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益肝消癥散抗慢性肝炎肝纤维化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益肝消癥散对慢性肝炎肝纤维化的临床疗效及毒副作用,初步探讨其对慢性肝炎肝纤维化的防治作用及最佳治疗证型.方法选用符合入选条件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50例,随机分成2组,治疗组30例,服用益肝消癥散,辅以常规护肝西药;对照组20例,除不用益肝消癥散外,余与治疗组同.2组均以3个月为一疗程,观察治疗前后肝纤维化指标及反映临床疗效指标变化.结果治疗组30例,临床有效率80%;对照组20例,临床有效率50%.两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肝功能指标及肝纤维化指标治疗后均明显改善(P<0.01),且优于对照组(P<0.01或P<0.05).降低肝纤维化指标疗效,以湿热中阻、肝郁脾虚、瘀血阻络证较其余两型为优.结论益肝消癥散对慢性病毒性肝炎有较好治疗效果,对慢性肝炎肝纤维化有阻逆作用,较佳治疗证型为湿热中阻、肝郁脾虚与瘀血阻络证.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索与分析运用实脾益肝汤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脾虚肝郁型)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临床治疗提供有效的理论指导。方法:将本院2015年3月-2017年6月接收并确诊的80例慢性乙型肝炎症候属脾虚肝郁型的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在西药治疗基础上,加予实脾益肝汤进行口服治疗,治疗3个月后进行临床观察及统计学处理,比较与分析两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肝功能指标变化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治疗组患者的各项肝功能指标均优于对照组,治疗效果更好,不良反应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实脾益肝汤治疗脾虚肝郁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临床效果显著,有利于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3.
目的 通过观察逍遥散穴位贴敷对慢性乙型肝炎肝郁脾虚型患者疲乏的护理疗效,探讨逍遥散穴位贴敷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为提高慢性乙型肝炎肝郁脾虚型疲乏患者提供效果良好的中医护理技术服务,并在临床推广应用,为中西医结合护理的发展做探索。方法 选取2021年7月-2022年7月昆明某三级甲等医院肝病科收治的慢性乙型肝炎肝郁脾虚型疲乏患者112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56例。对照组给予慢性乙型肝炎基础治疗及护理,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穴位贴敷护理技术,两组均治疗2周。观察两组干预前、干预后第7天、14天的PiPer疲乏评分及疗效、生活质量评分、中医证候积分、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在血清中浓度的变化,评估逍遥散穴位贴敷护理技术对患者疲乏症状、生活质量改善情况等方面的差异。结果 试验组干预后第14天PiPer疲乏评分、中医证候积分、IL-6浓度相比对照组下降,生活质量评分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疲乏疗效上, 干预后第14天,试验组相比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穴位贴敷护理技术应用于CHB肝郁脾虚型患者疲乏,能降低患者疲乏评分、中医证候积分,改善疲乏症状和中医证候疗效,降低患者IL-6指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且操作简便,患者依从性好,可降低医疗费用,在CHB疲乏患者中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慢性乙型肝炎肝郁脾虚证TNF-α、IL-6水平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慢性乙型肝炎肝郁脾虚证与TNF-α、IL-6水平的关系. 方法 选择60例慢性乙型肝炎肝郁脾虚证患者,随机分为2组,加服中药组与常规治疗组各30例,分别在治疗前和治疗1个月后检测TNF-α、IL-6、ALT、AST、两对半等指标进行分析,同时观察治疗前后中医症候疗效. 结果 慢性乙型肝炎肝郁脾虚证患者TNF-α、IL-6水平明显升高,ALT、AST亦显著升高.中医药治疗能有效地调节细胞因子水平,改善实验室指标,缓解临床症状. 结论 慢性乙型肝炎肝郁脾虚证患者免疫应答活跃,处于慢性乙型肝炎的活动期;中医辨证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痛泻要方治疗肝郁脾虚型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8例肝郁脾虚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2组各29例。2组均以西医常规保肝治疗,治疗组加用痛泻要方治疗,2组疗程均为1个月,并于治疗前、后分别检测2组肝功能,以及对主要临床症状、体征进行分级计分判断疗效。