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患者女性,62岁,因“胸闷、气急20年,腹痛、双下肢水肿”入院,20年前诊断为“肥厚型心肌病”。6个月前曾发生晕厥住当地医院住院治疗;3个月前因“意识丧失”住院治疗期间发生室性心动过速(简称室速)行埋藏式心脏转复除颤器植入治疗。此次以“胆囊炎”收入院。急查心电图示宽QRS波心动过速,频率142次/分,QRS波分“两部分”,时限达260 ms。行食管心电图检查,可见房室分离,明确为特宽性QRS波室速,可达龙未能转复,予以电复律转复。  相似文献   

2.
室性心动过速是一种严重且常导致死亡的心脏电紊乱,体表心电图对之很难作出诊断。室性心动过速的典型心电图标准是房室分离及快速室率伴畸形 QRS 波;虽然统计学上有力支持这是室性心动过速,然而也见于阵发性房室连接处性心动过速伴束支传导  相似文献   

3.
交替性双重性室性并行心律一例宋金钟交替性双重性室性并行心律至今甚少报道,现将作者所见的1例报道如下。患者,女,54岁。因急性胃肠炎合并电解质紊乱、冠心病入院,入院后1小时突然发生心脏骤停,心电静止,在复苏过程中心电图为心电静止→室性逸搏心律→加速室性...  相似文献   

4.
以室性心动过速为首发临床表现的心脏肿瘤五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总结以室性心动过速为首发表现的心脏肿瘤的临床和心电图特点,以利及时诊断。方法 对1992年12月~1999年7月收治的5例以室性心动过速为首发表现,后经影像学检查发现并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心脏肿瘤患者的临床和心电图特点进行分析。结果 本组5例均以室性心动过速为首发临床表现。心室率160~2000次/min,其中,伴一过性头晕3例,黑Meng2例,临床无其他症状和体征。既往均无心脏病史,而且肿瘤的所在实际部位与心电图所显示的室性期前收缩,乃至室性心动过速起源部位基本一致,其中1例经心内电生理证实,结论 对临床上以室性心动过速为主要表现的患者,应考虑到有心脏肿瘤的可能。应行影像学检查确诊。常规心电图所显示的室性心动过速的起源部位对心脏肿瘤有一定的定位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短阵室性心动过速的临床意义和发生机制。方法采用24小时动态心电图检出58例短阵性室性心动过速的老年患者并结合临床进行分析。结果58例老年患者心电图改变是在多源室性期前收缩的基础上出现成对或短阵室性心动过速,发生于舒张晚期的室性期前收缩易引起短阵性室性心动过速,并提示室性心动过速与心肌缺血有关。结论短阵性室性心动过速是否发生心室颤动或猝死等严重心脏事件大多数取决于患者心脏病变的程度和心功能状态,作为预测严重心脏事件的发生时,应结合临床与具体病人病变程度始可作出明确判断。  相似文献   

6.
<正> 患者女性,18岁,因车祸致头部外伤,于1986年2月24日急诊入院。既往无心脏病史,呈浅昏迷状态,两侧瞳孔等大等圆直径约3mm,对光反射迟钝。呼吸20次/分,血压16/10.6kPa(120/80mmHg),听诊心律不齐。心电图示室性心动过速(简称室速)。经利多卡因、氯化钾、硫酸镁及对症治疗无效,心电图仍示室速、紊乱性室性心律终至心室停搏而死亡。脑血管意外引起心电改变已见诸文献。脑外伤或外伤后颅内压增高都可能发生不同类型的心律失  相似文献   

7.
动态心电图对室性心动过速相关因素的分析胡泽华,魏正干,熊熠动态心电图(DCG)对室性心动过速(VT)的诊断有着十分重要的价值,为全面分析VT,了解VT与基础心率、症状活动、年龄、室性早博、提前指数、易损指数和心脏疾病的相互关系,我们对从200例患者中...  相似文献   

8.
室性并行心律常发生于器质性心脏病患者,也可见于心脏正常的健康人,为探讨室性并行心律对小儿心脏病的诊断价值,我们对3027例患儿常规心电图中检出的31例室性并行心律进行了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 室性并行心律31例,男19例,女12例,年龄6天~12岁。检查:X线心脏片,心电图、实验室检查、部分作超声心电图等。其中病毒性心肌炎23例,急性肾炎  相似文献   

9.
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的心脏“记忆”现象二例施冰陈芳左进江洪黄从新李庚山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简称室速)多见于年轻人,多无器质性心脏病史,静息心电图正常。但在室速发作后恢复窦性心律时,部分患者可见酷似心肌缺血性T波改变。此现象可在数小时、数天、甚至数周后...  相似文献   

10.
特非那定致尖端扭转性室性心动过速一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临床资料 患者男性 ,2 2岁。因突然意识丧失于 1999年 6月 3日入院。患者半小时前与人谈话时突发心悸、胸闷、意识模糊 ,5 m in后来急诊科 ,心电图示尖端扭转性室性心动过速 (图 1) ,约 1m in后出现心室颤动 ,意识丧失 ,立即给图 1  导联连续记录 ,尖端扭转性室性心动过速发作时心电图A图 QT间期 0 .38s;B图 QT间期 0 .6 s图 2 常规体检时心电图 (A)和口服特非那定 3d后心电图 (B)予胸外心脏按压 ,静脉注射肾上腺素 2 mg,用 2 5 0 J直流电非同步电击后转复为窦性心律 ,意识恢复 ,转入病房。患者入院前 3d因急性荨麻疹口服特非那定 6…  相似文献   

