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辽宁中医杂志》2017,(8):1629-1630
自《黄帝内经》首提"七损八益"以来,历代医家对其解释不一,各据其理。至《天下至道谈》出土后,"七损八益"的公认解释定格为房中术,但争论仍未停止,有学者从洛书九数对其展开了新的解释。"七损八益"应指房中术,这与《内经》成书时代背景有关,"七损八益"的本质是河图洛书的象数思维,多学科、多角度的阐释"七损八益",有助于把握《内经》学术体系的命脉,对推动中医理论研究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2.
历代医家对"七损八益"的认识各不相同,而"以道驭器"为古代知识分子认知世界的指导思想,在这一思想的影响下,内经中的"七损八益"不应只是房中术语,各医家注中凡能体现"调和阴阳"思想,达到祛病延年目的的解释皆可作为"七损八益"的内涵。  相似文献   

3.
“七损八益”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素问@阴阳印象大论>云:"能知七损八益,则二者可调.不知用此,则早衰之节也."古今关于"七损八益"之注文,多在七八二字争论不休,对损益二字则弃之不顾.然"七损八益"之核心不在七八,而在损益二字,即如何把握阴阳损益,以实现健康长寿的养生目的.  相似文献   

4.
"七损八益"是由《素问》提出的保身长全之道,历来医家众说纷纭。唐代王冰释其为房中术,且将其与男女天癸之数相联系,且随着近年出土的《天下至道谈》论述"七损八益"为房中术,此观点影响甚广。遵从《素问》原文,从阴阳角度,借助阴阳八卦之理对此进行探讨,认为《素问》中的"七损八益"为调用阴阳之大道,可用于指导房中术的养生。无论"七损八益"或是男女天癸之数皆源于阴阳四时之理,养生之大法在于顺四时阴阳之变,进一步强调阴阳四时变化与人体生长衰老之间的联系。  相似文献   

5.
乳腺癌是我国女性发病率第一的恶性肿瘤[1],其中三阴性乳腺癌较其他类型乳腺癌相比,具有治疗棘手、预后更差的特点。"七损八益"是以阴阳损益之道来谈保身长全的理论思想。文章将结合"七损八益"的观点,从其损益转化的角度来讨论三阴性乳腺癌的治疗方法。其中以七损对应三阴性乳腺癌雌激素受体阴性,八益为应用雄激素受体治疗三阴性乳腺癌的手段。试以《内经》"七损八益"理论来探讨三阴性乳腺癌的关系,为研究治疗乳腺癌提供更多的思路。  相似文献   

6.
"七损八益"一词首见于《黄帝内经》,但书中未详述其理。直到20世纪70年代《天下至道谈》出土,其公认的解释才为房中养生之术。历代医家为通晓真意,以解释"七""八"为突破口,分别从"脏腑""男女生理""生命过程"等方面对"七损八益"的含义进行了多角度的阐释,丰富了《内经》理论,也为后世认识和挖掘养生思想提供了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黄秋谷  刘华 《新中医》2023,55(14):195-199
关于“七损八益”的内涵阐释,《黄帝内经》并无详解,历代医家、学者各持说法。本文从“七损八益”理论内涵出发,认为“七损八益”是阴阳变化和人体变化的规律性体现。儿童养护需预防疾病及促进生长发育,“七损八益”理论在儿童养护的应用,具体表现为以四时阴阳和人体阴阳变化规律为纲,重视脾胃中枢功能和运气变化规律对小儿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七损八益』仅仅是房中术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于《黄帝内经》中的“七损八益”一词,历代医家众说纷纭,一直无法作出令人满意的阐释。马王堆《天下至道谈》出土后,今人都以为“七损八益”讲的是房中术,似乎已成定论,其实不然。我们认为,“七损八益”说源于运气学说的阴阳气化格局,从运气象数的角度可以对其作出较为合理的解释。“七损八益”是中医基础理论的重要概念,关系到养生防病和辨证论治的许多方面。  相似文献   

9.
“七损八益”是《黄帝内经》的不解问题之一,历来注家对此争论不休,本文根据“益”字考据,认为“七八”代指男女,“损益”是同义对举,“七损八益”一词是对人体生理现象的描述。  相似文献   

10.
“七损八益”语出《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篇第五》。经文云:“调此二者奈何?岐伯曰,能知七损八益,则二者可调,不知用此,则早衰之节也。”说明正确理解“七损八益”是调和阴阳的关键。而古今医家对“七损八益”一词的注释不一,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1.指男女生殖机能成熟而言。即七损乃女子月经贵于时下;八益为男子精气贵乎充满。如王冰说:“《上古天真论》曰:女子二七天癸至,月事以时下。丈夫二八天癸至,精气溢泻。然阴七可损,则海满而血自下;阳八宜益,交会而泄精。由此则七损八益,理可知矣。”吴崑亦云:“七  相似文献   