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3.10%,对照组为79.31%,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中医证候积分比较,治疗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2组ALT、AST、TBil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P0.01),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痛泻要方对肝郁脾虚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恢复肝功能、改善临床症状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逍遥散加减方择时给药治疗肝郁脾虚型中度慢性乙型肝炎伴失眠患者睡眠改善的效果。方法:57例肝郁脾虚型中度慢性乙型肝炎失眠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7例给予抗病毒、护肝降酶基础治疗,并予逍遥散加减方早8:00、晚18:00 2次分服;治疗组30例给予相同的基础治疗,并予逍遥散加减方早9:00、晚22:00 2次分服,观察治疗后患者睡眠改善情况。结果:两组病例治疗后睡眠效果明显改善,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可有效减少入睡时间(P0.05),明显延长总睡眠时间(P0.05),提高失眠症治疗的显效率(P0.05)。结论:逍遥散加减方可明显改善肝郁脾虚型中度慢性乙型肝炎伴失眠患者的睡眠质量;按中医时辰治疗学原理择时给药较常规早晚给药更能有效减少入睡时间及增加总睡眠时间。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中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郁脾虚证的效果。方法随机选择2014年12月至2016年11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肝郁脾虚证患者76例参与研究,随机平均分成2组,对照组给予常规保肝治疗,观察组选择中药苓泽柴芍六君子汤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后中医症候积分为(3.80±1.65)分,对照组(9.58±2.67)分。观察组治疗后肝功能指标ALT、AST、TBIL均优于对照组。结论中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郁脾虚证的效果要明显优于常规治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柴胡疏肝散内服结合中药穴位敷贴疗法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郁脾虚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用柴胡疏肝散内服,结合中药穴位敷贴疗法治疗,1个月为1个疗程,共治疗6个疗程;对照组单用柴胡疏肝散治疗6个疗程。观察临床疗效、肝郁脾虚证候积分、肝功能、病原学变化等。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2.5%和60.0%;对肝郁脾虚证候积分的影响,治疗组优于对照组;治疗6个月和随访6个月治疗组与对照组ALT均有下降,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在病原学方面,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后HBsAg的阴转率分别为17.5%、7.5%(P>0.05);HBeAg的阴转率分别为55.0%、37.5%(P>0.05);HBV-DNA定量(PCR法)阴转率分别为75.0%、45.0%(P<0.01)。结论柴胡疏肝散内服结合中药穴位敷贴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临床疗效较好,能提高患者免疫力,有效抑制病毒复制,改善肝功能,延缓疾病的进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逍遥散调节Toll样受体4(TLR4)基因甲基化水平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on-alcoholic steatohepatitis,NASH)肝郁脾虚证大鼠的机制。方法将3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及逍遥散组。正常组大鼠给予正常饮食28周,后4周注射生理盐水;模型组与逍遥散组大鼠饲喂高脂高糖饮食28周,并通过慢性应激束缚及饥饱失常刺激制备肝郁脾虚证模型,后4周分别注射生理盐水及逍遥散溶液。28周末收集3组大鼠尿液,取肝脏及海马组织,制作病理切片、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亚硫酸氢测序PCR(BSP)等方法检测相应指标。结果与模型组相比,逍遥散组大鼠肝郁脾虚证症状明显缓解,证候积分降低;肝细胞内的脂肪空泡及炎性细胞浸润程度显著减少;肝组织TLR4 mRNA含量下降,TLR4基因甲基化水平升高(P0.05)。结论逍遥散可能通过上调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肝郁脾虚证大鼠模型中TLR4基因甲基化水平,下调其TLR4 mRNA的表达,从而改善肝脏脂肪变性程度、炎症反应及肝郁脾虚症状,这可能是逍遥散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肝郁脾虚证的机制。  相似文献   

10.
