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御药院方》是我国元代著名中医药方书,全书共十一卷十五门,载方1072首。该书是宋、金、元三代宫廷用药的宝贵资料,对当今中医临床方药的研究仍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文章以《御药院方》中收载的方药,从剂型特点、药物处理、剂型制备、用药方法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以期明确《御药院方》剂型特点和用药规律,从而为现代中医药方药的剂型和应用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御药院方》药物净选的特点刘世刚(安徽省医药学校合肥230031)《御药院方》是元代许国帧编纂,书中搜集金元及其前的宫廷用方,以丸散膏丹之成药为主。《御药院方》极为讲究药物品优精细,对药物净选较为重视,现就该书有关药物净选的内容及特点作一初步探讨。1《御药院方》药物净选内容1.1去皮入药的药物(去粗皮、去皮脐、去皮尖)有苍术、桑白皮、白附子、杏仁、肉桂、白茯苓、天南星、黄岑、赤芍、蔓荆子、郁李仁、麻子仁、杜仲?...  相似文献   

3.
《御药院方》是元朝建国前的宫廷用药制剂配本。该书在太宗窝阔台十四年(1242)时进行过整理修订,印制成册,世祖忽必烈至元四年(1267)命许国桢等人进一步修订补充,集成专著,名为《御药院方》。全书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数据挖掘,研究《御药院方·治痰饮门》的处方用药规律。方法:整理《御药院方·治痰饮门》的方药,运用中医传承辅助系统V2.5进行药物频次、药性、药味、归经统计,通过关联规则、聚类分析方法研究处方配伍规律。结果:筛选出方剂98首,涉及中药119味,高频药物包括半夏、生姜、人参、陈皮、茯苓等;药性以温、寒、平为主;药味偏于辛、苦、甘;药物归经以肺、脾、胃经为主。通过关联规则分析获得15个高频药物组合与10条药物关联规则;通过聚类分析得到核心药物组合6组,提取6首新方。结论:《御药院方·治痰饮门》遵循仲景“温药和之”的宗旨,注重辛温药的应用,兼顾理气健脾、和中缓急等治则,与历代医家的治痰观点基本契合。  相似文献   

5.
周益新 《山西中医》2007,23(1):55-57
今存本《御药院方》由元代许国祯等人修订编辑而成,其采用的底本为金代《御药院方》,成书于元世祖至元四年(1267年),《中医大辞典》、《三百种医籍录》均误为元顺帝至元四年(1338年)。该书明清后已在国内失传,而后经朝鲜流入日本,再从日本回归中国,现存本为日本千贺芳久于宽政戊午(1798年)仿刻朝鲜癸巳刊本。是书为研究金元宫廷医方重要的资料,从中可了解当时医方的发展概貌,更能体现金元医学的成就与贡献。  相似文献   

6.
御药院是宋、金、元三朝宫廷中的药局机构,此机构所制定的成方配本,称为《御药院方》。现存的《御药院方》为元代配本,系许国祯等人编纂而成。关于其成书年代,《中医大辞典·医史文献分册》和《三百种医籍录》均认为是在公元1338年。经笔者核实有关史料,发现有误,今考证如  相似文献   

7.
《御药院方》中所收载治疗阳痿的内服方药,以分型论治为主;外用方药不仅有供按需使用者,亦有辨证使用煮散剂局部外洗者。老年性阳痿的预防以及阳痿的病后调护亦为书中所收载。其防治内容全面,特色鲜明,可供临床参考。  相似文献   

8.
扶阳气是《伤寒论》重要学术思想之一,《伤寒论》还建立了角药的雏形。本文通过分析《伤寒论》温阳法中角药配伍特点,发现《伤寒论》蕴含着丰富的温阳法角药配伍应用规律,其中独立成方角药有4组,作为方剂核心配伍者有5组,其配伍精妙,用药灵活,对启迪后学及提高临床疗效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十药神书》是我国元代医家葛可久所著的治疗肺结核病的第一部专著,全书共立有10首方剂,分别有止血、止咳、祛痰及补益等功效,多个医家均全文引用该书用以指导临床用药,对后世医家治疗肺结核有很大的影响。现以现代药理学为基础,结合现代医学的观点对《十药神书》治疗肺结核用药特点进行探析。  相似文献   

