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12 毫秒
1.
目的:观察玻璃体腔内注射康柏西普联合玻璃体切除术治疗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PDR)的临床效果。方法将临床确诊为 PDR的患者79例79眼纳入本研究。依据术前是否行玻璃体腔内注射康柏西普将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40例40眼、对照组39例39眼。试验组术前3d玻璃体腔内注射康柏西普0.05mL(0.5mg),然后行玻璃体切割术,对照组直接行玻璃体切割术,术后随访12个月。比较两组术后视力、平均手术时间、术后眼压、术后并发症。结果试验组较对照组术后视力明显提高,分别为0.25±0.18和0.15±0.12,有统计学意义(P<0.05)。平均手术时间试验组为25.26±10.31min,而对照组为41.12±13.54min(P<0.05)。试验组术后3d眼压0眼升高,而对照组眼压Tn+1为5眼,占12.8%(P>0.05),术后随访期内,试验组发生牵拉性视网膜脱离行再次手术后视网膜复位为1眼,而对照组再出血8眼,其中4眼出现牵拉性视网膜脱离需要再手术。结论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患者,术前玻璃体腔注射0.5 mg康柏西普可以显著提高视力,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而对术后腿压的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2.
谢晖  赖平红 《江西医药》2010,45(9):858-860
目的探讨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玻璃体切割术中应用曲安耐德预防术后眼内再出血的可行性。方法增殖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30人(34眼),随机分为治疗组20眼,术中玻璃体腔注射曲安耐德25mg;对照组14眼,玻璃体切割术后未行曲安耐德玻璃体腔注射。主要观察指标为术后早期玻璃体出血发生率,再次手术率及眼压、视力及白内障发生率。平均随访时间6个月。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术后早期再出血率分别为1/20(5%)和4/14(28.57%),(P〈0.01)。再次手术率分别为0/20(0%)和3/14(21.43%)(P〈0.001)。术后6月视力治疗组较好(P〈0.01)。术后1d眼压治疗组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本临床研究表明,玻璃体腔注射曲安耐德有效降低增殖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玻璃体切割术后眼内再出血复发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外科治疗前注射药物对PDR的疗效影响.方法:选择102例PDR患者为研究对象,共102只眼.均采用玻璃体切割手术.观察组术前5~13d行玻璃体腔注0.05mL雷珠单抗(10mg/m)治疗,对照组行单纯的玻璃体切割手术.结果:观察组中FPDR型和APDR伴黄斑型的手术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APDR不伴黄斑型的手术时间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3、6个月,观察组APDR伴黄斑型患眼的BCVA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手术前对PDR患眼进行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有助于缩短玻璃体切割手术的手术时间,提高APDR伴黄斑型患眼的最佳视力.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比观察增生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行玻璃体切割术术前玻璃体腔注射曲安奈德(TA)与抗VEGF药物(康柏西普)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某院2015年10月~2017年6月收治确诊的增生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Ⅳ期及Ⅴ期)并接受玻璃体切除手术的病人82例共90眼。依据药物种类及注射情况将患眼分为玻璃体腔注射曲安奈德组(Ⅰ组)、玻璃体腔注射抗VEGF药物组(康柏西普Ⅱ组)、空白对照组(Ⅲ组),分别为30、32、28眼。结果:术中Ⅰ组、Ⅱ组患眼术中出血较Ⅲ组明显减轻,Ⅱ组患眼较Ⅰ组术中出血减轻,Ⅲ组术中出血明显;术中Ⅲ组电凝应用相对频繁;术中Ⅲ组医源孔发生机率高;术后3月内Ⅰ组患眼1眼玻璃体腔再次出血,Ⅱ组未有再出血情况,Ⅲ组患眼3眼再次出血。手术时间:Ⅰ组(65.83±8.31)分,II组(54.22±7.94)分,III组(69.64±7.80)分,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术前玻璃体腔注射抗VEGF药物及TA可减少术中、术后出血机率,降低电凝的使用率,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后并发症,抗VEGF药物效果略优于TA。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玻璃体腔注射抗VEGF因子(Avastin)后增殖膜的组织病理学变化。方法:选择PDR患者24例(26眼),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直接行玻璃体切割术,研究组玻璃体腔注射Avastin10d后行玻璃体切割术,术中取增殖膜行组织病理学检查,观察糖尿病视网膜增殖膜、新生血管、血管内皮细胞及原始组织细胞的变化。结果:光镜下糖尿病视网膜增殖膜由胶原等细胞外基质以及不同形态的细胞构成,新生血管散在分布。研究组的新生血管数目、血管内皮细胞和原始组织细胞数目较对照组均有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玻璃体腔注射抗VEGF因子可以抑制新生血管形成,使视网膜新生血管消退,减少术中和术后出血,提高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玻璃体腔内注射雷珠单抗辅助玻璃体切除术(PPV)治疗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的效果.方法:选取50例(50眼)PDR患者,按抽签法分为两组,各25例(25眼).