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因通用法治疗崩漏3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崩漏是中医妇科疑难病之一,亦可是多种妇科疾病的共有症状。本病病因多端,病机复杂。临床虽有虚、实、寒、热之不同,但因瘀为病者,每多有之。崩漏日久失血伤阴、阴虚化火、虚火伤阴致瘀;感受热邪或素体阳盛,因热致瘀;肝气郁结、气机不畅、气滞而瘀;或久病气虚,无力运血,气虚致瘀,皆可致经血非时而下,发为崩漏。针对上述病因病机,采用通因通用法治疗30例崩漏患者,收效满意。  相似文献   

2.
孙晶 《河南中医》2006,26(3):81-81
崩漏是中医妇科疑难病之一,病因多端,病机复杂。临床虽有虚、实、寒、热之不同,但因瘀为病者,每多有之。唐容川在《血证论》中指出:“出血何根,瘀血即其根也。”崩漏日久失血伤阴、阴虚化火、虚火伤阴致瘀;感受热邪或素体阳盛,因热致瘀;肝气郁结、气机不畅、气滞而瘀;或久病气虚无力运血,气虚致瘀,皆可致经血非时而下,发为崩漏。崩漏病情发展中也能致瘀,即所谓“久漏必瘀”,如《妇人大全良方》中说:“血崩……一二日不止,便有结瘀之血,凝成窠臼,更有以药塞住,转见增剧。”  相似文献   

3.
《山东中医杂志》2016,(4):291-293
崩漏为妇科"血证"的常见病、多发病,其病因病机多责之虚、热、瘀。气血亏虚,则统摄无力,冲任不固;甚则气虚下陷,血随气下;火扰血海,或破血妄行,或热灼伤脉络,致使冲任不固,发为崩漏;瘀血阻滞冲任胞宫,血不归经,发为崩漏,故其病因多责之气虚、血热、出血致瘀。治疗上应时时不忘调气止血,固护冲任,气虚者补之,气陷者升之,血热者清之,血瘀者化之,以迅速止血为目的;血止后,可通过益气健脾、补养肝肾等法,来充养气血,以期达到血旺经调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崩漏是中医妇科常见病、疑难病之一,亦可是多种妇科疾病的共有症状.本病病因多端,病机复杂.临床虽有虚、实、寒、热之不同,但因热、瘀互患为病者,每多有之.素体阴虚、崩漏日久失血伤阴,虚火内炽;素体阳盛,肝气郁结、日久化火;感受热邪、热伏冲任,皆可扰动血海,迫血妄行,致经血非时妄行;而热邪又易伤津耗液,形成瘀血内阻,瘀热互结.笔者从"热"从"瘀"着手治疗30例崩漏患者,取得满意疗效,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5.
治疗崩漏多以塞流为当务之急 ,以固冲止血为基本方法。或益气止血 ,或凉血止血 ,或养阴止血 ,或收敛止血。而对活血化瘀之品 ,医者往往因虑其可能加重出血而畏之。但若病证确属瘀血内阻而致者 ,则上述诸止血法非但不能奏效 ,且还会使病情加重 ,出血更甚。唐容川在《血证论》中指出 :“出血何根 ,瘀血即其根也。”导致崩漏的病因如气虚、血热、肾虚、寒凝等无一不含有致瘀因素 ,血瘀可因实邪壅阻、虚而运行缓慢、受寒而凝滞、热灼而血液黏稠而起。崩漏病情发展中也能致瘀 ,即所谓“久漏必瘀”,如《妇人大全良方》中说 :“血崩……一二日不止 …  相似文献   

6.
裘庆元认为崩漏的病因病机以气虚下陷、血分瘀热、情志过极为主,其治疗崩漏标本兼治,在止血的同时兼顾恢复与之相关病变脏腑的功能,治疗脾虚崩漏则益脾土,升阳气;治疗肾虚崩漏则益精血,调冲任;治疗血瘀崩漏则清瘀热,理气血。总而言之,裘庆元治疗崩漏注重恢复肝、脾、肾的功能以及调摄奇经,冲、任二脉,同时擅用炭药,特别是用升麻炭既止血又升阳,一药两用。  相似文献   

7.
<正>“瘀热”之名最早见于《伤寒论》,国医大师周仲瑛教授[1]首先系统阐述了“瘀热”病机,其认为“瘀”与“热”皆为瘀热形成的基础:“瘀”包括血瘀和瘀血,两者相互影响;“热”包括外感及内伤之热,有深浅、轻重之别。从卫气营血理论分析,肝病后期,邪入营分,或因热郁化火致瘀,或因湿热蕴结致瘀,或因久病体虚致瘀,终致瘀热互结,相合为患。  相似文献   

