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包括到2015年扭转全球结核病(TB)蔓延。结核病患病率、死亡率、病人发现率及直接面视下短程化疗策略(DOTS)治愈率等指标常用于评价实现这些目标所取得的进展。就病人发现率和治愈率而论,世界卫生组织(WHO)已明确表述为以下目标:病人发现率70%、治愈率85%。如果这两个目标如期实现,对于控制全球TB蔓延和流行将起非常重要的作用。WHO将治愈率定义为经过化疗治愈的新涂阳TB病人的比率,按日常治疗登记的病人进行计算;病人发现率是经过TB项目发现的涂阳TB病人发生的比率,按新涂阳TB病人登记率除以估计发病率计算。采…  相似文献   

2.
结核病病例发现的可测性新指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包括到2015年扭转全球结核病(TB)蔓延。结核病患病率、死亡率、病人发现率及直接面视下短程化疗策略(DOTS)治愈率等指标常用于评价实现这些目标所取得的进展。就病人发现率和治愈率而论,世界卫生组织(WHO)已明确表述为以下目标:病人发现率70%、治愈率85%。如果这两个目标如期实现,对于控制全球TB蔓延和流行将起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1992年以来,齐齐哈尔市开始实施世界银行贷款结核病控制项目,这个贷款项目的目标是采用更有效和合理的方法,减少结核病的传染及延续,为实现这一目标,最重要的手段是对所有传染性病例实现高发现率、高治愈率,具体措施是:用更好的诊断服务,提高病例的发现和登记工作,对各类病人进行统一的短程化疗方案的管理治疗。1 工作情况从1979年、1984年、1990年3次全省结核病流行  相似文献   

4.
耐多药结核(multidrug resistant tuberculosis, MDR TB)是指结核分枝杆菌对至少2种一线抗结核药物耐药,其中至少包括同时对异烟肼和利福平耐药。MDR TB具有治疗费用高、治愈率低、死亡率高的特点,其发生率的增高以及广泛传播对结核病治疗及控制带来严峻挑战和威胁,令结核重新成为顽症。耐多药肺结核(MDR PTB)是MDR TB的主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T细胞酶联免疫斑点法(TSPOT—TB)在治疗肺癌合并肺结核中的临床意义。方法:筛选2013~2015年肺结核、肺癌、肺癌合并肺结核病例中的PPD、结核抗体、CEA、TSPOT—TB结果进行比较。结果:结核组TSPOT—TB阳性率为85.02%,肺癌组TSPOT—TB为0.74%,肺癌合并结核组TSPOT—TB86.11%。结核组、肺癌合并结核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显著高于肺癌组。结论:TSPOT-TB试验法在肺结核诊断中具有高敏感性、高特异性等特点,在肺癌合并肺结核中的诊断具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福建省WHO西太区结核病控制项目成效。[方法]根据项目报表分析涂阳肺结核病人登记及治疗效果。[结果]福建省WHO西太区结核病控制项目实施2年来,发现涂阳肺结核898例,其中新发涂阳病例696例,项目实施后传染源发现率较项目前的1998年提高3.9倍,新发涂阳肺结核新登记率为21.66/10万;初始涂阳病例平均治愈率达96.5%,复治治愈率平均达88.1%。[结论]福建省实施WHO西太区结核病控制项目效果显著,达到高发现率和高治愈率的目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广元市结核病患者的发现、治疗及转归情况,为结核病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对1993年~2001年防疫站报表登记治疗管理的痰涂片阳性肺结核患者的发现及治疗情况进行分析。结果:9年间肺结核患者登记率逐年上升,新发涂阳肺结核病例中以15~54岁所占比例最高,为83.16%。初治及复治涂阳病例治愈率分为95.35%、92.90%。结论:该市已实现了项目工作“高发现率、高治愈率”的目标要求。  相似文献   

