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3 毫秒
1.
陈重明  陈建国 《中药材》1989,12(1):40-41
南烛子是一种滋补的中药材,但原植物有着不同的品种,有些种类具毒,功效也不相同。正品的南烛子当药用的历史早在唐代以前就有,始载于宋代的《开宝本草》中,用其枝叶制作乌饭,具有滋补、强壮、驻颜的功效,食用乌饭后又能除睡、止泄。后来《本草纲目》中载有南烛子与其枝叶同效。李时珍的这一结论,被现今的本草学家和植物学家所证实,把南烛归为乌饭树科(Vaccinaceae),原植物即乌饭树(Vaccinium bracteatum Thunb.)。自古民间有采食南烛子的习惯,其味甜酸可口,营养丰富,食后还能解乏。据国内外的有关报道表明,南烛子有多种用途,特别是作为抗衰老药物、保  相似文献   

2.
比色法测定不同产地乌饭叶总黄酮含量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乌饭树(VacciniumbracteatumThunb.),又名南烛、乌米饭,为杜鹃花科植物。果实、枝叶药用,具有益肾固精、强筋明目、除睡、治久泄久痢的作用。它最早载于宋代《开宝本草》,曰:“南烛枝叶、味苦平、无毒、止泻、除睡、强筋益气力,久服轻身...  相似文献   

3.
叶国荣  张昌禧 《中草药》1995,26(12):631-631
南烛子始载于《开宝本草》,具有强筋益气、固精驻颜、明目乌发、止泻等功效,且味甘美,江浙一带常食之。历代本草书籍所载以杜鹃花科越橘属植物乌饭树I'acciniumbracteatumThunb.的果实为正品[李时珍.本草纲目.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9.2107]。《浙江省中药炮制规范》还收载江南越橘(米饭花)V.sprengelii(G.Don)Sleumer的果实同等药用。近期发现,同属植物短尾越橘(小叶乌饭树)V.carlesiiDunn的果实在我县是南烛子的主流商品,《浙江省中药炮制规范》描述的是该植物的果实。为澄清3种药材,将各自的特征简述如下:1药…  相似文献   

4.
本文提出,南烛子药材在现在应用中,其原植物有乌饭树VacciniumbracteatumThunb.、江南越橘V.sprengeliiSleumer.和短尾越橘V.carlesiiDum,三种,并对三种植物的果实进行了性状描述。  相似文献   

5.
山家清供     
林洪 《养生月刊》2006,27(8):717-724
青精饭青精饭首者,以此重谷也。按《木草》:南烛木,今名黑饭草,即青精也。取枝叶捣汁,浸米蒸饭,曝干坚而碧色。久服益颜延年。仙方又有青精石饭,世未知为何石也。按《本草》:用赤石脂三斤,青粱米一斗,水浸越三日,捣为丸,如李大,日服三丸可不饥。是知石即石脂也。二法皆有据,第以山居供客,则当用前法;如欲效子房辟谷,当用后法。每读杜诗,既曰:岂无青精饭,令我颜色好。又曰:李侯金闺彦,脱身事幽讨。当时才名如杜李,可谓切于爱君忧国矣。天乃不使之壮年以行其志,而使之俱有青精、瑶草之思,惜哉!碧涧羹芹,楚菜也,又名水英。有二种:荻芹取根,赤芹…  相似文献   

6.
白兔藿藿指豆的幼苗。《说文解字注》草部云:“藿,未之少也。”段玉裁注云:“李善引《说文》作豆之叶也。”又《诗·小雅·白驹篇》:“食我场藿”。《毛传》曰:“藿,犹苗也。”藿指豆叶:《广雅疏证》卷十上释草云:“豆角(?)之荚,其叶谓之藿。”《诗·小雅·采菽》:“采菽采菽”。郑玄笺云:“菽,大豆也。采叶以为藿。”《唐本草》赤小豆条引《别录》云:“赤小豆,叶名藿。”藿也指豆:《诗·小雅·小宛篇》:“中原有菽,庶民采之。”《毛传》云:“菽,藿也。”又《诗·豳  相似文献   

