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刘彤 《医学临床研究》2022,(10):1581-1584
【目的】探讨骨代谢水平预测慢性肾功能衰竭(CRF)血液透析患者发生骨质疏松性骨折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在本院接受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的138例CRF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是否发生骨质疏松性骨折分为骨折组(n=25)和未骨折组(n=113)。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透析前的血磷、血钙、白蛋白、血红蛋白、血肌酐、总维生素D、降钙素、碱性磷酸酶(ALP)、全段甲状旁腺激素(iPTH)、成纤维生长因子23(FGF23)水平。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相关因素预测CRF血液透析患者发生骨质疏松性骨折的价值,采取多因素Logistic回归明确CRF血液透析患者发生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危险因素。【结果】两组患者的年龄、体重指数(BMI)、透析龄,高血压、用药史、高脂血症比例,血磷、血钙、白蛋白、血红蛋白、血肌酐、总维生素D、降钙素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骨折组女性、有糖尿病患者的占比显著高于未骨折组(P<0.05),骨折组ALP、iPTH、FGF23水平显著高于未骨折组(P<0.05)。经ROC曲线和Logistic回归性分析显示,女性、糖尿病、ALP≥198.630 U/L、iPTH≥206.015 pmol/L、FGF23≥6202.325 pg/mL是CRF血液透析患者发生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骨代谢水平对CRF血液透析患者骨质疏松性骨折具有一定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2.
涂欢  邢蒙 《医学临床研究》2022,39(4):608-610
【目的】探讨Ⅰ型胶原C端肽β降解产物(β-CTX)和Ⅰ型胶原氨基端延长肽(PINP)在肺结核合并2型糖尿病(PTB-DM)患者血清中的表达水平及其意义。【方法】选取2019年11月至2021年3月在安康市中医医院诊治的83例PTB-DM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一般资料,在入院24h内(治疗前)检测所有患者血清β-CTX、PINP水平,在治疗6个月后采用双能X线检测所有患者骨质疏松情况,并按骨质疏松情况分为骨质疏松组和非骨质疏松组;采用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PTB-DM患者发生骨质疏松的影响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β-CTX及PINP对PTB-DM发生骨质疏松的预测价值。【结果】骨质疏松组患者血清肌酐(SCr)、β-CTX水平均显著高于非骨质疏松组,血清PINP水平均显著低于非骨质疏松组,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SCr、血清β-CTX水平偏高及体重指数(BMD)、血清PINP水平降低均为PTB-DM发生骨质疏松的影响因素(P<0.05)。ROC分析结果显示:β-CTX、PINP单一及联合预测PTB-DM发生骨质疏松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62(95%CI:0.652~0.872)、0.730(95%CI:0.617~0.843)、0.831(95%CI:0.733~0.929),β-CTX、PINP单一对PTB-DM发生骨质疏松的预测效能低于两者联合(P<0.05)。【结论】β-CTX、PINP可用于临床预测PTB-DM患者发生骨质疏松,且骨质疏松的PTB-DM患者血清中β-CTX表达水平更高,PINP表达水平更低。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乳腺癌术后接受内分泌治疗的患者发生子宫内膜癌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20年3月本院收治的288例乳腺癌术后接受内分泌治疗出现子宫内膜病变的患者临床资料,根据不同病变类型将其分为子宫内膜息肉组(n=209)、子宫内膜增生组(n=47)、子宫内膜癌组(n=32)。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影响乳腺癌术后接受内分泌治疗患者发生子宫内膜癌的危险因素。【结果】三组患者的年龄、子宫内膜厚度、绝经和异常子宫出血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子宫内膜厚度、绝经和异常子宫出血为乳腺癌术后接受内分泌治疗患者发生子宫内膜癌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子宫内膜厚度≥7.760mm时,预测子宫内膜癌的灵敏度为59.4%,特异度为73.9%,绝经和异常子宫出血预测子宫内膜癌的灵敏度分别为75.0%、71.9%,特异度分别为39.1%、24.5%。【结论】乳腺癌术后接受内分泌治疗的患者绝经、异常子宫出血和子宫内膜厚度≥7.760mm均为发生子宫内膜癌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雌激素他莫昔芬对维持性血液透析(MHD)女性患者骨质疏松的治疗作用。