11.
尖端扭转型室速(Torsade de Points,TDP)是山法国学者 Dessertenue 氏于1966年提出的一种特殊类型的室性心动过速,后来心脏监护仪及动态心电图的广泛虚用,其心电图特点与典型室速不完全相同,Sclar-otsky 氏等(1979)称之为多形性室性心动过速(Polymorphous Ventriculor Tachyc-ardia),由于此型室速病情凶险,治疗上  相似文献   

12.
部分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以下简称特发性室速)在心动过速终止后可出现明显的T波改变,易误诊为心肌缺血。现将我们有连续心电图观察的2例病人报道如下: 例1 患者,女,14岁。因阵发心悸、上腹痛6个月,持续发作1天入院。6月前因上述症状入院,心室率206次/分,误诊为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予以电转后复律,心电图示Ⅱ、Ⅲ、avF、V_4~V_5T波倒置,但未作连续观察,心脏B  相似文献   

13.
患者,男性,62岁,主因突发心慌不适2 h入院,伴胸闷、气短。入院后尝试行食管调搏终止心动过速,心电图及食管内心电图提示心动过速为室性心动过速(简称室速),且室房逆传现象,室房逆传有全或无特征,说明室房逆传由旁道所致。经电复律终止室速后的心电图证实存在左侧旁道,经三维标测射频消融,证实本例为室速并旁道逆传。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室性心律失常与心脏病的病因及临床相关因素的相关性。方法:对动态心电图检测出的908例室性心律失常病例进行病因及临床相关因素分类,并进行分析。结果:在有、无器质性心脏疾病的患者中均可发生室性心律失常。其发生率由多至少依次为冠心病、高血压、瓣膜病、心肌病、先心病、病因不明、病窦+房室传导阻滞(SSS+AVB)、糖尿病。而相关因素中,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依次为左室肥大、心功能损害及心房颤动。结论:动态心电图监测能提高室性心律失常的检出率,有利于心脏病及心律失常的诊治,改善其预后。  相似文献   

15.
以往认为室上性心动过速(下称室上速)常见于无器质性心脏病人,预后良好。而室性心动过速(下称室速)则是一种高危性的心律失常,发展为心室颤动,多发生在有严重心肌损害的病例,易引起休克与心衰。然而近年来随着心电监测、动态心电图和心脏电生理研究的不断深入,发现当室速QRS波≤0.12s,形态呈右束支阻滞型伴电轴左偏或右偏以及左束支阻滞图型时被称为分支性室速(Fascicular Ventricular tachycardia)。这类室速多见于年轻人,且多无器质性心脏病证据,用异搏定治疗反应较好,预后好,猝死危险性极低,符合特发性室速的临床特征,故属特发性室速范畴。  相似文献   

16.
汪涛  谢红莉 《心电学杂志》2006,25(3):156-157
患者男性,46岁。因活动后胸闷、气急1月,加重1周入院。每次发作持续时间约1-5min,休息后可缓解,有高血压家族史及25年吸烟史。体检:BP130/80mmHg,双肺叩诊清音。心界不大,心率72次/min,心律齐,各瓣膜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双肺未闻及干湿性哕音。入院次日行平板运动试验,运动前静息心电图(图略)完全正常,采用Bruce方案,运动至第1级(1min50s)时出现频发室性期前收缩呈二联律或成对室性期前收缩,此时患者心率为107次/min,未感不适。但随后心电图(图1)持续出现频发短阵室性心动过速及室性期前收缩二联律或成对出现,同时自觉心前区闷胀明显且逐渐加重。立刻终止运动,给予硝酸甘油0.5mg舌下含服3min后症状未能缓解,且继续加重,心律失常仍然持续。观察约10min后症状逐渐缓解,心律失常消失。运动心电图诊断:频发室性期前收缩二联律或成对出现,短阵室性心动过速,提示次极量运动试验强阳性。动态心电图检查(图略)偶见房性期前收缩、  相似文献   

17.
高血压病患者心电图缺血样发作与室性心律失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告103例无冠心病临床表现的高血压患者ST段压低与室性心律失常及心脏昼夜节律变化的关系。结果表明,在高血压病患者Holter监测示心电图ST段压低呈缺血样改变者占30.1%。通过有无ST段压低改变两组比较,发现有ST段压低组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比较高,并且ST段压低和室性心律失常的存在似与心脏昼夜节律变化有关。  相似文献   

18.
患者男性,55岁。以扩张性心肌病入院。既往有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多次心电图显示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左心房肥大,一度AVB。临床使用地高辛0.125mg、qd,2周后复查心电图(图1)示:基本心律为房颤,Ⅲ导联QRS形态两种,主波向上或向下交替出现,QRS时限〉0.12s,既形成双向性室速,V5导联出现室性期前收缩(PVS),Q-T时间缩短。心电图诊断:双向性室性心动过速。  相似文献   

19.
某高校一大三男性,不敢参加学校的体育运动,一参加较剧烈的体育运动就出现头晕眼黑,有时还晕倒在地。经医院心电图、心脏彩超、64排CT等各项检查未发现器质性心脏病,后又经运动试验检查,当患者在运动过程中出现头晕时心电图上发现了非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医院最后诊断为“儿茶酚胺敏感性室性心动过速”。  相似文献   

20.
急性脑血管病引起的心电图改变屡见报道,而脑出血引致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扭转型室速)似未见报道,我院近年来发现二例,报道于下。例1 患者男性,73岁。因头痛,呕吐,人事不省及二便失禁于1982年9月6日急诊入院。既往无心脏病史,心律齐,未闻病理性杂音。经腰穿证实为脑出血,入院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