7.
<正> 现代一些有关中草药书籍将球子草Centipeda minima(菊科)定为本草石胡荽,而本草石胡荽又和天胡荽Hydrocotyle sibthorpioides(伞形科)名称混淆。对此进行了本草考证,予以澄清。本草石胡荽原植物考证:吴其濬《植物名实图考》(1848年)首先将球子草定为石胡荽,该书所绘石胡荽图,叶互生,有齿,头状花序小,这些特征和球子草Centipeda minima一致。以后合肥张绍棠味古斋《本草纲目》重刻本(1885年)石胡荽图中增入《植物名实图考》石胡荽图,则球子草作为石胡荽遂沿袭至今。  相似文献   

8.
乌饭的传说     
土生土长的南京人有个习惯,那就是每年农历四月初八前后,要从山上采来乌饭树叶,用它的汁水泡米,蒸出乌黑乌黑的饭来,吃到嘴里有一股清香味,既有营养又耐饿。据《中华民俗源流集成》记载,关于吃乌饭习俗的起源,在南京地区广泛流传着这样一则动人的故事。  相似文献   

9.
《中药材》2016,(6)
乌饭树主要分布于我国长江以南地区,民间长期以来采其叶片制作乌饭。乌饭树中含有丰富的类黄酮化合物,此外还含有甾醇、萜类、有机酸、脂肪酸等次生代谢产物以及丰富的微量元素、糖类、蛋白质等营养物质。乌饭树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抗肿瘤、降血糖、降血脂、抑菌消炎和保护视网膜等生理活性功能,保健药用价值极高,开发应用前景广阔。该文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在乌饭树化学成分和药理功能方面取得的研究成果,可为进一步开发利用这一宝贵资源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三幅唐《天宝单方药图》考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孙启明 《中药材》2002,25(10):743-745
三幅唐《天宝单方药图》的原植物经考证:(1)水英图之原植物为蓼科的红蓼(荭草)Polygonum orientale L.及节蓼P.nodosum Pers.;(2)丽春草图之原植物为山茶科的山茶Camellia japonica L.;(3)紫堇图之原植物为爵床科九头狮子草 Peristrophe japonica(Thunb.)Brem.。  相似文献   

11.
鼠曲草,历代本草多有记述,且异名颇多。如鼠耳草、香茅、黄蒿、米曲、茸母、水蚁草等。然《纲目》还将李杲在《用药法象》中所言的佛耳草亦并入鼠曲草项下。对此,笔者不敢苟同。经考证有关本草,鉴于陶弘景、陈藏器、汪机、李时珍等所描述的鼠曲草生态,与李杲、刘文泰所描述的佛耳草生态,二者在形态上有明显差异。所以,笔者认为中药材鼠曲草与佛耳草的原植物并非同一种。一、鼠耳草(鼠曲草)原植物是菊科植物鼠曲草Gnap-halium affine D·Don  相似文献   

12.
正秋风乍起,似玉如脂的芋艿纷纷在百姓餐桌上露面,让人们品味尝鲜。芋艿,又称芋艿、芋渠、蹲鸱、芋魁等,天南星科植物芋的块茎,栽培历史悠久,《汉书·翟方进传》中有"饭我豆食羹芋魁"之载。《史书·项羽》亦载"士卒食芋菽"。芋艿,其踪迹遍及我国南方及华北各地,分旱芋、水芋两大家族。水芋味胜于旱芋。苏、杭一带的"红梗芋""白梗芋",福建的"槟榔芋"和浙江奉化芋艿,乃芋中之佳品。如浙江奉化芋艿,  相似文献   

13.
《吴普本草》中茈胡原植物考证徐显玲安徽省黄山市人民医院245000关键词吴普本草;茈胡;原植物考证茈胡,即今柴胡,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因未记形态,故原植物已不可考。《吴普本草》始载柴胡产地和采收时月,谓:“茈胡,一名山菜,一各茹草。生冤句。二月、八...  相似文献   

