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5 毫秒
1.
目的 探讨川崎病患儿血浆血栓素B2(TXB2)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方法 将2006-03~2006-11在山西省儿童医院心内科住院并确诊为川崎病的患儿40例设为川崎病组,于急性期和恢复期各抽取患儿外周静脉血1次;同时抽取20例正常体检儿童(对照组)外周静脉血1次.放射免疫测定法测定血浆TXB2的浓度.用二维超声心动图观察川崎病患儿心脏冠状动脉病变,并分为冠状动脉损伤(CAL)组和非冠状动脉损伤(NCAL)组. 结果 川崎病组患儿急性期血浆TXB2的浓度较正常对照组儿童增高(P<0.05);恢复期TXB2的浓度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急性期冠状动脉损伤(CAL)组TXB2的浓度高于非冠状动脉损伤(NCAL)组(P<0.05);恢复期CAL和NCAL组比较TXB2的浓度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川崎病患儿急性期血小板活化,血液处于高凝状态,血浆TXB2水平与川崎病冠状动脉的损伤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血栓调节蛋白在川崎病中的表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川崎病患儿血栓调节蛋白(TM)的表达与临床意义.方法 将确诊为川崎病的患儿40例设为川崎病组,再将本组根据二维超声心动图分为冠状动脉损害组和非冠状动脉损害组,分别于急性期和恢复期采集静脉血.本院体检门诊的20名健康儿童设为对照组,采集静脉血.TM浓度检测采用双抗体夹心固相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结果 川崎病急性期、恢复期组患儿TM含量值升高,三组TM值变化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期TM值高于恢复期(P<0.05).冠状动脉损伤组TM含量明显高于非冠脉损伤组(P<0.01).相关性分析显示,川崎病组患儿TM与冠脉扩张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r=0.863,P<0.01.结论 血栓调节蛋白在川崎病组明显升高,在心血管损伤发生、发展中起着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血清C-反应蛋白(CRP)和免疫球蛋白(IgG、IgA、IgM)变化与川崎病怠者冠状动脉损伤的关系.方法 对60例川崎病患儿在急性期进行血清CRP和IgC、IgA、IgM检测,并通过心脏彩色多谱勒超声检查明确患儿冠状动脉损伤情况.结果 川崎病患儿在急性期血清CRP和IgG、IgA、IgM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恢复期上述指标基本恢复到正常水平.伴有冠状动脉损伤的川崎病患儿血清CKP、IgG、IgM水平明显高于无冠状动脉病变的患儿(P<0.01).结论 川崎病患儿血清CRP、IgG、IgM的升高与患儿急性炎症反应程度密切相关,可作为预测川崎病冠状动脉病变的重要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对川崎病患儿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水平的测定,探讨MMP-9与川崎病(KD)及其冠状动脉损害(CAL)发生的关系,以及与心功能的关系.方法以2008年8月~2011年2月在青岛市儿童医院住院的KD患儿37例为研究对象,20例健康儿童(正常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血清MMP-9,并行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UCG)检测冠状动脉内径及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据内径进行分组.结果急性期KD患儿的血清MMP-9(488±69μg/L)较对照组(73±27μg/L)均显著增高(P<0.01),冠状动脉病变组患儿血清MMP-9(726±83μg/L)较非冠状动脉病变组(294±57μg/L)增高更为显著(P<0.01);恢复期冠状动脉病变组血清MMP-9(212±36μg/L)虽较急性期显著下降,但仍显著高于非冠状动脉病变组患儿(82±26μg/L)(P<0.01);KD患儿血清MMP-9水平与LVEF呈负相关(r=-0.407,P<0.05).结论 MMP-9在KD急性期尤其伴CAL时表达显著增高,能够反映KD患儿冠状动脉损害的程度,与LVEF结合可估计患儿病情及预后.对于KD早期MMP-9异常增高而彩超显示尚无CAL发生的患儿,应尽早正规治疗,以防止CAL的发生或减轻冠状动脉的损害程度.  相似文献   

5.
