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6 毫秒
1.
目的:探讨冠心病心绞痛中医证型与脑钠肽(BNP)、C-反应蛋白(CRP)及肌钙蛋白(cTnI)的相关性.方法:将348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冠心组)分心血瘀阻、气阴两虚、气滞血瘀、痰阻心脉、气虚血瘀、心肾阴虚、阳气虚衰、阴寒凝滞等8个证型,并与同期302例健康体检者(健康组)作对照,观察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与健康体检者、冠心病心绞痛各证型之间BNP、CRP及cTnI的关系.结果:冠心组BNP、CRP、cTnI均高于健康组(P<0.01);阳气虚衰型BNP、CRP、cTnI最高.心血瘀阻、痰阻心脉、阴寒凝滞次之,即阳气虚衰>心血瘀阻、痰阻心脉、阴寒凝滞>气滞血瘀>气虚血瘀>心肾阴虚>气阴两虚.结论:BNP、cTnI、CRP可做为冠心病心绞痛的中医证型量化指标,用于评价冠心病心绞痛的中医证型严重程度,为临床辨证用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冠心病患者不同中医证型的sdLDL-C和Hcy水平进行检测,探讨sdLDL-C和Hcy水平与冠心病患者中医证型的关系,为冠心病中医证型客观化和临床辨证施治提供客观依据。方法:根据中医证型相关诊断标准,将符合入选标准的278例冠心病患者作为观察组,10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将观察组分为气虚血瘀证(68例)、气阴两虚证(29例)、痰阻心脉证(62例)、心肾阴虚证(19例)、阴寒凝滞证(3例)、气滞血瘀证(59例)、心血瘀阻证(32例)、阳气虚衰证(6例),分析各中医证型患者血清小而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sdLDL-C)和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的变化。结果:(1)冠心病患者与对照组之间sdLDL-C、Hcy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HD患者的sdLDL-C、Hcy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2)冠心病各中医证型的sdLDL-C水平存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气滞血瘀证和痰阻心脉证的sdLDL-C水平高于阳气虚衰证和气阴两虚证(P0.05);气虚血瘀证的sdLDL-C水平高于气阴两虚证(P0.05);痰阻心脉证的sdLDL-C水平高于心肾阴虚证(P0.05)。(3)冠心病各中医证型的Hcy水平存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痰阻心脉证和气滞血瘀证的Hcy水平高于其他6组(P0.05);气虚血瘀证、气阴两虚证和心血瘀阻证的Hcy水平高于心肾阴虚证(P0.05);气虚血瘀证、气阴两虚证、心肾阴虚证、阴寒凝滞证和心血瘀阻证的Hcy水平高于阳气虚衰证(P0.05)。结论:冠心病不同中医证型患者sdLDL-C和Hcy水平存在差异,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冠心病的中医病理基础及临床总体变化,与冠心病的中医证型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可作为冠心病中医辨证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中医辨证分型和冠脉造影结果之间的关系,为中医药干预冠心病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259例冠心病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分析不同证型冠心病患者造影结果的特点.结果各证型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所占比例由高到低依次为:痰阻心脉证组>心肾阴虚证组>心血瘀阻证组>阳气虚衰证组>气虚证组>气阴两虚证组.各证型组冠状动脉病变范围从大到小依次为:痰阻心脉证组>气阴两虚证组>气虚证组>心肾阴虚证组>心血瘀阻证组>阳气虚衰证组;各证型组冠状动脉病变综合严重程度(冠脉病变积分)从大到小依次为:1)Leaman积分为痰阻心脉证组>阳气虚衰证组>心肾阴虚证组>气阴两虚证组>心血瘀阻证组>气虚证组;2)Gesini积分为痰阻心脉证组>心肾阴虚证组>气阴两虚证组>气虚证组>阳气虚衰证组>心血瘀阻证组.将病人分为痰阻心脉证组和非痰阻心脉证组,则无论ACS患者所占比例还是冠脉病变范围及病变综合严重程度,均为痰阻心脉证组>非痰阻心脉证组.结论痰是冠心病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冠心病的中医治疗应重视治痰.  相似文献   

