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糖尿病学组在三甲医院非内分泌专科同质化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取前瞻性非同期对照设计,将2016年9月从全院81个护理单元抽取的79例糖尿病患者作为实施前组,实施常规护理。在护理部组织下成立医院糖尿病学组,从各科室招募81名联络护士,建立“糖尿病学组质控组-临床科室质控组-科室联络员”三级院内血糖管理模式,对全院实行同质化管理。实施2年后(2018年9月)再次抽取80例糖尿病患者为实施后组,比较实施前后联络护士和患者糖尿病知识水平及患者出院前空腹血糖水平。结果糖尿病学组建立后,联络护士的糖尿病知识及技能操作成绩显著优于实施前(均P<0.01);实施后组患者糖尿病知识知晓率显著高于实施前组,出院前空腹血糖显著低于实施前组(均P<0.01)。结论糖尿病学组的建立在三甲医院非内分泌专科糖尿病同质化管理方面有积极作用,可提升非内分泌科室护士的糖尿病知识及技能水平,提高患者糖尿病知识水平,有效降低空腹血糖水平。  相似文献   

2.
目的 :评价对肾移植术后肝功能损害患者用他克莫司 (FK5 0 6 )替代环孢素A(CsA)治疗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2 3例肾移植术后肝功能损害患者由CsA加霉酚酸酯 (MMF)加泼尼松 (Pred)方案改为FK5 0 6加MMF加Pred方案。FK5 0 6按 0 .1mg/kg·d-1剂量口服 ,随后根据血药浓度调整用量。结果 :2 3例患者除 1例因肺部感染死亡外 ,其余均在替代用药后 6 0d内肝功能恢复正常。有 6例患者出现血糖升高 ,1例血脂升高。 6例血糖升高者有 4例既往有糖尿病史 ,1例并发丙型肝炎。结论 :FK5 0 6替代CsA治疗肾移植术后肝损害患者效果好 ,无排斥反应发生、安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公民逝世后捐献(DD)供肾糖尿病肾病(DKD)肾移植的免疫抑制方案。方法:分析我中心2012年3月~2016年12月的19例DD供肾DKD肾移植术后患者,采用环孢素为主的减激素三联方案;将来源于同一供体的19例非糖尿病受者作为非DKD组,记录DKD患者的血糖及相关指标,比较两组人/肾生存率、急性排斥(AR)、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DGF)、感染及其他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38例受者随访时间(21.4±17.5)个月,早期移植肾脏恢复情况好,DKD组患者术后第1年人/肾生存率为93.8%/88.8%,第3年为93.8%/88.8%;非DKD组患者术后第1年和第3年人/肾生存率均为100%/100%。DKD组与非DKD组AR发生率分别为10.5%(2/19)与5.3%(1/19);DKD组发生DGF 2例,非DKD组1例;DKD组发生感染6例,非DKD组4例;二者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DKD组发生移植肾破裂1例,重症肺炎1例。术后2~39个月穿刺病理显示DKD组患者移植肾脏均未出现糖尿病相关改变。结论:DKD患者接受减激素为中心的免疫抑制方案疗效及安全性均可,值得进一步在DKD患者中应用。  相似文献   

4.
糖尿病肾病患者行肾移植术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糖尿病肾病患者行肾移植术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了151例糖尿病肾病患者肾移植术的临床资料.结果:62.9%的患者有髂动脉硬化或钙化.术后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发生率为16.7%,显著高于非糖尿病患者(16.7% vs 8.5%,P<0.01).围手术期死亡3例(2例猝死,1例急性心肌梗死).人/肾1年存活率为95.2%/92.7%,3年存活率为84.8%/78.8%.受者死亡的主要原因是心血管并发症.结论:糖尿病肾病终末期肾衰竭患者肾移植术后的近期人/肾存活率良好,主要困难在于冠状动脉和髂动脉硬化,术前应做好冠心病的筛查和外周动脉硬化病变的评估.冠心病患者应在肾移植术前行心肌血管重建术.  相似文献   

