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Ⅰ、Ⅱ类切口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规范的制定与实施效果分析。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60例Ⅰ、Ⅱ类手术切口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收治时间在2015年2月至2016年1月,将其依据信封式随机分组为对照组、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行常规用药,观察组行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规范方案干预,并将2组患者经相应方案干预的药品费用、住院总费用及感染发生率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Ⅰ、Ⅱ类切口患者经抗菌类药物预防性应用方案干预的药品费用为(1210.65±215.79)元,住院总费用为(8120.46±622.46)元,均高于对照组,P <0.05,且感染发生率为6.67%,与对照组对比无显著差异,P> 0.05。结论对Ⅰ、Ⅱ类切口围术期患者经抗菌类药物预防性应用方案干预的效果显著,可一定程度的降低感染的发生率,降低药品费用及住院总费用,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实施。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医院用药干预对Ⅰ类切口手术围术期抗菌药应用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法抽取某院普外科2009年6~12月(干预前组)和2010年6~12月(干预后组)入院的部分Ⅰ类切口手术病例,观察其围手术期抗菌药用药情况,评价其合理性。结果:干预前组抗菌药不合理使用率为83%,干预后组抗菌药不合理使用率为47%,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预防性应用抗菌药存在的用药起点过高、不合理联用、患者住院时间长、费用高等问题,在干预后均有明显改善。结论:该院实施的合理用药方案对提高抗菌药使用的合理性、减短患者住院天数、降低患者的医疗费用等有效,但还需各方共同努力才能达到规范。  相似文献   

3.
《中国药房》2015,(20):2759-2761
目的:为持续改进手术部位感染(SSI)提供参考。方法:取目标性监测专项整治持续性督导后(2012年7月-2013年6月,监测组)在某院行Ⅰ、Ⅱ类切口手术患者7 472例,与专项整治前(2010年7月-2011年6月,对照组)同期手术患者5 958例,比较两组Ⅰ、Ⅱ类切口手术患者感染、围术期抗菌药物使用及术后住院时间等情况。结果:监测组Ⅰ、Ⅱ类切口手术标准化感染率分别为0.35%、0.43%,对照组为0.60%、1.36%(P<0.05);Ⅰ类切口手术围术期抗菌药物预防使用率监测组为10.72%,对照组为86.88%(P<0.05);患者术后未用药率由对照组的6.98%提高至监测组的49.20%(P<0.05),48 h内停药率由对照组的32.09%提高至监测组的44.11%,术后抗菌药物使用>3 d的患者构成比由对照组的42.82%下降至监测组的3.05%(P<0.05)。术后平均住院时间,腹股沟斜疝修补患者监测组为3.90 d,短于对照组的4.22 d(P=0.018);胆囊手术患者监测组为6.47 d,与对照组的6.38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19)。结论:专项整治明显促进了围术期抗菌药物规范化使用,使术后SSI发生率进一步下降,一定范围内缩短了术后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临床药师干预对围手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使用的有效性.方法 以2010年下半年普外科Ⅰ类切口手术住院病历180份为干预前组,2011年上半年Ⅰ类切口手术住院病历180份为干预后组,对抗菌药物使用率、平均用药天数、预防用药品种及用药合理性进行统计,分析实施干预前后抗菌药物使用情况.结果 干预后甲状腺手术、乳腺手术、疝气修补术围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使用率显著下降,由干预前53.33%、86.67%、73.33%分别下降为干预后13.3%、40.0%、68.88%(P〈0.05);抗菌药物品种的使用合理性明显提高,平均用药天数由干预前3.5 d、5.36 d、4.18 d分别下降为干预后1.0 d、2.21 d、2.43 d.结论 临床药师通过参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使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现象明显改善,对规范应用抗菌药物有很大作用.  相似文献   

5.
