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年来国内外对恶性淋巴瘤的研究甚多,特别是对命名和分类意见分歧,认识不一,使临床及病理工作者在诊断中感到困惑;另一方面,对临床有诊断意义的大体形态特点报道甚少。本文收集小肠恶性淋  相似文献   

2.
近十几年来随着免疫学的研究进展,使恶性淋巴瘤的病理分类进入到一个新的研究阶段。许多学者应用免疫学和细胞生物学方法对各型淋巴细胞的发育、分化以及其相应的形态特征进行了细致的研究和观察,并认为恶性淋巴瘤的发生是停顿在某一个发育阶段的淋巴细胞的异常增生。就此对恶性淋巴瘤提出了新的病理形态分类标准。我们综合参考北京、上海等单位所提出的分类意见,对福建省各地区、市、县的恶性淋巴瘤作十年  相似文献   

3.
恶性淋巴瘤是淋巴造血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近年来随着免疫学、细胞化学及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对淋巴瘤的研究不断深入,但对其发病机制、病理诊断及分类方法,仍是急需解决的问题。一、恶性淋巴瘤的分类(一)何杰金氏病恶性淋巴瘤的分类,目前国内外意见渐趋一致.即淋巴细胞为主型;结节硬化型;混合细胞型;淋巴  相似文献   

4.
发生于中线的一组恶性淋巴瘤过去有许多不同的名称,最近的文献亦已明确是恶性淋巴瘤,而且大多数是外周T细胞淋巴瘤。本文所报道的病例,从形态学,超微结构和免疫组化几方面的研究,证明大多数为外周T细胞淋巴瘤,并讨论其临床病理特征。  相似文献   

5.
Lukes和collins氏于1974年10月,从细胞免疫功能方面,对非何杰金氏恶性淋巴瘤的分类提出了新的方案,此后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重视,顾绥岳教授对恶性淋巴瘤的命名分类发表过重要意见。目前为止,尽管众说纷云,尚未取得一致看法,但多数学者对Lukes和collins氏新的分类方法较为赞赏。通过对我院病理室十年来193  相似文献   

6.
恶性淋巴瘤的研究在国内外都已蓬勃展开。国内1982年在上海召开了第三次全国淋巴瘤协作组会议,并制定了非何杰金氏淋巴瘤免疫分类工作方案。几年来全国病理工作者按着“工作分类方案”进行了大量的回顾性研究,为进一步摸清我国淋巴瘤的  相似文献   

7.
恶性淋巴瘤病理分类、临床分期与治疗效果及预后紧密相关。本文就我所从1978~1987年收治的106例有病理学证实的恶性淋巴瘤患者对比作一分析。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大肠原发性恶性淋巴瘤的临床与病理特点。方法:对14例大肠原发性恶性淋巴瘤患者的临床资料作回顾性分析,按1985年我国成都NHL分类和WHO新分类进行组织学分类。结果:14例均经手术治疗无并发症。随访5年生存率为42.8%,其中低度恶性淋巴瘤B细胞性3例(21.4%),中度恶性淋巴瘤B细胞性、高度恶性淋巴瘤T细胞性及分类不明的淋巴瘤各l例。结论:低度恶性淋巴瘤B细胞性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9.
非何杰金氏恶性淋巴瘤的分类,是目前国际国内淋巴网状组织恶性肿瘤病理研究的重点之一,已有十多种分类方案,意见甚为分歧。Rappaport的分类应用较广。我国于1979年在洛阳也拟订了一个新的病理分类方案。本文采用洛阳方案,对本教研室71——80年外检材料中79例非何杰金氏恶性淋巴瘤进行观察分类,并与Rappaport方案进行比较,初步探讨了两个方案的优点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恶性淋巴瘤国内并不少见,但关于小儿恶性淋巴瘤文献报道不多,本文分析经病理证实的21例小儿恶性淋巴瘤,对其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加以讨论。  相似文献   

11.
陶自坚 《现代医学》2014,(9):1091-1094
目的:提高对卵巢恶性淋巴瘤的认识及病理诊断水平。方法:通过1例卵巢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的临床资料、病理资料,结合文献复习,对卵巢恶性淋巴瘤的临床、病理诊断思路与鉴别诊断进行分析。结果:该病例术中快速病理检查难以明确诊断,术后常规多次组织取材、免疫组织化学检查,最终明确卵巢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的病理诊断,得到及时治疗。结论:卵巢恶性淋巴瘤为罕见疾病,临床、病理医师都应提高认识,及时诊断,尤其要避免误诊。  相似文献   

