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 毫秒
1.
张海萍  陈本祯 《四川医学》2011,32(7):982-984
目的观察0.1%与0.125%罗哌卡因复合小剂量舒芬太尼用于产妇分娩硬膜外镇痛的临床效果。方法 75例拟行硬膜外分娩镇痛的初产妇随机分为3组,每组25例,A组产妇予以0.1%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0.67μg/ml硬膜外分娩镇痛,B组予0.125%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0.83μg/ml硬膜外分娩镇痛,C组产妇为对照组,不予镇痛处理。观察镇痛效果(采用VAS评分)、运动阻滞程度(采用Bromage法)、生命体征、产后出血量、Apgar评分、产程、分娩方式。结果三组产妇生命体征平稳,产后出血量、Apgar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剖宫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B组运动阻滞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镇痛效果确切,应用前后比较及与C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0.1%罗哌卡因与0.125%罗哌卡因复合小剂量舒芬太尼用于硬膜外分娩镇痛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2.
周玉琴  吴宜 《中原医刊》2011,(22):92-93
目的研究甲磺酸罗哌卡因复合小剂量舒芬太尼用于硬膜外分娩镇痛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择60例自愿要求分娩镇痛的足月初产妇为镇痛组,采用0.1%甲磺酸罗哌卡因复合0.4μg/ml舒芬太尼行硬膜外自控镇痛;60例自然分娩初产妇为对照组,不给镇痛药物。记录两组产妇疼痛情况、产程、生命体征、分娩方式、产后出血量以及新生儿Apgar评分。结果两组镇痛效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镇痛组第一产程明显缩短,两组第二产程、分娩方式、产后出血量以及新生儿Apgar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甲磺酸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硬膜外分娩镇痛效果好,对母婴无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3.
阮浩神  宁捷  黄小云  蒙月萍 《广西医学》2008,30(10):1493-1494
目的 探讨低浓度甲磺酸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硬膜外阻滞用于分娩镇痛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足月妊娠产妇200例,ASA Ⅰ级或Ⅱ级.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00例.镇痛组采用0.089 4%甲磺酸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硬膜外镇痛(镇痛药配方:0.089 4%甲磺酸罗哌卡因,每毫升含舒芬太尼0.5μg);对照组不给任何镇痛药物.现察两组产妇疼痛情况、产程进展情况、分娩方式、失血量、新生儿Apgar评分.结果 镇痛组镇痛有效率为100%,产妇的血压、心率、呼吸频率以及脉搏血氧饱和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产妇的血压、心率、呼吸频率明显比镇痛组高(P<0.05).两组产妇产程时间、分娩方式、产后出血量、新生儿Apgar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低浓度甲磺酸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用于硬膜外麻醉无痛分娩安全有效,对母婴无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不同浓度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行阶梯式分娩镇痛的镇痛效果以及对产程和新生儿的影响。方法:选择160例无椎管内麻醉禁忌症和阴道分娩禁忌症足月妊娠单胎初产妇,随机分为两组,每组80例,行硬膜外分娩镇痛,I组(对照组)始终应用0.15%的罗哌卡因+0.5μg/mL舒芬太尼,Ⅱ组(阶梯镇痛组)在产妇宫口〈3cm时应用0.075%的罗哌卡因+O.5μg/ml。的舒芬太尼,待产妇宫口≥3cm时应用0.15%的罗哌卡因+0.5μg/mL舒芬太尼。记录两组产妇各时点的VAS评分,产程时间,缩宫素使用情况,Bromage评分,新生儿Apgar评分,不良反应。结果:两组产妇各时点的VAS评分,新生儿Apgar评分,不良反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Ⅱ组潜伏期比I组时间短(P〈0.05),缩宫素使用率低,产妇运动阻滞轻微。结论:产程潜伏期应用0.075%的罗哌卡因+0.5μg/mL的舒芬太尼,活跃期应用0.15%的罗哌卡因+0.5μg/mL舒芬太尼行硬膜外阶梯分娩镇痛对产妇子宫收缩干扰小,产程影响小,运动阻滞轻微,适合潜伏期就要求分娩镇痛的产妇。  相似文献   

5.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13):129-132
目的观察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硬膜外自控镇痛在无痛分娩中的镇痛效果和对母婴安全性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8年8月~2019年8月收治的80例足月妊娠初产妇,将所有患者分成对照组42例和治疗组38例,其中对照组在分娩中不给予镇痛处理,而治疗组采用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硬膜外自控镇痛行镇痛分娩,对比两组产妇的镇痛效果、第一及二产程时间、新生儿Apgar评分、住院天数、分娩方式及不良反应。结果给药前,两组产妇的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镇痛后0.5 h、第一产程和第二产程治疗组的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且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住院时间更短,且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产妇的产程时间、新生儿Apgar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自然分娩率较高且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硬膜外自控镇痛能够有效地减轻产妇在分娩过程中的疼痛,且不影响母婴健康,安全性较高,值得在临床上运用。  相似文献   

6.
