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支架在食管良性狭窄的治疗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临床应用的支架主要为金属支架,可分为永久性支架和暂时性可回收支架。永久性金属支架长期植入易引起炎性增生、支架内再狭窄、穿孔、出血等并发症,暂时性可回收金属支架植入后1周内需取出,以避免食管瘢痕修复及支架内组织增生导致其取出困难、远期食管再狭窄复发率高。药物洗脱支架在心血管系统疾病的治疗中已处于临床使用阶段,消化道药物洗脱支架目前处于研制及动物实验阶段;镁合金可降解支架已经在心血管系统广泛应用。随着生物工程材料的发展,药物镁合金可降解支架已成为食管支架研究的热点和前沿。本文对药物镁合金可降解支架研发的现状和展望进行全面详细阐述,重点介绍支架工艺:支架成型,覆膜改性,载药处理。  相似文献   

2.
随着不同种类血管内支架的相继问世,血管内支架的基础研究和临床应用已取得较好结果。本文简述以下几种血管内支架的特性及研究现状;(1)Maass双螺旋弹簧支架;(2)形状记忆合金支架;(3)球囊扩张型支架;(4)自行扩张支架。  相似文献   

3.
【摘要】 目的 探讨DSA下恶性胆道梗阻塑料支架植入后阻塞取出、联合经皮经肝途径胆道金属支架植入的安全性、可行性及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1月至2020年3月收治的经消化内镜置入胆道塑料支架治疗恶性胆道梗阻后支架阻塞的1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DSA下取出阻塞胆道塑料支架技术成功率、胆道金属支架植入技术成功率、临床治疗成功率(对比分析术前术后白细胞计数、肝功能指标及术后临床症状改善情况)、术后并发症及胆道金属支架通畅率。结果 所有患者DSA下取出阻塞的胆道塑料支架与经皮肝穿途径胆道金属裸支架植入手术顺利,技术成功率及临床治疗均获成功。术后所有患者的梗阻性黄疸临床症状明显改善,合并严重感染的患者白细胞计数逐渐恢复正常范围,未发生严重并发症。术后所有患者的转氨酶、胆红素等肝功能指标较术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整个随访期间,术后1、3、6、12个月时患者胆道裸金属支架通畅分别有13例、12例、11例和9例,胆道金属支架保持通畅的中位时间为(8.4±3.2)个月。结论 对于内镜下置入胆道塑料支架治疗恶性胆道梗阻后发生支架阻塞,DSA下取出阻塞的胆道塑料支架联合经皮经肝穿刺植入胆道金属支架的介入治疗是一种可行、安全、有效的微创手术,值得临床探讨和应用。  相似文献   

4.
【摘要】 目的 对接受Neuroform EZ支架辅助栓塞治疗的颅内宽颈动脉瘤患者载瘤动脉直径进行准确测量,以明确载瘤动脉对支架植入的反应。方法 纳入87例患者100枚颅内未破裂动脉瘤,均行Neuroform EZ支架辅助栓塞治疗及高分辨率3D旋转血管造影。采用亚毫米级3D形态测量分析系统Amira成像软件对植入支架前后载瘤动脉直径和横截面积(CSA)进行测量和分析。结果 支架植入即刻与植入前相比,载瘤动脉D点直径(增大0.18 mm或16.0%)、E点直径(增大0.09 mm或3.2%)显著增大(均P<0.01)。初期血管造影随访中,与支架植入即刻相比,载瘤动脉平均直径在A点(缩小0.21 mm或5.7%)、B点(缩小0.50 mm或14.1%)、D点(缩小0.44 mm或14.0%)、E点(缩小0.29 mm或10.7%)显著缩小(均P<0.01)。末次血管造影随访中,支架内狭窄自行消失,血管直径恢复到支架植入即刻水平。载瘤动脉CSA百分比变化显示,支架植入4个月时开始下降,6个月时逐渐增大,直至恢复至植入即刻初始水平。结论 Neuroform EZ支架辅助栓塞颅内动脉瘤时支架植入段动脉会发生动态、可逆的内膜增生和再狭窄反应。该发现可用于支架直径选择和抗凝药物应用,以降低支架植入不良反应,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5.
【摘要】目的:探讨高分辨率对比增强锥形束 CT(VasoCT)在评估颅内动脉支架植入术后支架贴壁、内膜增生及支架内血栓情况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搜集2019年11月至2021年10月在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因颅内动脉瘤行支架植入治疗术后3个月复查患者共32例,对比分析三维DSA、常规XperCT、VasoCT及VasoCT结合去金属伪影(MAR)技术对支架植入后支架贴壁、内膜增生及支架内血栓的显示情况,结果由2位神经介入医师对图像质量进行综合量化评分。结果:32例患者共植入34枚支架,单纯Pipline支架植入23例(双支架植入2例),Pipline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动脉瘤患者7例,LVIS及Solitaire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各1例。所有患者术后3个月均成功进行随访。VasoCT在评估支架贴壁、内膜增生、支架内血栓等方面优于三维DSA及常规XperCT(P<0.001)。VasoCT结合去金属伪影(MAR)技术可更清晰显示支架与弹簧圈、靶血管的关系。结论:VasoCT能清晰显示颅内支架贴壁、内膜增生及支架内血栓情况;对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动脉瘤患者,VasoCT结合MAR技术评估支架情况具有独特优势。  相似文献   