8.
糖尿病合并缺血性中风基本病机及治法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1 气阴两虚和瘀血阻滞是基本病机 缺血性中风是消渴病的并发症,而且多发生于消渴病的后期,两者在病机上存在着以消渴病机为基础的转化规律。消渴病的基本病机为阴虚燥热,初期以燥热为主,燥热伤阴,渐致阴虚,后期则损及肾阴,以阴虚为主,兼有气虚。消渴病合并缺血性中风之气阴两虚是由消渴病阴虚燥热病机发展而来。若阴虚,则虚火煎熬阴血,瘀阻脑络发为缺血性中风;或气虚无以行血,血停为瘀,阻滞脑络发为缺血性中风,阴虚与气虚同时存在共同导致瘀血阻滞脑络而发病。瘀血既是消渴病最常见的病理产物,同时又是缺血性中风最直接的原因,因此笔者…  相似文献   

9.
王玲  王采甫 《陕西中医》1998,19(12):546-547
<正> 崩漏(西医称之为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是一种妇科常见病和多发病。究其致病因素,有因邪热下焦,迫血妄行致瘀者;有因脾不统血致瘀者;有因肝不藏血致瘀者;有因肾气大虚致瘀者。故本病原因多端,病变亦非一脏一腑,常见气血同病,累及多脏,病情变化较为复杂,临诊务必详审病机,在根据病变的不同阶段,适当配合活血化瘀药,分别施治,塞流澄源并进,取得了事半功倍之效。现将本文对崩漏与瘀血的关系略作探讨。  相似文献   

10.
崩漏从热从瘀治疗的经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崩漏是妇科常见病,亦是多种妇科疾病所表现的共有症状。本病病因多端,虽可归纳为虚、热、瘀,但临床热瘀为病,屡屡可见。因热致病者有四:一为素体阴虚,妇女以血为用,经、孕、产、乳数耗阴血,往往阴血偏虚而生内热;二为失血伤阴,虚火内炽;三为素体阳盛,肝火易动或肝气郁结,日久化火;四为感受热邪、温热,实热伏于冲任等,皆可扰动血海;致经血非时妄行。因瘀致病者有三:一为肝气郁结,冲任瘀滞;二为经期、产后余血未尽,复感寒热,阻滞冲任,瘀血既成,血不归经;三为气虚血迟,瘀血阻滞冲任等。根据临床所见以及本人体会,瘀…  相似文献   

11.
庞玉琴认为崩漏病机为肾、肝、脾虚损失调,冲任不固,因气虚不统血或瘀热内积夹湿所致。根据崩漏的寒热虚实、发展阶段以及病人的年龄,分塞流、澄源、复旧三个阶段治疗。  相似文献   

12.
气虚血瘀和益气化瘀法在妇科疾病治疗中的地位和意义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益气化瘀法是作者提出的论治妇产科难治性疾病的大法,作者认为气虚,水蓄、血滞是盆腔瘀血综合征的主要病机;益气化瘀,水血同治是治疗盆瘀征的有效方法;通过益气增加静脉张力,化瘀改善盆腔循环,益气化瘀,调整6-Keto-PGF1α、TXB2平衡为治疗取效的主要机制,子宫肌瘤,卵巢囊肿的病机是气虚邪积,积邪伤正,因虚致瘀,而成症瘕积聚;免疫监视功能下降,月经量多是气虚证的证据,有形症积,经血夹块,痛经等为血瘀存在的依据;益气摄血而固本,活血逐瘀而消症,攻补兼施,标本同治;改善机体免疫功能,减少月经量,降低肌瘤或囊肿局部雌、孕激素受体水平等为治疗取效主要机制,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病机是气虚,血瘀,因虚致瘀,故论治上应以祛瘀调经为主,益气补虚为次,慢性盆腔炎的病机是气虚无力御邪祛邪,血行瘀滞,阻于胞宫;宜益气行血与化瘀祛邪并重,因此,提出气虚血瘀是妇产科疾病的主要病机,益气化瘀法是治疗妇科疾病的有效手段或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益气化瘀法是作者提出的论治妇产科难治性疾病的大法。作者认为气虚、水蓄、血滞是盆腔瘀血综合征的主要病机 ;益气化瘀、水血同治是治疗盆瘀征的有效方法 ;通过益气增加静脉张力、化瘀改善盆腔循环、益气化瘀 ,调整 6—Keto—PGF1a、TXB2 平衡为治疗取效的主要机制。子宫肌瘤、卵巢囊肿的病机是气虚邪积 ,积邪伤正 ,因虚致瘀 ,而成瘕积聚 ;免疫监视功能下降、月经量多是气虚证的证据 ,有形积、经血夹块、痛经等为血瘀存在的依据 ;益气摄血而固本 ,活血逐瘀而消 ,攻补兼施、标本同治 ;改善机体免疫功能 ,减少月经量 ,降低肌瘤或囊肿局部雌、孕激素受体水平等为治疗取效主要机制。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病机是气虚、血瘀、因虚致瘀 ,故论治上应以祛瘀调经为主 ,益气补虚为次。慢性盆腔炎的病机是气虚无力御邪祛邪 ,血行瘀滞 ,阻于胞宫 ;宜益气行血与化瘀祛邪并重。因此 ,提出气虚血瘀是妇产科疾病的主要病机 ,益气化瘀法是治疗妇科疾病的有效手段或方法  相似文献   