李云 《中国厂矿医学》2011,24(7):597-598
目的研究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腰-硬联合阻滞(CSEA)用于分娩镇痛的临床效果和可行性。方法 100例孕足月初产妇,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CSEA镇痛产妇50例作为研究组,自然分娩50例作为对照组,应用视觉模拟痛觉评分法(VAS)和运动神经阻滞程度(Bromage)分级法评价镇痛效果,比较2组产妇产程、胎儿情况及失血量等临床指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CSEA镇痛效果显著(痛觉评分有效率96.0%vs10.0%,P〈0.01),副作用少,第一产程明显缩短(P〈0.01),失血量减少〔(150±80)vs(215±92)ml,P〈0.01〕;中转剖宫产率及Apgar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CSEA是理想的分娩镇痛手段,具有镇痛快、效果好、使用安全等优点。  相似文献   

7.
胡伟  李金玉 《海南医学》2012,23(18):33-35
目的 比较左旋布比卡因和罗哌卡因分别复合舒芬太尼应用于食道癌开胸术后硬膜外自控镇痛(PCEA)的临床效果.方法 硬膜外麻醉复合全身麻醉行食道癌开胸术、美国麻醉医师学会(American society of anesthesiologists,ASA)分级Ⅰ~Ⅱ级的60例患者,随机分为左旋布比卡因复合舒芬太尼(LF)组和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RF)组,每组30例.手术结束前10 min经硬膜外腔注入负荷剂量,记录启用镇痛泵后1h、4h、8h、24 h、48 h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改良Bromage分级、按压次数、24 h药量并记录术后不良反应.结果 各时段的VAS评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改良Bromage分级RF组低于LF组(P<0.05),两组副反应发生率比较RF组略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左旋布比卡因和罗哌卡因分别复合舒芬太尼用于术后硬膜外自控镇痛均可取得满意的镇痛效果.罗哌卡因组对运动神经的阻滞较轻于左旋布比卡因组,术后恶心呕吐略高于左旋布比卡因组.  相似文献   

8.
目的 比较罗哌卡因和布比卡因复合舒芬太尼硬膜外腔分娩镇痛对产程与分娩方式的影响. 方法 选择初产妇105例,随机分为两组.A组:0.15%罗哌卡因+舒芬太尼0.25 ug/ml(n=35),B组:0.15%布比卡因+舒芬太尼0.25 ug/ml(n=35),C组为正常分娩未接受镇痛的35例为对照组. 结果 A组与B组镇痛效果相比无显著性差异;3组间的产程无显著性差异;器械助产率和剖宫产率A组明显低于B组和对照组(P<0.01);新生儿Apgar评分3组间无显著性差异. 结论 硬膜外腔低浓度罗哌卡因和布比卡因辅以小剂量舒芬太尼用于分娩镇痛,都能取得满意的镇痛效果,对产程进展和新生儿无明显影响.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使用者,其器械助产率和剖宫产率最低是较可取的分娩镇痛方法.  相似文献   

9.