【方法】选取本院50例MHD女性患者按有/无骨质疏松分为A组(n=26)与B组(n=24),再将A组随机分为A1组(n=13,服用他莫昔芬、骨化三醇和碳酸钙)与A2组(n=13,不服用他莫昔芬,余同A1);观察治疗后(12个月)患者的疗效、副作用,比较治疗前后患者血清雌二醇(E2)、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全段甲状旁腺素(iPTH)等指标的变化;并以E2、BMP‐2水平对入组患者骨质疏松的诊断进行ROC曲线分析。【结果】治疗后A1组疗效显著优于A2组,且两组相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副作用发生率相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前A组E2、BMP‐2水平显著低于B组,治疗后A1组E2、BMP‐2水平显著高于A2组(P<0.05),治疗前后各组iPTH、钙离子(Ca2+)水平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线性回归提示治疗前A组及治疗后A2组iPTH与骨密度(BMD)值呈负相关(P<0.05),E2、BMP‐2、Ca2+与BMD值呈正相关,且E2、BMP‐2对BMD值影响最大。B组及治疗后A1组各指标与BMD值无线性回归关系。ROC曲线提示E2、BMP‐2与入组患者BMD值关系密切。【结论】他莫昔芬可能是通过提高MHD女性患者体内E2、BMP‐2水平从而安全有效的治疗骨质疏松,且E2、BMP‐2是影响MHD女性患者骨质疏松的重要因子。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与老年冠状动脉钙化(CAC)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4年12月—2017年6月行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CTA)检查年龄≥60岁的老年疑诊冠心病338例,根据冠状动脉CTA检查结果将其分为CAC组(227例)和非CAC组(111例)两组。比较两组一般资料、实验室指标及冠状动脉钙化积分(CACS),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影响老年CAC发生的因素,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探讨老年CAC患者LDL-C/HDL-C、CACS与相关指标的相关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LDL-C/HDL-C及LDL-C、HDL-C对老年CAC的诊断价值。结果 CAC组男性、体质量指数(BMI)≥24 kg/m~2、吸烟史、饮酒史、高血压病病史所占比例及收缩压、LDL-C、总胆固醇(TC)、LDL-C/HDL-C、CACS均高于非CA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吸烟史、高血压病病史及LDL-C/HDL-C≥1.498为老年CAC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或P0.01)。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LDL-C/HDL-C与CACS、BMI、LDL-C、甘油三酯、TC呈正相关,与HDL-C呈负相关;CACS与LDL-C/HDL-C、LDL-C和TC呈正相关(P0.05或P0.01)。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LDL-C/HDL-C对老年CAC诊断价值的曲线下面积高于LDL-C、HDL-C,最佳截断值为1.498,此时诊断价值最高,敏感度为91.2%,特异度为40.7%。结论吸烟史、高血压病病史及LDL-C/HDL-C≥1.498为老年CAC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LDL-C/HDL-C与老年CAC程度呈正相关,LDL-C/HDL-C对老年CAC诊断价值优于LDL-C和HDL-C。  相似文献   

6.
刘晓娟  程宏 《医学临床研究》2022,(11):1726-1728
【目的】探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血管内皮功能与脑梗死发生风险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9年3月至2022年3月西安工会医院收治的89例TIA患者,根据患者TIA后7 d内是否发生脑梗死分为脑梗死组(n=25)和非脑梗死组(n=64)。比较两组基线资料及血清血栓调节蛋白(TM)、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sVCAM-1)水平,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TIA后7 d内发生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评价血清TM和sVCAM-1水平预测TIA后7 d内发生脑梗死的效能。【结果】脑梗死组发作至就诊时间、持续时间长于非脑梗死组,TIA发生次数高于非脑梗死组(P<0.05)。脑梗死组血清TM、sVCAM-1水平高于非脑梗死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发作至就诊时间≥24 h、发作次数≥2.50次/月、持续时间≥25 min及血清TM水平≥31.50 g/L、血清sVCAM-1水平≥682.50μg/L是TIA后7 d内发生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血清TM、sVCAM-1水平对TIA后7 d内发生脑梗死均有一定预测效能,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85、0.873。【结论】血清TM和sVCAM-1是TIA后7 d内发生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且对其具有较高的预测效能,值得临床参考。  相似文献   

7.