5.
肾移植后环孢素A致肾性糖尿一例潘富林周文胜谢华文道林环孢素A(CsA)肾毒性临床并不少见,但仅表现为肾性葡萄糖尿,而无肾小球滤过率(GFR)和肾小管其它功能改变临床罕见。现将我院发现的一例报道如下。患者女,37岁,因慢性肾炎,晚期尿毒症于1995年1...  相似文献   

6.
糖尿病是一种以糖、脂肪和蛋白质代谢紊乱为特征的内分泌代谢性疾病。其中1型糖尿病患者的B细胞是由免疫反应和病毒感染所破坏;而2型糖尿患者,则是表现在胰岛素抵抗和胰岛素受体缺陷上。所有这些都是表现血糖升高,尿糖阳性。其本质是由于胰岛素相对不足和绝对不足引起的糖代谢紊乱。  相似文献   

7.
肾移植受者发生的恶性肿瘤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提高对肾移植后发生恶性肿瘤的诊治水平。方法 总结18例肾移植受者术后发生恶性肿瘤的临床资料,并进行随访。结果 18例患者在发现肿瘤时,13例移植肾功能良好,5例血肌酐升高;有9例患者为晚期肿瘤,已发生肿瘤浸润或远处转移,其中8例在3个月内死亡;9例患者接受手术、化疗或放疗,除1例非何杰金氏淋巴肉瘤和1例基底细胞癌分别于治疗后7个月、13个月死于肿瘤转移外,其余7例至今仍带肾存活。结论 (1)肾移植受者免疫功能低下,易发生恶性肿瘤;(2)早诊断、早治疗是有效的治疗方法,预后良好;(5)肾移植术后肿瘤患者应减少免疫抑制剂用量,实体瘤应尽早手术。  相似文献   