陈旭  张海萍  肖兵  熊庆 《四川医学》2009,30(9):1357-1359
目的观察0.1%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用于患者自控硬膜外镇痛(PCEA)在分娩过程中对第2产程、剖宫产率等方面的影响。方法选择ASAⅠ~Ⅱ级单胎足月初产妇100例,分为两组,各50例,试验组于产妇要求镇痛时采用0.1%罗哌卡因复合0.5μg/mL舒芬太尼持续硬膜外阻滞,对照组不采用任何镇痛干预措施。主要观察指标为第2产程时间、剖宫产率、各产程VAS评分等。结果两组第2产程长短、剖宫产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产程VAS评分试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产时催产素用量、产时出血量、产后1h、2h出血量,新生儿Apgar评分、下肢运动神经阻滞评分均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产妇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产妇均未出现麻醉相关不良反应。结论0.1%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行PCEA可以有效并安全地用于分娩镇痛。  相似文献   

10.
《中国现代医生》2017,55(18):105-111
目的探讨硬膜外自控镇痛(patient-controlled epidural anesthesia,PCEA)用于经产妇分娩镇痛对产程、产痛和新生儿的影响。方法选取自愿接受分娩镇痛的经产妇60例作为观察组,采用0.1%罗哌卡因+0.5μg/m L舒芬太尼自控硬膜外镇痛(PCEA);选取同期入院未加任何镇痛干预的自然分娩经产妇6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产妇产程时间、新生儿脐动脉血血气分析、新生儿Apgar评分、产妇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结果两组产程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新生儿脐动脉血血气分析指标测定值均在正常值范围,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新生儿出生后1、5 min Apgar评分均为10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镇痛前、后VAS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第一产程、第二产程VAS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可以安全有效地用于经产妇分娩镇痛,对产程时间、新生儿脐动脉血气分析、新生儿Apgar评分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1.
于建飞 《当代医学》2010,16(33):62-62
目的给于硬膜外腔罗哌卡因和左旋布比卡因后比较它们用于早期分娩镇痛的效果。方法选择产妇102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均为51例,分别给予0.1%罗哌卡因和0.1%布比卡因。在镇痛期间进行视觉模拟镇痛评分,对运动神经阻滞进行Bromage评估;在1,2产程时间进行新生儿的Apgar评分以及他们的神经和适应能力的评分。结果两组产妇的产程时间,器械助产率、顺产率以及催产素的使用率没有明显的差异;所有产妇的镇痛起效时间和视觉模拟镇痛评分没有显著的差异;布比卡因组产妇的Bromage评分明显高于罗哌卡因组,而镇痛满意度却比较低。婴儿的评分都没有显著的差异。结论罗哌卡因比布比卡因的分娩镇痛效果好。  相似文献   

12.
孔晓东  邹夏芹  张鑫  刘瑞  吕凯 《当代医学》2011,17(22):41-42
目的探讨甲磺酸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用于分娩镇痛的效果及分娩的影响。方法选择240例足月单胎头位妊娠初产妇,随机均分为芬太尼组(A组)、舒芬太尼组(B组)、无镇痛组(C组)。镇痛液A组:0.125%甲磺酸罗哌卡因+芬太尼2μg/ml+生理盐水共100ml;B组:0.125%甲磺酸罗哌卡因+舒芬太尼0.5μg/ml+生理盐水共100ml。采用电子镇痛泵行自控硬膜外镇痛(PCEA),背景输入量6~7ml/h;PCA剂量5ml;锁定时间10min。观察两组不同时段视觉模拟评分(VAS)、运动阻滞效果改良Bromage评分、产程时间、分娩方式、催产素使用情况、新生儿Apgar评分及不良反应。结果 A组与B组均产生了良好的镇痛效果,麻醉后各时点VAS较麻醉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Bromage评分,A组与B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产程时间、分娩方式及不良反应与C组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甲磺酸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用于分娩镇痛,具有起效快,用药量小,无运动障碍,镇痛效果好的优点,对母婴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罗哌卡因联合舒芬太尼行腰硬联合麻醉用于分娩镇痛的镇痛效果及对产妇和胎儿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9月至2014年3月400例初产妇作为观察对象,分为观察组200例和对照组200例,观察组产妇活跃期采用罗哌卡因联合舒芬太尼行腰硬联合分娩镇痛,对照组未用任何镇痛措施,观察两组镇痛效果、分娩方式、产程持续时间和新生儿Apgar评分。