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αα东北两省农村中医适宜技术应用影响因素调查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了解影响农村中医适宜技术应用的相关因素和难点。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对吉林、辽宁东北两省528位在职医务人员进行了现况调查。结果515份有效问卷中,赞同农村中医适宜技术应用的医生占94.6%;年龄、职称、文化程度等因素与中医适宜技术在本地区农村应用的态度成显著相关关系。年龄、职称、文化程度、单位级别、毕业院校、从事的专业等因素进入了不同农村中医适宜技术应用的影响因素和难点的模型。结论农村中医适宜技术适合在基层医疗单位应用,中医适宜技术的应用与技术的主体背景密切相关,应分层次有重点地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农村卫生适宜技术推广被培训人员掌握程度的影响因素,为其进一步推广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调查问卷形式对山西省寿阳县接受培训的274名医务人员进行相关调查,对调查数据反馈分析。结果:在271份有效问卷中,超过98%的被培训人员认为应积极推广。年龄、职称、文化程度等因素对推广应用的态度呈显著相关性,影响其推广和掌握程度的因素有:技术的需要态度占98.9‰适宜技术的疗效占61.9%,领导的重视程度占56.1%,群众的接受程度占54.2%,医生的技术水平占46.5%。结论:充分考虑推广和掌握程度的影响因素,推广与之相适宜的技术,才能逐步形成这些技术在农村扎根发芽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3.
目的全面了解制约中医适宜技术在临沂市基层应用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采用自编问卷的方式对该市200名基层中医从业人员调查。结果从业人员存在着年龄偏大,学历较低,职称较低,近半数没有正式编制等不利条件。排名前五位的因素因素为:领导的重视、技术的疗效、医院的机制与老百姓接受程度、医生的技术水平。结论需进一步提升主管部门领导认识及重视水平、在提高疗效及人才队伍建设、改善医院运行机制、提升老百姓接受程度等方面做文章。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对中医农村适宜技术进行科学、合理、规范筛选的方法。方法:通过现况调查广泛收集中医农村适宜技术评价影响因素,遵循系统性、独立性、可测性、可比性、动态性原则,采用德尔菲法专家咨询和调查问卷,形成中医农村适宜技术筛选评价指标体系,以层次分析法确定各指标的权重。结果:构建了包括有效性、安全性、经济性、技术成熟度和规范程度以及普适性、可接受性等3类14个指标及其权重构成的指标体系。结论:中医农村适宜技术筛选评价指标体系有助于科学、合理、规范筛选中医技术,以便在农村地区进行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中医医院护士中医护理技术知信行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河南省内中医医院护理人员对中医护理技术知信行水平现状及态度、行为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自行编制中医护理技术知信行问卷,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河南省内中医医院640名护理人员为调查对象,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知识问卷中"掌握中医护理技术知识"得分最高,"已发表的科研成果和论文"得分最低;态度问卷满分130分,调查得分(103.36±11.90)分;行为问卷满分85分,调查得分(70.56±12.19)分;年龄、护龄、学历、职称、月收入与态度、行为总得分无显著相关性,态度得分与行为得分呈明显正相关。结论临床护理人员对中医护理技术态度普遍积极,对中医护理技术执行较好,但知识水平有待提升。护理管理者应加强护理人员中医护理理论知识培训、考核,提高其对中医护理基础理论知识的掌握水平,改善中医护理态度,进而影响中医护理行为。