8.
糖尿病髂动脉硬化患者肾移植术51例报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糖尿病髂动脉硬化患者的肾移植手术特点。方法51例糖尿病合并髂动脉硬化的肾移植受者共行肾移植术54例次。其中肾动脉与髂外动脉直接端侧吻合13例次;切除硬化内膜,肾动脉与髂总/髂外动脉端侧吻合19例次;切除硬化内膜,肾动脉与髂内动脉钛环钉法端端吻合22例次。结果发生移植肾血流灌注不足致移植肾原发性无功能3例次,发生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9例次(17.6%),其余42例次移植肾功能恢复良好。围手术期死亡2例(均为心跳骤停)。随访11—70个月,1年人/肾存活率为89.8%/87.8%,3年存活率为84.4%/81.3%。结论糖尿病髂动脉硬化患者移植肾动脉吻合困难,为保证移植肾有充足的血流灌注,应根据患者的不同情况选择吻合血管,并行硬化动脉内膜切除术。合并冠心病的患者肾移植术前应先行心肌再血管化手术。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围于术期血糖控制方法及处理措施。方法:回顾分析30例糖尿病患者围手术期诊断及治疗结果。结果:糖尿病以Ⅱ型多见,病情隐匿易漏诊,术前漏诊2例,术后2例发生低血糖昏迷,死亡2例。结论:静脉应用普通胰岛素是围手术期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的安全方法。将血糖、尿糖控制在适当范围内,对于围手术期糖尿病患者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10.
糖尿病对胆道手术的影响及处理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该文通过对338例梗阻性黄疽及38例合并糖尿病病例的分析,并对20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尿糖同步测定,提出:①胆道病患者术前、术后应常规测定血糖、尿糖。②糖尿病对胆道手术影响的大小主要取决于术后两周内的血糖高低,而术前的血糖水平及有无糖尿病病史仅作为参考。③合并糖尿病的胆管结石患者易发生严重的急性化脓性梗阻性胆管炎,并应注意并存酮症酸中毒或高渗性昏迷。④对糖尿病的治疗应重点控制术后两周内的血糖,强调胰岛素用量的“个体化”。⑤对“个体”而言,尿糖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血糖水平,但无共同规律,可在掌握个人规律后以尿糖监测血糖。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外科急腹症伴发糖尿病的围手术期处理。方法:本组76例,年龄43~88岁。入院时血糖9.45~19.36mmol/L,尿糖均大于(++)。并存的糖尿病均为Ⅱ型糖尿病。术前尽可能全面检查,了解心、脑、肾功能,有效降糖。全麻对血糖的影响较大。本组均采用采腰麻、硬膜外麻或腰硬联合麻醉。对于大中手术病人,血糖≥16.70mmol/L,尿糖(+++)以上时,术中监测血糖、尿糖、酮体、心电图等,手术力求从简尽量缩短手术时间。结果:入院后12h以内手术40例,其中有4例病人术后死亡。其余36例在充分术前准备,有效降糖后手术,无1例发生死亡。结论:术前应尽可能全面检查,了解心、脑、肾功能有效降糖,选择对血糖影响较小的麻醉方法,术中必须监测血糖、尿糖,维持水电解质平衡。术后继续控制血糖,使用足量有效抗生素防治感染。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用他克莫司(FK506)替换环孢素A(CsA)预防和治疗肾移植术后慢性移植肾肾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36例肾移植术后移植肾功能异常,病理检查确诊为慢性移植肾肾病(CAN)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术后均采用以CsA为主的免疫抑制方案,临床确诊为CAN后,用FKS06替换CsA。FK506的起始剂量为原CsA剂量的1/50~1/100,维持剂量则根据患者的体重、发病情况、肾移植时间及FK506的血药谷值浓度确定,其他免疫抑制剂用量不变。观察换药后的移植肾功能变化,同时监测血糖、血脂和FK506的血药浓度。结果 用FK506替换治疗6个月后,患者的移植肾功能较替换前明显好转(P<0.05),胆固醇、甘油三酯较替换前降低(P<0.05),但血糖升高,出现新发糖尿病2例。结论 用FK506替换CsA可改善移植肾功能,提高移植肾的长期存活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丙型肝炎病毒(HCV)阳性肾移植受者肾移植术后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9例HCV阳性肾移植患者2.5~11.8年的临床随访资料,观察HCV阳性受者肾移植术后肾功能、肝功能和移植术后并发症。结果:9例患者随访至今,7例人/肾存活,其中4例已超过10年;移植肾失功恢复血液透析2例,其中1例术后15个月发生急性排斥反应,合并移植后新发糖尿病,另1例术后46个月发生急性排斥反应,此2例排斥反应经治疗未逆转。2例出现血清肌酐上升,将环孢素切换成他克莫司后,移植肾功能恢复正常。1例患者服用索菲布韦后,血清肌酐上升,减少索菲布韦剂量后,血清肌酐逐渐恢复正常。3例患者术后2周内出现肝功能异常,4例术后长期随访过程中多次出现肝功能异常,以还原性谷胱甘肽等保肝药物治疗后,肝功能均恢复正常。结论:HCV阳性终末期肾病患者接受肾移植安全可行,术前肝脏病变的评估,移植后密切随访,早期诊断和治疗移植后相关并发症是提高HCV阳性肾移植受者人/肾长期存活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自体膀胱瓣管-移植肾肾盂吻合术处理输尿管坏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自体膀胱瓣管移植肾肾盂吻合术处理肾移植术后输尿管长段坏死的效果。方法13例患者肾移植术后发生输尿管长段坏死,将其膀胱皮瓣围绕输尿管内支架管(双J管)缝合成管状,以代替坏死的输尿管,上部修剪成斜形后,与移植肾肾盂吻合。留置双J管做支架管,切口留置胶管引流。结果13例患者均成功进行移植肾肾盂膀胱瓣管吻合术,其中1例术后7d发生严重肾周感染而切除移植肾,其余12例肾功能恢复良好,术后随访1年,2例出现返流,人、肾1年存活率分别为100%(13/13)、92.3%(12/13)。结论自体膀胱瓣管移植肾肾盂吻合术是治疗肾移植术后输尿管长段坏死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5.
自体肾移植术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自体肾移植术在尿路及非尿路疾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自体肾移植术治疗9例患者,其中肾血管性高血压3例,腹主动脉瘤3例,肾肿瘤2例,输尿管肿瘤1例。结果:术后均未出现并发症,随访6~72个月,平均35个月。其中8例患者肾功能正常,1例肾肿瘤患者于术后13个月因肿瘤复发并颅内转移死亡。结论:自体肾移植术对某些特殊的尿路和非尿路疾病是有效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6.
移植肾输尿管梗阻3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院自2001年1月至2005年6月共行肾移植术615例,术后有1例发生移植。肾输尿管梗阻,同时收治外院肾移植术后移植肾输尿管梗阻2例,经手术治疗后均取得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胃旁路手术治疗2型糖尿病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目前.世界范围内糖尿病的总人数为1.71亿,其中85%~90%为2型糖尿病。有90%的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有超重或肥胖。糖尿病当前仍以内科治疗为主,但其不能使血糖完全恢复正常.而且不能避免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1980年.北卡罗来纳大学的肥胖外科医生Pories先后为3例伴有严重的2型糖尿病患者施行胃旁路手术(gastric bypass,GBP)后,发现患者术后血糖水平明显下降,不再需要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了。1995年.他在Ann Surg上报道了对146例伴有2型糖尿病患者行GBP术后14年的长期跟踪观察结果.其中121例(83%)2型糖尿病治愈。这引发了众多学者对于减肥手术治疗2型糖尿病的广泛研究。  相似文献   