李琰  孙桂兰 《现代医药卫生》2014,(23):3620-3621
目的:研究分析乳腺外科围术期抗菌药物合理应用情况。方法选取该院乳腺外科2012年7月至2013年9月收治的120例经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抗菌药物干预,观察组患者给予围术期抗菌药物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抗菌药物合理应用情况。结果两组患者通过使用抗菌药物干预后,观察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11.34±2.16)d]、平均使用药品费用[(2468.35±123.65)元]、平均使用抗菌药物费用[(95.18±65.21)元]、持续用药合格率[65.00%(39/60)]、抗菌药物未使用率[43.33%(26/60)]均明显优于对照组[(14.37±2.69)d、(2798.64±213.15)元、(256.34±96.24)元、11.67%(7/6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围术期患者抗菌药物的使用进行综合干预具有较好的可行性和有效性,能够促进抗菌药物使用的安全、高效、经济、合理,有利于规范围术期合理用药情况。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干预前后我院妇产科Ⅱ类切口手术围手术期预防应用抗菌药的合理性,评价干预措施成效。方法:分别收集2012年4月~2013年3月(干预前)及2013年4月~2014年3月(干预后)我院妇产科Ⅱ类切口手术围手术期预防应用抗菌药患者的病历,对照组(干预前)共274份病历,干预组(干预后)321份,比较干预前后围手术期预防应用抗菌药合理性。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干预组平均用药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平均抗菌药费用均明显降低(P<0.05),两组的药品不良反应及手术切口感染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干预组"抗菌药选择不合理、无指征联合使用、用药时机不合理、术后用药时间过长、抗菌药用法用量不当和溶媒选择不当"发生率均明显降低(P<0.05)。结论:在实施管理干预措施后,我院妇产科围手术期预防应用抗菌药合理性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和评价外科Ⅱ类切口手术围术期预防应用抗菌药物的合理性,以促进Ⅱ类切口手术围术期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13年每月出院的外科Ⅱ类切口手术患者病例240例,回顾性分析和评价其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用药情况及合理性,并对比分析预防应用抗菌药物组(用药组)和未预防应用抗菌药物组(未用药组)相关费用的差异.结果:240例外科Ⅱ类切口手术预防应用抗菌药物共189例,预防使用率为78.75%;不合理预防应用抗菌药物共64例,占用药组的33.86%.用药组患者的住院总费用、检查费、手术治疗费、西药总费用、抗菌药物费用和平均住院天数均大于未用药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用药组主要选用抗菌药物种类分别为头孢菌素类(75.83%)、头霉素类(11.37%),和硝基咪唑类(9.48%)等.不合理用药类型主要表现分别为预防用药疗程过长(93.75%)、选药品种不当(46.88%)、术前给药时机不适宜(31.25%)、无指征联合用药(25.00%)和给药用量偏大(21.88%)等.结论:医院Ⅱ类切口手术围术期预防应用抗菌药物存在严重不合理用药和过度用药等突出问题,总体用药合理性和规范性不足,医院应加强相关法律法规的贯彻和执行,促进围术期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以减轻患者的医疗费用和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国家政策为导向,以抗菌药物专项整治活动中重点内容即普外科Ⅰ类切口手术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应用为目标,观察研究了我院普外科Ⅰ类切口手术病例279例,分成不使用抗菌药物组、术前使用一次抗菌药物组和术后使用抗菌药物组,来观察手术切口感染情况、平均住院天数、平均住院费用和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率等指标,结果表明,使用抗菌药物组和不使用抗菌药物组间相比,切口感染率没有显著差异,而使用抗菌药物组在住院天数和医疗费用和药品不良反应率方面都高于不使用抗菌药物组,因此,普外科Ⅰ类切口手术,在没有感染的高危因素时,不使用抗菌药物预防感染是非常合理的.  相似文献   

9.