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在医学类毕业实习生中开展中医适宜技术培训的效果和满意度,为提高中医适宜技术培训效果和促进中医适宜技术推广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2批共800名中医类毕业实习生进行中医适宜技术培训,每批培训时间为2周。培训采取理论培训与实践培训相结合的方式,培训前与结束后进行中医适宜技术项目各项实践技能操作考试,比较培训前后各项中医适宜技术成绩变化。设计调查问卷,收集参加培训的2批医学实习生满意度及反馈的意见,进行整理分析。结果:9种中医适宜技术培训后成绩显著提高,与培训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学员对中医适宜技术的了解程度、掌握程度、应用前景评价、应用实践情况培训后优于培训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绝大多数学员认为培训对他们的临床有帮助,并有意愿在将来继续学习中医适宜技术,以及进行中医适宜技术的探索研究、临床推广工作。结论:在医学类毕业实习生中开展中医适宜技术培训,取得了满意的效果,但仍需改进中医适宜技术实践技能操作的培训方式,教师对临床应用相关的技术难点跟踪指导。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湖南省乡镇卫生院专业技术人员中医适宜技术的应用及需求状况。方法:自编问卷调查湖南省206名乡镇卫生院专业技术人员。结果:针灸、中药敷贴、拔火罐、推拿、刮痧的应用比例分别为27.67%、17.48%、14.08%、10.19%、4.85%;不同年龄分组对中药及中医适宜技术应用情况影响具有差异性(F=7.26,P=0.00),不同职称对中药及中医适宜技术应用情况影响具有差异性(F=4.97,P=0.00),不同学历背景(学习中医)中药及中医适宜技术应用情况的影响有差异性(F=10.88,P=0.00);45.15%的学员希望学习针灸、推拿、敷贴、拔火罐、刮痧全部操作协助治疗疾病,另有33.05%的学员希望学习针灸。结论:乡镇卫生院专业技术人员的中医适宜技术应用较少,可能与乡镇卫生院中医人才的匮乏及乡镇卫生院专业技术人员的年龄、职称、学历、学习背景构成相关,绝大多数乡镇卫生院专业技术人员希望学习中医适宜技术以提高对疾病的诊疗能力。  相似文献   

8.
目的:掌握住院患者中医适宜技术应用依从性现状,为住院患者全面推广中医适宜技术提供理论依据及解决思路。方法:选择市、县、乡三级医院具有中医适宜技术治疗医嘱的住院患者450例,自制问卷调查表,对患者进行中医适宜技术依从性调查。结果:450例患者中出现了依从性不佳278例(61.78%),患者年龄越小、学历越高依从性越差,职业中以干部的依从性最差。结论:在住院患者进行中医适宜技术治疗的依从性较差,且与年龄、学历、职业等有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调查三级医院中医康复从业人员科研能力水平,分析其相关影响因素,并制定针对性的培训方案,为提升从业人员科研能力提供依据。方法于2019年7月应用自行设计的个人基本资料调查表和中医康复从业人员科研能力自评问卷,以网络问卷调查的形式,对三级医院的中医康复从业人员进行调查分析。结果本次研究共调查了全国20家三级医院,回收问卷408份,有效问卷369份,有效率为90.4%。中医康复从业人员科研能力总分为(112.13±28.40)分,其中问题发现(创新)得分最高,科研实践得分最低;不同年龄、工作年限、学历和职称的中医康复从业人员科研能力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年龄、工作年限、学历和职称与科研能力总分之间均存在正相关关系(r=0.165,P<0.01;r=0.175,P<0.001;r=0.550,P<0.001;r=0.238,P<0.001);学历和工作年限对科研能力总分的影响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学历和工作年限成为影响三级医院中医康复从业人员科研综合能力的主要因素;建议充分利用三级医院科研平台和人才资源优势,进而完善科研人才培养和梯度建设。  相似文献   

10.
