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观察中药治疗肝郁脾虚型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方法]采用两中心随机对照研究的方法,治疗组84例接受疏肝健脾解毒汤加减治疗,汤剂1剂/d;对照组40例接受LAM治疗,100mg1次/d。两组用药疗程均为6个月,随访3个月。观察两组患者肝功能、血清HBsAg、HBeAg、HBV—DNA阴转率及症状体征的变化。[结果]在ALT复常率方面,中药治疗组、LAM对照组的ALT复常率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增加,但两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在DNA阴转率方面,中药治疗组在治疗过程中与LAM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但在治疗结束后3个月随访时,中药治疗组的DNA阴转率为81.3%,与LAM对照组的20.0%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25)。在治疗过程中,中药治疗组患者出现4例HBsAg阴转(其中1例出现血清学转换),而LAM对照组无HBsAg阴转的病例出现。中药治疗组的证候显效率、总有效率均优于LAM对照组。[结论]疏肝健脾解毒汤加减在促使HB—sAg阴转/血清学转换、HBeAg阴转/血清学转换,恢复肝功能、促进HBV DNA阴转、促进患者症状、体征的恢复上均有明显疗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柴胡疏肝散内服结合中药穴位敷贴疗法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郁脾虚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用柴胡疏肝散内服,结合中药穴位敷贴疗法治疗,1个月为1个疗程,共治疗6个疗程;对照组单用柴胡疏肝散治疗6个疗程。观察临床疗效、肝郁脾虚证候积分、肝功能、病原学变化等。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2.5%和60.0%;对肝郁脾虚证候积分的影响,治疗组优于对照组;治疗6个月和随访6个月治疗组与对照组ALT均有下降,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在病原学方面,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后HBsAg的阴转率分别为17.5%、7.5%(P>0.05);HBeAg的阴转率分别为55.0%、37.5%(P>0.05);HBV-DNA定量(PCR法)阴转率分别为75.0%、45.0%(P<0.01)。结论柴胡疏肝散内服结合中药穴位敷贴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临床疗效较好,能提高患者免疫力,有效抑制病毒复制,改善肝功能,延缓疾病的进展。  相似文献   

3.
中医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是以证候分型为基础,不同的证型治则治法各有区别。以较为常见的肝郁脾虚证为例,目前将采用中药内服、穴位中药外敷、穴位埋线、针灸等内外合治的中医综合疗法作为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一种有效措施,其在提高临床疗效、改善症状、阻断病情进展等方面有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益肝逍遥散联合拉米夫定(LAM)治疗中度慢性乙型肝炎(CHB)肝郁脾虚证的疗效性和安全性。方法:106例中度慢性乙型肝炎肝郁脾虚证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给予乙肝逍遥散联合LAM治疗,对照组给复方益肝灵、黄芪精口服液及LAM治疗,每组连用3个月。分别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肝功能、血脂、肝纤维化指标(HA、LN、PCⅢ、IV-C)、HBV标志物(HBsAg、HBeAg、抗-HBc、HBV-DNA)、细胞因子(cytokines)IL-2、IL-4和肝脏B型超声直方图灰阶值(B-ultrasonic histogram gray scale of live),同时观察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的变化,并用统计学方法,分析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各项指标的差异。结果:经3个月治疗后,临床数据统计处理发现,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中医证候积分、肝功能、血脂、肝纤维化指标、乙肝病毒复制指标、IL-2、IL-4和肝脏B型超声直方图灰阶值,两组均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治疗组好于对照组(P0.01或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60.37%和81.1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24.52%和54.72%(P0.01或P0.05)。结论:益肝逍遥散联合LAM治疗慢性中度乙型肝炎肝郁脾虚证疗效显著,副作用少,安全度高且复发率低(3.8%)。  相似文献   

5.
慢性乙型肝炎肝郁脾虚证TNF-α、IL-6水平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慢性乙型肝炎肝郁脾虚证与TNF-α、IL-6水平的关系. 方法 选择60例慢性乙型肝炎肝郁脾虚证患者,随机分为2组,加服中药组与常规治疗组各30例,分别在治疗前和治疗1个月后检测TNF-α、IL-6、ALT、AST、两对半等指标进行分析,同时观察治疗前后中医症候疗效. 结果 慢性乙型肝炎肝郁脾虚证患者TNF-α、IL-6水平明显升高,ALT、AST亦显著升高.中医药治疗能有效地调节细胞因子水平,改善实验室指标,缓解临床症状. 结论 慢性乙型肝炎肝郁脾虚证患者免疫应答活跃,处于慢性乙型肝炎的活动期;中医辨证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6.
