痰拽霉菌均阴性。全部行肺叶切除术,术前误诊为肺结核2例,肺癌1例。术后无并发症,均痊愈出院。  相似文献   

8.
肺曲菌球8例     
1 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组8例,男2例,女6例,年龄24~65岁。临床表现:干咳6例,伴咯血4例(未见大咯血),体检肺部肿块2例。其中2例有结核病史。术前仅1例考虑肺曲菌球,其余术后确诊。  相似文献   

9.
肺隔离症是肺脏先天性发育异常的疾病,临床上较少见。本文报告我院1970年~1990年间,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5例肺隔离症。临床资料一、一般情况:男3例,女2例,年龄17岁~39岁,平均年龄26岁。病程1月~10年,平均2年。5例均有咳嗽、发热、胸闷,3例有大量咳脓痰,1例咯血。5例均有肺下叶语颤减弱,叩诊肺叶下部稍浊,3例可闻及左肺下叶湿罗音,1例左肺下  相似文献   

10.
周斌  李贲  李伟 《西部医学》2014,26(9):1179-1181
目的探讨肺曲菌病的临床诊断及外科手术治疗肺曲菌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997年1月~2012年1月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1例肺曲菌病患者的诊断情况及手术结果进行分析。21例肺曲菌痛患者中术前明确诊断5例(23.8%),术前误诊为肺结核、肺部占位病变、肺囊肿或肺脓肿等16例(76.2%)。全组行肺叶切除术13例,肺段或肺楔形切除术8例。结果无住院死亡。术后出现胸腔积液3例,切口感染l例,肺不张2例,均经相应处理治愈。术后除常规治疗外,均给予氟康唑400mg/d,治疗4~8周。所有患者均得到随访,随访时间6个月~12年,肺曲菌病未复发,患者生活质量良好。结论肺曲菌病误诊、漏诊率高,需加强对肺曲菌病的认识,术前应认真检查以作出正确诊断;手术切除病变是治疗肺曲菌病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肺曲菌球的诊断及手术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治疗的22例肺曲菌球患者资料,行肺叶切除术16例,楔形肺切除3例,复合切除(肺叶加肺楔形切除)2例,病灶清除肌瓣填塞1例。结果 22例均治愈,无手术死亡,术后发生并发症10例(45.46%),包括肺炎、肺复张不全4例,支气管胸膜瘘6例,术后随访17例,随访1~5年无复发。结论外科手术为肺曲菌球的首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2.
肺切除术治疗肺曲菌球病40例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肺曲菌球病的手术适应证及手术治愈率,减少术后并发症。方法:回顾性分析1997年1月~2007年1月间经外科手术治疗的40例肺曲菌球病患者的资料。40例中采用病灶肺叶切除术28例,复合切除(肺叶+肺段或楔形切除)5例,肺段切除3例,肺楔形切除2例,空洞病灶清除折叠缝合2例。结果:无手术死亡,40例患者中治愈39例,治愈率达97.5%。术后并发症6例(15%),其中肺复张不全4例,肺炎1例,支气管胸膜瘘、脓胸1例。术后35例随访1~5年,除1例2次手术外,其余34例均治愈,未见复发。结论:以肺切除为主的外科手术是治疗肺曲菌球病的首选方法,客观可靠的术前评估是手术成功和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关键。电视胸腔镜辅助小切口开胸手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术后并发症少的优点,适用于肺基础病变局限、胸膜粘连较轻的患者。  相似文献   

13.
叶丁生  陈军 《浙江医学》1989,11(2):71-72
典型的肺曲菌病在肺部X线片可见空腔病变中有实质性的球状阴影,但也可以表现为块状或斑片状阴影,易误诊为肺结核、肺癌或其他肺部疾病.本组12例中有典型曲菌球表现者7例,块状病灶4例,斑片状阴影1例.痰内找到曲菌者4例.手术9例,均痊愈.其余3例中1例继续咯血在外院手术,1例因咯血2年后死亡,1例失访.作者认为手术适应证应为(1)有症状的肺曲菌球病;(2)不能排除肺癌或其他需手术的病变.  相似文献   