女性骨密度与外周血E2、ALP、IL-6及骨胶原酶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女性骨密度(BMD)变化与雌二醇(E2)、白细胞介素-6(IL-6)、ALP及骨胶原酶(06tase)的关系。方法对100例绝经前妇女和95例绝经后女性同时测定骨密度(BMD)、血IL-6、E2、ALP及ostase等指标,分成绝经前组、绝经后非骨质疏松(NOP)组和绝经后骨质疏松(0P)组进行统计分析比较。结果绝经后女性E2和BMD显著下降,而且OP组低于NOP组,ALP、IL-6及ostase显著上升,OP组较NOP组明显升高。结论E2下降伴随IL-6升高可能是绝经后女性骨质疏松发生的重要机制,ostase可作为骨质疏松症诊断与治疗预后的理想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D-二聚体(D-D)、凝血指标对高龄孕妇产后发生静脉血栓栓塞症(VTE)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4月至2020年7月在榆林巿妇幼保健院分娩的90例高龄孕妇为研究对象,按其产后是否发生VTE分为VTE组(n=35)和非VTE组(n=55),比较两组产妇年龄、产次、分娩方式、体重指数(BMI)、胎数、有无先兆子痫、静脉曲张病史、吸烟史、基础疾病史及D-D水平、凝血酶原时间(PT)水平、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水平、纤维蛋白原(FIB)水平、静脉血栓栓塞症风险评估(CAPRINI)评分等临床资料,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分析D-D、FIB、CAPRINI评分对高龄孕妇产后发生VTE的预测价值,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高龄孕妇产后发生DVT的危险因素。【结果】VTE组产次≥3次、剖宫产、BMI≥30kg/m^(2)、先兆子痫、静脉曲张产妇比例及D-D水平、FIB水平、CAPRINI评分显著高于非VTE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分析结果显示:D-D、FIB、CAPRINI评分预测高龄孕妇产后发生VTE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60、0.869、0.892。Logistic回归性分析显示:产次≥3次、剖宫产、BMI≥30kg/m^(2)、先兆子痫、静脉曲张病史、D-D≥2.27mg/L、FIB≥2.96g/L、CAPRINI评分≥3.40分是高龄孕妇产后发生DVT的危险因素。【结论】产次、分娩方式、BMI、先兆子痫、静脉曲张病史及D-D、FIB、CAPRINI评分均可能是高龄孕妇产后发生VTE的危险因素,临床医生需关注上述指标并及早预防。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血清脂蛋白相关磷酸酶A2(LP-PLA2)和患者脑梗死后血管性痴呆的关系,旨在为临床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于本院接受治疗的82例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是否发生血管性痴呆将患者分为两组,40例并发血管性痴呆患者为观察组,对照组为未并发血管性痴呆患者,共42例,比较两组患者的LP-PLA2、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三酰甘油(TG)和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结果】观察组LP-PLA2水平为(212.54±40.29)ng/mL,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36.82±36.07)ng/mL,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TG水平、LDL-C水平、hsCRP水平高于,HDL-C水平低于对照组,且两组之间相比较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接收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提示:该5指标具有一定的预测血管性痴呆的诊断价值,敏感度和特异度在0.7以上。其中以LP-PLA2的诊断效能最高,曲线下的面积(AUC)为0.825。【结论】LP-PLA2是脑梗死患者血管性痴呆的危险因素,患者LP-PLA2水平升高,提示患者有发生血管性痴呆的风险,临床上应该加以重视。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肥胖女性绝经前后及绝经年限与血脂变化的关系.方法 女性肥胖组165例,测晨起空腹静脉血中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进行组间比较,并分析绝经年限与血脂水平的相关性.并与179例对照组比较.结果 绝经前、后肥胖组LDL-C、TG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HDL-C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TG、TC、LDL-C在肥胖组及对照组绝经后显著高于绝经前(P<0.05),肥胖组HDL-C绝经后则显著低于绝经前组(P<0.05).肥胖患者TC、LDL-C与绝经年限呈正相关(P<0.05);HDL-C与绝经年限呈负相关(P<0.05).结论 女性肥胖患者绝经后血TG、LDL-C增高,而HDL-C降低;TC、LDL-C与绝经年限呈正相关,HDL-C与绝经年限成负相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与冠状动脉造影(CAG)后造影剂肾病(CIN)的相关性。【方法】以本院心内科收治的行CAG检查的患者125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发生CIN,将125例患者分为CIN组和非CIN组。