14.
缪士毅 《养生月刊》2016,(9):799-801
正秋风乍起,似玉如脂的芋艿纷纷在百姓餐桌上露面,让人们品味尝鲜。芋艿,又称芋渠、蹲鸱、芋魁等,天南星科植物芋的块茎,栽培历史悠久,《汉书·翟方进传》中有"饭我豆食羹芋魁"之载。《史书·项羽》亦载"士卒食芋菽"。芋艿,其踪迹遍及我国南方及华北各地,分旱芋、水芋两大家族。水芋味胜于旱芋。苏、杭一带的"红梗芋"、"白梗芋",福建的"槟榔芋"和浙江奉化芋艿,乃芋中之佳品。如浙江奉化芋艿,以个大、皮薄、肉白、  相似文献   

15.
乌饭树紫黑浆果的营养价值及其开发利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立  董梅  姚惠源 《中草药》2004,35(10):1208-1209
乌饭树属(又称为越桔属)植物属于杜鹃花科。该属全世界约有450种,我国有91种。乌饭树属植物主要分布在北半球温带、亚热带及美洲和亚洲的热带地区,而以马来西亚地区最为集中,少数产于非洲南部、马达加斯加岛。我国南北各地均产,主产于西南、华南。乌饭树属植物通常为常绿或落叶灌木,很少小乔木。在我国其果实可以食用的种有乌饭树(主  相似文献   

16.
唐德才 《中药材》1998,21(12):631-632
《植物名实图考》中天蓬草条下同时记载有(一)、(二)两种植物。经考证天蓬草(一)应为豆科的丁葵草Zornia diphylla,天蓬草(二)则是石竹科的雀舌草Stellaria uliginosa。  相似文献   

17.
马蹄金     
旋花科多年生草本植物马蹄金[Dichondra repens Forst]。又有荷包草(《百草镜》),肉馄饨草(《眼科要览》),金锁匙(《纲目拾遗》),黄疸草(《中国植物图鉴》),小马蹄草(《贵州民间药方集》),螺丕草(《福建民间草药》),小铜钱草,酒杯窝(《广西中兽医药植》),小迎风草,小碗碗草(《四川中药志》),小元宝草(《上海常用中草药》),落地金钱(《福建中草药》),小蛤蟆碗(《浙江民间常用草药》),九连环(《四  相似文献   

18.
《寓意草》是喻嘉言平生第一部著作,成书于明季崇祯癸未(1643),其时喻氏62岁。所谓“寓意”.当指书中寄寓了喻氏对医学的某些见解;“草”字是作者自谦所著只是初稿,恐欠成熟。此即《寓意草》书名之原意。  相似文献   

19.
孙启明 《中国药学杂志》1993,28(11):694-696
 积雪草源出《本经》,因无形态描述,致原植物无可考.梁·陶弘景不识。迨至唐·苏敬等撰 《新修本草》时,始注有“地钱草”与“连钱草”二异名。至此,本为“一药一名”的积雪草,分化为 “异名异药”的“三名三药”,按现代植物分类学鉴定:积雪草的原植物为伞形科植物积雪草;地钱草的 原植物为伞形科植物天胡荽或破铜钱;连钱草的原植物为唇形科植物活血丹。本文拟就《本经》积雪草名实的演变与分化,作本草学的回顾。  相似文献   

20.
乌饭树资源开发利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立  练伟佳  李言  钱海峰  张晖  齐希光 《中草药》2018,49(17):4197-4204
乌饭树Vaccinium bracteatum是杜鹃花科越橘属常绿植物,其野生资源在我国分布较广,尤其以江、浙、闽一带为多。目前我国对乌饭树资源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其树叶和果实中功能性成分的提取、分离和功能验证,相关产品的开发还处于初级加工的阶段。对乌饭树树叶及其果实中的主要功能成分和开发利用现状进行概述,以期为乌饭树资源的开发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