12.
骨原发恶性淋巴瘤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骨原发恶性淋巴瘤发病率低,国外文献报道,骨原发淋巴瘤占结外恶性淋巴瘤的5%,国内的发病率更低,据中国医学科学院1958~1990年统计,占同期收治恶性淋巴瘤的0.5%[1].但随着病理诊断水平的提高和免疫组化检查的开展,诊断骨原发恶性淋巴瘤的病例有所增加,近期国内报道的骨原发恶性淋巴瘤占同期收治的恶性淋巴瘤的4.3%[2].本文报道我院有病理证实的骨原发恶性淋巴瘤6例,并分析其临床特点、诊治和预后.  相似文献   

13.
恶性淋巴瘤(Malignant Iymphoma简称ML)是我国常见的肿瘤之一,对ML的研究在国内外已广泛展开。何杰金氏淋巴瘤(HL)的分类已经取得较为一致的意见,而对非何杰金氏淋巴瘤(NHL)国内外却提出了许多分类。根据1982年上海会议提出NHL的工作分类,参照全国淋巴瘤研究座谈会(北京1983)及(成都1985)修订的各型淋巴瘤诊断标准,现对我组230例ML进行了回顾性分析,并将其中有随访的50例做了组织学类型与预后关系的研究,供作参考。  相似文献   

14.
鼻型NK/T细胞淋巴瘤是恶性淋巴瘤的一种独立的病种,伴以血管中心性病变、血管破坏和坏死为主的病理学表现。1994年国际淋巴瘤研究小组将其命名为血管中心性淋巴瘤,1997年WHO淋巴瘤分类提议改为NK/T细胞淋巴瘤,2001年出版的WHO关于淋巴造血组织肿瘤新分类正式采用这一命名。  相似文献   

15.
恶性淋巴瘤是起源于淋巴结或结外淋巴组织的免疫细胞肿瘤,女性生殖系统原发性恶性淋巴瘤属结外型淋巴瘤,几乎全部为非霍奇金淋巴瘤(Non-Hodgkin's lymphoma,NHL),临床罕见,常需借助病理组织学明确诊断,且本病的分期和治疗现尚无统一标准.通过对1例患者临床及病理特点、诊疗经过进行分析,并对相关文献进行复习,提高对原发性子宫恶性淋巴瘤的认识.  相似文献   

16.
WHO淋巴组织肿瘤新分类的学习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WHO淋巴组织肿瘤新分类的产生及特点 人类对恶性淋巴瘤的认识经历了漫长曲折的过程.二十多年来,恶性淋巴瘤的分类从主要反映细胞形态的多种病理分类到临床实用的工作公式,长期以来争论不休,褒贬不一,难以建立起被国际接受的分类计划,使众多临床肿瘤和病理医生陷入极大困惑.  相似文献   

17.
甲状腺癌为常见的内分泌腺恶性肿瘤,在我国甲状腺癌占全部尸体解剖1.79%,在国外其发病率约为2~3/10万人口。目前甲状腺癌分类及诊断标准还存在一些分歧;由于某些甲状腺癌分化良好,但其生物学特性却是恶性的,有浸润或转移的现象,这给病理诊断造成困难。本文根据441例甲状腺癌的病理临床分析,重点提出甲状腺癌的分类意见及诊断标准,供同道参考。  相似文献   

18.
原发性甲状腺恶性淋巴瘤是一种非常罕见的疾病,约占甲状腺恶性肿瘤的0.6%~2.5%,占全部淋巴瘤的0.1%,临床及病理上误诊率高,我们对本院收治的2例原发性甲状腺恶性淋巴瘤患者的临床和随访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复习文献,对其诊断及治疗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19.
自从Lukes和Collins等(1974)提出恶性淋巴瘤的功能性分类后,我们即注意到T-淋巴细胞瘤的形态特点。根据Lennert等对T-区淋巴瘤所描述的临床及病理组织形态学特征,将过去我院病理诊断为恶性淋巴瘤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复查,并把临床及组织形态符合T-区淋巴瘤的病例加以详细观察分析,目的在于寻求T-区淋巴瘤瘤细胞的特点,以提高对T-淋巴细胞瘤的认识。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脾脏原发性恶性淋巴瘤临床病理特征、免疫组化表型及预后.方法 对2例脾脏原发性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进行光镜观察及免疫组化研究,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脾脏原发性恶性淋巴瘤较少见,诊断较为困难,镜下病理形态多样,免疫组化B细胞标记(+).结论 脾脏原发性恶性淋巴瘤少见,早期不易发现.因此,准确、完整的病理诊断对预后治疗十分重要,免疫组化有助于辅助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