比较两组的基线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筛选CIN的独立危险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曲线(ROC)分析NLR比值预测CIN的价值。【结果】125例患者发生CIN共23例,发生率为18.4%。与非CIN组比较,CIN组患者年龄大,糖尿病比例高,尿素氮、血肌酐、尿β2微球蛋白、C反应蛋白以及NLR比值均明显升高(P<0.05),肾小球滤过率(GFR)明显降低(P<0.05),造影剂用量明显增加(P<0.05)。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显示:高龄、糖尿病、基础肾功能不全、血肌酐、C反应蛋白、NLR比值、造影剂用量是发生C1N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当cutoff取6.5,NLR预测CIN的曲线下面积为0.865,灵敏度为85.9%,特异度为83.4%。【结论】NLR比值≥6.5时是发生CIN的独立危险因素,对于预测CIN有较高的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可溶性受体(sflt-1)、白细胞介素-23(IL-23)及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水平对复发性流产(RSA)发生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9月至2021年9月在西北妇女儿童医院诊治的75例RSA患者(RSA组),另选取同期在西北妇女儿童医院定期产检的75例正常早期妊娠孕妇(对照组)。收集所有研究对象的年龄、月经周期、停经天数、孕周、是否肥胖、是否吸烟、是否饮酒等临床资料;RSA组确诊为胚胎停育、行人工流产术前和对照组产检前检测VEGF、sflt-1、IL-23、TGF-β水平。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VEGF、sflt-1、IL-23、TGF-β水平对RSA发生的预测价值;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RSA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RSA组肥胖患者占比及VEGF、sflt-1、IL-23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TGF-β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血清VEGF、sflt-1、IL-23、TGF-β水平预测RSA发生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28、0.885、0.930、0.937。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证实显示:肥胖、VEGF≥1680.904ng/L、sflt-1≥7387.997ng/L、IL-23≥18.477pg/mL、TGF-β≤15.708pg/mL是RSA发生的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RSA孕妇血清中VEGF、sflt-1、IL-23水平异常升高,TGF-β水平异常降低,可能与RSA孕妇早期胚胎停育密切相关,临床应予以关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血清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乳酸脱氢酶(LDH)、胱抑素C(cysC)水平与蜂螫伤后肾损伤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130例蜂螫伤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患者是否发生急性肾损伤(AKI)分为AKI组(n=38)与非AKI组(n=92)。在入院时收集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信息并行实验室指标[血小板计数(PLT)、CRP、PCT、LDH、cysC]检测。比较两组相关指标的差异,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分析血清CRP、PCT、LDH、cysC预测蜂螫伤患者并发AKI的价值,并将两组有差异的信息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行量化赋值,明确蜂螫伤患者并发AKI的影响因素。【结果】两组性别、年龄、蜂螫伤部位、合并疾病、蜂螫伤时间及PLT水平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KI组胡蜂螫伤、伤后入院时间≥6h占比显著高于非AKI组,血清CRP、PCT、LDH、cysC水平显著高于非AKI组,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ROC曲线分析显示,CRP≥6.285mg/L、PCT≥1.570ng/mL、LDH≥1482.175U/L、cysC≥1.430mg/L能够用于预测蜂螫伤患者并发AKI(P<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证实螫伤蜂种、伤后入院时间及血清CRP、PCT、LDH、cysC水平是蜂螫伤患者并发AKI的显著影响因素(P<0.05)。【结论】血清CRP、PCT、LDH及cysC水平是蜂螫伤患者并发AKI的显著影响因素,且CRP≥6.285mg/L、PCT≥1.570ng/mL、LDH≥1482.175U/L、cysC≥1.430mg/L可预测AKI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血尿酸(UA)、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与帕金森病(PD)发病相关性。