14.
崩漏是月经周期、经期、经量严重紊乱的月经病,古今医家多从虚、热、瘀论治。孙一奎在崩漏病的病因病机和治法上有其独到见解,认为崩漏病因病机虽复杂多变但不离脾胃虚损,如脾胃气虚不能固摄,脾胃虚损血不能生,气血亏虚阴阳不和,冲任虚损血行外溢。认为崩漏虽病因复杂然久则多虚,反对治疗血证过用寒凉,治疗强调从中焦之脾土出发补土培中、益气固脾、健脾生血,治疗亦每多验效,具有很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5.
特发性肺纤维化病位在肺,涉及脾脏,病久至肾;病属本虚标实,肺气虚为本虚,痰瘀互结为标实;病情发展较为缓慢初起肺津受损,久之伤阴,易产生血瘀,阻遏气机,致肺萎不用。众多医家都遵循特发性肺纤维化基本病因病机,认为存在肺气虚、肾气虚、瘀血阻络、痰瘀互结等证型,故给予补肺纳气、化痰祛瘀、止咳平喘等治法,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6.
何丹丹  金季玲  李军 《河南中医》2016,(10):1714-1716
崩漏是妇科疑难病症,其病症病因多端,病机复杂,常有连锁反应之变,每多气血同病,累及多脏。金季玲教授认为崩漏之病机必须以整体和局部两方面去探析。整体病变位于肾,因于"阴虚阳搏",局部病变在于子宫,因于"瘀热互扰",将其归纳为虚、热、瘀,在治疗中融"塞流、澄源、复旧"三法于其中。金教授十分推崇刘奉五治疗崩漏的主张"调治月经似是治血而非治血,而是治疗天癸和调整脏腑功能",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治疗崩漏,出血期当以止血为主,血止之后,重在固肾以治本,并需调整月经周期,在治疗过程中补肾健脾应贯穿始终。  相似文献   

17.
崩漏偶集     
导致崩漏的原因虽多,但归纳起来,无非热、湿、虚、瘀损伤冲任,或使经行错乱,或使血失固摄,溢泄胞宫所致。笔者近年来,治疗57例崩漏症,均收到了较满意的效果。其中因热、湿致漏者34例,因虚、瘀致漏者23例。现各举一例如下: 热者清之冲任为经脉之海。“血行脉中”,供应人  相似文献   

18.
夏泽芳 《四川中医》2002,20(5):54-54
崩漏属妇女经水异常范畴,经水关乎天癸冲任,天癸冲任皆系于肾,故崩漏之属虚者其本在肾,而又以肾精亏虚为病机重点,故治崩漏之虚证以补肾寒流为最常用之法,崩漏之实证原因虽多,以又瘀阻冲任为病机重点,故治崩漏之实证以活血化瘀为最常用之法,举医案两侧,说明崩漏证分虚实,其治则不外塞通两法。  相似文献   

19.
秦曦  李欣欣 《新中医》2008,40(6):111-111
多数医家认为糖尿病的病因乃禀赋不足,五脏虚弱,或因饮食不节,积热伤津;或因情志失调,郁火伤阴;或因劳倦、房劳过度,耗伤肾阴;或因外感六淫,化热伤阴;或因过服温燥药物,耗伤阴津,终致阴津亏耗而发病.笔者认为,糖尿病诸多病因不仅可直接或间接导致痰浊和血瘀的产生,而且可进而促使病至中期出现多处脉络病变.且现代医学研究亦表明,糖尿病血管病变的病因病机与中医学痰浊、血瘀理论非常相似.由此可见,痰瘀与糖尿病血管病变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0.
通腑法在脑病治疗中的应用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薛红 《浙江中医杂志》2000,35(9):402-403
通腑法属“八法”中之下法 ,为祛邪之要法。在临床实践中 ,笔者注意到 ,由风、火、痰、瘀内结所致的腑气不通在中风、癫痫等多种脑病病机变化中占重要地位 ,在治疗中通腑法用之得当 ,可提高疗效 ,改善预后。现对通腑法在脑病治疗中的应用探讨如下。1 中风中风多属肝肾阴亏 ,水不涵木 ,肝阳上亢而致阳升风动 ,脑窍蒙塞 ,亦可因气虚血瘀、脉络阻滞 ,但无论何因 ,均可致腑气不通。肝为起病之源 ,胃为传病之所 ,木横土衰或气虚血瘀 ,必致脾胃斡旋升降失常 ,致中州运化传导失职 ,糟粕内停 ,且中风急性期多为阳火亢盛 ,火热内炽既可烁液成痰 ,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