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颜乾麟认为,冠状动脉支架术后血管内再狭窄病机本质为本虚标实,本虚以气虚、阳虚居多,标实以肝郁气滞、瘀血为主。认为治疗此类患者应注意:心病治肝,重视精神心理因素在冠状动脉支架术后血管内再狭窄发生中的重要作用;术后必虚、术后必瘀,气虚常与血瘀同现;久病伤阳、心病宜温,阳虚血瘀为基本病机。在治疗用药上强调温阳药与活血药、补气药与理气药、辛温药与苦寒药同用的原则。  相似文献   

2.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已成为临床治疗冠心病的重要手段之一,但支架内血栓形成和支架内再狭窄的问题也随之而来。中医药辨证治疗支架术后及支架内再狭窄已取得了显著疗效。本文将对冠心病支架术后的中医药治疗和探索作一概述。  相似文献   

3.
从中医的不同辨证分型论治的角度,回顾了近十余年来国内在中医药治疗冠心病介入术后患者以及中医药防治介入术后再狭窄方面的动物实验及临床研究情况。冠心病介入术后的中医治疗针对其本虚标实的病理特点,扶正祛邪,补虚祛实,辨证施治,取得好的临床效果。介入治疗术后正虚以阳虚气虚多见,邪实以瘀血浊为主。中医药对地防治介入术后再狭窄具有确切作用于再狭的多个病理环节。  相似文献   

4.
中西医结合预防冠心病支架术后再狭窄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中药心通1~3号方对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后患者冠脉再狭窄的影响。方法:采用单盲随机分组法将2008年12月至2010年12月冠脉支架术后的患者分为单纯西药组和中西医结合组。西药组采用支架术后常规疗法,中西医结合组服用按辨证自拟的心通1~3号方。治疗6个月后冠脉造影复查冠脉再狭窄程度和统计疗效。结果:西药组与中西医结合组均能降低支架术后冠脉再狭窄的发生,但中西医结合组疗效优于西药组(P<0.05)。结论:心通1~3号方对支架术后的患者冠脉再狭窄能够起到很好的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5.
从中医辨证分型论治的角度,探讨冠心病介入治疗术后及再狭窄的中医证型变化的规律;并回顾了近几年来中医药治疗冠心病介入术后,以及防治术后再狭窄方面的动物实验及临床研究情况,提出介入术后正虚以阳虚气虚多见,邪实以瘀血痰浊为主,且中医药对防治介入术后再狭窄各病理环节具有确切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益气化瘀法预防冠心病患者支架术后再狭窄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冠心病支架置入术后患者68例,随机分为益气化瘀法治疗组(治疗组35例)和常规西药治疗组(对照组33例),随访6个月,通过复查冠状动脉造影术来评价再狭窄的发生。结果:术后治疗组6个月再狭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益气化瘀法能降低冠脉支架术后再狭窄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瑞舒伐他汀联合心血通胶囊预防冠状动脉支架术后再狭窄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冠状动脉支架术后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60例,对照组予西医常规治疗加瑞舒伐他汀和安慰剂,治疗组予西医常规治疗加瑞舒伐他汀和心血通胶囊,2组均治疗6月。治疗结束后复查冠脉造影,观察比较2组患者的冠状动脉支架再狭窄率、血脂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变化。结果:冠状动脉支架术后再狭窄率对照组13.33%,治疗组3.3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血脂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治疗前2组hs-CR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hs-CRP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hs-CRP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瑞舒伐他汀联合心血通胶囊可显著改善冠状动脉支架术后再狭窄,有效抑制炎症。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观察防窄化瘀汤对冠心病支架术后冠脉再狭窄及炎症因子的影响,探讨益气活血、解毒化结法防治冠脉支架术后再狭窄的疗效及可能机制。方法:收集60例成功行冠脉支架置入术的患者,随机分为常规西药对照组和中药干预治疗组各30例。两组均采用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在常规西药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防窄化瘀汤口服,共治疗观察6个月。术后每月进行临床随访,观察记录心绞痛复发、再发心肌梗死、心源性死亡、再次介入治疗和冠脉搭桥等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并于术后6个月行冠状动脉造影或冠状动脉CTA复查,观察记录支架术后再狭窄的发生率;术后当天及术后6个月,分别采血检测血清炎症因子(hs CRP、IL-1、IL-8、MMP-9)水平。最后统计分析数据,比较两组支架术后再狭窄、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及炎症因子水平的变化。结果:随访过程中出现3例失访病例(治疗组2例,对照组1例),有效随访病例57例。冠脉造影或CTA复查数达到53例,复查率为92.98%,治疗组92.86%(26例),对照组93.10%(27例),两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有2例发生再狭窄,再狭窄率为7.14%,对照组有4例发生再狭窄,再狭窄率为13.79%,两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没有心源性死亡和冠脉搭桥的不良事件发生,治疗组无论在减少单独心血管不良事件(心绞痛复发、再发心肌梗死、再次介入治疗)发生率还是联合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上均优于对照组,两组间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治疗后血清炎症因子(hs CRP、IL-1、IL-8、MMP-9)水平两组均有所下降,治疗前后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而治疗后两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炎症因子水平下降更明显。结论:防窄化瘀汤能减少冠心病支架术后患者冠脉再狭窄发生率及降低支架术后血清炎症因子(hs CRP、IL-1、IL-8、MMP-9)水平,说明益气活血、解毒化结法对防治冠脉支架术后再狭窄有很好的疗效,其机制可能与抑制支架术后炎症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9.
42例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前后中医证型的演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在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前后中医证型的特点及演变规律。方法:对42例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为冠心病的患者在经皮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前后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和临床证候分析,比较手术前后证型特点。结果:术前中医辨证以气虚血瘀证型最多(67%),术后证型以气虚和气阴两虚证型为多(分别占33%和29%)。手术前后胸痛、胸闷等标实症状大多很快缓解(P<0.01和P<0.05),而心悸、自汗、下肢浮肿等本虚症状及患者的舌象、脉象在手术后短期内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经介入治疗后,大部分冠心病患者中医证型由本虚标实转变为以本虚为主。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冠心病人支架术前后本虚标实证的变化及舒心饮对其的干预作用。方法:选择植入支架的冠心病患者44例,随机分为治疗组(20例)和对照组(24例)。对照组病人服用支架术常规用药,治疗组则加用舒心饮。计算两组气虚、气阴两虚和血瘀证积分值,统计两组间的差异。结果:气阴两虚、气虚、血瘀证是冠心病及术后冠脉事件的主要病机。舒心饮能显著降低支架术后病人的气阴两虚、气虚和血瘀证积分值(P<0.05、0.01、0.01),明显改善术后病人的本虚症状和血瘀征象。治疗组在6个月的 临床随访中,心绞痛复发率为40%(与对照组相比,P<0.05),造影证实的支架内再狭窄4例;对照组心绞痛复发率为67%,且发现心肌梗死2例,死亡1例,支架内再狭窄7例。结论:舒心饮可显著改善冠心病支架术患者本虚标实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