结果:观察组镇痛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宫产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产妇第二产程时长和新生儿Apgar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罗哌卡因联合舒芬太尼行腰硬联合麻醉用于分娩镇痛,镇痛效果确切,剖宫产率降低,对母婴无不良影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罗哌卡因联合舒芬太尼在分娩镇痛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足月头位单胎,拟行阴道分娩的初产妇150例,ASAI~Ⅱ级,随机分为3组。镇痛A组50例(腰麻选用0.2%罗哌卡因2 ml,硬膜外给药选用0.1%罗哌卡因7~10 ml),镇痛B组50例(腰麻时给予5μg舒芬太尼,硬膜外给药配比0.1%罗哌卡因复合0.4μg/ml舒芬太尼,背景剂量为4 ml/h,产妇自控给药量5 ml/次,锁定时间30 min)。观察记录各组镇痛效果、产程、新生儿Apgar评分、不良反应等指标。结果镇痛组产妇镇痛满意度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镇痛A组和镇痛B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产妇产程时间、剖宫产率、胎儿娩出后1、5 min的Apgar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镇痛组产妇未出现运动阻滞,基本上做到了"可行走分娩镇痛"。镇痛A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其他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镇痛B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0.1%罗哌卡因复合0.4μg/ml舒芬太尼用于腰-硬膜外分娩镇痛安全有效且副作用少。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硬膜外镇痛与导乐陪伴用于分娩镇痛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50例正常足月妊娠初产妇随机分为对照组50例,为无干预措施自然分娩,镇痛组分为布比卡因舒芬太尼组50例(BS组)和罗哌卡因舒芬太尼组50例(RS组)。助产士实施一对一导乐陪伴分娩,镇痛组采用硬膜外分娩镇痛。观察记录分娩进程、镇痛效果、血流动力学变化、产后2小时出血量、新生儿Apgar评分、运动神经阻滞情况等。结果:VAS评分镇痛组各时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镇痛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S组与RS组Bromage6级评分法检查下肢运动神经阻滞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1产程活跃期镇痛组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剖腹产率镇痛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镇痛期间产妇BP、HR、RR、SpO:、并发症,新生儿Apgar评分、第2、3产程时间、产后出血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浓度罗哌卡因复合小剂量舒芬太尼与导乐陪伴用于硬膜外分娩镇痛,符合理想分娩镇痛的要求,是可行走式分娩镇痛较为理想的选择。  相似文献   

16.
刘丽萍  黄安宁  陈娜  米卫东 《医学争鸣》2007,28(21):2004-2007
目的:验证肾上腺素对于左旋布比卡因复合舒芬太尼(LS)用于硬膜外分娩镇痛的镇痛强度、药物用量及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方法:产科ASAⅠ~Ⅱ级,妊娠36~42 wk,要求分娩镇痛的产妇共70例,随机等分为左旋布比卡因复合舒芬太尼及肾上腺(LSE)组和LS组,等产程进入活跃期,宫口开至2~3 cm时,开始进行分娩镇痛.硬膜外穿刺成功后,LSE组产妇给予1.25 g/L左旋布比卡因和0.75 mg/L舒芬太尼以及1.25 mg/L(1∶800 000)肾上腺素混合溶液10 mL,LS组则给予1.25 g/L左旋布比卡因和0.75 mg/L舒芬太尼混合液10 mL.给予首量20 min后开始产妇自控镇痛.记录产妇所需镇痛药物的总量和每小时产妇所需要的药物量.同时统计各产妇给予首量至分娩结束的时间,分娩的方法,以及并发症的发生率.通过VAS评分和Bromage评分评估产妇疼痛和下肢运动阻滞情况.结果:LSE组产妇的每小时药物需要量小于LS组,给予首量后15,20 min,LSE组产妇的VAS评分明显低于LS组.