18.
23例儿童肾移植临床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儿童肾移植的临床特点,提高肾移植效果。方法:对23例3~17岁的儿童肾移植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术后随访5d至72个月,平均26.1个月,死亡1例,人、肾1年存活率分别为93.3%和86.6%。术后7例发生急性排斥反应,6例治疗后逆转,1例因并发移植肾静脉栓塞,切除移植肾;2例发生慢性排斥反应,1例移植肾功能丧失,恢复血液透析,另一例仍在随访治疗中;其它并发症有肺部感染4例,心力衰竭2例,肾静脉阻塞2例,肝功能损害2例,急性肾小管坏死1例。结论:儿童肾移植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其血管较细、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较高以及药物代谢快等都是应妥善处理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肾移植术后并发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及急性排斥反应一例郭俊亮,陈再彬,武小桐患者,男,48岁。患者于1992年5月行异体肾移植手术,术前无糖尿病史。术后服用环孢素A(CsA),起始量为9mg/(kg·d)。术后1月出院。肾移植术后2月,出现多饮、多食、多尿...  相似文献   

20.
亲属活体肾移植101例分析   总被引:63,自引:0,他引:63  
目的 总结16年亲属活体肾移植的经验。方法 101例亲属活体肾移植,除3例为夫妻间供肾外,其余为血缘亲属供肾。供、受者为同卵孪生2例,HLA全配24例,HLA单倍体相同69例,HLA有5个抗原错配者4例,HLA完全错配者2例。73例取供者右肾,28例取左肾;100例经开放手术取肾,1例经腹腔镜取肾。术后采用环孢素A(或他克莫司)、硫唑嘌呤(或霉酚酸酯)及泼尼松预防排斥反应。结果 所有供者术后1周内出院,随访6个月,血肌酐正常。术后96例受者存活,存活时间最长者达15年,其中4例移植肾功能丧失,其原因分别为超急性排斥反应(1例,术中切除肾脏)、慢性移植肾肾病与肾病复发(3例);5例死亡,除1例术后发生移植肾功能恢复延迟,透析期间因肺出血死亡外,另4例死亡与移植肾无关。术后5例发生急性排斥反应,4例Banff分级为Ⅰ级,经甲泼尼龙冲击治疗,4例逆转,1例无效,恢复透析治疗。术后2例发生尿瘘,5例发生移植肾输尿管慢性梗阻,经手术治疗痊愈。结论 术前对供、受者进行全面综合评估是亲属活体肾移植成功的保证;亲属活体肾移植的组织配型好,供肾缺血时间短,排斥反应发生少,免疫抑制剂用量小,移植肾长期存活率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