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黄芩苷防治糖尿病并发症的作用与临床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冯友根  郭丽敏 《医药导报》2004,23(8):0580-0581
对黄芩苷防治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研究进展进行综述。黄芩苷具有抑制醛糖还原酶作用,用于防治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和糖尿病肾病等慢性并发症,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诊治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陆祖谦  丁维 《药品评价》2013,(17):35-42,45
糖尿病神经病变是糖尿病较为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它可累及神经系统的任何部位,其中最常见的类型是慢性、远端、对称性的感觉运动的多神经病变和自主神经病变。神经病变可引起感觉丧失、足溃疡、坏疽甚至截肢等。代谢综合征的组分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之间存在密切关系,而且它也影响糖尿病周围神经的发生及其进展。因此,良好的代谢控制是预防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最有效方法,它至少能阻止或延缓糖尿病神经病变的进展。目前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治疗主要是针对代谢综合征组分的治疗和周围神经病变所致疼痛的治疗。随着人们对氧化应激反应在糖尿病神经病变发病机理认识的不断深入,抗氧化剂在糖尿病神经病变治疗中的作用逐渐凸现出来。  相似文献   

3.
背景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DPN)是常见的糖尿病微血管慢性并发症之一,英国糖尿病前瞻性研究发现,超过11%的患者在糖尿病确诊的同时就已经存在明显的DPN。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也是糖尿病患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根据其不同的临床表现与症状,可将其分为局部病灶性以及弥漫性的神经受累。有国内报道中指出,糖尿病患者中存在周围神经病变的患者不低于50%。其致残率较高,在美国,每10 min即有1例截肢患者,而由该病导致的截肢超过80%,疾病的严重后果,不仅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也对其家庭及社会关系造成严重后果。因此,对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早期对其采取相关的护理健康教育干预是很有必要的。目的通过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患者提供护理教育干预,以提高其对相关知识的掌握效果,以达到预防和控制周围神经病变的进展。方法采用分组法,对32例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分组,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有计划的健康教育干预,对照组仅采用常规治疗。结果 经过护理干预的患者疗效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护理干预对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预后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黄芩素和黄芩苷的药理作用及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黄芩在我国药用历史悠久,黄芩素和黄芩苷是黄芩发挥功效的主要活性成分。黄芩素和黄芩苷具有抗菌抗病毒、清除氧自由基、抗氧化、解热、镇痛、抗炎、抗肿瘤、保护心脑血管及神经元、保肝、预防或治疗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等作用,本文对黄芩素和黄芩苷的药理作用及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5.
糖尿病性神经病变主要是由微血管病变及山梨醇旁路代谢增强以致山梨醇增多所致,其病变部位以周围神经最常见,其发病率达60%~90%,是糖尿病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怡开可扩张血管、改善微循环、抗血栓形成和防止基底膜增厚等,我们用怡开治疗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32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临床治疗效果,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筛选2011年2月至2012年2月我院住院的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106例进行对症和对因的综合治疗。结果 106例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经过治疗后,显效59例(55.66%),有效37例(34.90%),无效10例(9.44%),总有效率90.56%。结论对因治疗包括控制血糖水平、纠正血脂异常、控制高血压是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关键,对症治疗包括痛性神经病变治疗,营养和修复神经药物治疗,改善血液循环和抗血小板聚集药物治疗及针对神经性膀胱和胃肠神经系统病变的治疗,二者综合治疗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灯盏花素注射液治疗老年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本院2007年2月~2009年2月收治的老年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48例,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4例,治疗组在给予常规糖尿病治疗的同时给予灯盏花素治疗,观察其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7.5%。其疗效结果、治愈及好转时间均有显著变化。血液流变学变化不明显,P〉0.05。结论:灯盏花素注射液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效果比较肯定,值得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8.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糖尿病常见的慢性合并症之一,患病率随年龄增长、病程延长而增高,其病因及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目前一般认为周围神经病变与代谢障碍及微血管病变有关.前列腺素E1(PGE1)可扩张末梢血管、增加血流量及抑制血小板凝集[3]等作用,对末梢血管病变有一定疗效.我们根据临床症状、体征及肌电图对15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进行诊断及治疗效果观察.  相似文献   

9.
目的:介绍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治疗药物,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以"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为关键词,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对近几年国内文献报道的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药物进行归纳总结,分析药物治疗的作用机制、用法及效果。结果:醛糖还原酶抑制剂、抗氧化应激治疗药物、神经营养与修复药物、改善微循环药物、维生素药物和中药联合应用等,对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都有较好疗效。结论:治疗糖尿病神经病变首先要严格控制血糖,然后采用必要的综合治疗,才能产生理想的疗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糖尿病并发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特点,提高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在临床工作中的认识。方法 对160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在160例糖尿病患者中,发现118例有不同程度的神经电生理异常.发生率为73.8%。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治愈率为11.0%。结论 糖尿病患者周围神经病变发生率较高,神经电生理检查是诊断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敏感指标,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较差。  相似文献   

