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 :研究亚健康门诊人群中医体质的分布情况。方法 :对2009-2013年四川省中西医结合医院亚健康门诊收治的96例亚健康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瑞康中医体质辨识系统分析其中医体质的分布特点。结果 :本组亚健康人群的年龄段为11-70岁,主要集中在20-40岁的年龄段(占比为52.08%),其次为40-60岁的年龄段(占比达36.44%)。在本组亚健康人群中,中医体质为平和体质者占31.3%,中医体质为偏颇体质者占69.7%(其中阳虚体质、阴虚体质、痰湿体质者均占10%以上)。在本组亚健康人群的中医体质中,居前3位的中医体质分别为阳虚体质、阴虚体质、痰湿体质。在本组男性亚健康人群中,平和体质者占40.9%,偏颇体质者占59.1%(其中阳虚体质、痰湿体质者均占10%以上)。本组女性亚健康人群的中医体质分布情况是:在本组女性亚健康人群中,平和体质者占23.08%,偏颇体质者占76.92%(其中阳虚体质、阴虚体质者均占10%以上)。结论 :40岁左右是人们发生亚健康的主要年龄段,有阳虚、痰湿体质的男性是进行亚健康干预的重点人群。  相似文献   

2.
亚健康人群的中医体质特点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分析亚健康状态人群的中医体质特点,为亚健康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个体身心健康调查量表>对广州、成都、杭州、上海、北京等市体检人群进行调研,时所回收的调查问卷进行数据分析和统计学处理.[结果]纳入分析的838例亚健康人群中,30~39岁年龄段人群所占比例(36.4%)最高,大专以上高学历人群为亚健康状态的主要组成部分(占59.2%),亚健康状态中以疲劳、失眠、疼痛为3大常见症状(占52.3%).亚健康人群中医体质以偏颇质为主(613例,73.2%),而偏颇质以阳虚质(178例,21.3%)最为多见,其次为气虚质120例(14.3%)与阴虚质82例(9.7%).亚健康人群与健康人群在社会应对能力评分、生存质量评分方面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亚健康状态以30~39年龄段、高学历、脑力劳动者为高发人群,以疲劳、失眠、疼痛为常见状态,而且亚健康状态人群心理状态趋向不稳定、应对方式以消极为主,并已影响该人群的整体生存质量,提示制定亚健康干预方案时需注重疲劳、失眠、疼痛状态的重点干预.运用中医方法进行预防性干预时,应根据其体质特征多为阳虚质、气虚质采用相应的调整措施.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身体质量指数(BMI)与朝医四象人之间的关系,阐明四象人的不同体质之间的体格结构差异,寻求太少阴阳人的辨象客观指标。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数据统计法等研究方法,为我校不同专业不同年级学生进行辨象分析,并统计BMI值的分布现状。结果经分析四象人当中太阴人的BMI水平均高于少阴人和少阳人,有统计学意义(P0.05),肥胖类型人在太阴人中的所占比例最高;少阳人中消瘦类型有35.3%,少阳人中消瘦类型有29.4%(P0.05)。结论四象人与BMI存在关联,通过体重和BMI指数的观察可指导四象人的辨象。  相似文献   

4.
