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青黛为爵床科马蓝属植物马蓝BaphicaeanthuscusiBremek;十字花科大青属植物菘蓝IsatisindigoticaFort;蓼科蓼属植物蓼蓝PolygonumtinctoriumAit等的茎叶经过加工制得的干燥色素粉末。其主要成分...  相似文献   

2.
青黛为爵床科马兰属植物马蓝Baphicacanthus cusia Bremek.,或十字花科大青叶属植物菘蓝Isatis tinctoria L.,草大青I.indigotica Fort.,或蓼科蓼属植物蓼蓝Polygonum tinctorinum Lour.,或豆科木蓝属植物木蓝Indigofera tinctoria L.等的茎叶,经加工制得的粉末状物。抗肿瘤常用马蓝提取之青黛。化学成分:含靛蓝、靛玉红等,二者为同分异构体。我国学者首次从青黛中分得靛玉红并最先发现它是抗肿瘤的有效成分,现已人工合成。  相似文献   

3.
<正>目前全国商品大青叶以十字花科菘蓝叶为主,其次是蓼科蓼蓝叶,新版《药典》尚未收载爵床科马蓝叶作为大青叶药用。2010年版《四川省中药材标准》对部分与国家药品标准同名异物的品种做了更名,大青叶改为南大青叶,即爵床科马蓝属植物马蓝叶。笔者认为此举具有积极意义,马蓝为四川地区习用的药材品种,又是常绿草本植物,鲜品采集使用相对方便,临床应用疗效肯定。现将临床应用马蓝叶鲜药的验案举例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4.
<正> 青黛系爵床科植物马蓝Baphicacanthus cusia(Nees)Bremek、豆科植物野青树Indigofera suffruticosa Mill.、蓼科植物蓼蓝Polygonum tinctorium Ait.或十字花科植物菘蓝Isatis indigotica Fort.的叶或茎叶经加工制得的干燥粉末或团块。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止血、清肝泻火等功能,用于温病热  相似文献   

5.
建青黛的道地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黛来源于爵床科植物马蓝Baphicacanthus cu-sia(Nees)Bremek、蓼科植物蓼蓝Polygonum tinctoriumAit·或十字花科植物菘蓝Isatis indigoticaFort.的叶或茎叶经加工制得的干燥粉末或团块。具有清热解毒,凉血,定惊之功效[1]。建青黛的原植物为爵床科植物马蓝。从马蓝茎叶中加工提取的蓝色泥浆状半成品为蓝靛,再经精制干燥后的蓝色粉末,即为青黛。福建省仙游县种植马蓝加工青黛有十分悠久的历史,宋代的《仙志》中就有记载。由于  相似文献   

6.
青黛为爵床科植物马蓝〔Baphicacanthuscusia(Nees)Brem〕、蓼科植物蓼蓝(polygonumtinctoriumAit)和十字花科植物菘蓝(IsatistinctoriaL.)等的叶或茎叶经水浸泡2~3昼夜至叶腐烂、茎脱皮时,...  相似文献   

7.
<正> 青黛为爵床科植物马蓝Baphicacanthus cusia(Nees) Bremek.蓼科植物蓼蓝polygonum tinctorium Ait和十字花科植物菘蓝Isatisindigotiea Firt等的叶或茎叶经水浸泡二至三昼夜至叶腐烂,茎脱皮时捞去茎枝叶渣,加一定比例的石灰,充分搅拌至浸液由乌绿色转为紫红色时,捞取表面的泡沫状物,干燥而成。但近来发现市售青黛中有不去叶渣,加工后捞取下沉的叶渣及石灰,并  相似文献   

8.
谢静 《内蒙古中医药》2012,31(15):100-100
青黛为双子叶爵床科植物马蓝、蓼科植物蓼蓝或十字花科植物菘蓝的叶或茎经加工制得的干燥粉末或团块[1]。主产于福建、云南、江苏、安徽等地。本品为深蓝色的粉末,体轻,易飞扬;或呈不规则多孔性的团块,用手搓捻即成细末。微有草腥气,味淡,性咸寒。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消斑,清肝泻火,定惊之效。主治:温病热盛,斑疹,吐血、咯血,咽痛口疮,小儿惊痫,疮  相似文献   

9.
大青叶、板蓝根、青黛三者同出一物,为十字花科植物菘蓝、草大青,或爵床科植物马蓝,蓼科植物蓼蓝,马鞭草科植物路边青等,都有清热解毒作用,用于治疗外感发热或温病初起所致的发热、头痛、咽痛等,但大青叶长于凉血消斑,对温病毒盛发斑者较为适宜;板蓝根长于解毒利咽,对感冒而咽喉肿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蓼属植物在少数民族以及民间的应用。方法:通过对蓼属植物在民族药以及民间药用现状进行实地采访与调研,结合查阅文献并对资料进行分析整理。结果:整理出了10种蓼属植物在少数民族及民间的药用情况。结论:蓼属植物在少数民族及民间多用于治疗淋症、跌打损伤等,有较好的疗效,具有相当好的药用前景。  相似文献   