中药对慢性胃病脾虚兼肝郁证的胃电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慢性胃病脾虚兼肝郁证患者10例随机分成2组。Ⅰ组为脾疏肝组,服用四君子汤加四逆散;Ⅱ组为健脾益气组,服用四君子汤。观察它们对1h胃电图的影响。结果表明:2组煎剂都能提高胃窦部胃电波幅值,改善该型患者胃运动机能;而Ⅰ组还能提高胃体部波幅值,因而对改善胃运动机能的作用略强于Ⅱ组。从一定程度上证实祖国医学“土得木而达之”的理论,有助于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中医药对肝郁脾虚型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效果。方法:106例病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3例。对照组给予口服复方益肝灵片,维生素C及复合维生素B治疗;治疗组口服自拟加味归芍汤。治疗24 w后观察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治疗组在ALT复常、DNA转阴及e抗原转阴方面均优于对照组,但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组在症状改善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医药对慢性乙型肝炎的症状改善和肝功能恢复方面疗效显著,且副作用小,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柴芍六君子汤治疗慢性丙型肝炎肝郁脾虚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予重组人干扰素α-2b+利巴韦林片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柴芍六君子汤治疗,24周为1个疗程。1个疗程结束后观察2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情况,分别于第4周、第12周、第24周记录患者肝功能指标以及HCV-RNA应答率的情况。结果:试验组中医症候积分情况改善、各时间段肝功能指标恢复及HCV-RNA应答率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柴芍六君子汤联合重组人干扰素α-2b+利巴韦林片治疗慢性丙型肝炎肝郁脾虚证疗效确切,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痛泻要方治疗肝郁脾虚型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8例肝郁脾虚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2组各29例。2组均以西医常规保肝治疗,治疗组加用痛泻要方治疗,2组疗程均为1个月,并于治疗前、后分别检测2组肝功能,以及对主要临床症状、体征进行分级计分判断疗效。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3.10%,对照组为79.31%,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中医证候积分比较,治疗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2组ALT、AST、TBil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P0.01),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痛泻要方对肝郁脾虚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恢复肝功能、改善临床症状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0.
证本质研究是证候研究的主体方向,也是中医理论现代化研究的主要领域。中医证本质的含义是指引起证发生发展的物质基础,这些物质决定着证候发生发展的动态变化过程,是在证的发生发展过程中产生的特殊物质群。如肝郁脾虚证是肝失疏泄、脾失健运所表现的证候,是I临床上的常见证型,涉及许多疾病。30多年来,研究者们通过临床和动物实验对肝郁脾虚证本质进行了多系统、多层次、多角度的研究。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索与分析运用实脾益肝汤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脾虚肝郁型)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临床治疗提供有效的理论指导。方法:将本院2015年3月-2017年6月接收并确诊的80例慢性乙型肝炎症候属脾虚肝郁型的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在西药治疗基础上,加予实脾益肝汤进行口服治疗,治疗3个月后进行临床观察及统计学处理,比较与分析两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肝功能指标变化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治疗组患者的各项肝功能指标均优于对照组,治疗效果更好,不良反应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实脾益肝汤治疗脾虚肝郁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临床效果显著,有利于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疏肝健脾养心方治疗慢性乙型肝患者(肝郁脾虚型)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72例慢性乙型肝患者(肝郁脾虚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6例,治疗组予疏肝健脾养心方治疗,对照组予疏肝健脾方治疗,疗程12周。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SF-36生存质量量表积分和相关生化学水平,进行临床疗效和安全性评价。[结果]中医证候疗效方面,治疗组总有效率94.44%,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5.00%。治疗后两组患者SF-36生存质量量表均得到改善,治疗组在生理功能、社会功能、心理健康3个维度方面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肝功能方面均得到好转,但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安全性指标未见明显异常。[结论]疏肝健脾养心方治疗慢性乙型肝患者(肝郁脾虚型)临床疗效显著,且安全性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3.