目的 调查分析公务员亚健康中医体质特征,为制定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现场调查,应用<亚健康自评量表>、<中医体质量表>对广东省公务员进行大样本的整群随机抽样的流行病学调查研究.结果 (1)亚健康者和健康者的偏颇体质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亚健康人群较易具有偏颇体质的倾向.偏颇体质频数以气虚体质居首位;(2)亚健康公务员中医体质分布以单一体质为多(36.4%),以气虚质比例(12.9%)居首位,但复合体质也不少(27.3%).复合体质以2种复合体质多见(6.4%).从亚健康公务员复合体质的频数来看,各种中医体质均容易与气虚质合并.按复合体质分布由大到小排序,排前三位的复合体质为气虚兼阳虚质(2.5%)、气虚兼气郁质(2.1%)和气虚兼痰湿质(1.3%).结论 进行亚健康状态中医体质辨识和分类研究,掌握亚健康中医体质特征,将为系统化干预亚健康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当代大学生自觉亚健康睡眠障碍的体质分布特征,为制定有效的干预措施给予理论和数据依据。方法采用网络问卷的形式,以王琦教授提出的中医体质量表为实验组,对98名亚健康睡眠障碍大学生进行调查。同时同地选择100名无亚健康睡眠障碍的大学生作为健康对照组,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98例实验组中占前三位的体质分别是:气郁质28例(28.57%)、平和质23例(23.47%)以及湿热质19例(19.39%)。各体质分类的构成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25),其中偏颇体质:气郁质和湿热质两者的构成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气郁、痰湿体质可能为大学生出现亚健康睡眠障碍的体质因素,同时不健康的睡眠习惯也是导致平和体质的大学生出现睡眠障碍现象的原因之一,通过体质辨识可以更好地指导大学生自我调节情志、饮食、生活方式等,以此改善大学生亚健康睡眠障碍现状。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DDFAO在亚健康人群筛查中的应用价值,同时研究亚健康状态人群体质分布情况,为相应疾病风险的规避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6年03月至2019年03月期间于山东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健康体检中心受检者495例,行亚健康临床诊断分析及鹰演全身健康扫描检查,并对比二者结果;对确诊亚健康人员进一步行问卷调查,辨识中医体质,分析研究亚健康人群中医体质分布规律。结果 495例受检者,诊断为亚健康者336人,DDFAO结果异常者354人;对比DDFAO与亚健康临床诊断结果,诊断总符合率为:89.29%;亚健康患者体质以气虚质、阳虚质、湿热质为多。结论 DDFAO作为一项无创、简便检查方式,可从器官功能方面评估健康状况,对亚健康具有诊断、筛查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689例亚健康人群进行中医体质辨识,了解这一群体的体质分布状况,为亚健康人群的养生与保健提供新思路。方法根据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采取调查问卷的方法实施中医体质辨识。结果平和质77例(11.18%),偏颇体质612例(88.82%);偏颇体质中按人数多少排列依次为:阳虚质242例(39.54%)、阴虚质93例(15.20%)、气虚质78例(12.75%)、气郁质75例(12.25%)、湿热质42例(6.86%)、血瘀质36例(5.88%)、特禀质23例(3.76%)、痰湿质23例(3.76%)。结论结合体质辨识,制定个性化的体质调理方案对亚健康人群的养生与保健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编制亚健康人群体质分型调查问卷,为中医亚健康科研及临床研究提供筛查评估工具。[方法]采用临床流行病学调查、条目分析及经验性筛选等方法建立调查问卷,通过对510例受试者的测量(310例亚健康人,200例健康人对照),最终筛选32项条目,编制亚健康人群体质分型调查问卷。[结果]问卷Cronbachs' a为0.904 3,重测相关系数是0.912,分半信度系数为0.884 2,因子分析显示问卷结构效度较好。[结论]亚健康人群体质分型调查问卷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甘肃省两所高校亚健康教师的体质特点,探讨该人群的中医体质规律.方法 通过健康体检、亚健康问卷调查、中医体质辨识,对甘肃省两所高校亚健康教师进行体质分类.结果 两所高校教师男性亚健康比例为68.45%,女性亚健康比例为71.36%;亚健康教师总人群平和体质比例较低,男教师痰湿、阴虚体质比例较高,女教师阳虚、气虚体质比例较高.结论 甘肃省高校教师健康状况不容乐观,亚健康教师人群偏颇体质比例较高,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10.
基于河图学说及《灵枢》太少阴阳体系的四象体质理论,以阴阳为基点,以人的生理、病理特性为依据,将人的体质划分为太阳、少阳、太阴、少阴四类。中风为临床中常见的危重症,且目前临床存在着治疗方法单一、复发率高等问题,与患者体质特性密切相关。通过分析四象体质特点及其阴阳盛衰,浅析了四象体质与中风的关系,并提出了通过调节阴阳诊治中风之道,为临床辨治中风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1.
