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新乡医学院学报》2016,(2):133-135
目的观察瑞舒伐他汀联合银杏叶片对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及血脂异常的影响。方法选取脑梗死伴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和血脂异常患者5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2组,每组28例。对照组患者睡前顿服瑞舒伐他汀10 mg;观察组患者睡前顿服瑞舒伐他汀10 mg,同时服用银杏叶片,每次2片,每日3次;2组患者均治疗6个月。采用颈动脉多普勒超声分别于治疗前后检测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IMT)及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计算斑块面积和斑块总积分;采用全自动生物化学分析仪检测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颈动脉IMT、斑块面积、斑块总积分及TC、TG、LDL-C、HDL-C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2组患者颈动脉IMT、斑块面积、斑块总积分及TC、TG、LDL-C水平均降低(P<0.05),HDL-C水平升高(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观察组患者治疗后颈动脉IMT、斑块面积、斑块总积分及TC、TG、LDL-C水平降低,HDL-C水平升高(P<0.05)。结论瑞舒伐他汀联合银杏叶片能更好地逆转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缩小颈动脉IMT值、斑块总积分及斑块面积,降低血脂。  相似文献   

2.
瑞舒伐他汀对冠心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李莉  张鸿举  丁少娟 《当代医学》2010,16(36):140-141
目的评价瑞舒伐他汀对冠心病患者血脂、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及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影响。方法对65例冠心病伴颈动脉粥样硬化的患者口服瑞舒伐他汀一日10mg,每晚1次,治疗6个月,分别测定其治疗前及治疗后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高敏C反应蛋白的水平及颈动脉中内膜厚度(IMT),并计算颈动脉斑块积分。结果瑞舒伐他汀治疗后6个月,患者TC、TG、LDL-C、CRP显著低于治疗前水平(P〈0.01),HDL-C水平明显升高(P〈0.01)。颈动脉IMT及颈动脉斑块积分明显下降,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差异(P〈O.05)。结论瑞舒伐他汀通过降低血脂、降低hs-CRP水平,从而改善冠心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瑞舒伐他汀治疗对冠心病患者血脂和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影响。方法选择98例冠心病伴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研究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瑞舒伐他汀,均治疗6个月,疗程结束后观察2组血脂和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后,研究组血脂情况较治疗前明显改善,且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后颈动脉斑块大小、数量、厚度和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均较治疗前显著减少(P<0.05),而对照组无明显改善(P>0.05)。结论瑞舒伐他汀能够改善冠心病患者血脂情况,进而改善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蒋美媛  庞明  陈敏  严红  余艳  黎华 《广西医学》2013,(6):672-674
目的观察普罗布考联合阿托伐他汀对老年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及颈动脉内膜斑块的作用。方法将96例老年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随机分成普罗布考联合阿托伐他汀组、阿托伐他汀组、普罗布考组,每组32例,共观察6个月。分别于治疗前后检测3组患者的血清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ox-LDL)、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及IMT、颈动脉内膜粥样硬化斑块面积。结果治疗6个月后普罗布考联合阿托伐他汀组ox-LDL、hs-CRP、TC、TG、LDL-C水平明显降低,颈动脉IMT、颈动脉内膜斑块面积明显减少,并且效果好于阿托伐他汀组及普罗布考组(P<0.01)。结论普罗布考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老年颈动脉粥样硬化有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分析瑞舒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06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给予瑞舒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和单纯瑞舒伐他汀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面积、血脂指标、炎症因子水平及分析其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面积小于对照组患者,TC、TG、LDL-C、HDL-C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患者,hs-CRP、TNF-α、IL-6、MMP-9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瑞舒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可显著提高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临床疗效,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面积缩小明显,血脂和炎症因子水平均得到显著改善。  相似文献   

6.
