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作为衔接中医基础理论与临床实践的经典课程,伤寒论向来是各大中医药院校的重点课程。随着中医药国际化的推进,对外人才的需求量增加,培养能够准确应用英语将伤寒论基本内容与思维模式向国际传播的人才是未来《伤寒论》教学的重点。本文分析了开展伤寒论双语教学的必要性,结合南京中医药大学伤寒教研室自身特色,从教师队伍和学生需求出发,对伤寒论双语教学的开设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此团队坚定以“经典为根,临床为本”的课程建设理念,以构建贯穿中医人才发展全程的《伤寒论》六阶梯课程体系为核心,整合两个临床实践基地,拓展三个教学平台,创新四种教学方法,丰富五类教学资源,改革评价方式,建设教师、医师双师型优秀教师队伍,全方位促进经典课程改革,打造《伤寒论》金课。通过20多年的构建与实践,成效卓著。  相似文献   

3.
小柴胡汤治疗神经官能症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伤寒论》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理法方药具备,理论联系实践的巨著。多年的临床实践证明了它不仅是治疗外感热病的专著,而且也能够指导临床各种疾病的治疗。正如清代名医徐灵胎说:“医者之学问全在明伤寒之理”。只要能真正理解伤寒之奥义,运用《伤寒论》辨证方法指导各科临床,并  相似文献   

4.
伤寒论思维与辨析是天津中医药大学中医学专业的限选课程,该课程作为中医经典《伤寒论》必修课之后的一门重要拓展课程,于2005年首次开课,2006年起使用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创新教材《伤寒论思维与辨析》,曾为天津中医药大学中医传承班必修课程。该课程突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以培养中医思维与临床能力为目标,以伤寒论必修课程以外的中医思维与临床实践为主要教学内容,以问题式、讨论式教学方法为主。在本轮改革与创新中,此课程教学团队倡导贯彻“在学,不在教”的教学理念,采用了“线上+线下”的混合教学模式,优化了思维与临床相关的教学内容,缩减了教学学时,丰富了教学方法,借助学习通平台统计功能,依据课程报告、课程统计、问卷调查等方式,目前已取得可信任、可评价、可反思的教学成效。  相似文献   

5.
<正> 《伤寒论》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理法方药俱备、理论联系实践的医学巨著。一千七百多年的临床实践证明了它不仅是治疗外感热病的专著,而且也能够指导临床各科的治疗。正如清代名医徐灵胎说:“医者之学问全在明伤寒之理。”只要能真正理解伤寒之奥义,运用《伤寒论》辨证方法指导各科临床,并能变通使用,常能获得桴鼓之效。今就临床运用《伤寒论》的几点肤浅体会,分述如下。证与文符凭证遣方《伤寒论》是张仲景从长期临床实践中总结出来的,论中所述各种病证大都能在临  相似文献   

6.
《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学》四大经典课程教学是中医教育的核心内容,对中医学术发展和临床实践都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文章从教师难教与学生难学两个方面入手,指出目前学校经典课程教学所面临的困惑。同时提出改善目前现状需在教学中尊重原著、注重任课教师临床能力培养及加强学生专业思想教育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7.
鉴于《伤寒论》及相关中医课程的重要性,以及学习兴趣的重要性,我们对我校中医专业不同年级学生对《伤寒论》及相关中医经典课程学习兴趣及需求现状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我校中医专业学生多数喜欢自己的专业,热爱中医,普遍认为《伤寒论》非常重要,但是约20~30%的学生对中医经典热情不高。从学生的建议来看,临床见习、严格要求、教学方法改革为学生所期望。本调查为《伤寒论》及相关中医经典课程的教学工作改进提供启发。  相似文献   

8.
古称四大经典为《黄帝内经》、《难经》、《神农本草经》、《伤寒杂病论》。现代所谓的四大经典课程包括中医经典理论学的《黄帝内经》和中医临床经典学的《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学》。自我国成立中医院校以来,四大经典课程一直作为学习中医的必修课,经典教学对培养中医药的高级人才发挥了很大作用,但在教学方法和学生对经典的应用能力方面还存在不足,究其原因很重要的一方面就是经典教学从书本到书本,  相似文献   

9.
内经与伤寒杂病论均为中医的经典课程,且《内经》到《伤寒杂病论》,其学术思想、学术观点一脉相承,为加强经典课程间的横向联系,文章将举例说明交叉融合式教学法在经典课程中的运用,目的是加深学生对经典课程的兴趣,便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相似文献   

10.
陈明 《中医教育》2003,22(4):44-46
笔者涉足中医教育近20年,一直从事中医经典课程的教学。在伤寒论课程教学过程中,根据中医临床基础学科特点,在吸收老一辈教师优秀教学成果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教学体会,总结出“三点三步”的教学方法,受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兹籍本文作一简介,以期与广大中医教师进行交流、讨论。1教之“三点”《伤寒论》其原文达397条之多,其特点是既有中医经典的深奥,又与现代中医临床联系密切;既有较强的使用性,有存在着许多难点、疑点。怎样在一个较短的时间内(70学时左右)让学生尽快地掌握伤寒论的精髓,领悟伤寒论的要旨,是每一个教师最需要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正中医临床基础课程包括《金匮要略》、《伤寒论》、《温病学》,与《内经》合称为中医四大经典。而中医经典是中医理论之渊薮,是中医学子必修的课程,在培养新一代中医药人才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1中医临床基础各课程教学现状由于历史原因,现各中医药院校往往将各中医经典课程分开讲授,使经典课程成为了精专而狭窄的学问。授课教师各自为阵,相对孤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重复的方剂及辨证不知所措,重点难于  相似文献   