【方法】收集2019年1月至2020年8月在本院诊治的136例PD患者(PD组)和91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比较两组UA、TG、TC、LDL-C、HDL-C水平;根据Hoehn-Yahr(H-Y)分期将PD患者分为早期、中期、晚期三个亚组,比较不同亚组UA水平;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PD发病的影响因素。【结果】PD组UA、TG、TC、LDL-C、HDL-C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PD组男性UA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男性(P<0.05);PD组女性UA水平与对照组女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分期PD患者UA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UA、HDL-C水平与PD发病相关,高血UA、高HDL-C水平是PD发病的保护性因素。【结论】血UA及HDL-C水平与PD发病相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联合临床特征预测远端胆管癌(DCC)术后腹腔淋巴结转移的价值。【方法】本院收治的120例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DCC患者,依据术后病理学检查结果分为淋巴结转移组(50例)和非淋巴结转移组(70例)。收集并比较两组患者临床及病理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腹腔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联合临床特征预测腹腔淋巴结转移的效能。【结果】淋巴结转移组患者中肿瘤分化程度为低分化、门静脉系统侵犯占比显著高于非淋巴结转移组(P<0.05),术前白蛋白水平显著低于非淋巴结转移组(P<0.05),术前直接胆红素、糖类抗原(CA)19-9、CA125、CA242、肿瘤型M2丙酮酸激酶(TuM2-PK)显著高于非淋巴结转移组(P<0.05)。门静脉系统侵犯及术前CA19-9≥75.50U/mL、CA125≥35.50U/mL、CA242≥43.00 U/mL、TuM2-PK≥16.00U/mL是腹腔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门静脉系统侵犯、CA19-9、CA125、CA242、TuM2-PK对腹腔淋巴结转移均有一定诊断效能,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29、0.697、0.748、0.729、0.793,而上述五项指标联合预测腹腔淋巴结转移的曲线下面积为0.943。【结论】门静脉系统侵犯、CA19-9、CA125、CA242、TuM2-PK均是DCC腹腔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联合上述指标对腹腔淋巴结转移具有较高的预测效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孕早期血脂相关指标预测非肥胖型患者子痫前期发生的价值。方法选取非肥胖子痫前期孕妇102例作为子痫前期组,另选择非肥胖健康孕妇98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孕妇孕10周相关血脂指标水平,探讨影响子痫前期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子痫前期组孕妇孕10周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动脉粥样硬化指数、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及LDL-C/HDL-C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DL-C/HDL-C(OR=7.498)为最终影响子痫前期发生的危险因素;当LDL-C/HDL-C取2.12(最佳截断值)时预测是否为子痫前期的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81.2%、61.9%,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为0.801。结论血脂代谢异常特别是孕早期LDL-C/HDL-C是影响子痫前期发生的危险因素,可作为一项辅助指标早期预测子痫前期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女性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绝经前后血脂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 将80例女性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分为绝经前组和绝经后组,测定晨起空腹静脉血中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将各指标与健康对照组以及高血压患者绝经前后对比分析.结果 高血压组TC、TG、LDL-C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HDL-C、HDL-C/TC则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血压组绝经前HDL-C、HDL-C/TC高于绝经后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TC、TG、LDL-C低于绝经后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女性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绝经后TC、TG、LDL-C增高,而HDL-C、HDL-C/TC降低,提示绝经后女性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应注意加强追踪检查血脂成分的测定.