11.
目的:建立通络滴丸的质量控制方法.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TLC)鉴别成方制剂中石斛、金银花、牛膝,以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毛兰素和绿原酸的含量.结果:TLC法可明显鉴别石斛、金银花、牛膝.毛兰素在4.4~66.0 μg·ml-1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 9,加样平均回收率为93.89%,RSD为2.37%;绿原酸在36.0~540.0 μg·ml-1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 7,加样平均回收率为94.17%,RSD为1.99%.结论:该方法操作简便,结果准确,重复性好,可用于该制剂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2.
氨基葡萄糖治疗骨关节炎的现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骨关节炎 (OA)是临床上最常见的一种关节炎 ,目前尚无根治疗法 ,治疗主要是通过各种措施减轻疼痛和改善关节功能 ,尚不能延缓或阻断病情进展。新近临床试验结果显示硫酸氨基葡萄糖对OA不仅具有肯定的症状改善作用 ,而且能延缓OA的关节结构改变 ,可望成为第一个治疗OA的病情改善药。其总体安全性较好 ,主要是胃肠道及皮肤的不良反应 ,对血糖和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尚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不射精症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提高不射精症的诊治水平。方法回顾分析不射精症85例,并结合文献对其发病原因、诊断和治疗进行讨论。结果对85例不射精症患者根据病因不同分别选择心理疏导,药物和物理治疗,治愈42例(49.5%),好转28例(32.9%),总有效率82.4%。结论对不射精症应根据不同病因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法,绝大多数特别是功能性不射精症是可以治愈的。  相似文献   

14.
15.
顾丽萍 《中国药房》2007,18(19):1446-1448
目的:推动药品委托生产的良性发展。方法:应用供应链委托生产理论,分析目前药品委托生产中存在的种种误区,思考并提出建议。结果与结论:药品委托生产需要前提条件,那就是委托方(制药企业)必须具有药品生产批准文号,并建立自己的核心竞争能力,才可以委托生产,其他任何非生产企业如科研机构、商业企业都不能委托生产。  相似文献   

16.
徐云根  张宁  何义 《药学实践杂志》2013,31(3):210-211,214
目的 观察可乐定治疗原发性顽固性高血压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原发性顽固性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入选患者加服可乐定片(75 μg/次,1次/8 h,1周后未达标,改为150 μg/次,1次/8 h),观察治疗前及治疗后每周诊室坐位血压、心率,检测治疗前后动态血压(ABPM)、血常规、肝肾功能、电解质、血脂及尿常规.结果 治疗后4周,诊室血压、ABPM的收缩压和舒张压均显著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根据诊室坐位血压,总有效率89.4%;根据ABPM,总有效率为80.8%.治疗后可出现心率下降、口干、乏力、嗜睡、便秘等不良反应,但无需停药.结论 可乐定对原发性顽固性高血压降压疗效确切,副反应可接受.同时不影响代谢,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文献研究,系统总结托伐普坦治疗低钠血症的药物经济学相关研究结果,为临床应用和政府相关部门提供决策依据。方法:系统检索中国知网、万方、维普、MEDLINE、Web of Science数据库,纳入2009—2016年托伐普坦药物经济学评价相关的中英文文献,并依照Cochrane协作网推荐的评价框架进行文献质量评估。结果:纳入的6篇药物经济学文献中,其中5篇为随机双盲研究,4篇为前瞻性研究,主要研究内容涉及使用托伐普坦治疗与住院时间、节约潜在成本的关系,以及相比安慰剂的临床疗效和成本-效果分析。结论:托伐普坦治疗低钠血症的心衰患者及抗利尿激素分泌异常综合征患者,相较于传统治疗,其临床疗效好并且具有较好的成本-效果优势,且对于严重低钠血症患者,该优势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18.
新生儿氨茶碱药动学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本文采用荧光偏振免疫分析法测定12例新生儿血中茶碱浓度,氨茶碱剂量按5mg/kg恒速静脉滴注。经时采样,测得数据,经分析药时曲线拟合呈一室模型,平均清除速度常数0.037±0.008h ̄(-1),平均消除半衰期19±4h,平均表观分布容积0.82±0.14L/kg,平均清除率30±5ml/(h·kg)。消除半衰期最大相差2.1倍,显示明显个体差异。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估由临床药师承担授课任务的本科临床药物治疗学教学效果,探讨高校与医院合作进行本科临床药物治疗学授课的教学方法。方法:临床药师组成教学团队,对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药学院2012级本科留学生进行临床药物治疗学全英文授课。采用问卷调查和文献研究方法,对教学内容和效果进行调研分析。结果:现阶段临床药物治疗学课程设置存在章节多、课时少的问题,学生自主学习和实践应用能力有待提高。结论:临床药师应结合医院临床药学工作,引入多元化的授课形式和考核方式,着重培养学生药学实践服务能力,提高临床药物治疗学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薄荷醇和氮酮在美洛昔康凝胶中对皮肤渗透性的影响。方法 制备包含不同浓度的薄荷醇和氮酮的0.75%美洛昔康凝胶,采用改良的Franz扩散池,用离体小鼠皮肤进行体外透皮作用实验,以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美洛昔康累计渗透量及渗透速率。结果 不含促渗剂的美洛昔康凝胶的渗透速率为0.862mg·h-1,含1%、3%、5%薄荷醇的美洛昔康凝胶的渗透速率分别为0.839,、1.973、0.967mg·h-1,含1%、3%、5%氮酮的美洛昔康凝胶的渗透速率分别为0.693、0.969、0.789mg·h-1,含3%薄荷醇和1%、3%、5%氮酮的美洛昔康凝胶的渗透速率分别为1.237、0.997、0.928mg·h-1。结论 3%薄荷醇对美洛昔康凝胶有明显较好的促渗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