肝乐冲剂治疗乙型肝炎肝郁脾虚型60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肝乐冲剂治疗乙型肝炎肝郁脾虚型的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方法,将60例病人分为治疗组(肝乐冲剂)与对照组(甘力欣胶囊),观察治疗前后各项相关指标的变化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疗效指数为93.3%,对照组的66.7%,肝功能改善情况及血清乙肝病毒指标转阴率,治疗组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肝乐冲剂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郁脾虚型疗效明显。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逍遥散联合复方甘草酸苷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郁脾虚型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中医辨证为肝郁脾虚型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120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60例采用逍遥散联合复方甘草酸苷治疗,对照组60例单纯采用复方甘草酸苷治疗,治疗1月后观察2组患者肝功能、临床症状、体征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治疗后在临床症状、体征及肝功能...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索75个常用临床实验室指标对慢性乙型肝炎中医肝胆湿热、肝郁脾虚证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慢性乙型肝炎病人422例,其中肝胆湿热证300例,肝郁脾虚证122例。检测常用实验室指标,包括肝肾功能、凝血功能、乙型肝炎标志物、乙型肝炎病毒DNA定量检测、血常规、激素指标、细胞免疫指标、体液免疫指标、血脂、甲胎蛋白、肝纤维化指标等共75项。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查看单一指标对慢性乙型肝炎肝胆湿热证、肝郁脾虚证的诊断效率,采用逐步判别分析模型检测差异指标组合对慢性乙型肝炎证候的判别效率。结果:白蛋白、凝血酶原时间、免疫球蛋白A、免疫球蛋白M、尿素氮、血尿酸、嗜碱粒细胞、嗜碱粒细胞百分数、血小板平均体积在慢性乙型肝炎肝胆湿热证与肝郁脾虚证之间存在组间分布差异。上述差异指标的ROC曲线下面积范围为0.42~0.62。对差异指标采用逐步判别分析法建立证候判定模型,其模型自身验证总误判率35.3%,刀切法总误判率为35.3%。结论:无论单一差异指标还是差异指标组合判定模型均未达到较好的判定慢性乙型肝炎中医证候的目的,提示单一采用临床指标判定中医证候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3.
张小华  刘菁 《西部医学》2020,51(3):34-36
目的观察小柴胡汤联合恩替卡韦治疗肝郁脾虚型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疗效。方法选取136例肝郁脾虚型肝炎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8例。对照组予恩替卡韦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小柴胡汤治疗,2组均治疗3个月。比较2组治疗前后肝功能指标、中医证候积分、中医各症状中重率、临床疗效。结果与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和食后腹胀、食欲不振、大便稀溏、嗳气、神疲懒言等症状中重度均明显降低(P<0.05),肝功能指标AST、ALT、TBiL均明显改善(P<0.05),以观察组改善程度最为明显(P<0.05);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小柴胡汤联合恩替卡韦能有效缓解乙型肝炎肝郁脾虚证临床症状,改善肝功能,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中药益肝活血化纤汤配合西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对95例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48例,对照组47例。对照组患者给予阿德福韦酯治疗,治疗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用益肝活血化纤汤口服。观察治疗前后患者血清肝纤维化四项指标、肝功能以及HBV-DNA等生化指标。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血清HVB-DNA水平及肝纤维化指标均较治疗前有不同程度的下降,P<0.05;治疗组患者的ALT、血清HVB-DNA水平及肝纤维化指标下降幅度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患者的HVB-DNA转阴率(95.8%)高于对照组(87.0%),P<0.05。结论:益肝活血化纤汤配合西药治疗能有效改善患者的肝功能,降低血清HNV-DNA载量,增加HBV-DNA转阴率,抑制和逆转肝纤维化的进展。  相似文献   

15.