8.
乳腺癌是发生在乳腺组织的恶性肿瘤,与内分泌关系密切,主要发生在女性,其发病率占女性恶性肿瘤的前列。世界上大多数国家,乳腺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还在缓慢而持续地上升着。好发年龄为40~60岁。我国35岁以上发病者占96%。乳腺癌生长在体表,比较容易发现。近年来,其诊断和治疗方法进展较快,治愈率明显提高,早期病人的5年生存率达85%以上,即使为晚期病例也可获得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9.
磁性粒子免疫捕获PCR检测结核杆菌方法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结核菌病(简称TB)是一种经呼吸道传播的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的急慢性传染病。近年来有回升趋势,尤其是大量流动人口增加了传播的机会。鉴于TB发病率较高以及与艾滋病(AIDS)的合并感染,因而提高和改善TB诊断技术、将对TB的流行和控制有重要的意义。在严格控制实验的条件下,PCR方法可以成为一种对TB的早期的诊断方法,而免疫捕获PCR比常规PCR更敏感更特异。我们于1997年成功地建立了TB磁性粒子免疫捕获PCR方法,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材料与方法1.1标本来源广西壮族自治区结核病院,玉林地区红十字会医院、广西医科大学附属医…  相似文献   

10.
结核病诊断技术及其临床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TB作出及时准确的早期诊断对控制TB疫情至关重要。近年来随着生物技术和分子生物学的快速发展,在改善原有诊断技术的基础上也引入了多种新的TB诊断技术。新型培养技术大大缩短了细菌学检查和结核菌药敏试验的时间;分子扩增技术的应用(比如PCR)使得当日诊断成为现实;血清学方法的改善以及噬菌体测定等新技术的引入给TB临床诊断带来了希望。本文对TB的临床诊断、实验室诊断及最新技术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1.
痰涂片检查是肺结核病人诊断与鉴别诊断、制定化疗方案、考核疗效、评价防治效果的主要方法和手段”^[1]。国家结核病防治十年规划及现代结核病控制策略均以早期大量发现和治疗传染源,即痰涂片抗酸杆菌阳性的肺结核病人为目标,最终实现控制感染,减少发病,降低疫情^[2]。如何实现新病人的高发现率和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索适合不同类型高校的结核病例早期发现和治疗管理模式,制定切实可行的预防控制方案,以提高大学学生肺结核病人的发现率和治愈率,并最终降低高校结核病疫情。[方法]采用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现况调查与干预研究相结合的方法,获得高校结核病流行现状,在松江大学城7所大学实施病例早期发现和治疗管理措施。[结果]7所院校通过因症就诊、健康体检等方式发现病人23例,结核病患者规则治疗率100%,规则查痰率100%,新涂阳患者治愈率100%,系统管理率100%,大学生结核病防治核心知识知晓率显著提高。[结论]松江区建立的高校结核病病例发现与治疗管理模式取得很好的效果,对于早期发现结核病人、减少校内传播发挥了重要作用,值得在全市乃至全国推广。  相似文献   

13.
廖唐洪  徐凌忠 《中国公共卫生》2009,25(11):1406-1407
中国是全球22个结核病高负担国家之一,每年新发病例占全球总数16%[1],结核病仍然是严重危害我国人群健康的传染病.控制结核病的关键是"高治愈率、高发现率",有效发现和管理结核病病例是目前结核病控制项目成功的关键[2].  相似文献   

14.
80年代后期,曾经被抗生素几乎抑制的结核病(TB)又卷土重来。目前,每年有200万以上病人死于TB,在传染性疾病中仅次于艾滋病。令人担忧的是,耐药性菌株的出现。美国于90年代早期开始重视TB流行,当时发现大约有9%的病例对两种或多种抗结核药耐药,该次流行历时数年,花费了1亿多美元才得以控制。但全球性的耐药性TB  相似文献   

