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96 毫秒
1.
运用经方治厥逆、心悸的点滴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院中医科历年来运用中医经方治疗“厥逆证”和“心悸证”,取得了一些经验,爰将伤寒论的四逆汤、真武汤、桂枝甘草汤、炙甘草汤四种方剂的治疗原则,结合自己的临床实践,介绍如下: 一、厥逆证1.四逆汤:本方为仲景治少阴病的正方,如说:“少阴病脉沉者急温之,宜四逆汤。”仲景虽没有把具体症状一一罗列,然开始就称为少阴病,是已包括但欲寐,四逆、恶寒等等症状在内,而且四逆汤的运用,散见于各条经文中者甚多,如95条下,“下利清谷,身体疼痛,急当救里。”357条,“下利厥逆而恶寒。”358条,“大汗大下后,下利而厥冷,以及霍乱条的“吐利汗出,四肢拘急,手足厥冷”等等,均施用本方。我们细绎经文中“急当救里、先温其里、手足厥冷、脉沉迟或欲绝”等等字句,这充分说明机体循环衰竭  相似文献   

2.
慢性肾衰竭患者住院期间受寒后突发冷凝集素病,表现肾功能进展,溶血性贫血,经过中西医结合治疗,患者转危为安。冷凝集素病在寒冷环境下可引起血液中红细胞凝集,基于《素问·调经论篇》曰:“血气者喜温而恶寒,寒则泣不能流,温则消而去之。”中医认为该病的基本病机为寒凝血瘀,治疗需重视温阳活血治法,具体包括温阳散寒、温阳益气、活血化瘀、温阳利水,常用方如四逆汤、四逆加人参汤、茯苓四逆汤、当归四逆汤、真武汤等,并随病情发展,观其脉证,随证治之,如兼有脾虚者,要健脾和胃;兼有气血亏虚者,要益气养血;兼有湿热者,要清化湿热。  相似文献   

3.
真武汤出自《伤寒论》,主治太阳病汗出伤阳证及少阴病阳虚水泛证,以心肾阳虚为主要病机。笔者采用真武汤辨证治疗心衰、。肾衰等危重症,每获良效,举例如下。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由于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社会压力的增加,抑郁症的发病率不断提升,已成为全球第四大致残疾病。抑郁症是一种多病因导致的症状综合征,西医发病机制尚不明确,抗抑郁药多从单一靶点出发,普遍存在抗抑郁谱窄、起效慢、副作用大的弊端。中药方剂以多成分、毒副作用小、多效应、协同作用强和整体调节为特点,在抑郁症治疗中具有独特优势。历代医家多从"肝"论治,治疗多从疏肝解郁为主,治以逍遥散、越鞠丸等方,也可取得一定疗效。但临床上抑郁症多以情绪低落、兴趣减退、精力下降为主,即一派晦暗、阴沉、衰落等阴郁之象,从阴阳辨证来说是属于静止的、内守的、下降的,归于阴病。总的来说是精神活动的减少,精神活动靠能量维持,阳气虚衰,精神失养则精神萎靡不振,对外界事物的反应能力低下。阳气具有温煦、升发和兴奋等功能的表达,在人体生命活动中起着重要作用,阳气旺则精力充沛,精神爽;气衰则神疲乏,精神困。在《伤寒论》中,少阴属心肾二经,心之阳气旺,故精神为之振作。肾藏精,内寄元阴元阳,是五脏六腑阴阳之根本,肾阳旺盛,神精充足,人体就会生化不息。四逆汤是《伤寒论》中治疗少阴病的主方,而少阴心肾阳气不足是抑郁症主要病机,故四逆汤治疗阳虚郁证有很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5.
真武汤出自仲景《伤寒论》,由“茯苓、芍药、白术、生姜、附子”五味药物组成。功能温阳利水。是治疗肾阳衰微,水气内停的方剂。仲景在太阳病篇用于治太阳病误汗,转入少阴,乃为救误而设,少阴病篇则用于治疗肾阳衰微,水气不化。阳衰而不用四逆,缘于  相似文献   