两组产妇从给予首量至分娩结束的时间无统计学差异,而LSE组的第二产程时间长于LS组.LSE组产妇Bromage评分≥1分者多于LS组,而其它并发症,如恶心、呕吐、瘙痒、寒战的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小剂量的肾上腺素用于LS硬膜外分娩镇痛可以增强其镇痛作用,加快镇痛药物的起效时间,但同时也增加了运动阻滞的程度,有可能导致第二产程延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在分娩镇痛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ASAⅠ、Ⅱ级使用分娩镇痛的足月初产妇共368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84例。观察组采用罗哌卡因+舒芬太尼复合麻醉,对照组采用罗哌卡因+芬太尼复合麻醉。观察两组镇痛效果、产程进展、产妇生命体征等情况。结果①观察组镇痛后5min、10min的镇痛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产程、产妇生命体征、剖宫产率、新生儿评分、产后出血等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应用于分娩镇痛中,镇痛效果明显,对于分娩过程中产妇和新生儿的不良影响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甲磺酸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硬膜外自控镇痛(PCEA)用于分娩镇痛的效果。方法选择124例ASAⅠ~Ⅱ级初产妇,随机分为舒芬太尼组(S组)和芬太尼组(F组),每组62例。硬膜外腔置管后,接电子镇痛泵采用PCEA,S组:舒芬太尼0.4μg/ml+0.15%甲磺酸罗哌卡因;F组:芬太尼2μg/ml+0.15%甲磺酸罗哌卡因。观察各组不同时段视觉模拟评分(VAS)和不良反应,同时记录两组镇痛起效时间、产程时间、分娩方式、新生儿Apgar评分。结果两组在PCEA 5、30、60 min及宫口开全时VA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CEA 5 min,两组VA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产程时间、分娩方式、新生儿Apgar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甲磺酸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用于分娩镇痛与芬太尼比较,对母婴无明显不良影响、均能达到良好的镇痛,舒芬太尼镇痛起效时间、镇痛效果、镇痛持续时间优于芬太尼组,是一种较好的镇痛方法 。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比较舒芬太尼复合罗哌卡因与芬太尼复合罗哌卡因在分娩镇痛中的效果.方法 选择该院2012年1月-2013年1月妇产科ASA Ⅰ~Ⅱ级足月妊娠初产妇80例,随机分为舒芬太尼复合罗哌卡因组(A组,n =40)及芬太尼复合罗哌卡因(B组,n=40).A组泵注药物为0.5μg/ml的舒芬太尼+0.09%罗哌卡因100ml,B组泵注药物为2.5 μ g/ml的芬太尼+0.09%罗哌卡因100ml.观察各组麻醉给药诱导前(T0)、给药后10(T1)、30(T2)、60(T3)、120(T4)和180min(T5)时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及VAS评分的变化,统计其产程、分娩方式及出生后1和5 min新生儿Apgar评分,同时记录其并发症.结果 试验前两组产妇的平均动脉压MAP及心率HR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A、B组VAS评分降低,两组间在给药后10、30、60、120和180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产妇的产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1例、B组3例使用吸引器辅助分娩,两组无剖宫产者,比较两组产妇并发症发生率,A组心动过缓、呼吸抑制比例均低于B组(P<0.01).结论 舒芬太尼复合罗哌卡因和芬太尼复合罗哌卡因在分娩镇痛中的镇痛效果明显,起效快、镇痛强、对母婴无不良影响等优点,可安全用于分娩镇痛.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单纯罗哌卡因在硬膜外分娩镇痛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为临床麻醉师选择合理麻醉镇痛方案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随机抽取本院自2016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产妇90例,分为X组(n=45)和Y组(n=45).X组产妇采用单纯罗哌卡因麻醉,Y组产妇在X组产妇的基础上采用舒芬太尼麻醉.对比X、Y两组产妇的疼痛评分、产程时间(第一产程、第二产程、第三产程以及总产程)、新生儿Apgar评分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X、Y两组产妇在疼痛评分、新生儿Apgar评分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组产妇的产程时间(第一产程、第二产程、第三产程以及总产程)远远短于Y组产妇的,X组产妇的不良反应发生率(4.4%)远比Y组产妇的(22.2%)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硬膜外分娩镇痛中,单纯罗哌卡因麻醉与罗哌卡因联合舒芬太尼效果相近,但单纯罗哌卡因的不良反应更小,缩短了产妇的生产时间,值得在分娩镇痛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