6.
气道金属支架治疗支气管结核伴全肺不张9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气道内金属支架植入治疗支气管结核伴一侧全肺不张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9例因支气管结核引起支气管管腔完全闭塞、一侧全肺不张患者,采用微波、高频电、球囊扩张加气道内金属支架植入治疗,分别在支架植入后1周及4~6个月期间观察患者气道狭窄段的腔径。结果9例支气管结核患者于支架植入后3d内,原先不张的患肺均完全复张;在支架植入7d后,原闭塞支气管的腔径恢复至(9.17±1.24)mm:9例患者中有3例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肉芽增殖再狭窄,采用腔内冷冻治疗,同时配合定期的球囊扩张,可有效控制再狭窄。结论对于支气管结核所致的一侧全肺不张患者,与传统外科手术相比,腔内金属支架植入疗法可以有效地保护患者的肺功能,是有效、安全、微创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7.
【摘要】 目的?评估经皮胆道植入支架联合125I粒子条在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中的安全性、有效性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1月至2018年2月在收治的142例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其中50例患者(实验组)接受裸支架联合125I粒子条植入,92例患者(对照组)仅进行了裸支架的植入。观察两组患者支架通畅率、生存期及术后并发症。结果?实验组支架通畅期中位数为226 d,生存期中位数为194 d,对照组支架通畅期中位数为86 d,生存期中位数为117 d,实验组优于对照组(P<0.05)。在实验组中,平均15颗125I粒子(8~22)作为粒子条联合裸支架同时植入胆管内。与手术前的实验室指标相比,两组术后1周肝功能包括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丙氨酸转氨酶显著降低,且两组间术后1周肝功能变化无统计学差异(P>0.05),严重并发症仅发生在对照组的1例患者。结论?金属支架联合125I粒子条植入对恶性梗阻性黄疸的治疗有效、安全,可以提高支架通畅时间和患者生存期,值得进一步临床研究。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雷帕霉素药物洗脱椎动脉支架治疗重度椎动脉起始部狭窄(OVAS)的临床效果及术后支架内再狭窄率。方法 回顾性选取2020年11月至2022年5月于我院就诊行支架成形手术治疗的重度OVAS患者共96例,包括观察组(48例)和对照组(48例),观察组给予植入雷帕霉素洗脱椎动脉支架,对照组给予植入外周球囊扩张金属裸支架,观察对比围手术期基本情况、随访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和术后支架内再狭窄率。结果 两组患者均成功植入支架,围手术期均未发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支架脱落或断裂、椎动脉或支架相关脑卒中等并发症。两组患者手术植入的支架长度及支架管径均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患者术前血管狭窄率及术后血管残余狭窄率差异均不显著(P>0.05),术后两组患者的残余狭窄率均小于20%。术后随访患者(12.33±5.82)个月,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椎动脉或支架相关的脑卒中发生率分别为0%和4.17%,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47例和对照组45例患者头晕、眩晕等症状均较前改善,均未再发后循环TIA,均未发现支架相关血栓事件。观察组患者的支架植入术后再狭窄发生率(10....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应用聚丙交酯(PLLA)和乙交酯-丙交酯共聚物(PLLGA)制备生物可降解性血管内支架(BIS)的性能。方法应用PLLA和PLLGA制备出PLLA(A型)、PLLGA(B型)、紫杉醇PLLGA(c型)3种BIS,每种15枚,并进行性能测试。结果A型BIS的径向支撑力为15.7%/0.006MPa、B型为16.3%/0.006MPa、C型为16.4%/0.006MPa。A型的径向支撑力略大于B型和C型(F=159.429,P<0.05)。A型支架的轴向收缩率(10%)和表面覆盖率(16%)低于其他2种BIS(B型和C型的轴向收缩率均为12%,表面覆盖率均为18%;P<0.05)。结论3种BIS构型、机械特性均符合血管内支架的要求,可用于血管内置入,PLLGA支架和紫杉醇PLLGA支架的机械特性略低于PLLA支架。  相似文献   

10.
【摘要】 目的 比较分析两种不同粒子条制作及植入方法联合胆道支架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MOJ)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分析2016年1月至2020年5月收治65例MOJ患者,38例行直型粒子条联合金属支架植入,27例行螺旋型粒子条联合金属支架植入,分析两组患者术后肝功能改善情况、支架通畅时间、生存期,术中、术后并发症情况。 结果 两组患者术后1个月肝功能较穿刺引流术前均有明显改善,但两组肝功能参数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直型组的术中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高于螺旋组(P<0.05),术后出血及胆汁瘘的发生率直型组亦高于螺旋组(P<0.05)。 结论 胆道支架联合粒子条植入治疗MOJ安全有效,可延长患者支架通畅时间和生存期;与直型粒子条相比,螺旋型粒子条的植入方法可明显提高患者术中的舒适度及耐受性,同时减少术中、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