B7/CD28家族共刺激分子在川崎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在川崎病(KD)患儿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B7/CD28家族分子:CTLA-4、BTLA、ICOS、CD80、CD86表达变化,旨在探讨B7/CD28家族分子在KD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应用荧光定量PCR检测48例KD患儿和其中30例用丙种球蛋白(IVIG)治疗后患儿的CTLA-4、BTLA、ICOS mRNA表达的变化,部分患儿应用流式细胞术测定CD80、CD86表达状况。本研究以25例同龄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结果(1)KD组与对照组相比:正性调节因子ICOS mRNA的表达显著升高(P<0.01);CD80、CD86表达升高(P<0.01);负性调节因子CT-LA-4、BTLA mRNA的表达则显著降低(P<0.05,P<0.01)。其中冠状动脉损害组较无冠状动脉损害组ICOS表达程度更高(P<0.01)。(2)KD组中IVIG治疗前后进行配对比较:IVIG治疗后CTLA-4、BTLA mRNA表达显著回升(P<0.05),ICOS mRNA的表达则显著下降(P<0.05)。IVIG治疗不敏感组与敏感组比较:ICOS表达前者显著升高(P<0.05),CTLA-4、BTLA表达显著降低(P<0...  相似文献   

6.
【】 目的 探讨血清淀粉样蛋白A在川崎病患儿中的变化和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58 例川崎病患儿,根据病程长短分为急性期和亚急性期,采集静脉血,采用纳米金法检测血清淀粉样蛋白A水平,并与同期非川崎病引起的发热患儿60 例(对照组)进行对照分析。根据冠状动脉损伤情况,将川崎病分为冠状动脉损伤组和无冠状动脉损伤组,比较两组血清淀粉样蛋白A的水平。结果 川崎病急性期血清淀粉样蛋白A浓度(291.05±170.21) mg/L明显大于亚急性期组(4.93±2.23) mg/L和对照组(74.26±52.68) mg/L (p<0.01)。川崎病急性期血清淀粉样蛋白A 100%异常,显著高于亚急性期组和对照组(p<0.01)。冠状动脉损伤组血清淀粉样蛋白A水平为(247.33±183.36 mg/L),无冠状动脉损伤组(213.14±197.10 mg/L),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559)。结论 川崎病患儿急性期血清血清淀粉样蛋白A水平升高,亚急性期下降,对于早期诊断川崎病具有较大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高锦萍  胡丹 《医学理论与实践》2012,25(20):2538-2539
目的:动态观察川崎病(KD)患儿血小板四项参数,探讨其变化对冠状动脉病变的临床意义方法:将27例川崎病患儿分为冠状动脉病变组(CAL)与非冠状动脉病变组(NCAL),分别测定急性期及恢复期的血小板(PLT)、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CT)、血小板压积(PDW),并进行比较。结果:川崎病急性期:冠状动脉病变组患儿的PLT、MPV与非冠状动脉病变组比较差异显著;川崎病恢复期:冠状动脉病变组PLT、MPV、PCT较非冠状动脉病变组比较差异显著。结论:血小板参数在KD患儿的冠状动脉病变中起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检测川崎病患儿静脉输注丙球治疗前后外周血T细胞表面CD40L(CD154)表达,探讨川崎病冠状动脉损伤的发病机制。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26例川崎病患儿静脉输注丙球治疗前后、16例其他发热性疾病患儿、15例正常儿童外周血T细胞表面的CD40L表达。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相应血清中可溶性CD40L。结果:川崎病患儿CD4 T细胞表面CD40L表达(66.26±6.71)%显著高于其他发热性疾病对照组(58.11±6.35)%及正常儿童对照组(46.96±4.27)%,川崎病患儿静脉输注丙球治疗后明显下降(58.86±7.49)%。川崎病患儿血清中可溶性CD40L(17.36±5.72)ng/ml亦显著高于其他发热性疾病对照组(12.17±4.28)ng/ml及正常儿童对照组(7.48±3.59)ng/ml,静脉输注丙球治疗后无明显下降(16.46±5.12)ng/ml。CD4 T细胞表面CD40L表达与川崎病冠状动脉损伤有关,而CD8 T细胞表面CD40L的表达及可溶性CD40L与冠状动脉损伤无关。川崎病患儿CD4 T细胞表面CD40L表达与C反应蛋白(CRP)水平正相关(r=0.553,P<0.05)。结论:CD40L异常表达在川崎病发病机制中其起重要作用。静脉输注丙球能下调CD40L表达,且有利于治疗血管炎。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川崎病儿童急性期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以探讨儿童川崎病的发病机制。