4.
259例冠心病患者中医辨证分型与冠脉造影结果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刘永明  蒋梅先 《北京中医》2005,24(3):131-133
目的 探讨冠心病患者中医辨证分型和冠脉造影结果之间的关系,为中医药干预冠心病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对2 5 9例冠心病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分析不同证型冠心病患者造影结果的特点。结果 各证型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所占比例由高到低依次为:痰阻心脉证组>心肾阴虚证组>心血瘀阻证组>阳气虚衰证组>气虚证组>气阴两虚证组。各证型组冠状动脉病变范围从大到小依次为:痰阻心脉证组>气阴两虚证组>气虚证组>心肾阴虚证组>心血瘀阻证组>阳气虚衰证组;各证型组冠状动脉病变综合严重程度(冠脉病变积分)从大到小依次为:1)Leaman积分为痰阻心脉证组>阳气虚衰证组>心肾阴虚证组>气阴两虚证组>心血瘀阻证组>气虚证组;2 )Gesini积分为痰阻心脉证组>心肾阴虚证组>气阴两虚证组>气虚证组>阳气虚衰证组>心血瘀阻证组。将病人分为痰阻心脉证组和非痰阻心脉证组,则无论ACS患者所占比例还是冠脉病变范围及病变综合严重程度,均为痰阻心脉证组>非痰阻心脉证组。结论 痰是冠心病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冠心病的中医治疗应重视治痰。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冠心病(CHD)中医证型与冠脉狭窄程度、心脏相关指数及血脂的相关性,为CHD的辨证提供客观化的参考依据。方法将206例CHD患者依据《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辨证为心血瘀阻证、气虚血瘀证、气滞血瘀证、痰阻心脉证、阴寒凝滞证、气阴两虚证、心肾阴虚证及阳气虚衰证8种证型,并对患者进行冠脉造影和心脏彩超、血脂检查,比较不同证型患者一般资料[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BMI)、病程及冠脉狭窄程度]、冠脉狭窄程度积分法(Gensini法)积分、心脏相关指数[心脏指数(CI)、左室质量指数(LVMI)]及血脂[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结果 206例CHD患者证型人数分布为痰阻心脉证气虚血瘀证心血瘀阻证气滞血瘀证气阴两虚证阳气虚衰证心肾阴虚证阴寒凝滞证。阳气虚衰证CHD患者年龄高于其他7种证型(P0.05),气阴两虚证CHD患者年龄高于气虚血瘀证患者(P0.05);痰阻心脉证患者BMI高于其他7种证型(P0.05),阳气虚衰证、气阴两虚证患者BMI高于心血瘀阻证、气虚血瘀证、气滞血瘀证、阴寒凝滞证、心肾阴虚证(P0.05);8种证型CHD患者病程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病程较长的前3个证型分别为阳气虚衰证、心肾阴虚证、气阴两虚证(P0.05);8种证型CHD患者冠脉狭窄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痰阻心脉证CHD患者Gensini积分显著高于其他7种证型(P0.05);气阴两虚证和阳气虚衰证CI低于其他6种证型(P0.05),LVMI高于其他6种证型(P0.05);痰阻心脉证LVMI高于心血瘀阻证、气虚血瘀证、气滞血瘀证(P0.05),心肾阴虚证高于心血瘀阻证、气虚血瘀证(P0.05),阴寒凝滞证高于心血瘀阻证(P0.05)。痰阻心脉证CHD患者TC、TG、LDL-C水平显著高于其他7种证型(P0.05);阳气虚衰证HDL-C水平低于心血瘀阻证、气虚血瘀证、气滞血瘀证、痰阻心脉证、气阴两虚证、心肾阴虚证(P0.05),但是与阴寒凝滞证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CHD中医证型与Gensini积分、CI、LVMI、TC、TG、LDL-C、HDL-C具有显著相关性,结合患者年龄、病程和BMI,可作为CHD中医辨证分型辅助诊断的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血尿酸与冠心病及其中医辨证分型的相关性。方法:将120例患者按中医辨证分为痰阻心脉、气阴两虚、气虚血瘀、阳气虚衰4个证型,用酶法检测冠心病患者与健康对照组血尿酸水平。结果:冠心病组血尿酸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冠心病中医各证型血尿酸水平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痰阻心脉型明显高与气阴两虚、气虚血瘀、阳气虚衰型(P〈0.01)。