研究组给予玻璃体腔内注射雷珠单抗辅助玻璃体切除术治疗,对照组行玻璃体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手术时间、新生血管出血次数)、术中不良情况发生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新生血管出血次数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中不良情况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玻璃体腔内注射雷珠单抗辅助PPV治疗PDR可有效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新生血管出血次数,并有助于提高手术安全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采用I期玻璃体切割手术治疗眼后段异物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6月-2012年1月,经I期玻璃体切割治疗眼后段异物72例,对手术前后视力、术后并发症及手术时机进行分析。结果 I期玻璃体切割异物摘出率为100.00%。术前62.50%患者视力〈0.1,术后视力≥0.1者56例(77.78%),≥0.5者19例(26.39%),术前术后视力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并发视网膜脱离3例,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2例,玻璃体腔积血者1例;6例(8.33%)再次行玻璃体切割手术,术后视网膜均复位。结论 I期玻璃体切割手术治疗眼后段异物具有异物取出率高、术后视力恢复好、并发症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玻璃体切割术对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的视力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4年1月在我院行玻璃体切割术治疗的PDR患者5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PDR分期:Ⅳ期30眼,V期14眼,Ⅵ期6眼。所有入选患者均同意参加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结果术后视力较术前提高36眼(72.0%),视力不变10眼(20.0%),4眼(8.0%)视力下降。50例患者术后眼压、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均较术前显著降低,差异具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术中出血20眼,经提高灌注瓶高度和(或)眼内电凝后止血。术后再出血3眼、保守治疗后出血吸收。PDR V期术中剥膜形成医源性裂孔3只眼,1眼术后3个月出现视网膜再脱离,而再次行玻璃体切割术。结论玻璃体切割术是治疗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改善患者视功能的有效方法之一,且并发症少,住院时间短,值得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替奈替普酶(tenecteplase,TNK-TPA)玻璃体腔注射对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PDR)患者增殖膜的溶解、分离作用和对视网膜组织的毒副作用。方法将PDR患者54例55只眼随机分成研究组29例30只眼,对照组25例25只眼。研究组于常规玻璃体切除术前3d,玻璃体腔内纤维增殖膜与视网膜的交界面区注射TNK-TPA50μg/0.1ml;对照组为空白对照。注药前后和玻璃体切除手术后均检查视力、裂隙灯显微镜、双目间接检眼镜、B型超声和标准视网膜电流图(ERG),随访6个月。结果研究组5只眼在注药后发生了完全性玻璃体后分离,增殖膜-视网膜粘连点松解率、术后6个月视力增长幅度、一次手术视网膜复位率均较对照组高(P〈0.05);医源性视网膜裂孔发生率较对照组低(P〈0.05);注药前后b波波幅未见明显变化。结论 50μg/0.1ml TNK-TPA可有效的溶解、分离PDR中的纤维增殖粘连,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医源性视网膜裂孔发生率,有利于保护视功能,ERG显示未见视网膜毒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玻璃体腔注射抗新生血管生成药物联合23G玻璃体切除手术治疗严重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情况。方法采用回顾性非随机临床病例研究,共收集2014年5月—2016年5月严重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45例(45只眼)纳入研究,分析手术前后患者术眼的舒适度、局部水肿等主观自觉症状及最佳矫正视力、眼压、视网膜复位情况等客观指标,以及手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术后1周有30例(66.7%)患者的视力比术前提高,视力平均提高0.77±1.11。术后1个月有24例(88.9%)患者的视力比术前提高,视力平均提高1.29±0.97。术后发生再次玻璃体积血2例,发生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及高眼压各1例。结论玻璃体注射抗新生血管生成药物联合23G玻璃体切除手术安全、有效,能够改善多数严重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的视力预后。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晶体脱位继发性青光眼玻璃体切割手术治疗的疗效.方法 对晶体脱位继发性青光眼的患者采用标准玻璃体三切口闭合下行晶体及玻璃体切割手术.结果 62例63只眼晶体脱位继发性青光眼经晶体玻璃体切割后,眼压控制理想.39例占(62.9﹪)39只眼占(61.9﹪)视力不同程度提高,21例占(33.9﹪)22只眼占(34.9﹪)视力不变,2例占(0.3﹪)2只眼占(0.3﹪)视力下降.结论 晶体脱位继发性青光眼采用标准玻璃体三切口闭合下行晶体及玻璃体切割手术,解除机械性阻塞,减少玻璃体腔容积,从而降低了眼压,减轻了眼压升高造成对视神经的损害,且切口小,避免了大切口突然眼压下降造成的脉络膜上腔出血,并发症少,对合并视网膜脱离可同时辅助重水、视网膜激光光凝、硅油填充等手术方式,使视网膜复位.术中能评估眼底的功能,确定植入人工晶体的价值,也能缝线固定人工晶体,做到咬除晶体、切割玻璃体和植入人工晶体一次完成.  相似文献   

12.