6.
为探讨经方四逆汤及其类方在原著中的应用思路,拓展经方现代应用范围,引用"典型-非典型-变化"模式进行分析。四逆汤典型应用为少阴病寒化证,见四肢厥逆之阳衰阴盛征象,现代医学角度为低血容量性休克。非典型应用为未见厥逆,但见"下利清谷"防四逆于未然,或见"脉沉者"急温之,均可用四逆汤。白通汤、通脉四逆汤、茯苓四逆汤、真武汤等则为四逆汤之变化应用。  相似文献   

7.
腰椎间盘突出症以腰腿疼痛麻木及腰部活动受限为主要表现,同时也是脊柱相关疾病涉及到内科、外科、妇科等病症的发病原因。西医对该病认识有三种学说,阐释细微,但疗效不好。中医从整体阴阳平衡着眼及辨证论治法则入手,比西医治疗更有优势。用《伤寒论》六经辨证,该病证多属少阴、太阴合病,病机多见营卫不利、寒凝血瘀、湿饮瘀互结痹阻。常见甘姜苓术汤、麻黄细辛附子汤、真武汤、桂枝芍药知母汤、当归四逆汤及黄芪桂枝五物汤等方证。  相似文献   

8.
结合中医学“邪伏少阴”与“心主生血”理论,根据血液病的中医病理特点、发病及,临床症候变化特征、传变规律等,提出中医血液病“火伏少阴”的总病机及其动态演化的“三阴传变”辨证规律.并针对此提出血液病“三阴辨证”的整体观治疗策略,为中医血液病临床理、法、方、药一体化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
本文研究抑郁症的病因病机,主要从中药单方、复方、针灸治疗、情志疗法等论述中医治疗抑郁症的研究进展,总结传统医学治疗抑郁症的优势及局限性。  相似文献   

10.
四逆汤源于东汉张仲景的《伤寒论》,是治疗少阴虚寒证的代表方剂。本方为少阴证脾肾阳虚,阴寒内盛之“脉微细,旦欲寐”所设,主要用于少阴病之亡阳厥逆,症见阳虚欲绝、冷汗、四肢厥逆、下利清谷、脉微欲绝等症,具有回阳救逆之功效,在临床中广泛用于休克、重症腹泻、放射性白细胞减少症、咳喘等辨证属于虚寒的急慢性疾病,均取得良好的疗效。现就笔者应用四逆汤的临床体会,结合众多医家临床使用该方的急救经验,将临床急危重证涉及四逆汤证者列举如下,以飨同道。  相似文献   

11.
四逆汤抗自由基损伤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索四逆汤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应用前景。方法:88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以四逆汤为基本方进行治疗.观察四逆汤的心绞痛、心电图疗效以及对超氧化物歧化酶、丙二醛的影响。结果:四逆汤能明显减少心绞痛的发作、改善心电图缺血状态,增加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活性,降低丙二醛的水平。结论:冠心病心绞痛的中医病机与四逆汤证的病机有较高的一致性,温阳通脉是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12.
真武汤证为水饮内停兼有表邪未解的外邪里饮证,其病性为阴证,为少阴、太阴合病。真武汤方中生姜一方面解少阴表证,一方面温化水饮;炮附子既可以助白术、茯苓化饮,也可助生姜解表,故真武汤不用桂枝而用生姜。真武汤证与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证的病机均为外邪里饮,可以认为真武汤是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去炙甘草、大枣、加炮附子而成。芍药主治邪气腹痛,利小便,真武汤方证的一个主症即是腹痛,白芍敛阴和营,缓急止痛,利小便,使水饮祛而不伤津,故真武汤不用桂枝反用芍药。  相似文献   