10.
中药药对剂量配伍的数据分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药对”作为临床上常用的、相对固定的两味药物的配伍形式,是方剂配伍中最小的单位,其组成虽简单,却具备中药配伍的基本特点。药对发挥治疗作用,一方面固然是中药基本性能决定,而另一方面其剂量配伍亦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忽视药对的剂量关系,会直接影响治疗效果。目前对中药药对的研究涉及很多方面,本文选用历经临床验证的849首有效验方进行药对的剂量配伍研究,对其方药信息进行量化表达和处理,进而对类方中药对的剂量配伍规律进行数据分析,找出规律。1数据收集及处理从《方剂大辞典》[1]及《方剂学》教材[2]中收集有效验方849首。以ACCES…  相似文献   

11.
《温病条辨》方剂多频清热类药物应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温病条辨》全书内含温热和湿热两大纲目,方剂主治温热和湿热两类温病。经统计温热类温病主治方共84首,涉及药味127味,其中清热药的应用最为丰富,共34味参与方剂的配伍。我们拟通过对该书多频清热药物的筛选,探讨并分析吴氏清热药的应用规律,冀对临床广泛使用清热药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用方剂计量学方法提取、解析《伤寒论》方剂之药组配伍关系。方法 选取《伤寒论》方剂88首,统计用药频数,并进行相关分析、聚类分析,提取其中的药组;引入方剂计量学新立药组分析法,解析药组的配伍特性与运用情况。结果 (1)《伤寒论》88首方剂,全部用药60味,431药次。(2)对全部用药进行相关和聚类分析,得11个或3药或4药为组合运用单元药组,可视为初选药组。(3)结合实际方剂加以甄别初选药组,从中确定大枣-生姜-桂枝-甘草、人参-半夏-黄芩-柴胡、石膏-知母-粳米、附子-白术-茯苓、天冬-葳蕤-升麻、桃仁-水蛭-虻虫等10组药为《伤寒论》方剂之常用药组。(4)解析10个药组,计算其运用频度、亲和度、离组比,以揭示其配对亲和程度及其独立性或依存性关系;分析其成组和离组运用功效,以表明其运用时机。结论 《伤寒论》方剂药组为后世医家用药之典范,迄今仍被广泛使用;方剂计量学之药组分析法可以为方剂药组的研究和运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虫鳞介类药 (下简称虫类药 )用于治疗皮外科疾病历史悠久 ,历代医学家积累了极为丰富的经验。1 源流我国第一部药物专著《神农本草经》载药 365种 ,有虫类药 43种 ,约 1 1 .8%。其中列入上品的 1 2种 ,列入中品的 1 5种 ,列入下品的 1 6种 ,并有许多治疗皮外科疾病的详明记述。如 :上品药“文蛤 ,主恶疮 ,蚀五痔”。中品药“白僵蚕味咸……又黑干 ,令人面色好 ,男子阴疡病”。下品药“斑蟊主……鼠瘘、恶创、疽蚀、死肌、破石癃。”明代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一书中记载了虫类药2 4 5种 (约占载药总数的 1 2 % ) ,其中 1 42种 (约占虫类药的…  相似文献   

14.
经方"药对"配伍规律研究的现状及分析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曹华 《国医论坛》2003,18(4):1-3
经方〔1〕〔7〕 ,一般指东汉·张仲景的著作《伤寒论》和《金匮要略》所载之方。药对〔8〕〔13〕,也称对药 ,是指临床常用的相对固定的两味药配伍形式 ,是方剂最小的组方单位。它构成简单 ,却具备了方剂的基本主治功能 ,是中医遣方用药的特点之一。后世方剂尽管浩如烟海 〔11〕,但细究起来 ,常能从中看出经方“药对”的影子 ,如桂枝配芍药、芍药配甘草、桂枝配附子、麻黄配石膏、干姜配黄连等。研究经方“药对”的配伍规律 ,对提高临床疗效 ,揭示方剂配伍理论的科学内涵以及挖掘和提高中医药理论 ,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同时也能为复方配伍…  相似文献   

