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七损八益”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素问@阴阳印象大论>云:"能知七损八益,则二者可调.不知用此,则早衰之节也."古今关于"七损八益"之注文,多在七八二字争论不休,对损益二字则弃之不顾.然"七损八益"之核心不在七八,而在损益二字,即如何把握阴阳损益,以实现健康长寿的养生目的.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中医辨证治疗对激素受体阴性乳腺癌术后复发转移高危患者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12月-2017年12月我院90例激素受体阴性乳腺癌术后高危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案不同进行分组,观察组(n=45)采用中医辨证论治,对照组(n=45)未进行中医药治疗,对比两组术后2年内复发转移率。结果:两组无病生存时间以及2年死亡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2年内的复发转移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医辨证治疗能够有效降低激素受体阴性乳腺癌术后高危患者复发转移率,对于改善生活质量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3.
"七损八益"新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七损八益"是<黄帝内经>的不解问题之一,历来注家时此争论不休,本文根据"益"字考据,认为"七八"代指男女,"损益"是同义对举,"七损八益"一词是对人体生理现象的描述.  相似文献   

4.
<正>三阴性乳腺癌(TNBC)是指在临床上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和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均为阴性的乳腺癌,绝经前年轻女性较容易发病,预后较差。目前,三阴性乳腺癌(TNBC)并没有明确的针对性治疗,主要以化疗为主,所以三阴性乳腺癌(TNBC)是近几年国内外研究的热点之一。1临床特点TNBC乳腺癌占全部乳腺癌的10.0%-17.0%,常见于较为  相似文献   

5.
内分泌治疗对激素依赖性复发转移乳腺癌和早期乳腺癌术后辅助治疗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然而雌孕激素受体阴性者,现代医学一般采取随访观察的方法,无更多序贯治疗;但她们仍有就诊的需求或临床表现不太多甚至有的"无证可辨";针对此情况,根据临床观察,从体质、年龄、个性、既往治疗的影响及辨证经验等作一总结.  相似文献   

6.
《山东中医杂志》2016,(11):1015-1017
乳腺癌目前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其中三阴性乳腺癌是一个较为难治的特殊类型。本文回顾了雌激素、孕激素和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对中医分型和预后判断的影响,以及中医药为主治疗对三阴性乳腺癌患者临床症状、生活质量、复发转移和生存率的影响。参考文献28篇。  相似文献   

7.
正乳腺癌是一类异质性颇高的恶性肿瘤,临床上通常将雌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Her-2蛋白均为阴性的乳腺癌称为三阴性乳腺癌。研究显示,三阴性乳腺癌晚期患者5年生存率仅为14%[1]。三阴性乳腺癌晚期患者出现皮肤转移,常发生于手术切除或放疗后约5~21个月,主要累及胸壁[2],且治疗方法有限。笔者尝试运用清热化瘀法治疗晚期三阴性乳腺癌乳房皮肤转移患者1例,疗效颇佳,  相似文献   

8.
赵伟鹏  孙琳琳  佟仲生 《天津中医药》2020,37(11):1309-1315
三阴性乳腺癌因受体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及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均阴性,缺乏内分泌及抗HER2治疗的靶点,目前仍以手术、化疗和放疗为主,相对于这些常规的治疗方案,乳腺癌免疫治疗等新型治疗方式也相对滞后。三阴性乳腺癌免疫治疗的策略包括增强树突状细胞抗原递呈能力和活化效应T细胞功能,抑制调节性T细胞和髓源性抑制细胞,以及上调相关细胞因子,逆转肿瘤抑制性微环境,促进抗肿瘤免疫反应,从而发挥杀伤肿瘤细胞的功能。在实体肿瘤中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其配体PD-L1的抗体治疗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并在三阴性乳腺癌患者中做了小样本的临床试验,三阴性乳腺癌的免疫治疗越来越引人关注,中医药在三阴性乳腺癌也做了很多尝试。文章对三阴性乳腺癌免疫治疗的现状和展望作综述。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乳腺癌原发灶和淋巴结转移灶中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表达及其与肿瘤分期、淋巴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150例乳腺癌术后患者石蜡包埋标本的ER、PR表达。结果乳腺癌患者的ER阳性率为68.7%、PR阳性率为56.7%,ER、PR的阳性表达率在肿瘤分期及是否有腋淋巴结转移方面均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结论 ER和PR对指导内分泌治疗有一定的意义,与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无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凉血疏肝方治疗雌激素受体阳性乳腺癌的疗效。方法选取雌激素受体阳性乳腺癌患者80例,均给予凉血疏肝方治疗3个月,观察治疗前后患者中医证候、临床症状、雌二醇水平、子宫内膜厚度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前乳腺癌患者以阴虚、气滞和痰湿为主要表现,舌苔以舌红少苔及舌淡紫苔厚为主,脉象以弦脉多见;治疗后阴虚、气滞证候均得到明显改善(P均0.05),舌象和脉象转变为正常的例数均明显增加(P均0.05),中医证候总分由(18.41±3.69)分下降到(12.58±2.85)分(P0.05)。治疗后焦虑抑郁、潮热汗出、夜寐不安、腹胀、疼痛、神疲乏力症状均明显改善,其中腹胀改善最为明显;雌二醇水平明显降低(P0.05),子宫内膜厚度明显变薄(P0.05)。结论凉血疏肝方治疗雌激素受体阳性乳腺癌患者可以明显改善症状,缓解不良反应,降低激素水平,防止子宫内膜厚度增加。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凋亡抑制因子Livin在三阴性及非三阴性乳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100例三阴性乳腺癌及112例非三阴性乳腺癌组织中Livin的表达情况,比较Livin在2种乳腺癌中表达差异。结果 Livin蛋白在三阴性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率为58.0%,在非三阴性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率为42.9%,两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三阴性乳腺癌中,Livin的表达与临床分期及腋下淋巴结转移均显著相关(P均0.05),与年龄、肿瘤大小、乳腺癌家族史及组织学分级无显著相关性(P均0.05)。在非三阴性乳腺癌中,Livin的表达与腋下淋巴结转移显著相关(P0.05),与年龄、肿瘤大小、乳腺癌家族史、临床分期及组织学分级无显著相关性(P均0.05)。结论与非三阴性乳腺癌相比,Livin在三阴性乳腺癌异常表达更为显著,提示Livin的表达可能作为评估三阴性乳腺癌浸润进展及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介绍和总结谭新华教授治疗乳腺癌相关性贫血的经验。基于"形不足者温之以气,精不足者补之以味"理论,谭教授认为乳腺癌相关性贫血重要病机在于形精不足,主张从"气味"两方面补"形精"之虚,提出固形补虚、养精生血治法,可资临床借鉴。  相似文献   