梅燕  黄彦  郑丽  官燮 《重庆医学》2018,(10):1363-1365
目的 分析心理亚健康人群流行病学特点及相关中医体质类型和情绪特征.方法 本研究采取方便抽样,以门诊体检的亚健康人群为调查对象,利用《个人身心健康调查量表》进行问卷调查.利用Epidata3.0软件建立数据库,用SPSS18.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心理亚健康主要集中在35岁及以下的年轻人群,所占比例较高达到74.10%,女性385例(63.00%),大专以上学历562例(92.40%),经济状况一般人群475例(78.60%).心理亚健康人群在中医体质辨识分类上,偏颇体质384例(62.85%),明显高于躯体亚健康人群(P<0.05),且偏颇质以气虚质、阳虚质、气郁质为主.在情绪特征方面,心理亚健康人群主要表现为焦虑、抑郁、强迫和恐惧,该4项情绪问题与躯体亚健康人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敌对、偏执、人际关系敏感等情绪问题上,与躯体亚健康人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心理亚健康干预需要重点关注学历较高、经济一般的年轻女性发生的情绪问题,并注重中医对气虚质、阳虚质的调理.  相似文献   

12.
讨论了体质辨析的内涵、临床操作及临床意义。指出体质辨析的内涵有辨析形体结构、辨析机能代谢和辨析心理特征3方面;临床上体质辨析的对象是健康人、亚健康状态人和患者。健康人体质特征的确定对其预防疾病、延年益寿具有重要意义;亚健康状态人的体质辨析对其通过合理的调适以恢复健康状态具有重要作用;患者的体质辨析对认识疾病的病因病机及提高诊治水平具有决定意义。  相似文献   

13.
孙涛 《医学综述》2012,18(4):560-562
从亚健康状态界定和亚健康人群筛查的研究思路入手,提出"三步法"研究亚健康人群易发疾病体质基因检测标准化方案,研发中医体质基因分析软件和基于疾病发生的亚健康人群中医体质基因芯片。建立重点亚健康人群预警监测平台,为中医药综合调理亚健康状态提供科学、可靠的评价依据。建立全国示范性亚健康研究与技术推广应用基地,深化学科的内涵建设,带动相关产品的技术升级和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探索构建中医特色预防保健服务体系下的亚健康服务模式。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初步了解广州地区人群的中医体质类型分布状况。方法:采用王琦教授的标准化的9种中医体质量表对1186例人群进行调查。结果:平和质73人偏颇体质为1113人,其中偏颇体质占93.84%。其中气虚质302人,阳虚质57人,阴虚质64人,瘀血质22人,痰湿质463人,湿热质152人,气郁质38人,特禀质15人。结论:9种体质的分布有一定的差异性。其中偏颇体质以气虚质和痰湿质为主,为以后开展亚健康状态中医药干预的临床研究提供调查依据。  相似文献   

15.
中医体质调理对亚健康人群生存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中医体质调理对提高亚健康人群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 根据纳入与排除标准,选择到本院治未病中心就诊的亚健康人群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按亚健康常规予以指导,实验组在常规指导的基础上,医生根据就诊者的体质类型,制定中医体质调理方素,培予体质调理指导,并定期督促执行,干预疗程6个月.结果 对照组生存质量8因子得分较干预前均有提高,但PF、GH、SF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生存质量8因子得分较干预前均有明显提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实验组与对照组组间比较,干预后实验组在PF、GH、SF、RE、MH得分较对照组提高明显,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 亚健康人群的生存质量偏低,中医体质调理对亚健康人群更有针对性,可明显提高亚健康人群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6.