玻璃体切除玻璃体腔注药治疗感染性眼内炎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玻璃体切除联合玻璃体腔注药治疗严重眼内炎的护理。方法对43例(43眼)感染性眼内炎进行玻璃体切除联合玻璃体腔注药、眼内异物摘出,或联合晶状体切除、视网膜脱离复位及硅油或惰性气体填充术,配合全身及局部应用抗生素(或抗真菌药)、皮质类固醇药物治疗。随访4个月~4年。结果41眼(95.35%)眼内炎控制,保存了眼球;35眼(81.40%)视力不同程度的提高;视力无变化者3眼(6.98%);视力降低3眼(6.98%);1眼(2.33%)作眼内容摘除;1例术后自动出院,未随访。结论玻璃体切除联合玻璃体腔注药手术和术后特殊检查、护理、治疗,使许多以往无希望的眼内炎患者得到救治。可见,玻璃体切除联合玻璃体腔注药物术及术后的护理,在治疗眼内炎中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表现出明显疗效。  相似文献   

13.
付劲松  谢程阳  李岚  闻琛 《江西医药》2014,(11):1291-1293
目的:观察玻璃体腔注射Lucentis联合青光眼引流阀植入手术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疗效。方法对我院10例10只眼药物不能控制的新生血管性青光眼先行玻璃体腔注射Lucentis,观察7-10d,待虹膜表面新生血管消退或萎缩后行青光眼引流阀植入术,观察玻璃体腔内注射Lucentis及引流阀植入后虹膜及前房角新生血管,术后眼压及视力的变化。结果玻璃体腔注射未出现与操作有关并发症,注射Lucentis药物后约5-7d后虹膜表面新生血管可见萎缩或消失,行引流阀植入术后患者均感眼部疼痛好转,术后3个月复查,矫正视力提高6例,不提高者4例,植入引流阀3个月后眼压平均(13.6±4.2)mmHg,9例眼压控制在21mmHg以内,2例用2种抗青光眼药物眼压恢复正常。结论玻璃体腔注射Lucentis联合青光眼引流阀手术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可减少虹膜新生血管,减少术中及术后出血,减少手术炎症反应,提高手术成功率,有利于保护残留的视功能。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分析术前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辅助23G玻璃体切割术治疗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4年1月至2016年9月本院眼科收治的行23G玻璃体切割术治疗的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12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3例,对照组采用23G玻璃体切割手术治疗,观察组在术前7d玻璃体内注射雷珠单抗,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率、医源性视网膜裂孔发生率以及术中填充物使用率,对所有患者随访2个月,比较两组术后2个月视力、玻璃体腔再增生以及出血的发生率.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率、医源性视网膜裂孔发生率均显著减少(P<0.05),观察组术中填充硅油(SO)明显少于对照组,填充平衡盐溶液(BSS)明显多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中填充气体(C3F8)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2个月,观察组玻璃体腔再增生以及出血的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 0.05),两组术后2个月视力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行23G玻璃体切割术前玻璃体内注射雷珠单抗可以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后出血,患者的视力得到显著的提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康柏西普眼内注射对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行玻璃体切割手术的影响。方法 选取100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按术前眼内是否注射药物分为两组,注射组(49例)玻璃体切割术前7 d眼内注射康柏西普,对照组(51例)单纯行玻璃体切割术。通过观察并记录患者手术情况、预后情况、术前术后视力情况,评价康柏西普眼内注射对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行玻璃体切割手术的影响。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注射组所需手术时间更短(P<0.05),注射组出血眼数6例,对照组出血眼数20例,注射组出血眼数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此外,注射组术中电凝眼数、硅油使用眼数、医源性裂孔眼数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术后随访1个月,注射组少量出血例数和大量活动性出血例数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术前两组视力相比,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两组视力均明显提高且注射组视力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康柏西普眼内注射有利于玻璃体切割手术的进行,可降低手术难度,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术后出血症状,提高患者矫正视力。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玻璃体手术联合曲安奈德在眼后段外伤的疗效观察.