郭轶芳 《抗感染药学》2019,16(4):627-629
目的:分析综合干预措施对骨科Ⅰ类切口手术患者围手术期合理使用抗感染药物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5月—2018年4月间骨科Ⅰ类切口手术患者72例资料,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6例;对照组患者经验性常规用抗菌药物预防感染,观察组患者采用综合干预措施合理使用抗菌药物预防感染,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抗感染药物使用情况(药物品种选择、用药时机、联合用药)及术后发病率、切口感染的发生率差异,以及治疗后体温复常时间、住院时间和抗菌药物费用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抗感染药物品种选择合理率、用药时机合理率及联合用药合理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住院时间、抗感染药物费用均低于对照组(P<0.05),切口感染发生率虽低于对照组但经组间比较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骨科Ⅰ类切口手术患者围手术期实施综合干预措施能有效促进抗感染药物合理使用,有效避免了切口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Ⅰ类切口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合理用药干预效果进行研究.方法:选取我院近两年来手术治疗中Ⅰ类切口80例作为研究对象,40例干预前作为参考组,40例干预后作为观察组,观察两组抗菌药物使用合理情况、平均住院天数、抗菌药物费用等.结果:观察组抗菌药物使用合理率明显高于参考组(P<0.05);观察组平均住院天数、抗菌药物费用与参考组比较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通过抗菌药物合理用药干预能够有效提高抗菌药物使用合理性,减少治疗成本,促进康复.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PDCA循环管理法干预Ⅰ类切口围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使用的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选取安徽省颍上县人民医院PDCA循环管理干预前(2016年1-12月)537例、第1轮PDCA循环管理干预后(2017年1-12月)562例、第2轮PDCA循环管理干预后(2018年1-12月)524例Ⅰ类切口手术患者的出院病历,比较干预前后围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的合理性。结果经过两轮PDCA循环管理干预后,抗菌药物预防使用率由干预前的71.88%降至28.82%;术前给药时机、用药疗程和品种选择的合理率分别由干预前的47.41%、26.69%和21.76%上升至64.90%、76.82%和84.77%;人均抗菌药物费用由(664.69±395.87)元下降至(274.19±226.64)元,抗菌药物占药品费用、抗菌药物占住院费用比分别由52.38%、6.34%下降至11.13%、2.21%(P均<0.05)。结论PDCA循环管理法对Ⅰ类切口手术围术期抗菌药物预防的规范应用有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临床药师在干预眼科Ⅰ类切口手术预防用抗菌药物的作用和效果。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10年(干预前组)、2011年3~12月(第一次干预组)及2012年6~11月(第二次干预组)眼科Ⅰ类切口手术患者病例,对全身用抗茵药的品种、用药时机、给药途径、金额、药费及住院天数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经临床药师干预,术后全身用抗茵药比例从97.8%降至26.7%,抗菌药金额中位值614元降至0元,平均药费从(883.13±475.61)元降至(272.53±171.63)元,住院天数从7.73 d减少至6.53 d。结论:临床药师干预眼科Ⅰ类切口手术预防用抗茵药效果明显,对促进抗茵药合理应用、提高医疗质量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3.
苏长安  曾赣惠 《中国药房》2012,(46):4327-4330
目的:探讨用药干预对围术期抗菌药物应用合理性的影响。方法:将我院2009年7月-2011年6月470例患者分为干预组与非干预组,并分别按切口类型分为Ⅰ、Ⅱ、Ⅲ、Ⅳ类切口4个亚组,对同类切口亚组的同病种患者进行对照;分别对其抗菌药物应用品种、用药合理性、用药费用等进行比较。结果:干预组患者抗菌药物应用档次及联用比例、更换次数均明显低于非干预组(P〈0.05);干预组与非干预组未用药、应用青霉素类的比例分别为4.80%、14.40%和1.74%、3.77%。干预组合理应用比例显著高于非干预组(P〈0.05),2组不合理用药例次分别为51、362例次。干预组总费用、总药品费用和抗菌药物费用均显著低于非干预组(P〈0.05),且干预组中4种不同切口亚组之间抗菌药物费用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非干预组亚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用药干预能减少围术期抗菌药物应用,提高抗菌药物应用合理性,降低费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临床药师对白内障手术围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干预前后的效果比较。方法:对我院2009年(干预前)及2010年(干预后)的白内障手术病历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从年龄、性别、切口愈合程度、住院天数、抗菌药物合理用药评价、费用、术后感染率等进行比较。结果:干预后切口感染率下降1.53%,平均住院天数下降16.66%,平均使用抗菌药物金额下降83.57%。结论:临床药师提供药学服务干预用药后,围术期切口感染率控制较好且抗菌药物使用较为合理,切实降低患者医疗费用。  相似文献   

15.