肝郁脾虚证大鼠模型的建立与评价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目的 通过动物行为学、宏观表征、尿D-木糖排泄率确证慢性束缚应激方法 造成大鼠肝郁脾虚证模型.方法 60只大鼠随机等分为3组,对照组、模型组和逍遥散组.通过以下三方面对此模型评价:①对大鼠宏观表征、食量、体重、粪便变化及反映小肠吸收功能的尿D-木糖排泄率检测;②利用Noldus公司的行为学设备(The Observer 5.0分析软件),对大鼠旷场实验进行分析,了解大鼠的焦虑、抑郁程度,验证模型是否成功;③以方测证:逍遥散的调节作用.结果 模型组大鼠由初次束缚时反抗不安,逐步转变为神态倦怠、烦躁、毛发枯黄散乱无光泽、大便稀溏等;模型组大鼠体重增长缓慢;尿D-木糖排泄率逐渐降低;第7天开始穿格数、站立次数、修饰次数均有下降趋势,第21天达到最低点.而逍遥散有显著的治疗调节作用.结论 本实验利用慢性束缚方法 造成大鼠肝郁脾虚证模型,模拟郁怒日久、木郁乘土、肝郁脾虚的病理演变过程,成功复制出大鼠肝郁脾虚证模型.  相似文献   

14.
15.
肝郁脾虚证动物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肝郁脾虚证是临床上的高发证型,现有的动物模型为二十世纪70年代末期建立的CCl4(四氯化碳)急性、慢性损伤肝郁脾虚模型,与本证的自然发病机理、致病因素都相法甚远。为此,建立一种与自然疾病发病相似的动物模型势在必行,作者经悉心研究及摸索建立了以慢性夹尾激怒加高浓度大黄灌胃的一种更符合自然发病之动物模型,为多角度试验打下一定基础。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究半夏厚朴汤在治疗肝郁脾虚证胃痛方面的临床疗效。方法按照数字随机原则,将我院自2017年12月至2018年4月收治的90例肝郁脾虚证胃痛患者平均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各45例,其中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则给予半夏厚朴汤加减,连续治疗2周后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临床治疗有效率仅为82.2%,明显低于观察组(91.1%),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复发率方面,随访3个月显示,观察组复发率为11.1%,明显低于对照组(20.0%),差异亦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半夏厚朴汤治疗肝郁脾虚证胃痛临床疗效显著,可明显改善患者病情,预防复发,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7.
慢性胆囊炎是消化系统常见病、多发病,与人体类脂质代谢紊乱和胆囊排空功能障碍有密切关系。笔者采用中药复方香芪利胆煎治疗4 6例,并与消炎利胆片对照组4 0例作比较,取得了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病例选择标准参照卫生部药政局《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慢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肝郁脾虚型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肝组织活检病理分级、分期与血清HBV-DNA载量及年龄、病程的关系。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法,对61例肝郁脾虚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血清病毒载量、年龄、病程及肝穿病理分级、分期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肝郁脾虚型慢乙肝患者肝脏炎症程度与纤维化程度明显相关,血清HBV-DNA与肝脏炎症相关(P〈0.05)。结论血清HBV-DNA载量可作为判断肝组织炎症程度的依据。  相似文献   

19.
亚健康肝郁脾虚证候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亚健康发生率一直呈逐年增加的趋势,现代医学对亚健康状态缺乏行之有效的调理方法,中医药干预具有独特优势。肝郁脾虚证是亚健康临床常见的证候之一,为中医证候学研究的主要方向,不仅涉及"治未病"的范畴,也对更进一步揭示"证"的内部作用机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运用中医学理论,对亚健康进行辨病辨证相结合,对肝郁脾虚型亚健康进行中医药立体化、多样化干预,可达到理想效果,提高亚健康人群的整体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20.
慢性疲劳综合征(简称CFS)是一种病因及发病机制尚不明确、一般体检及实验室检查结果无明显异常、≥6个月的严重疲劳为主的症候群.我们从2005年9月-2010年11月,采用推拿配合中药治疗脾虚肝郁型CFS,并与对照组比较,疗效较好,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