益肝康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123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目的探讨中药益肝康对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疗效。方法将123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给予益肝康袋装浓缩煎剂1袋,2次/d,对照组(40例)给予肝太乐0·2g,3/d,治疗6个月。分别于治疗前后检测肝功能、血清肝纤维化指标,进行疗效评价。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血浆透明质酸(HA)、层粘连蛋白(LN)和Ⅲ型前胶原(PCⅢ)水平间差别有显著性意义(P<0·01);同时,治疗组患者症状改善,肝功能明显好转,白蛋白水平升高。结论益肝康是治疗慢性肝病、肝纤维化的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疏肝运脾法治疗肝郁脾虚型不寐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60例肝郁脾虚型不寐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予陈氏逍遥散加减、对照组予常规西药治疗连续服药满4周(一疗程)。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临床症状的变化,评定PSIQ指数、中医证候积分。结果:治疗后观察组和对照组有效率分别为93.3%、83.3%(P0.05)。两组PSIQ指数、中医证候积分在治疗后均有下降(P0.01),其中观察组下降较对照组明显(P0.01)。结论:本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疗效PSIQ指数、中医证候积分优于对照组,治疗期间观察组也未见明显不良反应。表明疏肝运脾法治疗肝郁脾虚型不寐具有一定优势,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且安全性较高,值得继续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轻型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湿热蕴结证与肝郁脾虚证患者肝组织纤维化分级、肝脏硬度值的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161例轻型CHB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中医辨证分型,分为湿热蕴结证组和肝郁脾虚证组,采用倾向得分匹配法(propensity score matching,PSM)按1∶1匹配后,比较两组间肝组织纤维化分级、肝脏硬度值的差异。结果 (1)倾向得分匹配后,共纳入116例轻度CHB,分为湿热蕴结证和肝郁脾虚证组,各58例,两组间临床基本特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89.7%(104/116)轻型CHB患者肝组织纤维化分级为S0-2,湿热蕴结证肝组织纤维化程度明显重于肝郁脾虚证(P0.05);(3)湿热蕴结证组肝硬度值(LSM)明显高于肝郁脾虚证(P0.05)。结论轻型CHB患者病程早期,湿热蕴结证较肝郁脾虚证其纤维化程度重,启动抗病毒治疗时,及时运用中医辨治抗肝纤维化,力求及早延缓、阻断纤维化进展。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参丹益肝胶囊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诊断标准的139例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给予参丹益肝胶囊,3次/d,6粒/次。两组疗程均为6个月。结果治疗组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和恢复肝功能及肝纤维化异常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参丹益肝胶囊对慢性乙型肝炎纤维化患者临床症状的改善,肝功能恢复,抗肝纤维化均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19.
益肝抗纤方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临床与实验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目的:观察益肝抗纤方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疗效。方法: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辨证属属肝郁脾虚,湿热中阻,瘀血阻络或相互兼证者予肝抗纤方治疗;实验研究以四氯化碳等复合因素致大鼠慢性肝损伤及肝纤维化模型,观察益肝抗行方2种剂量肝纤维化的作用,并以秋水仙碱对照。结果 :治疗组50例,显效率62.0%,对照组50例,显效率40.0%,2组比较,P〈0.05。肝功能试验及肝纤维化指标PCⅢ,HA,LND I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肝郁脾虚型慢性乙型肝炎应用柴芍六君子汤治疗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及判定。方法选取本院2016年2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60例肝郁脾虚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采取信封式随机分组为对照组、观察组,2组患者各30例,对照组予以传统的内科治疗,观察组于对照组基础上予以柴芍六君子汤治疗,并观察2组患者经治疗后的ALT(谷丙氨酸转移酶)、AST(门冬氨酸转移酶)、TBIL(总胆红素)等指标及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肝郁脾虚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经治疗后的ALT为(33.21±9.13)IU/L,AST为(30.13±5.46)IU/L,TBIL为(10.22±3.07)umol/L,均优于对照组,P0.05,且总好转率为96.67%,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肝郁脾虚型慢性乙型肝炎应用柴芍六君子汤治疗的临床疗效显著,可改善患者的肝功能指标,提高临床疗效,值得推广实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