14.
刘文烈  田荣阁 《吉林医学》1991,12(4):237-237
<正> 临床资料本组8例中男5例,女3例,最小年龄29岁,最大62岁,多为青壮年。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6例均经多次痰曲菌培养阳性,诊断可靠。8例均有咳嗽、咯痰、胸痛、胸闷等症状,其中3例间断性痰中带血,2例有低热。其中发生在右上肺叶2例,左上肺叶6例。1  相似文献   

15.
大咯血急诊外科治疗12例的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肺内急性出血引起大咯血 ,内科治疗往往无效 ,严重威胁着病人生命。故常需紧急外科手术治疗行肺叶切除术。急诊肺叶切除能控制出血及挽救病人生命 ,并能减少继发出血和感染扩散的危险 ,取得并发症少、死亡率低的良好效果。术前术后良好的护理是手术成败的关键因素之一。我院胸外科于 1995年3月至 1999年 9月共对 12例大咯血病人进行急诊肺叶切除 ,疗效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12例病人中 ,男性 9例 ,女性 3例 ,男女之比为3∶ 1,年龄在 16~ 72a。此组病例肺结核 4例占33 3% ;支气管扩张 3例占 2 5 % ;先天性肺囊肿并感染 2…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不同方法治疗大咯血的临床效果,探讨急诊外科治疗大咯血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患者均入院后48h之内手术,经支气管动脉栓塞介入治疗1例,2d内大咯血再发急诊手术。双腔支气管插管后,静吸复合麻醉。30例肺切除,其中右侧全肺切除术1例,右中下肺叶切除为5例,左侧全肺切除为3例,其他21例均行一个肺叶单侧切除术。结果所有手术病例于术后24~48h后咯血停止,治愈率为100%,无一例治疗后死亡病例。结论急诊外科方式治疗大咯血可靠、有效,且能准确判定咯血部位和程度,对决定手术方式和手术疗效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7.
肺曲菌病伴曲菌球形成误诊为肺结核球1例孔秀诊(威海市立医院病理科,威海市264200)患者,女,61岁。因咯血30年,加重1年入院。胸片、CT示:①双肺支气管扩张,②右上肺占位性病变(多囊性)。临床诊断为右上肺结核球并支气管扩张,行右上肺叶切除术。手...  相似文献   

18.
肺曲菌感染分为侵袭性曲霉病、半侵袭性曲霉病、过敏性支气管肺曲霉病和曲菌球4型[1]。肺曲菌球是寄生型的肺曲霉菌感染,其发病逐年上升,近年来有较多病例报道[2]。曲霉生长于洞壁,好侵犯血管,引起咯血甚至是致命性大咯血,威胁患者生命。肺曲菌球一旦在肺内空腔形成,局部单纯抗真菌药物治疗往往无效,手术切除病灶被认为是治疗该病的惟一有效手段。2012年-2013年我科为3例拒绝行手术治疗的肺曲菌球患者进行经支气管镜局部灌注伏立康唑的治疗,取得满意疗效,同时未发现严重不良反应。现将3例诊治过程并结合文献讨论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总结提高肺曲菌病患者的诊断与外科治疗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1980~2008年采取手术切除治疗的68例肺曲菌球病患者临床资料,术前确诊42例,误诊26例,误诊率38.24%(26/68);手术方式:采用肺叶切除46例,肺段及局部切除20例,全肺切除2例.结果 术后合并支气管胸膜瘘5例,均为肺结核合并肺曲菌球患者,术后由于余肺膨胀差,有空腔而行胸廓改造成形术5例;切口感染1例.本组患者进行了6个月至20年随访,8例患者失访,所有随访患者未发现复发,生活质量较好.结论 肺曲菌病常继发于肺基础疾病,缺乏特异性,临床易漏诊、误诊,胸部CT是术前确定诊断的较好方法,手术切除是最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0.
21例肺曲菌球的诊断与外科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院近12年以来收治经手术病理确诊的肺曲菌球病人共21例,占同期开胸肺手术的3.6 %.术前诊断9例,其余12例误诊.现报导如下. 1 临床资料 21例病例中男14例,女7例,年龄17~56岁,平均42.8岁,病程7个月~12年.全组病人中有反复咯血史者15例,其中一次最多咯血量大于500ml者4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