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6月至2012年6月在我院眼科住院行玻璃体视网膜手术的眼后段外伤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手术联合曲安奈德玻璃体腔注射)和对照组(玻璃体视网膜手术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两组患者眼后段损伤玻璃体积血、视网膜出血、异物、网脱比例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组术后视力提高25眼(78.13%),对照组术后视力提高20眼(58.82%),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前房反应2+、网脱有显著差异(P<0.05),高眼压、白内障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玻璃体手术联合曲安奈德治疗眼后段外伤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前段玻璃体切割术治疗晶体过敏性葡萄膜炎继发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晶体针拨术后晶体过敏性葡萄膜炎继发青光眼15例患者行晶体捞出联合前段玻璃体切割术,术后随访3个月~2年,观察患者视力、眼压、炎症及合并症情况。结果:全部患者术后视力如前或比术前提高(P<0.05);术后眼压均控制在(12.5~21.5)mm Hg的正常范围内,低于术前眼压;术后2眼未能捞出沉于玻璃体腔的晶体(与视网膜黏连牵拉)但术后眼压控制在20mm Hg以下。随访15眼术后均无眼痛,眼压控制良好。结论:前段玻璃体切割术是一种有效、安全、经济且减少患者痛苦的治疗晶体过敏性葡萄膜炎继发青光眼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应用23G微创玻璃体切割剥除内界膜联合气体充填治疗创伤性黄斑裂孔的疗效。方法选择2010年6月至2013年10月的创伤性黄斑全层裂孔患者11例(11眼),采用23G玻璃体切割设备进行手术,术中行内界膜剥除联合全氟丙烷(C3F8)气体眼内充填,术后切口可免除缝合,并保持面向下的俯卧位1-2周,术后随访6-12个月,观察视力结果及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检查黄斑裂孔封闭情况。结果所有患者行23G玻璃体切割及内界膜剥除术过程顺利,术中及术后均未见严重并发症出现。术后随访视力提高2行以上者8眼(72.7%),经OCT证实黄斑裂孔完全闭合者10眼(90.9%),术后未能完全闭合但保持良好贴附者1眼。结论对创伤性黄斑裂孔患者应用23G微创玻璃体切割设备进行手术,术中剥除内界膜联合玻璃体腔内充填长效气体,能有效封闭黄斑裂孔并提高患者视力,并能减少手术损伤、缩短手术时间、改善患者术后舒适度。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结膜无缝合玻璃体切割系统联合微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在白内障合并增殖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40例(80眼)白内障合并增殖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为双眼病变,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20例,40眼)与对照组(20例,40眼)。对照组采用常规玻璃体切割术与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术,观察组采用结膜无缝合玻璃体切割系统联合微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术。比较两组手术前,术后7 d,术后1、3个月视力水平、眼压水平及内皮细胞数目以及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术后7 d,术后1、3个月视力水平高于手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前、术后7 d、术后1个月,两组患者的视力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观察组患者的视力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 d及术后1、3个月,两组患者的眼压水平低于手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前,术后7 d,术后1、3个月,两组患者的眼压水平比较,差...  相似文献   

20.
刘克军  张晓峰 《安徽医药》2014,(9):1664-1667
目的:探讨中老年患者非外伤性玻璃体积血的主要病因,并对中年患者和老年患者病因进行对比分析。方法对2009年1月-2013年6月在该院首诊为非外伤性玻璃体积血并行玻璃体切割手术治疗的共182例(184只眼)的中老年患者玻璃体积血原因进行回顾性分析。按发病年龄对患者进行分组,45~60岁为中年组( A组),≥60岁为老年组( B组), A组97例97只眼,B组85例87只眼,对比分析两个年龄段的病因构成。结果在所有患者中,玻璃体积血发生的最主要原因为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为79例80只眼,占43.48%;第二位为视网膜静脉阻塞(RVO)患者共78例79只眼,占42.93%,视网膜裂孔或孔源性视网膜脱离( RH/RD)导致的玻璃体积血14例14只眼,占7.61%,是第三大原因。三者之和共171例173只眼,占所有非外伤性玻璃体积血患者的94.02%。 A组与B组之间的病因构成存在统计学差异(χ2=17.589, P=0.001)。 A组97只眼中,RVO 34只眼、PDR 55只眼、视网膜裂孔或脱离(RH/RD)6只眼、共占A组玻璃体积血患眼的97.94%;其中PDR患者比例最多占A组玻璃体积血患眼的56.70%。 B组87只眼中,RVO 45只眼、PDR 25只眼、RH/RD 8只眼、渗出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EAMD)8只眼,共占B组玻璃体积血患眼的98.85%;其中RVO患者比例最多占B组玻璃体积血患眼的51.72%。结论玻璃体切割手术治疗的中老年人非外伤性玻璃体积血的常见原因为:RVO、PDR、RH/RD、EAMD;不同年龄段构成比不同,45~60岁人群中PDR多见;60岁以上人群中RVO多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