13.
《伤寒论》中的法与方 ,不仅适宜于外感热病 ,而且可以广泛地应用于内伤杂病 ,尤其是应用《伤寒论》少阴病篇中的方剂治疗心血管方面疾病 ,获得了满意疗效。如原文 30 1条“少阴病 ,始得之 ,反发热 ,脉沉者 ,麻黄附子细辛汤主之”,本方原为少阴感寒证而设 ,附子的作用在于温阳 ,内经谓“阳气者 ,若天与日 ,失其所 ,则折寿而不彰”,这里以天与日喻人身之阳气。认为阳气是生命之本 ,在摄生延年 ,防病祛病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观张仲景的少阴诸方 ,如通脉四逆汤、附子汤及麻黄附子细辛汤 ,虽皆用附子温阳祛寒 ,实寓振奋全身各脏器功能 ,增强机…  相似文献   

14.
薛新友 《陕西中医》1998,19(6):281-282
<正> 真武汤出自仲景《伤寒论》,由“茯苓、白术、白芍、生姜、附子””5味药物组成。功能温阳利水。是治疗肾阳衰微,水气内停的方剂。仲景在太阳病篇用于治太阳病误汗,转入少阴,乃为救误而设。  相似文献   

15.
六经辨证乃仲景《伤寒论》之精华,本验案从疡病病机及少阴经病欲解时出发,着眼于少阴热化及少阴气郁之病症,以黄连阿胶汤合用四逆汤治疗皲裂性湿疹,紧扣方证相应之精要而获桴鼓之效。  相似文献   

16.
四逆汤是《伤寒论》少阴病篇的主方,其主要功用为回阳救逆治疗寒厥证,这是目前中医界的主流观点。笔者通过学习火神派医家郑钦安思想,认为对该方的运用要注意阴寒内踞、隔阳于外而产生的虚阳浮火病机,不必非到纯阴无阳才可使用,一切阳虚阴盛为病者均可使用;对于该病机的辨识笔者重视脉象的诊察,提出"沉取不过尺""撞关散"等辨识要点;在用药上,笔者通过实践以制附片30 g、干姜40 g、炙甘草50 g验之临床,多有良效。通过列举临床应用四逆汤治疗内寒隔拒所致虚阳证验案两则,希望以此引起更多对四逆汤脉证体系的讨论。  相似文献   

17.
医圣仲景《伤寒论》载四逆汤一方,自古到今,众医家皆将四逆汤归入少阴救逆方,其功效皆与“回阳救逆,温阳固脱”有种种联系,皆属中规中矩之说法。余从事脾胃病的中医临床多年,对近年来兴起之火神派有较深入的研究,其中如卢崇汉、刘力红、吴佩衡、傅文录、张存悌、李可等医师,其治疗多种病症大多从四逆汤化裁,亦大剂量应用附子,其所治之病如乙肝、不孕症、复发性口疮,胃痛、巨幼细胞贫血症、带下症等,皆达到立竿见影之效,可知仅将四逆汤列入温阳救逆之方,何其谬也!对于四逆汤,笔者认为其真正的立足点在中焦脾胃,并非在肾阴肾阳,故将近年来对四逆汤的研究并结合火神派对四逆汤的认识,从四逆汤的组成、格局进行剖析,愿为四逆汤正名。  相似文献   

18.
四逆散是古今临床常用的效方,具有选药精契、治效快捷的特点。此方原出《伤寒论·辨少阴病脉证并治》,所主治的“四逆”(四肢厥冷),非少阴病虚寒内盛、阳气式微所致之“四逆”,故不能用温阳救逆之四逆汤(附子,干姜、  相似文献   

19.
刘明怀认为,慢性心力衰竭的主要病机是阴阳失和,阴盛阳病;主病少阴,心肾阳微;合病厥阴,气机逆滞;并病太阴,津液不转。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应立足"阴阳",以"和"为贵;贯通"三阴",主张以温真阳制阴寒为本,以达风木畅气机、复中阳运津液为旨。以自拟方三阴复脉汤治疗,三阴复脉汤为真武汤、吴茱萸汤、理中汤合方加减而成。  相似文献   

20.
三承气汤是《伤寒论》阳明病下法之主方。阳明病篇有三个宜大承气汤急下证,读者易解。少阴病篇亦有三条宜大承气汤证。少阴病以心肾阳虚为主,以急救回阳为主要治法,以四逆汤为主方,何以宜大承气汤,较难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