结论:血尿酸水平增高是冠心病的危险因素之一,冠心病血尿酸水平显著增高可作为中医证型痰阻心脉型的辨证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冠心病中医各证型Hcy水平与血浆vWF、Ps、hs-CRP、TXB2、6-keto-PGF1α水平相关性的临床研究,为冠心病的中医辨证分型提供客观依据,指导冠心病Hcy的辨证论治。方法:将冠心病患者152例中医辨证分为心血瘀阻、痰阻心脉、阴寒凝滞、心肾阴虚、气阴两虚、阳气虚衰6组,测定血清Hcy、血浆vWF、Ps、hs-CRP、TXB2、6-keto-PGF1α。结果:血清Hcy及血浆vWF、Ps、6-keto-PGF1α、TXB2水平心血瘀阻、痰阻心脉两型均高于心肾阴虚、气阴两虚两型(P<0.05)。冠心病各证型组间血浆hs-CRP水平两两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心血瘀阻、痰阻心脉两型血清Hcy水平与血浆vWF、Ps、TXB2水平呈正相关关系(P<0.01)。心肾阴虚、气阴两虚两型血清Hcy水平与血浆6-keto-PGF1α水平呈负相关关系(P<0.05)。冠心病各证型组血清Hcy水平与血浆hs-CRP水平均呈正相关性(P<0.01)。结论:本研究提示,血清Hcy水平可作为冠心病的辨证分型的客观依据之一。心肾阴虚、气阴两虚两型Hcy主要是通过损伤内皮细胞的功能,治宜补虚;而心血瘀阻、痰阻心脉则是在损伤内皮细胞基础上,降低内皮细胞抗血栓能力,促使动脉粥样硬化,治宜祛邪。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冠心病(CHD)中医辨证分型与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的相关性,为CHD中医辨证提供客观依据。方法将患者按中医辨证分型分为痰浊闭阻证、心血瘀阻证、阴寒凝滞证、气阴两虚证、心肾阴虚证、阳气虚衰证6组,根据临床资料对各证型Hcy水平进行比较,分析CHD中医证型与Hcy的相关性及关系。结果 CHD患者血浆Hcy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且CHD中医不同证型中Hcy含量差异,心血瘀阻证组、痰浊闭阻证组Hcy水平均高于气阴两虚证组、阴寒凝滞证组、心肾阴虚证组、阳气虚衰证组。结论高Hcy血症是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Hcy在冠心病不同中医证型含量水平不同,其中心血瘀阻证和痰浊闭阻证最高;Hcy可作为CHD痰浊闭阻证和心血瘀阻证型的辨证客观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冠心病(CHD)常见中医证型与冠状动脉造影(CAG)、血脂等相关临床指标之间的关系。方法:对139例冠脉造影确诊为CHD的患者行冠心病中医辨证,观察冠心病中医证型的分布及各证型冠脉造影的病变程度。结果:CHD患者中医证型中痰阻心脉证比例最大33例,其次为心血瘀阻证28例,气虚血瘀证26例,阳气虚衰证最少仅占3.60%,其余证型分布较均匀,气阴两虚证、阴寒凝滞证以及气滞血瘀证分别占4.32%、10.79%和8.63%。气虚血瘀证、痰阻心脉证和心血瘀阻证多为三支病变,气阴两虚证多为双支病变,气滞血瘀证则多发单支病变。心血瘀阻型、痰阻心脉型血脂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结论:随冠脉病变部位不同,CHD的证型分布各有特点,CAG结果与中医证型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研究近5年全国各大地区冠心病中医辨证分型的分布规律。方法:检索2011年9月—2016年9月发表的有关冠心病的中医药研究文献,建立相关数据库,运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9257例冠心病患者的中医证型分布排名为:气虚血瘀证心血瘀阻证痰阻心脉证气阴两虚证痰瘀互阻证气滞血瘀证阴寒凝滞证心肾阴虚证=心肾阳虚证阳气虚衰证。各地区证型分布为:东北地区气虚血瘀证和痰瘀互阻证多见;华北、华东、华中和西南地区气虚血瘀证和心血瘀阻证多见;华南地区痰阻心脉证和阴寒凝滞证多见;西北地区气虚血瘀证和痰阻心脉证多见。结论:近5年全国冠心病的中医证型多见于气虚血瘀、心血瘀阻、痰阻心脉证。该研究结果对临床冠心病的中医辨证论治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但仍需更大样本更长时间的临床研究,不断完善冠心病的中医临床辨证论治体系。  相似文献   