《抗感染药学》2016,(6):1228-1230
目的:分析临床药师对I类切口围手术期患者预防用抗菌药物的干预效果,为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5年7—12月间医院外科I类切口手术患者296例作为对照组;另选2016年3—8月间I类切口手术患者210例作为干预组,比较两组患者预防用抗菌药物的使用率、合理率及抗菌药物使用平均费用。结果:干预组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为24.29%低于对照组为88.18%(P<0.05),使用合理率为83.40%高于对照组为56.18%(P<0.05);抗菌药物使用平均费用为(768.00±42.00)元低于对照组为(1 526.00±78.00)元(P<0.05)。结论:通过临床药师干预,能够有效降低外科I类切口围手术期患者抗菌药物的使用率,提高外科I类切口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的合理性,降低患者的药品费用,促进了临床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索Ⅰ类切口手术预防用抗菌药物的有效临床药学干预模式。方法我院于2015年7月开始落实Ⅰ类切口手术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专项临床药学干预模式,选择该干预模式实施前(2014年7月至2015年6月)在本院行Ⅰ类切口手术的10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另选择实施后(2015年7月至2016年6月)在本院行Ⅰ类切口手术的10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观察两组患者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合理性情况,并统计比较两组患者住院时间及术后感染性并发症发生率。结果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情况评估结果:观察组总合理率(98.0%)显著高于对照组(88.0%),组间差异均P<0.05。观察组术后感染性并发症发生率(12.0%)显著低于对照组(21.0%),组间差异P<0.05。结论临床药学干预应用于Ⅰ类切口手术患者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中可显著提高临床用药合理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加强荆门地区医院外科围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与管理。方法:回顾性整群抽取荆门地区19家医院2010、2011年4-9月Ⅰ类切口手术(甲状腺、乳腺、腹外疝)患者病历3027份,将2010年4-9月1489份手术病历设为干预前组(A组),2011年4-9月1538份手术病历设为干预后组(B组),对2组抗菌药物使用合理性与平均住院时间、费用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与A组比较,B组抗菌药物使用率降低、病原学送检率增加、抗菌药物种类选择合理性提高、给药时机合理率显著增加、平均用药疗程明显缩短、单一用药比例大幅提高、平均住院时间减少、人均住院总费用降低(P<0.05);2组术后感染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干预后,该地区医院Ⅰ类切口手术围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趋于科学、合理、规范,医疗成本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规范化使用抗菌药对预防Ⅰ类切口手术部位感染的影响及经济效果。方法:选取某院2011年5月~2013年4月6种常见Ⅰ类切口手术出院病例594例,分为规范化和非规范化抗菌药预防使用组,分别对两组手术部位感染率、住院天数、总住院费用及药品费用等进行比较分析。结果:非规范化组抗菌药使用率为100%,而规范化组为29%(P〈0.01),两组手术部位感染率、住院天数、总住院费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药品费用规范化组明显低于非规范化组(P〈0.01)。结论:规范化使用抗菌药并未增加Ⅰ类切口手术部位感染率,且能降低药品费用,降低抗菌药的使用及耐药风险。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I、Ⅱ类切口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的合理性。方法选取2010年4月~2012年12月I、Ⅱ类切口患者156例+将其按数字随机表法分为观察组78倒与对照组78例。对照组患者围手术期内抗菌药物应用未给予干预;观察组患者围手术期内抗菌药物应用时给予实施干预性管理。将两组患者用药的合理性及住院费用等方面指标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平均住院天数、平均药费、平均抗菌药费等项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围手术期内抗菌药物使用合理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合理用药措施应用于I、Ⅱ类切口患者围手术期内抗菌药物的管理中,有效降低了抗菌药物不合理应用的发生率,减少了患者住院时间及医药费用,减轻了患者的精神与经济负担,对促进临床合理、经济、有效、安全使用抗菌药物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Ⅰ类切口手术(以甲状腺手术、疝气手术、乳腺手术为主)围手术期规范使用抗菌药物的临床优势。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与回顾性调查相结合对照的方法,填写Ⅰ类切口手术病例调查登记表,然后进行数据收集汇总及整理分析。结果对照组与试验组的围手术期预防用药使用率分别为100.0%、27.5%(P0.05),手术部位切口感染率分别为2.5%、0.8%(P0.05);试验组患者的术后预防用药天数和住院天数均略短于对照组(P0.05),抗菌药物费用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Ⅰ类切口手术围手术期规范使用抗菌药物大大降低了预防用药的使用率,缩短了术后用药天数,同时在缩短患者住院天数,减轻其经济负担等方面有明显的优势,而且不会增加手术部位切口感染的机会。规范用药观念的推广使临床医生提高了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意识,对感染管理部门在预防与控制手术部位切口感染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