方法:选择在本院最终确诊为川崎病的219例患儿作回顾性分析,106例健康体检儿童作为对照组,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川崎病患儿治疗前及健康对照组儿童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CD3+细胞、CD3+CD4+细胞、CD3+CD8+细胞、CD16+CD56+细胞、CD19+细胞的百分率以及CD4+/CD8+的比值。结果: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川崎病患儿外周血CD19+细胞的百分率、CD4+/CD8+比值均明显升高(P〈0.01)、而CD3+CD8+细胞、CD16+CD56+细胞的百分率则明显下降(P〈0.01),但CD3+CD4+细胞百分率并无明显改变(P=0.24);以本院淋巴细胞亚群的正常参考值为基准,川崎病儿童组急性期CD19+细胞升高的比例极高,为90.9%(199/219),而在健康对照组中仅仅为10.4%(11/10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川崎病儿童急性期存在显著的免疫学紊乱,CD19+细胞的升高、CD3+CD8+细胞和CD16+CD56+细胞的下降可能均参与了川崎病的发病,而且这些淋巴细胞亚群的检测在诊断川崎病时,不失为一个无创且较简便的基于免疫学角度去评价患儿疾病状态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血清PA、NT-proBNP与25羟维生素D_3、25-(OH)D_3水平对川崎病患儿冠状动脉病变风险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的96名健康体检者,设为对照组;选取98例川崎病患儿为观察组,根据超声心电图检查结果分为扩张组(冠状动脉病变,n=41),无扩张组(无冠状动脉病变,n=57)。比较3组对象N端脑肽...  相似文献   

11.
陈书琴  朱红枫  杜娟 《西部医学》2012,24(5):914-915,917
目的研究川崎病(KD)患儿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3(MMP-3)、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1(TIMP-1)的表达水平,探讨其在KD冠脉损害中的临床意义。方法研究组为30例川崎病患儿,冠脉损害(CAL)组15例,冠脉正常(NCAL)组15例,分别收集急性期、恢复期外周血制备血清。对照组为30例年龄相仿的正常健康儿童。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测定各组患儿血清中MMP-3、TIMP-1的水平。结果川崎病CAL组血清MMP-3、MMP-3/TIMP-1和NCAL组相比明显升高(P〈0.05);CAL组血清TIMP-1水平较NCAL组明显降低(P〈0.01)。KD急性期MMP-3、TIMP-1、MMP-3/TIMP-1与恢复期和正常对照组相比较均明显升高(P〈0.01)。结论川崎病CAL组血清MMP-3和NCAL组相比明显升高,提示MMP-3可以作为预测与早期诊断CAL的客观指标。KD急性期MMP-3、TIMP-1、MMP-3/TIMP-1水平明显高于恢复期和对照组,提示MMP-3、TIMP-1、MMP-3/TIMP-1可作为早期诊断川崎病的一个客观生化指标。  相似文献   

12.
曾嵘  张罡  陈颖 《西部医学》2014,(5):646-648
目的 观察川崎病(KD)患儿血清8-异构前列腺素(8-ISO-PGF2a)水平变化,探讨其氧化应激在KD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和与冠状动脉扩张的相关性.方法 以30例健康儿童为对照组,将36例初发KD患儿根据心脏彩超结果分为冠状动脉病变组(CAL组)14例和无冠状动脉病变组(NCAL组)22例,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两组患儿血清8-ISO-PGF2a水平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运用超声心动图检测冠状动脉扩张程度,分析血清8-ISO-PGF2a水平变化及其与TNF-α水平和冠状动脉扩张程度的相关性.结果 CAL组和NCAL组患儿急性期和恢复期血清8-ISO-PGF2a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AL组急性期和恢复期血清8-ISO-PGF2a水平明显高于NCAL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患儿血清8-ISO-PGF2a水平与TNF-α呈显著正相关(r=0.693,P<0.01);两组患儿血清8-ISO-PGF2a水平与冠状动脉扩张程度呈正相关(r=0.589,P<0.01).结论 8-异构前列腺素可能参与KD患儿急性期血管炎的发病机制,且对评估KD冠状动脉损伤具有良好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3.