11.
12.
论述了病证关系,分析了“病”与“证”的内涵,认为疾病是决定证候的内在稳定的因素,而证候是疾病的外在综合表现。辨证论治以证候处方用药,会产生病证重合与分离两种情况,病证重合时疗效就肯定,而病证分离时则疗效就会远离预期目标,这就是辨证论治疗效重复性差的客观原因。为了提高病证的重合,避免病证的分离,应该重视方药与疾病的联系,不能只讲“方”与“证”的联系。笔者认为,方药对疾病的疗效是根本的,而方药对证候的疗效是附属的,疾病与疾病证候具有不同的治疗意义。  相似文献   

13.
小青龙汤为温阳宣肺、蠲痰涤饮之剂,凡见哮喘、咳嗽、痰、饱胀、喘息和四肢水肿等因"外感风寒,内有寒饮"所致者,均可辨证应用小青龙汤。临证应用时注意:①寒邪不必拘泥外感;②"三水"的变化要审清;③但见寒饮,有无表证均可用此方;④注意痰饮在临床上的变化;⑤临床见喘未必治喘,要临证辨别。用此方,要抓住以下临床指征:①面色:"三水"之面色--黧黑之色;②脉象:弦脉或浮紧;③舌象:舌苔多水滑;④痰涎:咳痰较爽,痰涎清稀,泡沫状。以上"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俱",有效之后,应中病即止。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生理、病理及治疗三个方面对冲任与男科的关系进行了探讨 ,具体阐述了冲任为男性生殖的枢纽 ,冲任失调为男性病的病理机转 ,以及从冲任着手的治疗原则、用药特点 ,为男性病的研究提供一条思路。  相似文献   

15.
人参为五加科植物人参的根。最早见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书云:“人参味甘微寒,主补五脏,安精神,定魂魄,止惊悸,除邪,明目,开心,益智。”其味甘、微苦,性微温。归脾(胃)、肺、心经。具有大补元气,补脾益肺,益气生津,宁心安神之功效。在《伤寒论》中,仲景应用人参共40次,入  相似文献   

16.
肠道菌群存在于肠道,多种微生物拮抗共生、动态平衡,一旦平衡破坏,可引起宿主发生多种疾病。脑-肠轴理论提出肠道菌群与焦虑、抑郁等情绪障碍也有关系。动脉粥样硬化是冠心病、脑卒中等多种心脑血管病变的病理基础,与肠道菌群组成改变及功能失调之间可能存在一定联系。肠道菌群同黏膜免疫相互作用,代谢产物氧化三甲胺可能对AS形成有影响,短链脂肪酸可影响危险因素的出现,增加AS发生。动脉粥样硬化可归属"胸痹""真心痛""血脉病""痰饮""中风"等范畴,为本虚标实,本虚为气、血、阴、阳虚,可累及心、肝、脾、肾;气滞、寒凝、痰阻、血瘀为标。肠道菌群与宿主生理相关、病理相互影响,与中医学天人相应、整体观理念一致,与阴阳学说、脾胃有异曲同工之处。针刺防治AS着眼于整体调节,对肠道菌群也有调节作用,辨证取穴,从痰、瘀、毒论治,整体调节脏腑功能,通过对大脑、肠道菌群、骨髓的整体调节,可能是AS防治效应机制。针灸影响肠道菌群数量与结构,恢复宿主肠道内环境动态平衡,是AS防治重要着眼点。未来高通量测序、高效液相色谱、气相色谱等为研究肠道菌群与针刺治疗动脉粥样硬化关系提供了技术保证。  相似文献   

17.
从“方药离合”看中医学的方药共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舟 《江苏中医药》2007,39(6):8-10
通过对历代方剂与本草的应用演变和发展过程的论述,揭示了中医方药共荣关系,并以黄柏、升麻等药为例,强调方药配伍运用是方药共荣的核心环节.随后,结合中医发展的现实环境,分析了坚持方药共荣的正确方向,对于防止重药轻方的错误倾向,提高中医临床疗效,启迪现代研究思路,均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药物针灸综合治疗闭合性和化脓性骨髓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几年来采用药物和针灸并用治疗闭合性和化脓性骨髓炎 40例 ,取得满意疗效 ,现总结如下 :1 一般资料   40例病案都来自于门诊。其中男性 30例 ,女性 1 0例 ,年龄最大的 63岁 ,最小的 8岁 ,平均35岁 ;病程最长 40年 ,最短 7个月 ,平均病期 5年。 40位病人都多次经X光拍片确诊 ,并多次接受过手术治疗。手术次数最多的达 6次 ,最少的也有 2次。除了 4例存有死骨者以外 ,其他 36人均在药物和针灸的综合治疗下痊愈。2 治疗方法  根据患者的病情及发展 ,采用全身与局部、内治与外治、中药与针灸相互协调、补充的辨证方法 ,以达到表去根除、…  相似文献   

19.
探析神阙穴与气及脏腑经络关系及现代医学对脐中的认识,介绍临床运用。  相似文献   

20.
"益肾健脾,涤痰散结"在心脑血管疾病中的应用,源于临床实践,又经过长期的临床与系列实验研究验证、深化,已广泛应用于冠心病心绞痛、心律失常、高血压病、中风等心脑血管疾病临证治疗中。其代表方补肾抗衰片能够明显改善肾虚痰瘀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胸痹心痛证候,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抗酪氨酸硝基化的作用,而活性氧自由基(ROS)和活性氮自由基(RNS)可能是"痰"的物质基础。补肾抗衰片的系列研究,进一步证实了"脾虚生痰,痰瘀互结"是心脑血管病的病理基础,而"益肾健脾,涤痰散结"法具有减轻动脉粥样硬化类疾病的作用,成为指导心脑血管疾病防治的一个重要应用理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