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绝经后2型糖尿病(T2DM)合并骨质疏松(OP)妇女雌激素水平及骨密度的变化及其相关性。【方法】120例绝经后女性T2DM患者根据骨密度值分为骨密度正常组即T组(62例),骨质疏松组即P组(58例)。另选取60例血糖及骨密度均正常的绝经后女性作为正常对照组,即N组(60例)。比较三组骨代谢、糖代谢及性激素等指标。【结果】P组骨碱性磷酸酶(sBAP)、骨钙素(sOC)、Ⅰ型胶原交联C 端肽(sCTx)和尿Ⅰ型胶原交联N 端肽(uNTx)明显低于T组。P组与T组、N组比较,血清卵泡刺激素(FSH)、促黄体激素(LH)升高,雌二醇(E2)下降( 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患者O P与糖尿病病程、年龄、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血糖(FPG)、FSH、LH、uNTx与肌酐(Cr)呈显著负相关,与sBAP、sOC、sCTx无相关性。【结论】绝经后T2DM妇女骨质疏松与糖代谢及雌激素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超声影像学及实验室指标预测风湿性心脏病发生左心房血栓风险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8月至2021年8月本院收治的103例风湿性心脏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是否发生左心房血栓分为血栓组(n=27)和无血栓组(n=76)。比较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体重指数(BMI)、病程、有无高血压、有无糖尿病、左心房收缩期内径、左心房面积、左房自发性回声、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溶血磷脂酸(LPA)、抗凝血酶-Ⅲ(AT-Ⅲ)。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超声影像学指标及实验室指标预测风湿性心脏病患者发生左心房血栓的价值;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相关危险因素。【结果】血栓组左心房收缩期内径、左心房面积、LPA及有左房自发性回声的占比高于无血栓组,AT-Ⅲ低于无血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左心房收缩期内径、左心房面积、LPA、AT-Ⅲ预测风湿性心脏病患者发生左心房血栓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51、0.825、0.790、0.844。多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左心房收缩期内径≥52.375 mm、左心房面积≥30.480 cm^(2)、左房自发性回声、LPA≥3.700μmol/L、AT-Ⅲ≤24.985%是风湿性心脏病患者发生左心房血栓的危险因素(P<0.05)。一致性分析显示,联合超声影像学及实验室指标预测风湿性心脏病患者合并左心房血栓的敏感度为0.926,特异性为0.961,准确率为0.951,Kappa=0.876。【结论】超声影像学及实验室指标联合预测风湿性心脏病发生左心房血栓风险的价值较高,有利于风湿性心脏病合并左心房血栓的早期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20.
高娜  常静 《医学临床研究》2022,(8):1190-1193
【目的】探讨肺癌根治术后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19年6月至2021年6月在本院接受肺癌根治术的160例患者,术后随访30个月,根据预后情况分为预后不良组(随访期间死亡或肿瘤转移,n=55)和预后良好组(随访期间未死亡或肿瘤未转移,n=105)。收集并比较两组患者术前白蛋白(ALB)、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等临床基线资料及血清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ERCC1)、细胞角蛋白19片段抗原21-1(CYFRA21-1)水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肺癌根治术后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PCNA、ERCC1、CYFRA21-1联合临床特征对肺癌根治术后患者预后不良的预测效能。【结果】预后不良组患者年龄≥60岁、TNM分期为Ⅲ~Ⅳ期、术前ALB<35g/L、术前RDW>12.95%占比及术前PCNA、CYFRA21-1水平显著高于预后良好组(P<0.05),术前ERCC1水平显著低于预后良好组(P<0.05)。年龄≥60岁、TNM分期为Ⅲ~Ⅳ期、术前ALB<35g/L、术前RDW>12.95%、术前PCNA≥396.20pg/mL、ERCC1≤74.85ng/mL、CYFRA21-1≥9.00ng/mL是肺癌根治术后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血清PCNA、ERCC1、CYFRA21-1联合年龄、TNM分期、ALB、RDW对肺癌根治术后患者预后不良有一定的预测价值,ROC曲线下面积为0.945,预测敏感度为0.909,特异度为0.981。【结论】肺癌根治术后患者预后受较多因素影响,包括年龄、TNM分期、ALB、RDW及PCNA、ERCC1、CYFRA21-1,其中血清PCNA、ERCC1、CYFRA21-1可作为预测肺癌根治术后患者预后的可靠生物标志物,且其联合上述其他指标可提高预测效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