13.
刘小虹教授致力于中医药防治呼吸系统疾病的研究,在30余载的中医临床工作中形成了具有中医岭南特色的肺病诊疗思想,其中培土生金法是调治各种慢性肺系疾病的总则,重视内外合邪的致病特点,巧妙分期论治,主张“肺鼻咽同治”,善辨湿浊痰瘀之邪,并善用岭南道地药材及药膳调理身体,坚持内外同治、形神同调,此外,刘教授继承发扬“五脏应时”理论对发病、辨治、调摄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4.
当前我国前列腺癌癌症负担日益加重,既往基础研究及临床实践表明中医药在前列腺癌管理方面具有重要地位。全国名中医贾英杰教授结合多年临床经验总结出“黜浊培本”的恶性肿瘤防治理论,并将其验之于前列腺癌提出“补肾不如补脾,健脾即是补肾”的重要观点。现旨在以“黜浊培本”理论为依据,从前列腺的形态生理功能、前列腺癌的证治规律、健脾法的基础与临床实践三方面,阐述贾英杰教授从“脾”论治前列腺癌的学术思想,以期为中医药治疗前列腺癌带来新的思考。  相似文献   

15.
乳腺癌为世界范围内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其发病率在中国呈逐年升高的趋势,中医药在我国是乳腺癌防治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运用中医理论防治乳腺癌愈发引起人们的关注。临床实践运用辨证、辨病、辨体质相结合的“三辨”理论治疗乳腺癌,从多方位全面收集疾病的有关信息,对疾病的发生、发展、预后综合判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凌洁  刘丽芳  唐众  范洪桥 《陕西中医》2022,(10):1432-1435
粉刺性乳痈在临床上属于疑难病,比较于其他乳腺疾病缺乏标准化治疗方案及全程管理的理念。现从“治未病”理论着手,从“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瘥后防复”等三个阶段分别论述粉刺性乳痈的预防,从“塞流”“澄源”“正本”等三步阐述粉刺性乳痈的治疗,从防治结合的角度深入探讨,希冀中医中药可为粉刺性乳痈的全程化管理提供一点参考。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桃红四物汤加味治疗乳腺癌术后上肢肿胀的疗效。方珐运用桃红四物汤辨证加减治疗乳腺癌术后上肢肿胀91例,疗程1个月。结果显效31例,有效49例,无效11例,总有效率为87.9%。结论桃红四物汤加减治疗乳腺癌术后上肢肿胀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8.
前列腺癌骨转移是前列腺癌最常见的转移方式,抗雄激素药物的耐药性和放化疗的有效性和不良反应导致现代医学在前列腺癌骨转移治疗上陷入困境,而中医药治疗作为一种疗效明确、不良反应少的治疗方法已经得到越来越多的中西医学者的重视。基于中医学“肾主骨”“阳化气,阴成形”“不荣则痛、不通则痛”等经典理论,临床医家在防治前列腺癌骨转移时多从温肾法入手,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相似文献   

19.
因胰腺癌恶性程度之高,预后之差,素有"癌王"之称,胰腺癌发病隐匿,进展快,治疗效果差,有着较高的患病率和病死率,且复发率也高,单一的治疗方式很难延长患者的生存期,而多学科综合治疗模式的应用则可以各取所长.文章旨在探讨运用"六腑以通为用"的理论作为指导对胰腺癌进行辨证施治,更好地发挥中医中药的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