11.
青黛及其两种伪品的鉴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文 《中成药》2007,29(2):293-295
青黛为爵床科植物马蓝Strobilanthes cusia(Nees)O.K tze,蓼科植物蓼蓝Polygonum tinctoriumA it或十字花科植物菘蓝Isatis indigodicaFort等的叶或茎叶经加工制得的干燥粉末或团块[1]。别名靛花、青蛤粉、淀花,主产于河北、福建、广东、江苏等省,质地以粉末细、质轻、蓝色、能  相似文献   

12.
中药材真伪鉴别及其混乱品种概述(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六、大青叶及其混乱品种大青叶药材,植物来源不一,使用较广泛的有十字花科植物菘蓝叶、爵床科植物马蓝叶、蓼科植物蓼蓝叶、马鞭草科植物路边青叶等。前者收载于《中国药典1985年版》,后三者是地方传统习用药材。我区和西南诸省传统上以爵床科植物马蓝的叶作为大青叶使用。兹分别介绍各种大青叶的鉴别特征。 (一) 菘蓝叶:《中国药典1985年版》记载的大青叶正品。 (1) 来源。十字花科植物菘蓝Isatis indigotica Fort。的干燥叶。 (2) 性状鉴别:叶片皱缩成团,展开的完整叶呈灰绿色,长圆形或长圆状披针  相似文献   

13.
青黛为爵床科植物马蓝Baphicacanthus caussia (Nees)Bremek.蓼科植物蓼蓝Polygonum tinctorium Air.或十字花科植物菘蓝Isatisindigotica Fort.的叶或茎叶经加工制得的干燥粉末或团块。临床上多用于温毒发斑、血热吐衄、胸痛咳血、口疮、痄腮、喉痹、小儿惊痫等。笔者在工作实践中,对本地区15家经营  相似文献   

14.
滕杰  李庆 《时珍国医国药》2006,17(4):612-612
大青叶味苦,大寒,无毒,历来为清热解毒之要药,但大青叶的商品来源比较复杂,据调查全国曾有习用、代用和混用品,达15种,较为常用的有4种。它们分别是马鞭草科植物大青(路边青),蓼科植物蓼蓝,十字花科植物菘蓝、草大青,爵床科植物马蓝。现将4种大青叶性状特征分别列出,为正确使用大青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青藏高原东缘蓼科藏药植物资源调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青藏高原东缘生态环境复杂,植物种类多样,蓼科藏药植物资源丰富,据初步统计,共有6属15种.为此对青藏高原东缘蓼科藏药植物的属种组成、区系成分及药用价值等进行了分析研究,并对其开发利用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6.
中国蓼属药用植物综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国蓼属药用植物综述王玉萍①王庆艳②王玉漾③蓼属(PolygonumL.)系蓼科(Polynonaceae)植物。全世界约300种,广布于全球,我国约120种,分布于我国各省区[1]。具有药用价值的约72种[2],为该属植物的开发、利用或有关研究提供...  相似文献   

17.
中药拳参类的鉴定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陈随清  王孟良 《中药材》1997,20(3):122-126
本文对来源于蓼属植物拳参、珠芽蓼、草血竭、圆穗蓼、大叶蓼的5种中药拳参在性状、显微、理化特征方面进行了鉴定研究,为临床用药及开发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青靛为爵床科植物马蓝 Baphicacanthus cusia ( Nees)Bremek.、蓼科植物蓼蓝 Polygonum tinctorium Ait.或十字花科植物菘蓝 Isatis indigotica Fort.的叶或茎叶 ,经加工制得的干燥粉末或团块。具有清热解毒、凉血、定惊的功能。常用于温毒发斑、血热吐衄、胸痛咯血、口疮痄腮、喉痹、小儿惊痫等症。临床上青靛的用法有入汤剂、丸剂、散剂。《中药大辞典》中规定 ,内服煎汤 5~ 8min,或入丸、散。外用干撒或调敷。19 95年版《中国药典》用法与用量项下注明 1.5~ 3 .0 g,宜入丸、散用 ,外用适量。根据青靛的理化性质 ,笔者认为 ,青靛应制…  相似文献   

19.
我院内科自1959年8月至11月应用“大青叶”治疗急性菌痢47例,急性肠胃炎27例,全部迅速痊愈,疗效优异。兹将情况初步报告于下。一、药物简介通常“大青叶”系指:大青(Isatis tinetoria L.),菘兰(Isais oblongata DC),马兰(Strobilanthes flae-ci——difolius Nee s.),蓼兰(Persiearia tineLoriaspach)等四种植物的叶片而言。大青与菘兰同属十字花科(Crusi ferae),马兰属爵床科(Aeanthaceao),蓼兰属蓼科(Pclygonaceae),这四种植物各有其  相似文献   

20.
5,7-二羟基色酮是黄酮类化合物之裂解物,已发现它是某些植物(花生壳和蓼属植物春蓼)的成分,是一种植物发芽及生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