杨桂玲  程正伟 《基层医学论坛》2012,16(14):1776-1777
目的观察瑞舒伐他汀强化降脂治疗对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随机分为A、B 2组各40例,试验前测血脂、肝肾功能等生化指标,检测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IMT)和粥样硬化斑块大小。A组给予瑞舒伐他汀10 mg,每晚1次;B组给予瑞舒伐他汀20 mg,每晚1次。治疗6个月后检测CIMT和颈动脉斑块变化。结果 2组均可降低CIMT和消退颈动脉斑块,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B组较A组CIMT和斑块消退更显著。结论瑞舒伐他汀强化降脂治疗可显著降低CIMT并可消退颈动脉粥样斑块,可作为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的优选他汀之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瑞舒伐他汀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颈动脉斑块及血脂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68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随机分成2组,每组34例.对照组患者服用阿司匹林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服瑞舒伐他汀治疗.比较2组患者斑块面积、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和血脂水平.结果 对照组斑块面积明显大于观察组,颈动脉IMT明显厚于观察组,HDL-C明显低于观察组,LDL-C、TG以及TC明显高于观察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 瑞舒伐他汀能显著缩小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的颈动脉斑块,调节血脂水平,降低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钙联合脑心通胶囊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影响。方法将缺血性脑卒中伴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2组均进行常规治疗,对照组给予阿托伐他汀钙片口服,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脑心通胶囊治疗,2组疗程均为6个月。检测2组治疗前后颈动脉斑块、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血脂(TC、TG、LDH-L)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变化。结果治疗组的颈动脉斑块和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改变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且血脂、hs-CRP水平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钙联合脑心通胶囊治疗缺血性脑卒中伴颈动脉粥样硬化有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瑞舒伐他汀强化降脂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脂和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影响。方法选择72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强化组和普通组,两组患者均予常规对症治疗(降颅压、控制血压血糖、抗血小板、改善脑循环等),普通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瑞舒伐他汀10mgqd口服,强化组加用瑞舒伐他汀20mgqd口服,连用6个月。结果治疗6个月后,两组患者TC、TG和LDL—C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HDL—C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上升(P〈0.05或P〈0.01),且强化组下降或上升的幅度较普通组更明显(P〈0.05);强化组斑块面积和IMT均较治疗前明显减小(P〈0.05),而普通组治疗前后斑块面积和IMT无明显变化(P〉0.05),治疗后强化组斑块面积和IMT较普通组明显减少(P〈0.05)。结论瑞舒伐他汀强化降脂对缺血性脑卒中具有更强降脂作用,通过减少血小板的黏附和聚集,从而降低颈动脉斑块面积及IMT,阻断并逆转颈动脉粥样斑块的进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瑞舒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与单用瑞舒伐他汀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的效果比较,通过对二种药物的药理及联用分析,验证联用的效果及有效性。方法:选取我院2007年7月-2011年2月收治的110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治疗组(55例)及对照组(55例),对照组患者单用瑞舒伐他汀治疗,治疗组患者采用瑞舒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治疗,随访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血脂系统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患者IMT厚度明显降低;治疗组患者血脂系统改善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司匹林和瑞舒伐他汀均有抗CAS的作用,两种药物合用有协同作用,效果满意,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1.
王建军 《广西医学》2014,(3):338-340
目的:探讨瑞舒伐他汀对急性冠脉综合征( ACS )患者血清炎性因子、血脂水平及颈动脉斑块的影响。方法选择98例ACS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9例,给予常规治疗;研究组49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瑞舒伐他汀10 mg/d,睡前口服,连用6个月,分别在治疗前后检测两组患者血清炎性因子和血脂水平,并观察颈动脉斑块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TNF-α、IL-6、MMP-9水平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但研究组下降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研究组治疗后颈动脉斑块大小、数量、厚度和IMT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 P<0.05),而对照组治疗后虽然斑块大小、数量、厚度和IMT均较治疗前改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ACS患者应用瑞舒伐他汀不仅有调血脂作用,还有抗炎作用,能够改善斑块炎症反应,稳定粥样斑块。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匹伐他汀钙与阿司匹林肠溶片的联合应用对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方法将我院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9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8例,两组患者均口服阿司匹林肠溶片100mg,每天1次;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口服匹伐他汀钙2mg,每晚1次,总疗程为12个月。检查治疗前后血清TC、TG、LDL—C、HDL—C水平及其颈动脉中膜厚度(IMT)和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面积情况。结果治疗后治疗组较对照组TC、TG、LDL—C水平较显著降低(P〈0.05)。结论匹伐他汀钙能显著改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的血脂水平,缩小斑块面积,减少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对降低心脑血管病的死亡率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他汀类药物对轻度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升高的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影响。方法:将72例经超声检查发现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6例及对照组36例,治疗组在常规降压药物基础上加用他汀类药物,对照组仅常规应用降压药物。入组时两组患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为2.7~3.7 mmol/L。观察入组时和治疗后6个月两组颈动脉斑块大小、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及血脂变化。结果:他汀类药物治疗6个月后颈动脉粥样斑块缩小、IMT变薄(P<0.05)。结论:他汀类药物可有效消退轻度胆固醇升高的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降低血脂。  相似文献   

14.