刘霞  王鹰  何睛 《海南医学》2014,(14):2095-2097
目的:探讨川崎病(KD)患儿外周血血清白细胞介素-10(IL-10)、白细胞介素-18(IL-18)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的动态改变及其与冠脉损伤的关系。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1月至2012年12月期间住院的KD患儿73例,根据冠状动脉损伤情况分为无冠状动脉损伤组(NCAL组)和伴冠状动脉损伤组(CAL组),以同期门诊体检健康儿童30例作为正常对照。采用ELISA法检测患儿血清IL-10、IL-18和TNF-α水平,并与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分析,其中KD患儿分别于急性期和亚急性期各检测一次。结果 KD患儿急性期和亚急性期的血清IL-10、IL-18和TNF-α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KD急性期的IL-10、IL-18和TNF-α水平均显著高于其亚急性期(P〈0.01)。IL-10水平在NCAL组显著高于CAL组,CAL组显著高于对照组;CAL组的IL-18和TNF-α水平显著高于NCAL组,NCAL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IL-10、IL-18和TNF-α可作为KD早期诊断的重要指标,动态观察其浓度变化具有预测冠状动脉损伤的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川崎病(KD)患儿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3(MMP-3)、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1(TIMP-1)及一氧化氮(NO)的表达水平,探讨其在KD冠脉损害中的作用。方法:用固相夹心法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测定各组患儿血清中MMP-3、TIMP-1的水平,用硝酸还原法检测各组患儿血清中NO的水平。结果:川崎病CAL组血清MMP-3、MMP-3/TIMP-1与NCAL组相比明显升高(P〈0.05);血清TIMP-1水平较NCAL组明显降低(P〈0.01);KD急性期和恢复期MMP-3、TIMP-1、MMP-3/TIMP-1水平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较均明显升高(均P〈0.01)。川崎病CAL组NO水平明显高于NCAL组(P〈0.05);血清MMP-3与NO之间呈显著正相关(r=0.898,P〈0.01);血清中TIMP-1与NO之间呈显著负相关(r=-0.772,P〈0.01)。结论:川崎病CAL组血清MMP-3和NCAL组相比明显升高,提示MMP-3可以作为KD伴发冠脉损害的血生化指标之一。KD急性期MMP-3、TIMP-1、MMP-3/TIMP-1水平明显高于恢复期和对照组,提示MMP-3、TIMP-1、MMP-3/TIMP-1可作为早期诊断川崎病的一个客观生化指标。NO过度表达参与了KD急性期冠脉损害的发生发展,可以将循环中NO水平作为判断KD冠脉损害的一个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E选择素(E-selectin,ES)、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 9,MMP-9)与小儿川崎病血管损伤中的相互关系,为探讨冠状动脉(简称冠脉)损伤的机制寻找直接的依据。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双抗体夹心法检测68例川崎病(KD)患儿、并随机选择同年龄段20例发热疾病患儿、20例健康对照组儿童进行对比测量ES、MMP-9,并将KD患儿分为急性期、亚急性期、恢复期;有冠脉损伤(CAL)组与无冠脉损伤(NCAL)组进行对比研究。结果KD患儿组的ES、MMP-9急性期、亚急性期均高于健康对照组和发热组,各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1);ES、MMP-9高峰期在急性期。CAL组急性期ES、MMP-9水平明显高于NCAL,差异有显著性(P<0.01)。急性期ES与MMP-9水平存在显著正相关(r=0.643,P<0.01)。结论ES、MMP-9在川崎病患儿血管损伤的病理生理发生机制中起重要作用,ES、MMP-9具有预示KD患儿CAL潜在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川崎病患儿血浆血小板反应蛋白 1(thrombospondin 1,TSP 1)、血小板活化因子(platelet activating factor,PAF)的变化及意义。方法: 收集川崎病患儿53例,按心脏超声检查显示的冠状动脉内径,分成冠状动脉损伤(CAL)组32例和非冠状动脉损伤(NCAL)组21例,均于急性期及恢复期采用ELISA法检测血浆TSP 1、PAF含量。另以20例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结果: 川崎病组患儿急性期血浆TSP 1浓度明显高于恢复期和对照组(P均<0.05),而恢复期与对照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浆PAF含量在川崎病组急性期、恢复期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急性期CAL组PAF含量显著高于NCAL组(P<0.05)。 结论: 川畸病患儿血浆TSP 1和PAF含量与急性期炎症反应相关,PAF可作为预测冠状动脉早期损伤的实验室指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川崎病(Kawasaki disease,KD)患儿中性粒细胞及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ti-neutrophil cyto-plasmic antibodies,ANCA)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血液细胞分析仪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定量检测42例KD患儿急性期、缓解期外周血中性粒细胞计数和血清ANCA水平,并行心脏超声心动图检查了解冠脉情况。随机选取20例普通发热患儿和15例外科择期手术患儿分别作为发热对照组和正常对照组。结果:急性期KD组外周血中性粒细胞计数、ANCA水平均显著高于两对照组(P〈0.01)。与急性期相比,KD组缓解期外周血中性粒细胞计数、ANCA水平均下降(P〈0.01),但仍高于发热对照组和正常对照组(P〈0.05)。而且,冠状动脉病变(coronary artery lesions,CAL)组血清ANCA水平明显高于无冠状动脉病变(non-coronary artery lesion,NCAL)组(P〈0.01),CAL组血清ANCA与左冠状动脉(left coronary artery,LCA)/升主动脉(ascending aorta,AAO)内径比值呈正相关。结论:中性粒细胞可能作为重要的病理因素参与了KD血管炎及其冠脉损害的发生。血清ANCA可作为KD,尤其是不完全KD早期诊断的参考指标,ANCA水平异常增高对冠状动脉损害有一定的预警价值。  相似文献   

18.