目的调查湖南省乡镇卫生院医生中医药知识知晓率及中医适宜技术的应用与需求状况,提出中医继续教育的对策。方法在湖南省乡镇卫生院4期培训班中,每期随机抽取培训医生人数的50%,4期人数分别为49、51、53、53名,采用自编问卷,对206名医生进行现场问卷调查。结果 168名(81.55%)医生的学历为中专和大专,186名(90.29%)医生的职称为助理医师和医师,206名乡镇卫生院医生的中医药知识知晓率为63.83%,其学习背景对中医药知识知晓率的影响有差异(χ2=42.42,P=0.01),中药及中医适宜技术经常使用率均低于30%,96.60%的乡镇卫生院医生希望学习一种或多种中医适宜技术来帮助诊疗疾病。结论乡镇卫生院医生学历、职称、中医药知识掌握情况、中药及中医适宜技术的应用不容乐观,乡镇卫生院医生对中医适宜技术表现出强烈需求,卫生主管部门应结合乡镇卫生院医生的实际情况,针对性开展中医继续教育。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某医院护理人员中医素养现状,为中医护理人员人才培养提供参考。方法:设计护士中医素养现状调查问卷,内容包括中医基本知识、中医护理操作技术、中医护理文书书写、中医护理健康教育、中医人文素养等,对某医院94名从事中医护理的人员进行调查。结果:中医素养平均得分(73.60±8.50)分,占73.60%;中医素养不同维度平均得分为13.20~16.70分,占66.00%~83.50%。不同分组中,不同年龄、学历构成、职称构成及是否取得执业资格之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某中医医院护士的中医素养有待提高,需结合年龄、学历和职称,加大对中医护理人员的培养力度,促进其中医素养的提升。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社区护士卫生适宜技术推广现状,分析其影响因素,以期帮助基层护士进一步掌握专业技术和知识,提升护理水平,提高服务质量,探索基层护士适宜技术推广的长效机制。方法:采用多点横断面调查法,运用随机整群抽样,以自行设计的调查表为工具,选择长沙市及周边地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现场发放问卷进行调查,纳入有效问卷226份,采用SPSS录入、分析数据。结果:三大社区护士卫生适宜技术应用情况及掌握情况以基础护理得分最高,其次为急救护理,最低的为中医护理。影响操作熟练度的原因主要有毕业后疏于练习、应用过少。结论:三大社区护士卫生适宜技术推广及掌握程度存在差别,基础护理技术推广优势与问题并存,各项急救护理技术推广程度不一,总体较为薄弱,基层中医护理技术操作推广较少,存在较大上升空间,且受多种因素影响。  相似文献   

13.
目的:调查分析合肥市社区居民对中医适宜技术的知晓和使用情况及相关影响因素,并为中医适宜技术在社区的进一步推广提出建议。方法:采用自制量表,随机选取合肥市蜀山区5个社区为调查地点,2019年2月26~28日采用与居民面对面统一问卷调查的方式,收回有效问卷234份。计数资料使用χ~2检验。结果:知晓一种及以上中医适宜技术的占59%,42.3%的居民过去一年中使用了中医适宜技术,使用者中有61.6%表示满意,61.6%不清楚自己在使用中医适宜技术时是否享受医保报销,在所有接受调查者中仅有10.7%认为中医适宜技术比西医更经济。结论:中医适宜技术在社区具有一定的推广基础,需要根据居民的知晓率和使用率及满意度探索适用的推广模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农村高血压患者健康指导的难点与对策问题。方法:分六个随访团队,对126例农村高血压患者年龄程度、文化程度、认知情况、遵医行为等情况进行调查。结果:农村高血压患者因文化程度、家庭经济状况及病程长短等因素造成对疾病认知程度较低,不良日常生活习惯较多,遵医行为较差等现象严重。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中医适宜技术在妇科患者中的应用情况,提出相应的管理对策。方法:统计医院妇科病区2021年6月—2022年3月接诊的患者情况,了解患者接受中医适宜技术的情况,提出优化对策。2022年6月—2023年3月再次调查妇科中医适宜技术开展率,与实施前数据进行对比。问卷调查患者对中医适宜技术的满意情况,评估患者接受中医适宜技术的依从性、护理效果和护理质量。结果:中医适宜技术的应用明显多于实施前(P<0.05);患者满意度高于实施前(P<0.05);患者对中医适宜技术的依从性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妇科患者应用中医适宜技术的概率相对较低,影响因素较多,医院应结合科室现状,制定相应的管理对策,增加妇科中医适宜技术应用数量,规范中医适宜技术操作标准,提高患者的护理质量和满意度。  相似文献   

16.