15.
中期妊娠合并急性胰腺炎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中期妊娠合并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AP)对胚胎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了近3年来收治的中期妊娠合并AP6例,对其诊断、治疗及结局进行分析。结果本组6例均能做到及时诊断治疗,治愈率高;6例均复发,有病例住院达4次;6例中,3例胚胎发育异常。结论中期妊娠合并AP早期诊断病例治疗效果好,但易复发,对胚胎有一定影响,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6.
督导治疗策略(DOTS)控制结核病最为经济、有效。在DOTS控制项目良好运转情况下,结核病(TB)治愈率可超过80%。本文报道运用现代分子学方法,对墨西哥南部进行的TB分子流行病学研究。 方法:对1995年3月~2000年10月,在墨西哥韦拉克鲁斯州奥里萨巴布市的慢性咳嗽者(>2周)进行筛查,对痰涂片抗酸杆菌(AFB)阳性者进行流行病学、临床和分枝杆菌调查分析,并按BOTS要求进行治疗,每年对治疗效果和患者的生活状况进行随访。 TB病例取痰进行分枝杆菌培养、鉴定和药敏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T-SPOT.TB试验在结核性脑膜炎的诊断与鉴别诊断的意义。方法:就我院2012年1月至2013年6月收治的脑膜炎患者99例,实验组给予患者T-SPOT.TB检验,对照组给予传统PPD试验,分析T-SPOT.TB检验方法在诊断结核性脑膜炎中的意义。结果:实验组通过T-SPOT.TB法对病例血清学检测阳性率的比较,p值0.01,具有统计学意义。通过皮试法(TST法)进行结核菌素(PPD)实验对患者测试结果阳性率的比较得出的结果P值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T-SPOT.TB试验较传统PPD试验比较,其阳性结果判定可以作为早期辅助诊断结核性脑膜炎的依据。  相似文献   

18.
HIV人群中结核菌隐性感染的诊断与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个世纪以来,结核病(Tuberculosis,TB)持续成为全球,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一个重要公共卫生问题。20世纪中期抗结核药物的发现使人们认为结核病已经得到了控制。随着全球结核病监测的放松、社会状况与经济状况的停滞与恶化,最终导致了20世纪80年代结核病的复燃。与此同时.HIV的流行及其与结核病的密切关系也向全球卫生系统和结核病控制部门提出了更为严峻的挑战。因此,在HIV/TB双重感染高流行的地区,结核病的预防性治疗已被纳入国家结核病控制规划的议事日程,而HIV人群中结核感染的诊断是结核病控制的关键。Williams的数学模型显示,如果没有国家结核病控制修订规划(RevisedNationalTB Control—Program,RNTCP)的实施,在1990-2015年间,HIV将使印度的TB患病率上升1%.发病率上升12%,死亡率上升33%;而在RNTCP的控制之下,有望将TB患病率下降68%,发病率下降41%,死亡率下降39%。。  相似文献   

19.
吴开怀  姚冉  林巍 《健康研究》2016,(3):342-343
文章利用结核感染T细胞酶结合免疫斑点试验(T-SPOT.TB)方法检测结核病患者和非结核性疾病患者的外周血,观察T-SPOT.TB在肺结核、肺外结核及非结核性疾病诊断中的意义.结果发现,结核患者的T-SPOT.TB诊断阳性率显著高于非结核患者,肺结核与肺外结核患者的T-SPOT.TB检测敏感度、特异度差异均不显著;T-SPOT.TB可快速准确诊断肺结核及肺外结核.  相似文献   

20.
斑点渗滤免疫金标法诊断结核病的评价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评价斑点渗滤免疫金标法(澳大利亚TB—DOT)对结核病的临床诊断价值,探讨结核病血清学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法,对382例结核病人血清TB—DOT结果进行分析,并与痰涂片、Bactec960快速培养细菌学检查对比分析。结果 382例结核病人血清抗体阳性278例,总的敏感性为72.8%,特异性为94.4%。结论 斑点渗滤免疫金标法对结核病的诊断敏感性高,特异性好,值得临床特别是基层防痨机构进一步推广,是重要的辅助诊断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