潘晖 《中国现代医生》2013,51(20):126-127
目的 探讨对大学生中的“亚健康”人群进行生活方式干预的效果.方法 通过体检筛选出大连海洋大学在校大学生中处于高血压前期[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在(120 ~139) mm Hg/(80~89) mm Hg之间]、超重[25kg/m2<体重指数(BMI)<30kg/m2]的大学生50名(其中男25名、女25名),在一年的时间内对他们进行包括健康教育、体育运动、平衡饮食等方面的生活方式干预,一年后再进行血压及体重指数的测定.结果 干预的总有效率为92%.与干预前相比50名大学生收缩压/舒张压平均下降了8.4 mm Hg/4.7mm Hg(P< 0.01)、体重指数平均下降了4.1(P< 0.01),与干预前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 通过对“亚健康”大学生生活方式的干预使他们的健康意识有明显提高,身体素质有明显改善,并随着新的生活方式的逐步形成而减少了导致疾病发生的危险因素,说明生活方式干预对大学生“亚健康”人群具有一定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大学生亚健康状态和健康危险行为的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大学生的亚健康状态,探讨大学生亚健康状态与健康危险行为的相关性。方法方便抽取3所大学在校学生6176名(男生3285名,女生2891名),进行问卷调查,内容包括:大学生的一般人口学特征、亚健康状态和健康危险行为,数据分析采用Pearsonχ2检验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大学生身心亚健康状态的报告率为10.2%;躯体亚健康状态的报告率为11.7%,其中三个维度躯体活力不足、生理功能低下和抵抗力下降状态的报告率分别为21.7%、13.9%和15.0%;心理亚健康状态的报告率为10.5%,其中3个维度情绪问题、品行问题和社会适应困难状态的报告率分别为14.7%、22.6%和7.3%;睡眠时间短、缺乏运动、吃早餐频率低、偏食、吸烟和饮酒频率高行为均为大学生亚健康状态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大学生亚健康状态报告率较高;对青少年健康危险行为及时进行干预,可以有效地预防大学生亚健康状态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寻亚健康状态分型与中医体质类型之间的具体对应关系,为阻断亚健康状态向疾病转变提供干预思路.方法 采用<个体身心健康调查量表>对来自华东、华北、华南9家合作单位的体检人员进行健康状态及中医体质类型的辨识,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的对应分析方法,对2 748例亚健康状态人群进行亚健康分型、分类与中医体质类型之间的相关性研究.结果 对应分析显示,亚健康状态三分型(躯体亚健康、心理亚健康、社会适应亚健康)、七分类(疲劳、失眠、焦虑、疼痛、健忘、抑郁、便秘)与中医体质类型(平和质、气虚质、阳虚质、阴虚质、瘀血质、痰湿质、湿热质、气郁质、特禀质)之间存在较强相关性(2三分型=128.66,P三分型<0.01;2七分类=146.64,P七分类<0.01),其因子载荷分布情况良好.亚健康状态三分型中,躯体亚健康与阳虚质、阴虚质对应,心理亚健康与气虚质、瘀血质对应,社会适应亚健康与平和质对应.亚健康状态七分类中,疲劳亚健康与气虚质、痰湿质对应;失眠亚健康与阳虚质对应;焦虑亚健康与气郁质对应;健忘亚健康与平和质、特禀质对应;抑郁亚健康与气郁质对应;便秘亚健康与阴虚质对应.结论 亚健康状态的不同分型与中医体质类型之间有一定的具体对应关系.根据其具体对应关系进行针对性干预,可以作为阻断亚健康状态向疾病转变的预防思路之一.  相似文献   

19.
大学生在校学习时间与亚健康状况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调查分析大学生在校学习时间与亚健康状态的关系。方法:使用亚健康状况评定量表对930名医学专业大学生进行调查问卷。结果:医学专业大学生中亚健康发生率达86.88%,大学生亚健康与学习时间相关系数为0.5532,呈正相关。结论:大学生亚健康状态和学习时间存在正相关性,应关注大学生群体的心理及需求,提高这一群体的自我保健意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