11.
古代汉语以单音词为主,现代汉语则以复音词(主要是双音词)为主."疾病"一词在今天是个常用的双音词,其意义人人皆知.但在古代文献中,"疾"和"病"往往单独使用,其意义也稍有区别.……  相似文献   

12.
刘明 《科学养生》2009,(1):56-56
“三鹿奶粉”造就了一堆结石婴儿,这才让很多人知道有个东西叫三聚氰胺。据报载,这种东西早些年曾引起美国食品与药品管理局的关注,起因是一些宠物主人发现宠物进食某种食物后就死亡了,于是将该商家告到法院。经过周密调查与化验,罪魁祸首就是三聚氰胺。出于某种原因,美国食品与药品管理局对外宣布,该物微毒,  相似文献   

13.
14.
《周易》包括《易经》和《易传》,是中国古代哲学的一个源头和精髓,而《内经》则奠定了中医学理论及中医学的发展方向。针对目前中医学术界认为的"医易同源"结论提出质疑,从《内经》中较为重要的天人相应学说、阴阳学说、五行学说出发,与《周易》的学术思想一一对比,得出二者间存在较大差异,二者同源或许言过其实。  相似文献   

15.
试论“中药基因组学”与“中药化学组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药对众多疾病的独特疗效已为人们广泛认可 ,但是由于历史的局限 ,其理论基础很难得到现代社会特别是国际社会公认 ,因此中药现代化势在必行。如何应用现代科学技术 ,给传统中药理论以现代科学理论解释是中药现代化的关键。本文基于现代基因组学特别是功能基因组学、现代分析化学及一些生物高技术手段的研究进展及发展趋势 ,从一个新的视角提出了开展“中药基因组学 (TCMGenomics)”和“中药化学组学 (TCMChemics)”研究的策略。这一研究体系的核心是将中药的作用机理或功能用能代表其功能的一组基因表达的影响来诠释 ;将中药作用的物质基础用能代表其功能的一组化学成分来诠释。本文试图从上述观点出发探讨建立现代中药理论体系和现代中药学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6.
在络脉理论研究中,"络脉"这个核心概念与"脉络"经常混淆使用,甚至被"脉络"取代使用,导致不能正确对络脉理论进行表述。络脉与经脉、血脉等,都是全称的固有传统概念。络脉是经脉的分支,又是血脉的分支,络脉又简称"络"。故有经脉之络与血脉之络的区分。由于后人对概念认识混乱,以致经脉与血脉被经络与脉络取代使用,应予纠正。  相似文献   

17.
王Jie 《中药材》1995,18(6):312-314
对中药赤小豆用药历史的考察,认为《本草纲目》以前以赤豆Phaseolus angularis Wight为主,自《本草纲目》至今则以赤小豆P.calcaratus Roxb.为佳。相思子混作赤小豆药用始见于明《本草原始》,中药腐婢是泛指豆科多种植物的小豆花,非特指赤小豆花。  相似文献   

18.
精、气都是古代哲学中的重要名词,意义深广。在"气一元论"的影响下两者均为构成宇宙万物的本原,并逐渐形成了"精气学说"。然在中医范畴下,精和气有了相对明确的分流,并且多是针对人体而言。精是构成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本原物质,气是功能活动的动力源泉,具有物质和功能双重性质,由此可知,精和气对人体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着手于经典医学著作,查找相关论述,分析中医之"阴精"、"阳精"、"阴气"以及"阳气"的涵义,以期明确其所指并对今后中医阴阳相关名词的理解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19.
通过肿节风植物基源、源流考释,为更名草珊瑚提供依据。考查古今有关文献,分析以“草珊瑚”作为本草正名的依据。现代有关中药著作中“肿节风”既未遵照古代本草命名原则,也未依据植物分类命名,以“肿节风”命名欠妥。根据植物分类命名原则,依据《中国中医药主题词表》,并结合临床及生活实际需要、中医药文化发展及时代需求,应将其更名为“草珊瑚”更为妥当。“草珊瑚”应替代“肿节风”作为本草正名。  相似文献   

20.
噎膈初期无呕吐,后期格拒会出现呕吐。反胃是朝食暮吐、暮食朝吐。《中医内科学》教材上认为"噎膈"多属阴虚有热,"反胃"多属阳虚有寒。自古以来,有些医家认为"噎膈"即"反胃",也有医家认为"噎膈"与"反胃"为两种病,有"噎膈"为"反胃"之渐的说法,也有"反胃"为"噎膈"之渐的说法。"噎膈"与"反胃"属于两种病证,但在病机本质上均属中焦阳虚、寒湿内生,温中燥湿是"噎膈"与"反胃"的根本治疗大法。噎膈、反胃与现今胃食管返流病、食道肿瘤、胃肿瘤非常相似,借鉴该类病证的辨治经验,有助于提高现代临床上对胃食管返流病、食道肿瘤、胃肿瘤的辨治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