12.
《中医药导报》2009,15(7):45-45
中医药学经典著作——《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学》等,是几千年来指导中医临床实践的圭臬,也是继承中医药学传统和发展中医药学术的基础。中医人要学经典,读原著,从源头上继承中医,在实践中发扬中医。为促进中医药行业“读经典、做临床”学术风气的形成和高涨,本刊将进一步加大“经典与临床”栏目的组稿力度,现将该栏目主旨及征稿要求简介如下,欢迎广大读者、作者踊跃来稿,本刊将优先、优惠刊登。  相似文献   

13.
中医药学经典著作——《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学》等,是几千年来指导中医临床实践的圭臬,也是继承中医药学传统和发展中医药学术的基础。中医人要学经典,读原著,从源头上继承中医,在实践中发扬中医。为促进中医药行业“读经典、做临床”学术风气的形成和高涨,本刊将进一步加大“经典与临床”栏目的组稿力度,现将该栏目主旨及征稿要求简介如下,欢迎广大读者、作者踊跃来稿,本刊将优先、优惠刊登。  相似文献   

14.
文章分析了中医临床经典课程的理论教学和实践现状,论述了中医经典课程《伤寒论》、《金匮要略》和温病学教学中青年教师的教学临床能力培养和临床实践问题。提出要解决中医经典教学中青年教师存在的临床教学能力相对不足的问题,应建设集医疗、教学和科学研究为一体的中医经典医教团队以及相应的实践基地建设。  相似文献   

15.
耿建国 《北京中医》2006,25(7):440-441
《伤寒论》六经辨证理论对临床各科有着较高的指导价值,其所载方药在临床上有着卓越的疗效。千百年来《伤寒论》一直受到历代医家的广泛推崇,时至今日,《伤寒论》仍然是中医高等教育中的骨干课程。学习《伤寒论》,学好《伤寒论》,运用《伤寒论》的理论指导临床实践,不仅是培养中医本科生、研究生成为中医高级人才和临床综合型人才的有效途径,同时也是中医成人教育(以下简称:成教)中完善成教学生的知识结构、掌握中医理论的精髓、提高成教学生的中医理论水平和临床技能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6.
<正>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要发展中医药,注重用现代科学解读中医药学原理,走中西医结合的道路。”《伤寒论》被后世誉为“方书之祖”“医方之经”,是中医学最重要的临床经典著作。为了进一步做好《伤寒论》的传承创新,让全世界更好地认识中医经典,运用现代医学技术对中医经典进行深入研究。中医药实验动物模型的建立是验证中医药疗效的关键所在。《伤寒论》中的六经辨证是结合外感疾病发展演变过程中的各种临床表现而归纳出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  相似文献   

17.
中医药学经典著作——《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学》等,是几千年来指导中医临床实践的圭臬,也是继承中医药学传统和发展中医药学术的基础。中医人要学经典,读原著,从源头上继承中医,在实践中发扬中医。为促进中医药行业“读经典、做临床”学术风气的形成和高涨,本刊将进一步加大“经典与临床”栏目的组稿力度,现将该栏目主旨及征稿要求简介如下,欢迎广大读者、作者踊跃来稿,本刊将优先、优惠刊登。  相似文献   

18.
《中医药导报》2009,15(8):81-81
中医药学经典著作——《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学》等,是几千年来指导中医临床实践的圭臬,也是继承中医药学传统和发展中医药学术的基础。中医人要学经典,读原著,从源头上继承中医,在实践中发扬中医。为促进中医药行业“读经典、做临床”学术风气的形成和高涨,本刊将进一步加大“经典与临床”栏目的组稿力度,现将该栏目主旨及征稿要求简介如下,欢迎广大读者、作者踊跃来稿,本刊将优先、优惠刊登。  相似文献   

19.
伤寒论、金匮要略及温病学是中医四部经典课程中的三部,同属中医临床基础学科.目前高等教育思想由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逐渐向"以学生为中心"转变,人才培养也在传授知识基础上,更加注重能力的提升和素质的培养.伤寒金匮温病方证综合辨析与运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课程已评为"天津市级一流本科建设课程",今对以往相关工作进行总结,试...  相似文献   

20.
《中医药导报》2009,15(6):48-48
中医药学经典著作——《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学》等,是几千年来指导中医临床实践的圭臬,也是继承中医药学传统和发展中医药学术的基础。中医人要学经典,读原著,从源头上继承中医,在实践中发扬中医。为促进中医药行业“读经典、做临床”学术风气的形成和高涨,本刊将进一步加大“经典与临床”栏目的组稿力度,现将该栏目主旨及征稿要求简介如下,欢迎广大读者、作者踊跃来搞,本刊将优先、优惠刊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