文蕾  李辉  王丽 《疑难病杂志》2014,(6):579-581
目的探讨瑞舒伐他汀钙联合硫酸氢氯吡格雷对中老年高脂血症患者血脂、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介素-1(IL-1)、白介素-6(IL石)水平及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斑块面积的影响。方法将134例高脂血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70例,给予瑞舒伐他汀钙10 mg、硫酸氢氯吡格雷75 mg口服,每天1次;对照组64例,仅给予硫酸氢氯吡格雷75 mg口服,每天1次。治疗前、治疗12周后,分别测定2组患者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I-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血清TNF-α、IL-1、IL-6水平及IMT、斑块面积。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TC、TG、LDL-C、HDL-C、TNF-α、IL-1、IL-6、IMT、斑块面积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12周后对照组TG、TC、TNF-α、IL-1、IL-6均下降(P<0.05),而LDL-C、HDL-C、IMT及斑块面积均无明显变化(P>0.05);观察组TG、TC、LDL-C、TNF-α、IL-1、IL-6均下降,IMT及斑块面积均缩小,HIDL-C升高(P<0.05)。治疗12周后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TG、TC、LDL-C及TNF-α、IL-1、IL-6水平明显降低(P<0.05),HDL-C水平明显升高(P<0.05),IMT、斑块面积显著减小(P<0.05)。结论瑞舒伐他汀钙联合硫酸氢氯吡格雷能明显降低高脂血症患者血脂及炎性因子水平,减小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和斑块面积。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氟伐他汀对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及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1~12月我院收治的脑梗死患者109例,随机分为对照组(54例)和研究组(55例),对照组给予脑梗死常规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氟伐他汀40 mg,每晚1次,口服,连用6个月为1个疗程。分别于治疗前、后行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检测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intima-media thickness,IMT)及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并计算斑块数目的变化;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中hs-CRP水平。结果治疗6个月后研究组颈动脉IMT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不稳定斑块数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hs-CRP浓度较对照组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氟伐他汀能降低颈动脉IMT和减少粥样硬化斑块的数目,具有稳定斑块的作用,能够降低患者的hs-CRP水平,在脑梗死的治疗及预防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焦岩  徐江涛 《重庆医学》2012,41(6):550-551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临床疗效。方法 120例急性缺血性卒中且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观察两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斑块面积变化、血脂变化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颈动脉IMT变薄、斑块面积减小,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治疗后比较,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血清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LDL-C)水平明显下降,高密度脂蛋白(HDL-C)水平升高,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血脂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可显著减轻患者的颈动脉粥样硬化,缩小斑块面积,调节血脂,预防卒中事件复发。  相似文献   

17.
目的 通过应用瑞舒伐他汀对高血压合并颈动脉斑块的患者进行干预,观察其对血脂、斑块及缺血性卒中发生率的影响。 方法 选取2013年5月—2015年5月就诊于邯郸市第一医院存在颈动脉斑块的高血压患者255例,随机分为对照组、瑞舒伐他汀低规剂量组(观察1组)和常规剂量组(观察2组),每组85例,均给予降压治疗及生活方式干预,对照组口服与瑞舒伐他汀相同外观的安慰剂1片,观察1组口服瑞舒伐他汀5 mg/d,观察2组口服瑞舒伐他汀10 mg/d,随访6个月。治疗前及治疗后检测血脂、血压,颈部血管超声检测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iatima-media thickness,IMT)、斑块面积和Crouse斑块积分。比较治疗6个月后的脑缺血事件发生率。 结果 对照组治疗前、后各指标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1组、观察2组收缩压、舒张压均较治疗前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1组、观察2组治疗后TC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IMT、斑块面积、Crouse积分、易损斑块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2组各指标改善较观察1组明显(P<0.05)。 结论 瑞舒伐他汀除具有降脂作用外,还能逆转和稳定斑块,减少缺血性卒中事件的发生,且与剂量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瑞舒伐他汀对无脂代谢紊乱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尿白蛋白/肌酐及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方法原发性高血压患者76例随机分为单用常规降压药物组(常规组,n=37)和常规降压药物+瑞舒伐他汀(阿斯利康制药有限公司10 mg,睡前)组(联合组,n=39)。所有人选患者均在入选及随机治疗后8个月各测一次血压、尿白蛋白/肌酐、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及冠状动脉钙化积分(CS),对比分析组内治疗前后上述指标变化和两组间的差异。结果1)常规组和联合组治疗前后收缩压和舒张压均有显著下降,分别为(166.3±11.2,92.4±8.2)vs(133.6±9.8,85.5±6.1)mmHg和(165.6±10.5,91.5±6.7)vs(128.1±9.2,81.1±5.9)mmHg;联合组治疗后血压下降幅度较常规组大[(36.6±3.5,10.5±1.6)vs(33.1±2.2,6.5±1.3)mmHg,P〈0.05]。2)联合组治疗8个月后,尿白蛋白/肌酐、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及冠状动脉钙化积分均有显著下降,分别为[(31.6±21.8)vs(23.2±19.8)mg/g、(0.95±0.32)vs(0.84±0.28)mm和2.35±2.13vs1.71±1.68,P〈0.01];而常规组治疗8个月后,尿白蛋白/肌酐、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及冠状动脉钙化积分CS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应用常规降压药物基础上加用瑞舒伐他汀可使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尿白蛋白/肌酐、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及冠状动脉钙化积分明显下降并进一步降低血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