15.
正咳嗽是临床常见的症状或疾病,对于呼吸系统疾病,一声咳嗽,常使自己、家人、同事惊慌不已。紫菀、款冬花,二者均有化痰润肺之功,《本草经集注》《备急千金要方》卷十八、《太平圣惠方》卷八十三、《御药院方》卷五等古籍记载的众多方剂中,均为款冬花、紫菀相须使用。这两味药是中医临床常用的止咳"对药",可用于上呼吸道感染、肺炎、支气管炎等病症引起的咳嗽,而且这两味药的药性温润平和,无论新久咳嗽,都可选用,尤其适用于虚寒久嗽。  相似文献   

16.
陈颖琪  吕章明 《光明中医》2023,(9):1660-1662
从本草分类学角度研究《伤寒杂病论》经方中种子类药的应用规律。通过对《伤寒杂病论》种子类药进行文献梳理与理论探究,发现其在经方中以通、降作用为主,且常作为佐使之类,具体药味之间又有不同的主治应用特点。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考察《伤寒杂病论》中的种子类药在《千金方》苇茎汤、《温病条辨》三仁汤等后世方剂中的发展。此研究可为临床运用种子类药创制新方以防治疾病提供参考,并可作为《伤寒杂病论》类药研究的初步尝试。  相似文献   

17.
对《伤寒论》方剂组成的一种特定形式——药对的配伍规律及特点进行了探讨。指出《伤寒论》的药对是方剂组成的核心和基础 ,具备了方剂的基本主治功能 ,体现了方剂的整体疗效。  相似文献   

18.
《伤寒论》药对配伍规律与特点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对《伤寒论》方剂组成的一种特定形成--药对的配伍规律及特点进行了探讨。指出《伤寒论》的药对是方剂组成的核心和基础,具备了方剂的基本方治功能,体现了方剂的整体疗效。  相似文献   

19.
基于1307首方剂的平性药病证配伍用药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通过分析1 307首方剂的药性组方规律,探讨平性药临床用药规律。方法:从国家级规划教材《方剂学》及《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以下简称《药典》)中筛选1 307首方剂,并以《药典》记的载药性为判定依据,将获得的数据录入"中药方剂药性数据分析系统",分析了寒热平药性与组方角色的关系、寒热平药性组方角色与主治病证的关系等;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对平性药配伍与不同病证之间的相关性进行两两相关分析及二分类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平性药作使药者为寒、热药的3.9倍,平性药作君、臣药的方剂,以治疗气虚证者最多,其次是瘀血证和痰湿证;平性药在寒证、热证、不寒不热证、寒热错杂证的总体应用频率分别为22%,18%,25%,18%,在虚证、实证、虚实夹杂证中的总体应用频率分别为27%,17%,25%;在气虚证、血虚证、寒证、不寒不热证、虚证中,平性药的应用频次分别是寒性药+热性药的1.5,1.4,1.4,1.6,1.2倍。结论:平性药在组方配伍时最常作使药;平性药多用于虚证和虚实夹杂证,是气虚证、血虚证、寒证、不寒不热证、虚证等病证的常用药,比寒热药物更宜于临床配伍应用。  相似文献   

20.
张仲景药对配伍应用浅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总结了张仲景《伤寒论》和《金匮要略》方剂中 12种药对配伍应用。例如温中祛寒药与补脾益气药配伍 ,以提高温中祛寒效果 ;温肾回阳药和温脾暖中药配伍 ,以提高回阳救逆功用 ;温热胜寒药和辛散祛寒药配伍 ,以速除在里之阴寒等。认为张仲景方剂中药对的配伍应用 ,既灵活多变 ,又恪守理法。总结认识和掌握张仲景方剂药对的配伍应用规律 ,对临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