目的:调查乳腺癌患者的抑郁发病情况,初步分析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发放zung抑郁量表及相关自制表格,收集乳腺癌患者的相关资料,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对调查结果进行数据分析,初步分析相关影响因素。结果:收集合格调查问卷151份,乳腺癌患者抑郁发病率为58.9%,且与年龄、经济状况、文化程度、疼痛、化疗次数、临床分期、病程、中医辨证分型相关(P0.05)。结论:乳腺癌患者抑郁发病率高,应对伴有疼痛、临床分期晚、化疗次数多、中医证型为肝郁气滞者进行早期心理干预,以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调查分析上海市老年人群对中医医养结合养老机构需求的影响因素,为中医医养结合养老机构的规划、设计、建设、运营提供思路与依据。方法:2016年7~9月采取多阶段抽样方法,对上海市11个区60岁以上的老年人进行现场调查,发放问卷5080份,收回有效问卷4954份,有效收回率97.52%。结果:上海市老年人群对中医医养结合养老机构需求较大;就医倾向、文化程度、收入水平、年龄是影响老年人群对中医医养结合养老机构需求的主要因素。结论:在中医医养结合养老机构规划、设计、建设和运营中,整合中医药与养老服务、开展中医药文化特色的品牌推广、探索新型支付体系是需重点关注的问题和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8.
目的:本文研究中医护理适宜技术在基层中医院的临床应用状况分析。方法:通过描述性研究方法,自设问卷对5家中医院(三级中医医院1所、二级中医医院4所)612名护理人员进行调查分析。结果:各级中医医院单位负责护理工作人员对此项技术有比较好的了解,但总体开展情况不够普及,在开展的项目中,常用的方法是中药雾化吸入法、中药保留灌肠法、刮痧法、湿敷法、穴位按摩法、艾灸与拔罐法。结论:基层中医院护理人员岗位缺编,护理人员中医理论缺乏,护理人员对中医护理技术掌握不够等,这是中医护理适宜技术在临床应用推广中存在的最棘手的问题。急需培养一批技术全面、理论基本功扎实、业务技术熟练的工作尖子能手。  相似文献   

19.
目的:调查肥胖相关影响因素,分析其与肥胖的相关性。方法:以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中医科门诊就诊的肥胖症患者为调查对象,共计500例。采用健康调查问卷的方式进行调查,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回收问卷476份,回收率为95.20%。调查结果表明,性别、饮食、年龄、婚姻状态、职业等是肥胖症的重要影响因素,女性肥胖症的发病率明显高于男性,体质量指数(BMI)及腰围(WC)随年龄增加而增大。除年龄、性别等生理因素外,文化程度、经济情况、饮食习惯、压力等也是其重要的影响因素。结论:超重和肥胖已成为影响市民的重要健康问题,应采取平衡膳食、增加体力活动等措施进行综合干预,并配合中医药疗法,减少肥胖带来的健康危害。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长沙市社区老年人选择中医"治未病"服务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应用自制的调查问卷对长沙市2个社区年龄≥60岁老年人进行问卷调查。调查问卷内容分为三部分:1社区居民的社会人口学特征;2社区居民的自我健康认知,包括健康自评和健康管理2个方面;3社区居民对选择中医"治未病"服务的态度。结果发放问卷360份,剔除不合格问卷,共收回有效问卷320份,有效率88.8%。社区老年人选择中医"治未病"服务的百分比为86.2%,不同文化程度、职业、保险、家庭收入、健康自评和健康管理对社区老年人选择中医"治未病"服务的比率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健康管理、健康自评和家庭收入是影响社区老年人选择中医"治未病"服务的重要影响因素。结论在社区开展中医"治未病"服务首先要提高社区居民的自我健康管理意识,并走廉价亲民路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