廖先华  许玉霞  王建军 《西部医学》2010,22(9):1652-1653,1655
目的探讨川崎病(KD)患儿血钾、血钠水平在治疗前后的变化及对冠状动脉病变的影响。方法采用美国产Beckman Coulter Synchron DXC8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82例川崎病患儿治疗前后血钾和血钠水平,设50例健康儿童为对照,川崎病患儿在治疗前做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治疗前,川崎病患儿血钾、血钠均降低,与正常儿童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AL组低血钾和低血钠的发生率较NCAL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NCAL组血钾、血钠水平明显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AL组血钠已升高(P〈0.01),而血钾在治疗前后变化不明显(P〉0.05)。结论川崎病患儿在急性期、尤其有冠状动脉损伤时可出现血钾、血钠水平降低;低血钾、低血钠可能增加或加重冠状动脉的损伤,应早期进行干预。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E-选择素在川崎病病情监测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作用,以及E-选择素+A561C位点单核甘酸多态性与川崎病发病及冠脉损害以及对E-选择素水平的影响。方法川崎病组148例、发热组20例和对照组160例,其中川崎病组包括冠状动脉损伤组(coronary artery lesion,CAL)78例和非冠状动脉损伤组(no coronary artery lesion,NCAL)70例进行调查。应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双抗体夹心法检测E-选择素血浆水平。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检测E-选择素+A561C位点单核甘酸多态性在川崎病组和对照组中的基因频率分布。结果川崎病组E-选择素与发热组、对照组比较:急性期(193±29)ng/mL、亚急性期(150±48)ng/mL均高于发热组(115±23)ng/mL和对照组(80±16)ng/mL,差异有显著性(P<0.01);急性期冠脉损伤组[(226±36)ng/mL]E-选择素水平明显高于无冠脉损伤组[(158±31)ng/mL]差异有显著性(P<0.01)。亚急性期[(174±46)ng/mLvs(125±28)ng/mL]和恢复期[(108...  相似文献   

20.
马春利  薛满 《医学综述》2014,20(21):3966-3968
目的观察川崎病患儿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1(MMP-1)、白细胞介素6(IL-6)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水平,探讨其在小儿川崎病冠状动脉损伤(CAL)中的作用。方法选择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宝鸡市人民医院儿科就诊的川崎病患儿(川崎病组)54例,其中无冠状动脉损伤(NCAL)组24例,合并冠状动脉损伤(CAL)组30例,另以年龄相仿的20例健康体检儿童为健康对照组。分别检测患儿及健康儿童血清MMP-1、IL-6及VEGF水平。结果川崎病患儿急性期血清MMP-1为(19.2±4.1)μg/L、IL-6为(47.7±9.6)ng/L及VEGF为(214.5±15.8)ng/L。缓解期,血清MMP-1(13.1±3.5)μg/L、IL-6(14.4±5.5)ng/L及VEGF为(123.2±16.7)ng/L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且CAL组较NCAL组升高更为显著。川崎病组急性期血清MMP-1及IL-6与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呈正相关(r=0.69,P<0.05;r=0.78,P<0.01),而VEGF水平与血清白蛋白呈负相关(r=-0.63,P<0.01)。结论 MMP-1、IL-6及VEGF在川崎病患儿,特别在伴CAL时表达明显升高,可能参与川崎病血管损伤尤其是CAL的病理生理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